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解潮州市区市售豆制品的转基因成分状况,随机购买潮州市区主要市场市售豆制品进行检测与分析。用CTAB法即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豆制品的DNA成分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到的豆制品DNA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测量OD值,利用核酸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定量PCR等技术对外源基因CP4-EPSPS、NOS和Ca MV35S进行检测。对潮州市区主要市场市售豆制品29份样品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到的豆制品DNA溶液浓度和纯度都较高,OD260 nm/OD280 nm介于1.9~2.1之间,抽取到的DNA质量浓度达到200 ng/μL以上,能够满足检测要求。在检测的豆制品中,有超过一半含有转基因成分。除了大润发超市外,豆制品没有任何食品标签,所有豆制品也没有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标签。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实施仍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国家应该建立起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机制。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落实及其相应的市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省市售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根据相关抽检细则对2017-2019年福建省市售预包装食品8088份食品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克罗诺杆菌5 种致病菌的检测和分析,并将不合格样品及一部分合格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法测试。 结果 不合格样品共14份,检出率为0.17 %(14/8088),其中速冻食品1.80 %(9/487);豆制品检出率为0.61 %(1/163);肉制品的检出率为0.34 %(2/589);婴幼儿配方乳粉第一段0.31%(1/325);调味品检出率0.19 %(1/516);所有不合格样品通过实时荧光PCR法测试都为阳性。结论 福建省预包装食品致病菌污染率较低,总体状况良好,速冻食品为主要被污染物,应加强监管;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仍有致病菌检出,仍要严防。由于样品量大,检出率低,建议检验实验室先采用实时荧光PCR法筛选,阳性样品再采用传统微生物法确认,节省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不同包装、不同采样场所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本地区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即食非发酵豆制品70份,采用GB 4789系列标准方法进行大肠菌群计数、菌落总数、致病菌的检测;对检测出的致病菌检测其毒力基因和血清分型,并进行药敏分析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预包装的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均高于散装,预包装致病菌检出率低于散装,超市的微生物合格率高于网店和农贸市场。本次共检出致病菌14株,沙门氏菌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4株,血清型为1/2a有3株,1/2b有1株,且所检测的6对毒力基因均为阳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5株,均携带astA毒力基因,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结论:北京市通州区即食非发酵豆制品污染较为严重,部分豆制品中检测出了食源性致病菌,存在较高的食物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以FAM和BHQ1两种荧光素分别标记为报告染料和淬灭染料,建立了转基因发酵豆制品中抗草甘膦转基因EPSPS、大豆凝集素Lectin基因的Taqman荧光PCR定量检测体系,检测灵敏度为0.1%,重现性良好,特异性强,可作为发酵豆制品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的供选方法。在霉千张和臭腐乳(青方乳)等发酵豆制品中检出抗草甘膦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江苏省徐州市市售豆制品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发酵、非发酵豆制品86份, 按照GB 4789进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非发酵豆制品)、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的定性检测。结果 大肠菌群检出率为34.88%, 蜡样芽胞杆菌为12.79%,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16%, 其余致病菌均未检出。非发酵豆制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为65.91%, 计数>103 CFU/g占52.27%, 散装较预包装样品检出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菌落总数>105 CFU/g占75.00%; 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6.82%, 104 CFU/g(均<105 CFU/g)占4.55%;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27%。发酵类豆制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为2.38%, 蜡样芽胞杆菌为19.05%, 104 CFU/g占7.14%(均<105 CFU/g); 预包装、散装样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发酵、非发酵豆制品中大肠菌群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发酵豆制品合格率为97.62%, 非发酵豆制品合格率为11.36%, 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徐州市豆制品中非发酵类卫生指标菌污染较为严重, 应加强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2017年贵阳市在售的辣椒食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转基因辣椒食品的分布情况,并为市场监督和管理部门提供标签判定参考。方法:由本单位专业抽样人员在市场上随机抽样,其中包装产品60批次、散装产品60批次,按照SN/T 1194-2014、SN/T 2271-2009、SNT 1202-2010对样品进行抽样检测。结果:包装产品和散装产品均检出植物内源基因成分,且未检出转基因成分。结论:贵阳市内抽检的在售辣椒食品均为非转基因食品,符合其标签明示内容,市场监督和管理部门可保持对相关生产企业或销售摊贩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州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分布情况。方法 2013—2019年共采集16类共4905份食品样品,开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监测分析。