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采集了渝黔地区传统细菌发酵型豆豉样品,检测其卫生指标和比较分析风味品质特点。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豆豉含水量分布差异大。食品卫生指标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TBA)、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挥发性盐基氮和亚硝酸盐分别在1.50~2.89 mg/100 g、0.03~1.94 meq/kg、0.58~5.13 mg/g和0.6~2.3 mg/kg之间,均低于相关限量标准;POV变异系数高于TBA值,表明不同豆豉样品初级氧化产物差异大。微生物分析显示各样品菌落总数在5.0~8.4 lg CFU/g,进一步进行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发现各样品中主要为枯草芽孢杆菌。滋味品质分析显示,不同来源及不同含水量豆豉的酸、鲜、甜和咸的味感差异较大,湿豆豉游离氨基酸、总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值低于干豆豉,变异系数高于干豆豉,干豆豉食盐含量均值远高于湿豆豉。选择8个不同含水量和地域的样品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羧酸类、烃类、酯类和醇类是影响传统细菌型豆豉主要的风味成分;1、10、12和15号3-甲基戊酸的气味贡献值(odor contribution ...  相似文献   

2.
以遵义细菌型干豆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该地区细菌型干豆豉菌群结构,并对其风味品质进行分析。根据多样性指数和可操作分类单元相对丰度综合分析得到该细菌型豆豉的主要贡献菌群为芽孢杆菌,少量的乳杆菌也是该豆豉发酵的重要细菌,二者协同发酵出具有独特豉香的遵义细菌型干豆豉;通过对遵义细菌型干豆豉风味品质的分析得到该豆豉中存在16种氨基酸,均包括人体所需的6种必需氨基酸;检测出26种游离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5种,不饱和脂肪酸11种;另外以主要影响豆豉风味的挥发性物质作为参考,对豆豉主要贡献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及阈值的比较中,豆豉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4.529%,其次是含氮类物质,醇、酮及酯类物质含量较少。本研究可为遵义细菌型豆豉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其风味物质形成的相关性提供重要参考,以及为其后续直投式复合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贵州干豆豉、湿豆豉和水豆豉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组成差异。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分类注释,共得到1 098 891条有效数据,88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共注释获得5个门类,96个属类。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要菌门,在3类豆豉中丰度高达99.0%以上;属水平上,干豆豉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变形杆菌属(Proteus);湿豆豉丰度最高的为芽孢杆菌属和普罗威斯登菌属(Providencia);水豆豉则主要由芽孢杆菌属和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组成。3类豆豉均以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在干豆豉和湿豆豉中芽孢杆菌属的平均相对丰度为93.0%和74.3%,水豆豉中为42.3%。此外,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豆豉与湿豆豉细菌组成更为相似,而水豆豉细菌种类更加丰富。该研究拟为贵州豆豉的标准化及其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桃果实品种和成熟度对出汁率和桃汁品质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制汁品种,对15?个中、早熟桃品种3?个成熟度(I、II、III)果实的出汁率以及桃汁的糖、酸组分及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浓度、褐变度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桃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成熟度桃果实制备的桃汁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一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变量80.333%的信息。第一、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糖、酸质量浓度的信息;第三、第四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出汁率和色泽的信息;第五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总酚质量浓度和褐变度的信息。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图上,综合得分排名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可以明显区分;通过第一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得分图可以将3?个成熟度很好地区分。聚类分析将45?个样品聚为6?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所有样品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是‘中油桃12号’-III,排名最后的是‘中桃1号’-I。整体而言,黄肉品种桃汁的综合品质较好,中熟品种优于早熟品种,成熟度高的原料制得的桃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熟化黄豆分别接种毛霉(总状毛霉)、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曲霉(米曲霉),经不同发酵工艺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豆豉,研究三种不同菌种接种发酵处理对豆豉中游离脂肪酸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熟化黄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曲霉型豆豉分别鉴定出9种、11种、9种、8种游离脂肪酸;四种样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毛霉型豆豉(3 736.3 mg/100 g)>熟化黄豆(1 911.16 mg/100 g)>细菌型豆豉(1 421.02 mg/100 g)>曲霉型豆豉(924.55 mg/100 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毛霉型豆豉(2 087.51 mg/100 g)>熟化黄豆(1 065.53 mg/100 g)>细菌型豆豉(731.17 mg/100 g)>曲霉型豆豉(478.64 mg/100 g)。