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山裂缝型储层研究及精细表征一直是业界难题,特别像渤海BZ这样的大型巨厚潜山气藏,断裂系统复杂,储集类型多样,裂缝储层精细表征难度更大。充分研究气田地震、岩心资料及观测相似露头,应用类比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尺度进行了裂缝描述并研究了裂缝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制作了BZ气田不同尺度裂缝长度与累积频率归一化图版,发现各尺度裂缝长度分布均符合幂律定律,且指数基本一致(为2左右),可以利用该图版进行BZ气田各级尺度裂缝规模发育频率的预测。针对不同尺度裂缝规模及其对渗流的影响,引入非结构网格剖分技术,结合地震、成像测井、岩心等资料,形成了多尺度融合的巨厚复杂裂缝型储层精细表征方法,建立了裂缝储层网格和属性模型。模型应用情况表明,基于该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能较好地反映储层空间非均质性及其开发风险,可为开发方案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BZ气田为渤海最大的变质岩潜山凝析气田,具有储渗类型多样、特高含凝析油、应力敏感性强的特点,目前尚无类似开发实例。通过网格之间流体渗流的等效方式建立砂砾岩、半风化带、潜山内幕三类复杂储层并存的油藏模型,利用应力敏感实验获得BZ气田渗透率残余系数表达式,结合反凝析特征规律开展流体渗流-多孔介质变形动态耦合及评价。研究表明:多渗流系统精细表征及耦合是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基础,流固耦合效应是影响开发效果影响的关键;考虑BZ气田裂缝发育,构造高部位注气易形成气顶驱,扩大波及体积;考虑反凝析特征,保持地层压力高于露点压力能最大限度降低凝析油的损失;按冬季供气需求阶段性循环注气有利于形成压力脉冲,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研究成果对类似复杂裂缝性凝析气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BZ气田上太古界潜山岩性以变质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具有双孔介质的特点,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宏观裂缝、微观裂缝、碎裂颗粒粒间孔、粒内溶孔等,储层非均质性强,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BZ气田上太古界潜山纵向上具有分带性,划分为风化带和潜山内幕,储层主要受构造、古地貌、岩性等因素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4.
火成岩潜山储层由于受风化溶蚀、构造运动等多种作用改造,裂缝成因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表征难度大,文中以渤海湾盆地大型火成岩古潜山油田S为例,提出了一套针对古潜山储层的裂缝表征方法。首先从成因分析入手,确定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裂缝分布密度模型和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优选,得到合理的裂缝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油藏数值模拟,提高了模拟的准确性,提升了油藏数模预测效果。该方法实现了对火成岩潜山储层裂缝系统的精细表征,为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鸭儿峡志留系裂缝性潜山基岩油藏储层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裂缝性油藏储层表征和地质建模的难点和重点,在储层建模基础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和多学科知识相结合,首次利用岩性和裂缝控制储层属性的方法,以鸭儿峡志留系裂缝性潜山基岩油藏为例,对裂缝性油藏(尤其是潜山油藏)的建模技术进行探讨和尝试。在对志留系油藏构造、岩性、裂缝等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FRACA和GOCAD等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志留系潜山油藏的三维构造模型、裂缝空间展布模型以及储层属性模型,从而为该油藏储层表征和地质建模奠定了基础,以推动该油藏以及同类油藏的储层研究向定量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双重介质油藏储层建模方法是表征潜山裂缝型储层的主要方法,影响建模质量的因素较多,需深入研究。以渤海湾变质岩潜山A油田为例,阐述了储层建模及质控方法。综合动静态资料分析储集空间、介质物性及渗流差异,判断储层内是否存在多重介质,这是双重介质建模方法应用的前提;分析风化作用、断裂活动对基质的改造作用,提出将基质系统细分为共同改造型、断裂改造型、未改造型,分类相模拟建立基质模型,有利于改善基质系统建模质量;考虑研究资料及其描述尺度开展裂缝分组,对不同尺度裂缝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建模方法,共同构建裂缝网络模型;统计裂缝密度属性与裂缝形状因子σ的关系,对模型进行质控,若存在一致性说明模型质量较好。本文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同类型潜山油藏,有利于改善双重介质油藏储层的建模质量。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花岗岩裂缝型储层的表征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方法,受风化、岩性、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花岗岩储层内部孔、缝、洞发育,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更增加了对其表征的难度。为此,以乍得花岗岩潜山B油田为例,提出一种多尺度裂缝建模方法,该方法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方法相结合,运用叠前全方位AVAZ反演裂缝预测结果和叠后蚂蚁追踪裂缝预测成果,在裂缝地震相的控制下,分别建立小尺度裂缝和大尺度裂缝模型,前者可得到各向异性参数及裂缝密度、方向等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对裂缝型储层进行识别及评价,后者在地震数据上进行裂缝片的识别与追踪,识别出的每根裂缝具有可度量的长度和方向;然后利用等效裂缝模型实现对裂缝渗透率的定量表征;紧密结合地震叠后、叠前全方位地震数据裂缝预测成果与开发地质,并充分融合测井、地质、钻井、生产等资料,形成综合反映不同尺度裂缝信息的系统裂缝模型。该裂缝模型为开发井优化部署提供了技术依据,多尺度裂缝模型等效渗透率计算结果更符合流体渗流特征,为开发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N油田为海相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潜山型储层发育广泛、储量规模大,受构造活动、风化淋滤和溶蚀作用等影响,碳酸盐岩潜山溶洞、裂缝、孔隙等储集空间发育。孔洞缝同时发育造成物性尺度差距大,空间连通性与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困难。目前潜山油田地质建模比较流行的方法有随机建模及离散裂缝建模等。此次以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N油田为例,提出了离散裂缝建模融合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的新方法,建立潜山储层多孔介质模型,主要是采取离散裂缝模型随机建立裂缝模型,利用地质统计学概率约束建立孔洞模型。N油田的研究结果,能够有效表征流体颜裂缝突进的特征。该方法有望为海上碳酸盐岩地质建模提供新的切入点或思路。  相似文献   

9.
