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补偿资金的分配是生态补偿的难题。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扬州市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确立受水区生态补偿支付标准上限,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对水源地各区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并建立补偿资金分配机制。研究表明:1)2010—2018年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53.58亿元降低到467.99亿元,其中水体和水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为显著,占比90.38%;2)受水区应给予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0.91亿元,而支付标准上限为13.59亿元,二级服务水文调节价值占比80.02%,是补偿的核心;3)补偿顺序和补偿资金分配情况依次为高邮市(10.13亿元)、宝应区(5.08亿元)、邗江区(2.81亿元)、江都区(1.79亿元)、仪征市(0.93亿元)和广陵区(0.17亿元)。最后从明确补偿对象、建立监督机制、形成多元化补偿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飞  孔伟 《资源与产业》2010,12(6):173-178
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影响较大,测算区域农地非农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扬州市农地非农化规模较大,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扬州市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1996-2004年扬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扬州市农地非农化引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估算和比较。研究表明,9年间扬州市共有17 450.91 hm2农地实现非农化,并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15.47×106元。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来看,废物处理价值减少最多,娱乐文化价值减少最小;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来看,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非农化造成的损失最多。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中生态补偿绩效评价体系对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源地当前的生态补偿绩效进行评价,并基于当前的绩效评价结果测算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标准,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水源地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CRITIC法得出综合权重,结合变权物元可拓模型,动态评价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源地目前的绩效结果,并运用成本法与生态服务价值法,通过水源地占比系数、供水系数与政策重要性系数进行修正,计算得出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标准区间,并进一步进行水源地生态补偿绩效评价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源地目前绩效评价等级变量特征值为3.699 34;生态补偿资金标准区间为[9 693.00,14 559.75],其中分配到扬州、宿迁、淮安、徐州4市的资金标准区间分别为[2 011.50,3 368.25]、[2 787.75,3 327.75]、[3 732.75,5 157.00]、[1 161.00,2 706.75](单位:万元)。【研究结论】水源地目前绩效评价等级为良,且偏向于优,说明江苏省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较好,但仍有进步空间;水源地的生态补偿资金标准区间为0.97亿~1.46亿元,其中分配到淮安的生态补偿资金最高,分配到徐州的生态补偿资金最低;生态补偿资金的注入使得评价指标均向好发展,其生态补偿绩效结果必然优于目前的绩效结果。水源地实行生态补偿将会促进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以及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长三角区域发展模式的长期摸索与实践中,如何协调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研究虽然在环境治理与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在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生态治理的宏观经济效应等方面缺乏量化分析。论文在传统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的基础之上,将生态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系统,并将生态环境视为一个独立主体,着重强调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价值贡献,构建了考虑生态要素的绿色SAM(social accounting matrix)表和包含生态要素投入与生态系统账户的宏观CGE模型。论文选择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具体数据对生态价值核算价格体系进行修正,量化了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核算矩阵收集研究主体的相关数据,并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以及居民消费福利水平的角度对不同水平的生态补偿会产生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增值税率、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转移支付率、企业对生态环境的转移支付率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转移支付率等4种情景,均能引致生态补偿量增加,但是在提高相同幅度的情形中不同措施产生的效果有较大差异,以同样提高30%的情况为例,政府对生态系统转移支付率对生态补偿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增长了10.01%;其次是企业对生态系统的转移支付率与居民对生态系统的转移支付率,增长率分别为2.77%与1.01%,而提高增值税率对生态补偿水平的提升效果最弱,增长率仅为077%。除此之外,相较于其他政策工具,提高增值税会对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福利水平产生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当增值税提升30%时,GDP下降了0.002 5%,居民福利水平产生下降了0.002 7%。  相似文献   

5.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结合谢高地等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评估上轮规划实施期间道县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重大影响,要加强研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措施,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不恶化.  相似文献   

6.
工矿区是人类干扰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分析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以平朔矿区为例,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开采和政策影响着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同步发展、政府的有效支持政策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维持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情景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朔矿区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为基础,对该矿区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矿区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0年矿区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从31 270.98万元降至30 348.14万元;1990-2005年生态价值逐渐上升,2005年为311 090.05万元。矿区无复垦措施和有复垦措施两种情景设置结果显示:在完全没有复垦措施的情况下,矿区总的生态价值呈下降趋势,2005年仅为26 401.6万元;而在有完全复垦措施的情况下,总生态价值呈急剧上升状态,到2005年为49 835.55万元。说明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工程对矿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扰动,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基础.以鄂尔多斯市为例,以神东矿区东胜区、准格尔矿区、城市发展区为研究区,其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以几乎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照区,选取防风固沙、土壤保持、固碳3个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利用 RULSE等模型和影子工程法等评估方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遥感评估模型,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探究露天采矿、井工采矿和城市发展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城市建设对防风固沙服务和固碳服务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大,露天采矿对土壤保持服务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在剔除自然因素影响后,人类活动对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发展>露天采矿>井工采矿.  相似文献   