结果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30)中规定的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开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阳性样品共71份,总体检出率为1.45%。不同食品类别中进口生畜禽肉检出率最高,达到了13.19%, 其次为国产生鸡肉 (5.51%)、水产肉糜(2.50%)、凉拌菜(1.67%)。第1季度检出率最高,为2.14%,最低的是第4季度(0.82%)。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网店的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最高(26.04%),其次为超市(2.38%),小摊贩所售商品无检出。预包装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5.78%)高于散装食品(0.86%)。结论 广州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生畜禽肉是主要污染食品,相关政府部门应更有针对性加强监管,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菰米成分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以菰米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 ITS)基因为检测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菰米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物种特异性分析、灵敏度分析以及实际应用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仅对菰米品种中国菰(Z. latifolia)、水生菰(Z. aquatica)、沼生菰(Z. palustris)和德克萨斯菰(Z. texana)基因组DNA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供试的其他30种谷物以及异源性动植物基因组DNA均无扩增曲线;该方法对菰米成分检测的灵敏度为0.001 ng/μL菰米基因组DNA或0.01%(W/W)菰米粉。应用该方法对100份市售的进口菰米、菰米碎米、杂粮米及混合米粉等样品进行检测,在80份进口菰米和5份菰米碎米中检测出菰米成分,其他样品中未检出菰米成分,与商品标识一致。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高效地进行菰米成分的真实性甄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2~2015年深圳市售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市场占有率、标识情况及发展态势。方法 在深圳各大连锁超市随机抽取大豆及其制品, 采用试剂盒法提取样品DNA, 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扩增大豆内源基因Lectin, 并扩增外源基因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对样品进行定性筛查, 分析不同类别、不同年份样品的阳性率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4年监测大豆及豆制品共283份, 检出阳性样品19份,总体阳性率为6.71%; 大豆样品的转基因阳性率为0; 不同年份的豆制品转基因阳性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所有检出的阳性样品均未按照规定标识。结论 目前深圳市场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大豆油除外)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 但豆制品转基因阳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政府应该加强转基因产品的标识管理, 并加强转基因农产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我们对SB/T 10923—2012《肉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测定 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方法进行改进,评价其应用于掺假肉DNA鉴定的价值。方法 评价改进后方法的特异性和掺假比例检测能力,并用7份预包装生鲜冷冻肉制品考察实际检验效能。结果 改进后的方法在Cq阈值为30时,能够有效区分20 ng/反应的特异模板,最低可检出0.5%(w/w)的掺假比例。对7份样品共进行24个肉源成分检测,与标签符合率为95.8%(23/24)。有1种鸭源性成分未检出,可能和混样不均匀有关。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可快速、特异、简便地用于掺假肉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大豆食品中外源基因种类及食用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转基因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各种转基因大豆及豆制品逐渐进入人们的餐桌,其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大豆中转入的外源基因种类,并进一步探讨了转基因大豆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了解粮食加工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方法对北京地区和网购的200批次样品进行随机抽检,分别采用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粮食加工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初步调查发现玉米碾磨加工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和小麦粉中的呕吐毒素检出率较高,分别达34%和74%;散装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不合格率和检出率明显高于预包装样品。结论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散装玉米碾磨加工品和小麦粉等粮食加工品中毒素指标的监控力度和监测频次,同时针对我国特殊敏感人群加快设定合理限值。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品已进入我国市场,但其食用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本文深入研究转基因大豆加工过程中内、外源DNA 的含量及降解程度,为其进入下游食物链的监控追溯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 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为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6年从云南省16个地州市农贸市场、超市及酒店餐馆采样并监测14大类食品, 共计23723份。