渤海油田对于太古界潜山的勘探开发力度逐步增大,先后发现并开发了JZ 25-1南太古界潜山油气藏、BZ 19-6特大型潜山凝析气藏,有力证实渤海油田太古界潜山具备极高的勘探潜力。太古界潜山岩性以变质花岗岩为主,油气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裂缝发育程度对油气藏规模评价影响巨大,所以实现太古界变质岩裂缝的快速识别对勘探作业快速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发现,太古界潜山裂缝研究大多聚焦于变质岩储层的储集空间表征、裂缝表征、控制因素、储层分带和测井评价等方面,缺乏录井技术定量识别裂缝的研究。采用钻井参数曲线交会法、井漏法、岩心观察法、壁心观察法、岩屑微观特征法、薄片鉴定描述法将太古界变质岩裂缝分级描述为米级裂缝、毫米-厘米级裂缝、微米级裂缝、致密段4个级别。其在渤海油田近30口井的成功应用,为潜山油气勘探重大突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油气勘探的随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裂缝是潜山凝析气藏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影响潜山凝析气藏的成藏、富集及单井产能。B凝析气田是渤海海域深层太古界变质岩潜山的大型凝析气田,在研究其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并阐明了气井产能差异大的原因及裂缝对产能的影响。裂缝厚度、渗透率与产气量呈正相关,裂缝开度和密度影响最小,近东西向裂缝连通性最好,对天然气产能贡献最大。结合实际生产状况,利用数值模拟绘制适用于渤海B凝析气田的产能评价图版。  相似文献   

11.
潜山储层声波测井能够指示裂缝,但基本不能描述裂缝尺度,通过对已知的潜山裂缝层段进行声波测井关联维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潜山裂缝属于分形体系,同时得出如下结论:(1)声波测井并联维数大小指示了裂缝发育宽度与延属性;(2)宽度中等裂缝(中尺度裂缝)与宽度宽且延伸长(大尺度裂缝)的裂缝不仅表现在声波测井关联维的差异上,而且稳定相空间的维数及求取关联维维数时的采样间隔也有区别;(3)微裂缝(小尺度裂缝)声波测井关联维最小,且关联维的在大小对应于裂缝尺度大小。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区域毗邻生烃超压带,成藏条件优越,拥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同时深层潜山圈闭发育,潜山内幕裂缝带是油气运移通道。因此,针对深层潜山有利圈闭预测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方向。受构造作用及风化作用的影响,潜山内幕地震响应特征表现为杂乱反射、弱反射和空白反射的特点,这无疑增加了储层预测的难度。针对上述问题,论文充分利用叠后地震数据开展多属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分级分尺度的叠后地震潜山储层预测方案及技术流程。该方法主要依据断裂尺度大小与地震数据分辨率的相对大小关系,将断裂划分为大尺度断层、亚断层和微断裂,并利用不同叠后地震属性来分级描述。首先,在人工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叠后地震数据的本征值相干属性来刻画亚断裂,并在滤波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倾角增强、断层增强和线性增强对大尺度断裂进行精细刻画。其次,对比分析曲率属性体和最大似然属性,优选最大似然属性对中小尺度微断裂进行刻画,确定裂缝发育区。最后,在分级刻画的基础上进行多属性叠合刻画微断裂发育带。选取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东潜山勘探区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对不同尺度大小的断裂目标体进行不同属性的描述和多属性叠合解释,提高了对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在中国渤海、南海海域陆续发现大中型潜山裂缝性油气田,使得潜山逐渐成为中国海上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潜山裂缝性储层岩石矿物组分复杂、储集空间多样、非均质性很强,从而给测井评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系统梳理渤海海域锦州25-1南、蓬莱9-1、渤中19-6、渤中13-2和南海东部惠州26-6等潜山油气田,从潜山裂缝性储层的岩石矿物特征、储层物性分布和储集空间结构出发,总结了潜山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岩石矿物组分的精细解释,以不同类型渗透率为核心的储层参数计算,结合裂缝类型、密度、有效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阐明了潜山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的技术难点,重点包含油、气、水层的准确识别,以裂缝宽度和裂缝延伸长度为核心的裂缝定量表征以及储层产出能力的分级预测;理清了潜山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的攻关对策,核心是实施测井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研制—试验—应用一体化和测井—录井—测试一体化,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攻关研究,旨在系统地建立海上潜山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技术体系,从而为海上潜山裂缝性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测井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潜山是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研究表明储层是潜山油气成藏的关键,但受制于现有地震资料品质,潜山有利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结合已钻井岩电参数分析,通过精细井震对比,开展潜山有利地震相识别与纵向相带划分,将潜山储层划分为风化带与裂缝带;综合正演模型技术,分析潜山有利储集相带的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优势地震相,建立了风化带与裂缝带的岩电-地震识别标志。