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菌毒素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安全问题,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近年来我国多次修订该类标准。真菌毒素检测标准数量众多,标准的制定发展迅速。本文系统的描述了我国现行有效的各类真菌毒素检测标准: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LS、NY、SN)及部分地方标准,通过对这些标准的检测方法和检出限的阐述和分析,从应用和市场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期能为质检部门监管及企业自检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希望为我国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水果真菌毒素的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果在采收、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产生并积累各种真菌毒素。由于不适宜的加工工艺,这些真菌毒素会迁移至水果加工制品中,进而引起潜在风险。鉴于此,世界各国都积极制定各种标准、法规来控制真菌毒素在水果及其制品中的污染水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水果中真菌毒素的现行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状况,并与国外相应的标准进行了对比和探讨,分析了在我国建立水果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期为相关检测人员进行水果中真菌毒素检测时选择方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酿酒、制曲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4种真菌毒素,同时采用梯度洗脱,在质谱正离子模式下监测并完成检测,检出限可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对粮食中4种真菌毒素的要求。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而且简单快速,可用于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检测及其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粮食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对粮食中几种真菌毒素的限量规定,综述了真菌毒素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以及最新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市售谷物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为北京市市售谷物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4—2016年在北京市11个区随机采集市售谷物374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1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的方法进行4种检测并进行评价。结果:小麦粉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伏马菌素B1的污染最严重,检出率超过83.3%;DON检出率达到100%;其他谷物各种真菌检出率较低,所有谷物的各种真菌污染水平均值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结论:北京市市售大米、小麦粉、玉米、玉米面被真菌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6.
真菌毒素是由特定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农产品在生长、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均存在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产品会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建立精确、高效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对于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防控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真菌毒素的产生和危害,综述了近5年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仪器分析法、免疫学分析方法和光谱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农产品中真菌毒素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相关研究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真菌毒素种类多、污染广、毒性强、危害重,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关于粮食及其制品中主要的4种真菌毒素的限量以及检测方法,并就各方法的优缺点做了分析比较,希望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9年云南省市售散装大米中多组分真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在云南省11个州市地区采集市售大米样品90份,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检测16种真菌毒素.结果 90份大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检出率为13.33%(12/90);超过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  相似文献   

9.
茶叶由于富含多酚类、儿茶素和多种矿物质等,具有降血脂、抗氧化、减肥、抗菌等多重保健功效而备受欢迎,其质量安全一直广受关注。茶叶在其生产加工和保存过程中有可能被真菌毒素污染,真菌毒素由于对人和动物具有严重的危害(致癌性)更是备受关注。茶叶中毒素残留的高效、高通量检测方法,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文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综述了茶叶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优越性,重点综述了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用于茶叶真菌毒素的研究。对不同前处理提取试剂、净化小柱和检测仪器条件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对该方法用于检测不同品种茶叶时,其基质效应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茶叶中真菌毒素的检测结果。对该方法用于茶叶真菌毒素检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检测茶叶中真菌毒素检测标准和限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市售大米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对北京市市售大米安全预警及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北京市11个区随机采集大米180份,按照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评价。结果:10.6%大米样品中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而伏马菌素B1并未检出;不同产地大米间的DON污染不同,产地为东北三省的大米被DON污染最为严重;不同流通环节购买的大米被DON污染不同(χ~2=4.037,P=0.045),农贸市场的检出率(16.00%)高于超市(6.67%)的检出率。结论:北京市市售180件大米已经被真菌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市售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种类和程度。方法 2018—2019年采集河南省市售粮食及其制品,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16种真菌毒素含量,检测结果按照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00份玉米面、玉米渣及玉米粒中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主要污染真菌毒素,检出率范围为0.0%~95.7%;220份小麦粉、面条和馒头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出率分别为78.0%(124/159)、64.3%(18/28)和87.9%(29/33);其他真菌毒素含量较低或未检出。结论河南省粮食及其制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污染问题,尤其是玉米及其制品中伏马菌素有较高的检出率,应及时开展溯源调查,尽快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果蔬在采摘后的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中易受到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造成果蔬腐败变质,其中部分产毒真菌在增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真菌毒素,给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对保证果蔬品质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ment Raman spectroscopy, SERS)因具有高灵敏性、快速性、无破坏性、不受水分干扰等优点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SERS概况和增强机制,对SERS检测果蔬真菌毒素领域常用的金属溶胶基底和固体复合基底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检测方法、基底制备技术、检测结果和遗留问题为切入点强调了SERS对不同果蔬食品真菌毒素痕量检测的应用,并介绍了SERS在真菌毒素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对现有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旨在为今后SERS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领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产品及食品会对人类及牲畜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真菌毒素的检测主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等传统检测方法。然而,这些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比较繁琐、费时,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的有毒试剂。微芯片技术所需样品的消耗量少并且分析时间短,可实现样品的集成化、微型化以及高通量检测。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弥补了上述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主要综述了微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对农产品及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及其毒性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重点对微芯片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微芯片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是一种由特定真菌产生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在农产品生产、收储、运输及加工过程中真菌毒素污染时有发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准确、高效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对于真菌毒素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样品前处理方法及真菌毒素检测技术2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检验人员进行真菌毒素的准确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测定面包、馒头和饼干等粮食制品中4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水(84∶16,V/V)超声提取,经QuEChERS方法净化,采用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4μm)进行分离,以甲醇-乙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300μl/min,在电喷雾负离子化模式(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检测,采用基质外标法定量。并对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评价,用建立的方法对60份市售粮食制品中的4种真菌毒素进行检测。结果在优化条件下,4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回收率在81.8%~9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6%~9.3%之间。60份市售粮食制品中均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为15.2~960μg/kg,其余3种真菌毒素均未检出。结论该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且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粮食在生长、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过程中极易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粮食安全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长期防控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尤为重要。通过对目前研究提出的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建立真菌毒素防控系统,长期防控、检测真菌毒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在粮食中危害严重并持续引起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这些毒素在粮食中的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在成分复杂的粮食样本中有效提取真菌毒素并进行灵敏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粮食中污染的主要真菌毒素,归纳了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预测了粮食中真菌毒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为真菌毒素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是一些真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毒性很强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食品或饲料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及安全。能充分认识真菌毒素性质,准确快速的检测真菌毒素是控制其危害的最有效手段,现阶段酶联免疫(ELISA)检测方法已经成为真菌毒素快速检测的主要趋势,本文对一些主要真菌毒素的性质、种类、危害以及真菌毒素的ELISA 检测方法中重要环节--免疫原制备方法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多种组分同时检测等技术优点,当前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中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食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展望了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从事食品质量控制和检测分析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17~2019年百色市收获期玉米受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在2017-2019年间连续3年对百色市12个县区随机抽取186份玉米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 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及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按照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FB1的检出率为91.94%,最高含量为3089.0μg/kg,超标率为68.28%(国家标准限量为20μg/kg);DON的检出率为5.38%,其中最高含量为292.9μg/kg,无样品超标;ZEN检出率为45.16%,其中最高含量为4221.0μg/kg,超标率为22.04%(国家标准限量为60μg/kg)。结论:百色市收获期玉米受真菌毒素污染较普遍,其中黄曲霉毒素AFB1的污染比其余的2种毒素污染严重,Don污染程度最轻,需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