检测方法按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结果 23723份样品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75株, 总检出率为2.85%; 7年的检出率从0.92%~11.13%, 2010年检出率最高, 2016年最低, 总体呈下降趋势; 全省16个地州市, 检出率在0.99%~6.91%, 其中昆明市、普洱市、丽江市检出率较高; 14类食品中有11类检出, 检出率在0.23%~6.68%, 其中肉与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餐饮食品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 4种不同的采样环节检出率在0%~5.83%, 其中生产加工环节检出率最高; 不同季节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预包装和散装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0.96%和3.94%, 散装食品检出率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严重, 需从食品的原料、加工、运输、储藏以及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 从而有效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中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标示情况,为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市场上流通广、消费量大、覆盖区域多的预包装食品进行抽样,将食品营养标签信息录入Excel表格,对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纳入18类共计5348个样本,有10类共计284个样本标示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总体标示率为5.31%,标示合格率为100%;其中乳及乳制品类、谷物及其制品类的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示率最高,分别为15.12%和15.69%。各类食品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方面,乳与乳制品类主要对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进行声称,谷物及其制品类主要对膳食纤维进行声称,饮料类主要对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进行声称。结论: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示用语规范、准确,但总体标示率低,不同类别的食品标示率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类别不同。建议在标准修订时对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进行修订,使其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掌握吉林省市售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及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科学研究数据。方法:根据GBT4789.14-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方法对2011-2015年的1693份样品进行蜡样芽孢杆菌监测。结果 1693份样品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557株,总检出率为32.90%。2015年阳性检出率较其他年份显著升高。乳与乳制品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餐饮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其检出率分别为39.45%、31.49%和31.09%。餐饮服务环节与流通环节、散装与预包装等因素对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五年间吉林省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均存在严重污染, 2015年该菌污染率显著升高。相关部门应加强重视,加大监管力度,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阳市市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况。方法在贵阳市10家超市,随机对9类食品用相机拍摄食品外包装及记录标签内容的方式,获取有关营养标签信息;调查资料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预包装食品乳及乳制品、谷类制品、饮料类、豆制品、肉制品、调味品、零食小吃类、罐头及其他9类共572份,548份使用营养标签,标示率为95.8%;营养成分表标示不规范率为14.1%(77/548),营养声称标示不规范率为38.4%(28/73);主动标示率为18.6%(102/548),饮料类食品主动标示率最高(33.3%,18/54)。结论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以来,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率明显提高,且更加规范。但仍有一些问题,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主动标示率较低,主动标示容易出现不规范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食品中防腐剂使用情况。方法从8类场所随机抽取14类食品样品,按照相应标准检测7种食品防腐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2386批次食品样品,防腐剂不合格样品9批次,不合格率为0.38%;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5.07%、21.17%,山梨酸及其钾盐不合格率最高,为0.21%。山梨酸及其钾盐、苯甲酸及其钠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3种防腐剂在预包装食品中的检出率高于散装食品,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和丙酸及其钠盐、钙盐在散装食品中检出率高于预包装食品。蔬菜制品复合使用防腐剂样品占其抽检样品量的58.82%,其次是焙烤食品,占比为32.37%。结论广西企业生产的部分食品中防腐剂使用基本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少量食品存在超范围超限量添加防腐剂问题,部分食品复合使用两种以上防腐剂。  相似文献   

19.
To screen for possible illegal use of soybeans in meat products,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commercial polymer chain reaction (PCR) kit for detection of soybean DNA in raw and cooked meat products were established. Minced chicken and beef products containing soybean at levels from 0.1% to 10.0% were analysed by real-time PCR to amplify the soybean lectin gene. The PCR method could reliably detect the addition of soybean at a level of 0.1%. A survey of 38 Turkish processed meat products found only six samples to be negative for the presence of soybean. In 32 (84%) positive samples, 13 (34%) contained levels of soy above 0.1%. Of soybean positive samples, further DN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real-time PCR to detect whether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soybean had been used. Of 32 meat samples containing soybean, two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GM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