针对基底资料低信噪比现状,应用蚂蚁体、曲率体等属性融合技术,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断裂展布研究,精细刻画裂缝产状,减少预测多解性,有效提高了潜山裂缝型储层预测精度,在研究区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力促进了下步的勘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太古代结晶岩基底潜山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裂缝的发育与分布是该类潜山油气成藏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通常潜山裂缝储层发育于断裂带。通过对秦皇岛地区鸽子窝与北戴河新太古代结晶岩露头断裂带与区域性构造节理带裂缝观测与描述,建立了裂缝发育的露头模型。研究表明,断裂带由核部碎裂带与两侧节理密集带组成,单侧节理密集带的宽度大于40m,整个断层带的宽度大于100m。节理密集带的线密度可达到28条/m,而且裂缝尺度长,多个方向的裂缝构成连通的网络系统,是该类裂缝储层发育的最有利部位。节理密集带以外的区域性节理发育带,因裂缝发育密度低、尺度小、彼此不连通,不能形成有效裂缝储层。潜山裂缝储层的分布受断层的控制呈现高度的非均质性,裂缝发育带与致密带在空间上构成不规则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16.
裂缝性致密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应力敏感性强等特点,需明确储层非均质性及裂缝应力敏感性对生产的影响。为此,利用基于投影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来表征复杂裂缝,结合应力敏感定量表征模型,建立了同时考虑基质和多尺度裂缝非均质性的应力敏感数值模型,自适应获得应力敏感特征曲线。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强非均质致密储层不能忽略基质的应力敏感性,应力敏感性对生产早期的影响较大,以压裂裂缝的影响为主,随着生产逐渐过渡到基质,储层应力敏感性逐渐降低;早期生产压差过大,会造成储层应力伤害,不利于长期生产;不同充填程度的多尺度裂缝在储层中的分布模式对产能有直接影响,充填程度越低,裂缝尺度越大,产能越高。研究结果为致密裂缝性储层合理配产和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迪那2气田为超高压低孔裂缝性砂岩凝析气藏。气田范围内,裂缝较为发育且非均质性较强,同时,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单井产能密切相关,因而,对该气田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及建模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综合迪那2地区丰富的岩心、测井、录井及测试资料,对各项主要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控制迪那2气田裂缝发育的构造及地质因素;采用多属性体权重约束方法,建立了迪那2气田裂缝强度预测三维模型,实现了断层共生缝、构造成因缝、地质成因缝间的有效耦合,为裂缝属性参数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约束趋势体;同时,利用动态参数优化等效参数模型,大大提高了裂缝属性参数模拟的精度,形成了一套针对裂缝性油气藏由裂缝表征到建模的有效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裂缝性油藏存在储集层发育孔、缝、洞多重介质,储层精细刻画难度大的问题。为准确描述裂缝性油藏储层发育的空间展布特征,利用测井、钻井资料和岩石物理测试数据建立关键井的嵌入式多尺度裂缝储层的地质和岩石物理模型,开展多重介质的连通传导率研究和嵌入式裂缝地质建模技术研究,并利用该模型对流花油田裂缝性储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嵌入式裂缝模型的地质建模可以对构造、断层等大尺度裂缝和等效原理下的小尺度裂缝进行精细描述和数值模拟研究,单井动态指标拟合率达到90%以上;流花油田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该油藏维持各井现有采液速度持续开发,大部分井不会发生严重水淹,风险较高的井主要位于工区的东北侧边缘断层附近。该研究可为同类油藏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研究、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辽西区域性裂缝特征、类型、分布规律,确定裂缝的主要形成时期,并对裂缝进行规模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岩性裂缝的发育规律,总结不同级别裂缝的充填、连通特征等。通过与辽河油田西部洼陷低潜山带储层裂缝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储层裂缝发育的规律性。研究认为,辽河油田低潜山带储层裂缝发育规律与辽西地区区域裂缝发育规律相似,且该低潜山带储层以碳酸盐岩储层最为有利。结合现今应力场分析,储层裂缝以NEE向的开  相似文献   

20.
大庆外围油田以低、特低渗透储层为主,天然裂缝比较发育.针对储层裂缝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外围油田裂缝监测数据资料,深入开展了储层裂缝表征、预测及综合描述方法研究,研究了双重介质储层裂缝建模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低孔低渗储层裂缝定量描述方法,建立了裂缝网络模型及双重介质模型,实现了裂缝几何模型与等效介质模型转换,初步解决了储层裂缝地质建模技术难题.其研究成果在油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对非均质裂缝型油田精细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