9.
湛兰  周勇  徐艳 《资源与产业》2008,10(2):93-97
本文以1998-2004年荆州市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作了定量分析,并研究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荆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逐年提高,而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因此,今后荆州市的发展一定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数据,在谢高地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修正,确定了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对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0年的37289亿元减少至2005年的36351亿元,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呈现不同程度地降低,说明其生态环境趋向退化。为此应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维护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实现保护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框架及构建区域综合生态效应指数,揭示2001—2029年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以及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状况。研究表明:1)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15年来共增加了6 169.45×10^4元,增加幅度达到7.44%;2)2001—2015年,草地、林地、交通水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增加总量为9 478.76×10^4元,耕地、园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总量为3 714.75×10^4元;3)生态系统中原材料生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变化大,其中保持土壤增加最多,其次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4)2022—2029年甘州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框架及构建区域综合生态效应指数,揭示2001—2029年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以及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状况。研究表明:1)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15年来共增加了6 169.45×10^4元,增加幅度达到7.44%;2)2001—2015年,草地、林地、交通水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增加总量为9 478.76×10^4元,耕地、园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总量为3 714.75×10^4元;3)生态系统中原材料生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变化大,其中保持土壤增加最多,其次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4)2022—2029年甘州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建立“水-能源-粮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核算贵州省2013—2017年“水-能源-粮食”对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服务价值及其纽带关系的服务价值。结果显示,贵州省“水-能源-粮食”对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总服务价值稳中有降,水资源的服务价值以对自然生态的调节价值为主且对总服务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能源对社会经济的正面服务价值较大,但是以更大的自然生态的负面服务价值为代价,是造成WEF的总服务价值下降的主因;粮食的服务价值逐渐增大,主要为对社会经济的供给与支撑服务价值。贵州省“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服务价值较小,且不稳定,呈现波动特征。因此,贵州省应当发挥水资源与水景观的优势以稳定水的服务价值,挖掘能源对社会经济的服务价值时要重点防范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粮食生产注重面源污染防治,发展旅游农业与生态农业。同时,调节“水-能源-粮食”的纽带关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水-能源-粮食;服务价值;纽带;贵州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建立“水-能源-粮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核算贵州省2013—2017年“水-能源-粮食”对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服务价值及其纽带关系的服务价值。结果显示,贵州省“水-能源-粮食”对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总服务价值稳中有降,水资源的服务价值以对自然生态的调节价值为主且对总服务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能源对社会经济的正面服务价值较大,但是以更大的自然生态的负面服务价值为代价,是造成WEF的总服务价值下降的主因;粮食的服务价值逐渐增大,主要为对社会经济的供给与支撑服务价值。贵州省“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服务价值较小,且不稳定,呈现波动特征。因此,贵州省应当发挥水资源与水景观的优势以稳定水的服务价值,挖掘能源对社会经济的服务价值时要重点防范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粮食生产注重面源污染防治,发展旅游农业与生态农业。同时,调节“水-能源-粮食”的纽带关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水-能源-粮食;服务价值;纽带;贵州省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强调统筹城乡用地。开展土地整治要科学规划,但我国关于土地整治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均刚刚起步,急需研究探索。市级区域在我国行政管理层级中处于中间层级,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在我国土地整治规划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研究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对指导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扬州市为例,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初步探讨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应从区域、市域和村镇3个层面来开展,规划要能体现因地制宜,要重点关注部门协调、资金整合、政策落实等问题。建议市级土地整治规划要坚持"市域全面规划、整村整镇推进",并应尽快创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土地整治新机制,以推动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耕地资源价值关系并构建价值体系,探讨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价值内涵、价值主体及价值关系影响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盐城市耕地资源价值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耕地自然条件及农民生活水平等有密切关系,且各类价值呈现出不同空间布局,耕地经济价值空间分布上呈倒“U”型,社会价值表现出两极分化,生态价值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盐城市耕地资源价值中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所占比例达到90%,耕地平均单位总价值为238万元/hm2。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可为征地补偿及耕地占补平衡提供参考,且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基于ESV的LUCC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运用到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当中,并对其运行结果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如皋市1997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对比情况,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角度评价LUCC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如皋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贡献较大的有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贡献率依次递减;与1997年相比,2006年如皋市ESV有所降低;园地、水域、沙地等未利用地的减少是造成整体ESV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2006年如皋市各镇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异,将其分为重要、 比较重要、一般地区3个等级,运用GIS空间制图功能,绘制如皋市土地生态分区图,为如皋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