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蛙皮素受体亚型-3(BRS-3)属G蛋白偶联受体,至今未发现天然配体。BRS-3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调控神经内分泌功能、能量代谢及细胞生长增殖。在啮齿类动物及哺乳动物体内都有分布,大多数组织表达水平很低(包括正常肺组织),但在某些肺部疾病及胎肺中表达增加。就BRS-3受体特点、激活后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肺肿瘤、肺发育、慢性炎症性肺病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果胶作为高等植物初生细胞壁和中胞层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D-半乳糖醛酸多聚物。天然果胶作为膳食纤维的一种,可被肠道微生物分解和发酵利用,有利于降低结肠癌的风险。但为了提高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天然果胶常被改性成低分子量和低酯化度的果胶片段。有报道显示相当一部分改性果胶能够通过干预癌细胞中的关键靶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被配体识别从而实现抗瘤效应。基于果胶的分子结构,主要综述近几年关于天然果胶和改性果胶的抗肿瘤活性和机制的研究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相关应用,为今后的相关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述1,3-丙二醇化学合成的几种新方法,对比介绍甘油氢解法、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法和甲醛缩合法。 相似文献
4.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内标,3-巯基己醇为链转移剂进行苯乙烯(St)聚合。根据Mayo等式,求出了60℃,70℃和80℃下的链转移常数,分别为3.99,3.58和2.24,表明链转移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采用制备色谱分离得到了聚合初期的产物,并且由核磁共振(1 H NMR)和液-质联用(LC-MS)确证了生成的小分子产物的结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巯基醇转化率下,相对分子质量低的产物的生成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以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基础计算得到的表观链转移常数则变小。 相似文献
5.
3-羟基异噁(噻)唑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药理和生理活性,在医药、农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部分3-羟基异噁(噻)唑化合物对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受体有显著的激动或拮抗作用。综述了三类典型的3-羟基异噁(噻)唑衍生物:蝇蕈醇类,5-(4-哌啶基)-3-羟基异噁唑类和鹅膏氨酸类,介绍了这三类化合物作为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的应用,并对这些化合物的进一步分子设计进行了展望。对异噁(噻)唑环进行结构修饰是设计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激动剂或拮抗剂的关键,在环上引入不同取代基或构造双环可能导致3-羟基异噁(噻)唑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发生显著变化,有助于发现药物或农药的苗头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7.
简述了EM34-3型大地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对西泉眼水库大坝渗漏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大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107-115
自转基因作物诞生以来,对其质疑之声从未间断。GTS 40-3-2是最早获批、应用最广泛的转基因大豆,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国内外学者研究了不同大豆产品的加工工艺,探讨了转基因成分的变化规律,其关注点主要在转基因大豆种子检测方法的开发应用和食品(如豆浆、豆腐等)加工过程中外源成分分子量、含量的变化等方面,而关于食品加工过程中转基因成分的降解机理及本质的影响因素涉及较少。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3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转基因大豆GTS 40-3-2中lectin和cp4 epsps基因降解的影响因素、降解规律,旨在找到减少甚至去除转基因成分的有效方式,为转基因大豆制品的检测和生产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23-132
氯丙醇酯是近年来发现的可能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新型食品污染物,它们主要产生于食用油脂精炼过程中的脱臭阶段,其中3-氯丙醇酯含量较高。主要对3-氯丙醇酯的形成机理(亲核取代机理、环氧或环酰氧鎓离子机理和自由基机理),影响因素(甘油酯类型、氯离子含量、酸度、金属离子、水分含量和脱臭温度)和消减方法(降低油脂中含氯物质含量、酶法脱除、吸附脱除、控制脱臭温度和时间、添加碳酸盐、添加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HPLC-UV法检测土壤中多环芳烃类物质3-硝基苯并蒽酮的方法.采用on UltimateXB-C18(5μm,150mm×4.6mm i.d.)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3(v/v),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91nm.在此色谱条件下,3-硝基苯并蒽酮在0.2~4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浓度检测限为78ng/mL(S/N=3).利用超声波萃法对土壤中的3-硝基苯并蒽酮进行了萃取,并用HPLC-UV法测出了其含量. 相似文献
11.