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菌种发酵的豆豉游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干制辣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小米椒为原料,研究冷冻干燥、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对小米椒理化性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包括色泽、褐变度、果胶组分、游离氨基酸、总酚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与冷冻干燥相比,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制辣椒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能力,表现在色泽劣变、褐变度升高、果胶降解、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降低等方面。与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相比,自然晾晒对干制辣椒品质的影响较小,其处理的样品色泽劣变较低;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此外,自然晾晒的样品果胶降解程度较小,水溶性果胶、螯合性果胶和碱溶性果胶组分含量分别维持在22.39 mg D-半乳糖醛酸/g DW、1.22 mg D-半乳糖醛酸/g DW和16.17 mg D-半乳糖醛酸/g DW;游离氨基酸含量保持在11.860 mg/g DW。因此,自然晾晒能较好的保持干制辣椒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能力,相比于其他三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米椒干燥。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浏阳豆豉自然发酵工艺过程中豆豉的理化、微生物指标、滋气味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湖南某豆豉厂取样,采用可培养方法测定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并检测不同阶段的总酸、氨基酸态氮、蛋白质及水分的变化、电子舌测定滋气味变化。结果表明:在浏阳豆豉生产过程中,制曲时细菌总数在发酵4 d达到最大值3.8×1011 CFU/g,霉菌总数的最大值为1.5×105 CFU/g,总酸和氨基酸态氮的变化趋势相似,成品中总酸达到2.15%,氨基酸态氮到1.37%。总氮在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水分变化与工艺有关。成品中蛋白质含量达到40.08%,水分含量在发酵过程中一直在减少,成品中只有14.30%。电子鼻的主成分分析图能显著区分发酵过程中各组分样品;电子舌稳定有效地检测出不同发酵阶段豆豉的味觉差异,主要体现在苦味、鲜味、丰富度和咸味上。发酵17 d苦味、鲜味强度最大,堆积发酵4 d咸味和丰富度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葛飞  桂琳  陶玉贵  黄寅 《食品科学》2010,31(8):290-293
以斑点叉尾鮰和经90℃加热处理的斑点叉尾鮰为原料分别制备液体鱼蛋白,并置于6、10、15、20、30、40℃条件下贮藏40d。分析测定40℃条件下贮藏5、10、20、40d 的液体鱼蛋白粗成分,40℃条件下贮藏40d 的液体鱼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微量元素含量和新鲜原料制备当天及贮藏第1、2、3、4、5、10、20、40d的液体鱼蛋白样品中蛋白质水解度和酸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液体鱼蛋白在40℃条件下贮藏40d后,与原料液体鱼蛋白相比,其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2g/kg,而脂肪、灰分和水分的含量则分别降低了3、3、31g/kg;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无机元素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水解度、酸溶性蛋白含量随贮藏条件的不同而各异;经加热处理的斑点叉尾鮰液体鱼蛋白的水解度、酸溶性蛋白含量不受贮藏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黑豆和自然发酵阳江豆豉为原料,研究碱性蛋白酶酶解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黑豆相比,豆豉的蛋白含量减少,多肽含量增加,总糖与游离糖均降低,酶解有利于肽的生成。以二苯代苦味基肼自由基(DPPH·)法、水杨酸法和Fe3+还原能力三种方法来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豆豉的抗氧化活性普遍高于黑豆及其酶水解组,碱性蛋白酶水解后抗氧化活性更是显著增强。故豆豉应作为今后主要研究对象,酶解对其高抗氧化活性肽的生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黄桃为材料,研究采前套袋和未套袋处理对其采后贮藏期间果肉褐变指数、硬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总酚、总黄酮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未套袋组黄桃果实的腐烂和褐变程度较套袋组轻,贮藏8 d时,腐烂率分别达90%(套袋组)和80%(未套袋组),褐变指数分别达78.3%(套袋)和67.5%(未套袋)。品质分析表明,采前未套袋处理延缓了黄桃果肉硬度、TA、总糖、SSC、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降低。抗氧化分析表明,采前未套袋处理可保持PPO、POD、SOD和CAT活力,且在贮藏后期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腐烂率与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但分别与营养组分、总抗氧化活性呈高度负相关。抗氧化剂(VC,总酚和总黄酮)与抗氧化酶活性(PPO,POD和SOD)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层聚类分析将17种生理生化指标分为2大类,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可反映黄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似与差异。结论:采前未套袋处理的黄桃果实贮藏品质优于采前套袋处理的黄桃果实。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传统自然发酵豆瓣不同时期微生物的多样性的差异对豆瓣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纯培养的分离方法,对发酵中期(5个月)时期和成熟期(10个月)豆瓣进行了细菌16SrRNA和真菌18SrRNA的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时期豆瓣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差异很大。从发酵五个月的豆瓣中分离得到7个属(Bacillus、Oceanobacillus、Virgibacillus、Lactobacillus、Pichia、Candida、Wickerhamomyces),优势菌为Bacillus、Candida、Wickerhamomyces属,分别占54%、11%、14%。成熟期中分离得到8个属(Bacillus、Halomonas、Oceanobacillus、Virgibacillus、Lactobacillus、Gracilibacillus、Pichia、Aspergillus属),优势菌为Bacillus、Oceanobacillus、Halo-mona属,分别占55%、16%、10%。  相似文献   

12.
