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宏平  谭平  叶昆 《建筑结构学报》2019,40(10):122-131
基础隔震结构在设计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随着GB 1803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引入了极罕遇地震作用,有必要探讨基础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以两自由度体系(简化模型)和多自由度体系(纤维模型)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统计结果,分析并比较了设计、罕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屈服承载力(即降低上部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和LRB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参数对整个LRB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降低抗震设防烈度的方式对隔震后的上部结构进行结构设计并不可取;为了保证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LRB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和LRB隔震支座不发生破坏,应尽可能使用大直径和低橡胶剪切模量的LRB隔震支座;如何保证LRB基础隔震结构在设计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要求以及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某高层建筑位于9度设防区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高度62.4m,属于高度超限结构。结合实际工程,针对结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隔震设计。通过对结构进行隔震计算得出:采用隔震设计可以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轴力、位移和拉力均能满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福章 《山西建筑》2010,36(27):75-76
通过对一平面及竖向均不规则且高度超限的高层建筑进行的罕遇地震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此类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并对该类建筑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以期指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工程需求将原设计方案抗震设防烈度由8度提高到9度,原有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案已不能满足要求,所以提出运用相关的隔震技术,满足新的抗震要求。本文采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和ETABS进行结构建模以及相关的时程分析,分别对结构隔震前后在8度罕遇地震、9度多遇地震、9度设防地震、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倾覆力矩等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相应的对比结果,并验算层间位移角,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值、橡胶支座的相关性能等。由分析结果可知:结构进行隔震后,自振周期明显延长,层间剪力、倾覆力矩等地震响应均显著减小并达到规范相应要求,铅芯橡胶支座和天然橡胶支座均表现出良好的隔震消能性能。本文案例为剪力墙结构因提高抗震设防烈度,而需变更结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何康  陈如 《江西建材》2023,(9):151-153
文中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类别,总结了超限高层结构设计方案,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设防地震作用下、多遇地震作用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旨在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许楚平 《重庆建筑》2016,(10):23-26
该文详细分析了江苏银行宿迁分行结构隔震设计的全过程。首先进行了结构隔震必要性的分析,其次采用ETABS程序对隔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评价。最后作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7.
某高层住宅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河北省唐山市,为提高该结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隔震设计;为了研究采用隔震技术的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别建立了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层偏心率和抗风设计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水平减震系数不大于0.38,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800;罕遇地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有效控制了隔震层变形,各支座均未出现受拉现象,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良好,隔震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158m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办公楼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使用SATWE和MIDASBuilding两种程序进行整体结构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同时补充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各项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选用适宜的抗震性能目标,采取合适的加强措施保证了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所采用的结构设计和分析方法可供类似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小宾  彭志桢  曹莉  韩克良 《建筑结构》2021,51(3):77-82,61
川投西昌综合医院项目位于9度区近断层,建筑体型复杂,上部结构竖向及平面不规则.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基础顶部设置隔震层,隔震层由铅芯橡胶支座、叠层橡胶支座、黏滞阻尼器和弹性滑板支座组成;隔震层以上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介绍了考虑1.5的近场地震增大系数后该工程的结构设计及隔震设计.隔震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水平地震减震系数为0.367,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按降低一度设计;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面压、水平位移等参数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性能化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后的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能满足抗震性能目标C的要求.加强了隔震沟挡土墙的设计,使得高11.7m的悬臂挡土墙满足大震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中为了满足不同结构体系间的转换往往会采用厚板转换形式,以一高烈度区某厚板转换层作为隔震层的工程实例,设计并分析隔震建筑结构各部分的抗震性能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建筑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建筑延长了结构周期,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优化了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教学楼主体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技术。当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设计分析时,通常采用FNA算法仅分析隔震支座的局部非线性,而假定上部结构保持弹性。由于本工程建筑平面不规则程度明显,为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补充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设计能有效降低地震作用,隔震垫耗能减震作用显著,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多数塑性铰处于生命安全状态,有效保证了教学楼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高烈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的安全性及抗震性能,国家和地方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并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以云南省某规划展览馆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基础隔震与上部结构减震混合应用的减隔震组合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国内工程设计中。分析了该减隔震组合技术的减震效率及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建议的减隔震组合技术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保持弹性,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针对该减隔震组合结构,提出了叠加分析法。通过算例分析,认为叠加分析法计算结果用于结构设计偏于安全。提出了适用于该减隔震组合结构的设计流程,以期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达到建筑使用品质及抗震性能的协调统一,在高烈度地区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层间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某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比选分析,最终采用层间隔震技术方案,并对其地震反应及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层间隔震技术整体减震效果良好,可以大幅减小地震反应,是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的有效手段;综合考虑项目结构特点、经济性及建筑品质的提升,在高烈度区大底盘多塔结构中采用层间隔震技术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最后针对大底盘层间隔震技术的组合隔震方案、隔震支座附加弯矩、支座抗拉装置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某高层剪力墙住宅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文中将组合隔震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组合隔震形式。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两种隔震支座充分发挥了其隔震性能,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并且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某抗震减灾技术中心高层框架结构进行了隔震设计,包括隔震结构的计算分析、隔震支座技术参数与几何尺寸确定、隔震支座布置设计与隔震支座的构造设计等,并对比分析了设置隔震支座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大幅度减小,其抗震性能明显高于传统设计结构,大大提高了抵御罕遇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电力公司调度通信楼属于具有复杂平、立面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介绍了该工程抗震性能设计、楼板弹性应力分析、屋顶大跨度连廊的结构形式比选、连廊结构舒适度分析等结构设计的关键内容。采用SATWE和MIDAS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及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达到了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目标。弹塑性分析也表明结构能够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17.
某商住楼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濉宁县,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设计。分析表明,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结构由传统抗震设计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坏",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某新建中学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隔震建筑,属于8度区重点设防类建筑。介绍了结构的隔震设计,包括多遇地震弹性分析、设防地震分析和罕遇地震分析等内容。根据超限情况,提出相应抗震性能目标及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虽属于重点设防类建筑,但通过详细抗震计算分析及抗震加强措施,能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震保证正常使用功能、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  相似文献   

19.
某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伟 《福建建筑》2010,(11):31-33
本工程为一栋19层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位于高烈度设防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g)。本文介绍了对该工程所采取的隔震结构设计,隔震层设置于地下室顶板以上,采用了57个隔震垫和8个阻尼器。设计中比较了结构隔震前后的动力特性,分析了结构的隔震效果,并对隔震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验算和抗风载验算等。计算分析表明,采用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提供对建筑结构、房屋设施和人员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转换层刚度突变对结构地震响应的不利影响以及地铁振动带来的舒适度问题,采用厚肉橡胶支座对上海莘庄地铁上盖多塔结构进行了层间隔震设计研究。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分别对采用刚性转换层结构方案和隔震层转换方案进行了计算。通过设防地震作用下刚性方案和隔震方案的结构响应对比,验证了隔震效果。通过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转换方案支座最大位移和拉应力验算,验证了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并根据相关规定,验算了结构抗风和微振动的性能。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合理的设计,采用厚肉橡胶支座的隔震既能达到普通橡胶支座隔震相同的效果,又没有结构的倾覆摇摆问题,为上盖塔楼结构的抗震与减振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