臭氧-生物活性炭是当前国内外饮用水深度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以某居住区直饮水工程为例,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介绍了该水厂主要处理单元的设计尺寸及运行参数,对出水水质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水厂出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由某公司生产首次应用到核电上的SA508-3钢,采用膨胀法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其焊接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和硬度,获得了每个冷速下对应的相变点温度.结果表明,在0.015~0.05℃/s冷速范围内.为高温转变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区,0.1~7℃/s冷速范围内,为中温转变的贝氏体区,20~80℃/s的冷速范围内,为低温转变的马氏体区;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硬度值也越来越大,0.015℃/s对应的硬度值为199 HV,80℃/s对应的硬度值为546 HV,这为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聚合物材料的热点领域之一。阐述了末端基团为氨基、羟基和羧基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以及目前对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常见的改性途径,如封端改性、表面接枝改性、共混及交联。详细介绍了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在皮革、造纸和织物染色及整理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合成分子尺寸完全可控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并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3种有机络合剂(葡萄糖、柠檬酸、酒石酸),通过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钙钛矿结构的LaCoO3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低温N2吸脱附等温线(BET)、程序升温还原(H2-TPR)以及程序升温脱附(O2-TPD)表征催化剂的结构,考察了3种络合剂合成的样品对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600℃焙烧下,以葡萄糖为络合剂合成的LaCoO3催化剂呈现单一的钙钛矿结构,且颗粒粒度最小、分散度最高,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以酒石酸为络合剂合成的催化剂以LaCoO3物相为主,并伴有La2 O3和Co3O4物相,催化活性也较好;以柠檬酸为络合剂合成的样品以LaCoO3物相为主,伴有少量的La2O3和Co3O4物相,分散度最差,催化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5.
在聚2,6-吡啶二甲酸(PDC)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采用电沉积和浸泡结合法制备成纳米金修饰电极(NG/PDC/GCE)。将单链DNA(ssDNA)固定在NG/PDC/GCE电极上制得DNA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交流阻抗谱技术对DNA的固定和杂交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纳米金修饰于PDC膜上可大大提高DNA探针的固定量。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Tris-HCl(pH 6.8)缓冲溶液中3-氨基酚噁嗪(AP)与双链DNA(dsDNA)的相互作用,进而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对固定在NG/PDC/ GCE电极上的dsDNA与AP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定于纳米金土的DNA结构并未改变,仍能与小分子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主要的液相合成制备方法,并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概述了将无机、有机或生物大分子等材料包覆到纳米粒子表面的多种表面修饰方法.重点介绍了复合Fe3O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在富集环境中的有机物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稻草在离子液体氯代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中的热解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稻草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及反应时间对产物产量的影响,得到较佳工艺条件是:稻草与离子液体质量比为0.4,热解温度240℃,反应时间为30 min.生物油收率均在28%~30%.对热解得到的产物生物油进行GC-MS分析显示:其成分复杂,生物油中有醇、酚、醚、酯及芳香烃类物质的存在.离子液体可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β-地中海贫血是β-珠蛋白基因突变后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致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血液病.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地中海地区,发病率位于各种出生缺陷中的第三位,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云南是地贫高发地区,目前,临床能治愈重型β-地贫患者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但由于缺乏免疫匹配的供者以及昂贵的费用限制了其发展.近年来,CRISPR/Cas9在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为重型β-地贫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对CRISPR/Cas9技术用于诱导胎儿血红蛋白和纠正珠蛋白基因的突变以减轻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技术方法、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聚2,6-吡啶二甲酸(PDC)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采用电沉积和浸泡结合法制备成纳米金修饰电极(NG/PDC/GCE)。将单链DNA(ssDNA)固定在NG/PDC/GCE电极上制得DNA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交流阻抗谱技术对DNA的固定和杂交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纳米金修饰于PDC膜上可大大提高DNA探针的固定量。同时采用紫外一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Tris—HCI(pH6.8)缓冲溶液中3-氨基酚嗯嗪(AP)与双链DNA(dsDNA)的相互作用,进而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对固定在NG/PDC/GCE电极上的dsDNA与AP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定于纳米金上的DINA结构并未改变,仍能与小分子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造应力-流体压力耦合(应-压耦合)是影响超压地层天然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页岩油藏储层裂缝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裂缝发育的应力场因素,总结了目前应-压耦合的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在裂缝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页岩油藏中超压成因多样性造成的应-压耦合关系的特殊性。分析认为,应-压耦合的理论研究在耦合要素特征及相应的耦合微观机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其在页岩油藏储层裂缝研究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并且页岩油藏中超压成因的多样性和复合性,决定了该类油藏储层裂缝研究中的应-压耦合需要考虑超压成因相关的差异性和复合性特征,准确把握与超压演化相关的应-压耦合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