褐色甜酒酿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芳  乔成亚  李海燕  孙卓 《中国酿造》2014,(11):158-161
以甜酒酿汁和褐色酸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褐色甜酒酿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大豆多糖添加量为0.30%,甜酒酿汁添加量为12%,pH 值为3.9。在此条件下生产的褐色甜酒酿乳酸菌饮料活菌数可达3.12×108个/m L,稳定性良好,口感清爽,风味独特,色泽均匀。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分离技术提升麦麸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步酶解法去除小麦麸皮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制备出功能特性突出的小麦纤维。以α-淀粉酶和水解蛋白酶分别处理麦麸,可以使小麦纤维含量从34.51%提高到66.87%,持水力、持油力、膨胀率分别提高121.40%、251.54%和135.87%。分析了原料和产物的化学组成,测定了小麦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指标,用电镜观测其表观结构形态,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小麦膳食纤维功能特性与其化学组成、表观结构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小麦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率与淀粉含量呈现明显的反比例关系,而蛋白质含量对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对烟台产区蛇龙珠葡萄自然发酵醪中筛选的12株酿酒酵母进行发酵特性研究。首先对发酵终止后的残糖量和酒精体积分数测定,再对部分菌株进行耐酒精、耐酸、耐SO 2和耐高糖能力测定,选取3株发酵性状较好的酿酒酵母用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酿制。结果菌株Y SF4的发酵特性良好,发酵后酒样指标较好,甚至优于商品化酵母,具备工业葡萄酒酿造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复合酶在改善梗丝品质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梗丝在卷烟中的适用性,改良梗丝品质,选择3种不同的复合酶制剂对梗丝进行处理。通过对酶解前后梗丝的理化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分析以及卷烟感官评吸,评价3种酶制剂的效用。结果表明,由复合植物水解酶、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组成复合酶A 效果最好,梗丝经酶解后,水溶性总糖含量提高了23.31%,果胶的含量降低了17.26%,且填充值提高可达10%。对其主要致香成分进行分析可知,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总量提高了196.3%,4种巨豆三烯酮和β-大马酮分别提高了37.01%、50.77%。采用酶解梗丝替代未处理的梗丝掺配到卷烟叶组中,卷烟的焦油量下降0.25 m g,木质气息和刺激性明显减轻,香气质量、协调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杜氏盐藻对钙、镁、钾、铁四种离子的消耗速率,构建金属离子含量限制型培养基,研究了补加金属离子对杜氏盐藻生长光合速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数期杜氏盐藻细胞对铁离子与钙离子的消耗呈线性降低,每增殖106个细胞分别消耗0.042μg的铁离子与0.708μg的钙离子,而在稳定期后,钙、铁离子浓度继续下降。生长时期中钾离子与镁离子的含量变化不显著。铁、钙离子补料能恢复杜氏盐藻的生长,但光合活性与色素含量变化较补料前的对数期光合速率与色素含量要低,但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要高于补料前对数期的。培养到稳定期的培养基经过回收补加有限的铁、钙离子后,细胞生长延滞期消失,但稳定期细胞浓度降低。回流培养基对数期细胞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降低,但是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羧甲基纤维钠(CMCNa)平板筛选法,从白酒发酵副产物黄水中分离得到12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菌株M34和菌株N2的比酶活最大,被选为后续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并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M34和菌株N2分别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circulans)和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endophyticus)。菌株经液态发酵培养,运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系酶活力,结果表明菌株N2的各酶活均高于菌株M34,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0. 132U/mL,微晶纤维素酶活为0. 012U/mL,滤纸酶活为0. 041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0. 158U/mL。  相似文献   

18.
于明  刘玲玲  徐鑫  吴新风 《中国酿造》2014,(11):110-112
以不同极性溶剂分别对瘤果黑种草籽进行提取,得到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并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 PPH),2,2'-连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 B TS)和还原能力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评价新疆瘤果黑种草籽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瘤果黑种草籽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相对优于其它溶剂萃取物,清除D PPH 自由基的能力优于B H T,瘤果黑种草籽各溶剂提取物具有较强A B TS清除能力,最高清除率达81.33%,其A B TS自由基清除率强弱顺序为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黑种草籽提取物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瘤果黑种草籽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抗氧化活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刺梨果渣为原料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研究以发酵产物中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混合菌种进行发酵,筛选出最佳菌种比例,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混合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佳菌种组合为白地霉/康宁木霉/热带假丝酵母(2∶1∶2),产物中蛋白质含量为14.87%;混合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添加量2%,装料量50 g/250 m L,料液比1∶1(g∶m L),接种量17%,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含量较未发酵果渣提高了175.8%,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56.3%,可溶性膳食纤维提高了37.34%,适口性得到改善,同时具有刺梨的特殊香味,适合作为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酸盐增稠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丙烯酸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水溶性长链疏水单体,该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和丙烯酸共聚,得到耐电解质性能较好的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酸盐增稠剂.顺丁烯二酸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合成的长链疏水单体对产物耐电解质性能没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