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 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技术,为此本文对E.coli O157∶H7的常规检测方法、免疫学法、分子生物学法和其他方法进行论述,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整体比较,以期为有关工作者在选择检测方法或研发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方法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宏新  李宏 《食品科学》2007,28(11):607-61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为新近报道的食源性强致病菌,对病原菌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是预防控制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鉴别培养、免疫检测以及PCR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从22 家市场销售的117 份肉类食品中分离出4 株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经PCR检测这4 株菌的stx、hly、 eae毒力基因均为阳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这4 株菌的stx亚型进行鉴定。 3 株菌同时携带stx1、stx2基因,且均为stx1a、stx2a亚型。菌株EC5.11仅携带stx2基因,但在所有的stx2分型PCR反 应中都为阴性。用PCR扩增该菌株stx2基因全长并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C5.11志贺毒素基因为stx2c亚型。 采用Vero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这4 株菌产志贺毒素的状况,结果显示这些菌株都具有一定的Vero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
山珊  赖卫华  陈明慧  崔希 《食品科学》2014,35(1):289-293
近年来,由大肠杆菌O157∶H7污染农产品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频繁发生。农产品可能会在生长过程中感染大肠杆菌O157∶H7,了解农产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来源及其分布,可以为预防农产品污染提供建议。本文就农产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可能的来源和其在农产品中的大致分布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应用DPO-PCR技术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ual-priming oligonucleotide,DPO)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根据DPO引物设计原则,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rfbE 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一对DPO引物,经过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PO-PCR检测方法, 其检测灵敏度约为94 CFU/mL。与常规PCR方法相比,所建立的DPO-PCR方法对退火温度不敏感,在引物设计和实 验过程中不需要对引物及其退火温度反复优化,同时基于DPO引物的特殊结构又增强了其特异性。DPO-PCR方法 设计简易、特异性强,为致病性微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O157:H7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肠道致病菌,感染剂量极低,低达10个菌体。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十分凶险,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该菌引起的感染主要通过食品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感染和流行尤为迫切。本文就大肠杆菌O157:H7在食品中的预测模型以及风险评估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保存的7株常见乳酸菌进行抑制大肠杆菌O157∶H7实验,其中4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O157∶H7有明显抑制效果,分别为嗜酸乳杆菌(SL1)、鼠李糖乳杆菌(SL2)、干酪乳杆菌(SL3)、植物乳杆菌(SL4)。将4株乳酸菌混合后不但抑菌效果强于4株任意单独菌株,其发酵滤液pH相比4株单独菌株下降速度最快,且pH最低。说明混合后的乳酸菌产酸能力也明显增强。将SL1、SL2、SL3、SL4通过排列组合(C(n,m))可分成11组混合菌液,然后通过牛津杯抑菌方法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乳酸菌组合(SL2、SL3、SL4)具有最佳抑菌效果。再将SL2、SL3、SL4按正交设计方案以不同比例的接种量混合成复合菌剂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组合(SL2、SL3、SL4)以3∶1∶3比例制备复合菌剂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预测模型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O157:H7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肠道致病菌,感染剂量极低,低达10个菌体。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十分凶险,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该菌引起的感染主要通过食品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感染和流行尤为迫切。本文就大肠杆菌O157:H7在食品中的预测模型以及风险评估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温州市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污染状况,了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因子的携带与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8—2011年抽取的231份食品样品,用免疫磁珠富集法对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分离,对该分离株进行生化、血清学鉴定,以纸片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O、H抗原基因和stx1、stx2、eaeA、hlyA等4种毒力基因。结果 231份样品中,分离出1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0.43%;O157抗原和H7抗原的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但未检测到stx1、stx2、eaeA、hlyA等4种毒力基因,菌株对红霉素、利福平、150μg/片和10μg/片两种浓度的0/129(二氨基二异丙基喋啶磷酸盐)耐药。结论温州市食品中存在大肠杆菌O157∶H7的污染,检出率较低,但提示要加强主动监测,通过有效干预,防范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所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157:H7大肠杆菌是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 -hemorrhagic.coliEHEC)的一个常见的血清型。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生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型爆发以来 ,欧美各国、日本相继有本菌所致疫情爆发的报道。已知O157:H7是一种以食物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菌 ,生食受污染的食品或饮用水可引发感染 ,有时可导致大规模爆发流行。我国同样存在O157:H7引发食物中毒的隐患 ,建立统一的食品中O157:H7检验方法迫在眉睫。为此 ,我们参考日本厚生省及USDA检验方法 ,[2 ,5] 建立了适用于…  相似文献   

11.
王伟  耿飞  胡筱  周涛 《中国食品学报》2012,12(1):105-111
研究了甘草提取液对豆腐干中大肠杆菌(E.coli)O157∶H7的抑菌作用以及对豆腐干在10℃下的贮藏保鲜作用。根据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甘草提取液,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研究,通过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研究对豆腐干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7.80℃,提取时间7.58 h,料液比1∶9.61(g/mL),5%甘草提取液使大肠杆菌O157∶H7在豆腐干中的停滞期达5.8 d,同时能延缓豆腐干的pH值和可滴定酸度、失水率、感官品质等变化。甘草提取液对大肠杆菌O157∶H7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豆腐干有一定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产毒菌株耐受盐酸和乳酸的差异性,首先采集309 份牛粪及牛肉样,进行菌株分离鉴定,接着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分离株及其他收集菌株的4 种毒力基因(eae、hly、stx1、stx2),进而对携带毒力基因的产毒菌株分别进行盐酸和乳酸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8 株大肠杆菌O157菌株,样品阳性检出率为2.59%;毒力基因检测表明,8 株菌株均不携带stx1和stx2基因,其中6 株菌株携带eae及hly基因;所有产毒菌株耐酸性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或乳酸处理2 h后20 株产毒菌株存活菌数均显著下降(P<0.05),但下降程度呈现明显的菌株差异性,同一菌株对盐酸、乳酸呈现明显的耐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风冷、真空预冷等技术对接种大肠杆菌O157:H7的卷心菜进行预冷,预冷后无菌包装并放置于5±2℃冷库贮藏。通过测定卷心菜预冷以及贮藏过程中的总的及内部的大肠杆菌数量来评价其对卷心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风冷后卷心菜内部和总的大肠杆菌数量1.9×10~3和2.3×10~6 cfu/g而言,真空预冷操作方式后内部的数量均高于4.5×10~3 cfu/g,而总的数量均低于1×10~6 cfu/g。同时,真空预冷抽气速率越快、终压值越低及复压操作时间越短均会导致渗透至组织内部的大肠杆菌数量越多,同样导致总的大肠杆菌下降的数量也越多。风冷后的卷心菜在贮藏3 d后其总的大肠杆菌数量下降率为69.57%,而真空预冷的下降率则均高于90.00%。同理,较贮藏3d后的风冷的卷心菜内部的大肠杆菌数量1.1×10~2 cfu/g而言,真空预冷则均高于1.5×10~2 cfu/g。所以,真空预冷之前控制总的大肠杆菌的数量以及合理的抽气速率0.229 min~(-1)、操作终压值1500 Pa和复压操作时间9 min更有利于控制卷心菜的质量安全。该研究结果为真空预冷过程中大肠杆菌渗透至卷心菜中的内部的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两种检测方法,PCR法引物针对特异性粘附毒素基因(eaeA)扩增检测,双抗夹心ELISA采用鸡抗O157∶H7特异性脂多糖(LPS)抗体(IgY)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都在103~104cfu/mL之间,特异性能满足食品检测需求;PCR法的敏感度较ELISA法高,且较省时。经以牛奶为参考的食品模拟样品(37℃增菌14h)验证两种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均为2.5cfu/25mL样品。  相似文献   

15.
研究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两种检测方法,PCR法引物针对特异性粘附毒素基因(eaeA)扩增检测,双抗夹心ELISA采用鸡抗O157∶H7特异性脂多糖(LPS)抗体(IgY)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都在103~104cfu/mL之间,特异性能满足食品检测需求;PCR法的敏感度较ELISA法高,且较省时。经以牛奶为参考的食品模拟样品(37℃增菌14h)验证两种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均为2.5cfu/25mL样品。   相似文献   

16.
对武汉市售蔬菜(50份)进行大肠杆菌O157的检验,经过新生霉素-EC增菌液增菌、免疫磁珠富集、选择性平板培养和血清学鉴定,从一份生菜中筛出1株O157阳性菌株EC9.23。PCR鉴定该菌毒力基因,stx1、stx2、rfbO157基因均为阳性,hly、eae、fliCH7基因均为阴性。说明从武汉市售蔬菜中可检出携带志贺毒素基因的O157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快速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PCR检测方法并使用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及双抗体夹心法建立PCR产物快速检测试纸条并设计核酸检测展开液;将1株大肠杆菌O157:H7标准菌株和7株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作为试验菌株,用试验菌株检测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方法的检测特异度,并比较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和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的检测敏感度。结果 PCR-免疫胶体金法具有良好的特异度,灵敏度比标准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高100倍。结论本文建立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PCR-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特异度好,灵敏度高,价格低廉,适用于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控制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杀菌剂清洗技术、高压脉冲电场技术、高密度CO2技术、超高压技术和辐照技术等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控制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O15 7:H7是一种感染剂量小 (10个活菌 ) ,危害性很大的致病菌。近年 ,在世界各地屡次发生大肠杆菌O15 7:H7的感染事件。因此 ,在食品卫生和安全领域 ,对大肠杆菌O15 7:H7致病机理、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预防和控制已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对大肠杆菌O15 7:H7的致病性、生化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食品中出现的情况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199-205
将骨髓瘤细胞SP2/0与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免疫小鼠得到的脾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得到3株稳定分泌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D3、E7、B9,D3和B9亚类为IgG1,E7亚类为IgG2a,轻链亚型均为κ。交叉反应结果显示这3株单抗仅结合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15株其他细菌无反应,测得胶体金标记单抗最佳pH、最佳结合量分别为D3:pH 7.58.0、24μg/mL;B9:pH 7.5、12μg/mL;E7∶pH7.5、18μg/mL,抗体配对选择胶体金结合D3喷涂金标垫、E7以1 mg/mL喷涂NC膜作T线为最优组合,试纸条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灵敏度为2.1×106CFU/mL,且仅可检出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25株其他细菌均无交叉反应,模拟带菌实验表明,对市售面包、牛奶、果冻各25 g(mL)均添加约200 CFU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增菌培养8、10、10 h即可检出。研究表明,实验自主制备的抗体性能良好,试纸条特异性、灵敏度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可在政府食源性致病菌监管部门、食品企业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