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及丰富的地震资料,将中新统珠江组划分为4个沉积层序、8个体系域及5个层序边界,其中SB1、SB2、SB4、SB5属于Ⅰ型层序边界,SB3属于Ⅱ型层序边界.对比经典的碳酸盐岩层序模式,研究区所有层序缺失低位体系域,且研究区层序模式变化比较频繁,SQ1属于干旱条件下缓坡模式,SQ2、SQ3属于...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根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钻测井上界面识别和井震结合,在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珠江组共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界面,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在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建立的基础上,探讨了层序的主控因素,认为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珠江组层序地层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低位体系域易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是本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珠江组碎屑岩体系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的平面展布,从东沙隆起整体出发,通过岩石学特征、岩心观察、综合录井、测井资料、单井沉积相研究,认为研究区的碎屑岩体系发育三角洲、无障壁滨岸一海滩和浅海3类沉积相,可识别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前滨、近滨、远滨、陆棚等6种沉积亚相及若干沉积微相;得出了研究区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并明确了物源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精细岩石学特征研究和阴极发光技术,研究珠江口盆地珠江组碳酸盐岩阴极发光特征并进行成岩阶段划分。结果表明:①珠江组碳酸盐岩总体具有较弱的阴极发光,海相流体在成岩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少数样品具有强—极强的阴极发光,表明其局部受到非海相流体的强烈改造;②在相同的阴极发光条件下,不同的岩石类型显示出不同的阴极发光特征:生物礁灰岩具有极弱—不发光和强—极强阴极发光2个极端端元式的分布特征,白云岩化礁灰岩总体表现为极弱的阴极发光,生物碎屑灰岩以极弱—不发光特征为主,少数陆源碎屑矿物含量高的显示出极强的橘黄色阴极发光,白云岩化生物碎屑灰岩大多表现为白云岩化部分具有极弱—无阴极发光,而未白云岩化部分具有中等—强阴极发光;③方解石胶结物生长期次为纤维状/叶片状方解石—马牙状方解石—粒状(或块状)方解石—充填裂缝或沿缝合线分布方解石,其中纤维状、叶片状环边方解石普遍无阴极发光;④根据不同成岩环境胶结物组构类型及其相应的阴极发光特征分析,将珠江组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为准同生—同生阶段、早成岩阶段和中—晚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层序划分与发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了具有珠江口盆地特色的层序界面划分标志及其特征,并在珠江口盆地新近系中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12个三级层序界面,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形成的原因。利用层序划分结果建立珠江口盆地的层序格架,针对具有重要岩性油气藏意义的低位体系域,根据层序内部发育特征识别出低位体系域以扇-沟-楔为主、低位体系域以沟-楔为主和不发育低位体系域等3种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6.
层序界面的识别是层序地层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常识别层序界面的方法是应用岩心、地震、测井及古生物等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稀疏井网条件,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以及钻井取心段的限制,充分挖掘并利用测井资料就成为解决层序划分与对比问题的关键。文中以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层序划分为例,采用自然伽马形态法、声波时差识别法和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总结出了稀疏井网条件下充分挖掘测井信息,进而划分层序界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伊朗KASHAN区块库姆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伊朗KASHAN区块是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市场的一部分。作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的渐新一中新统中下部库姆组在该区沉积了数千米厚的海相碳酸盐岩系,发育8种沉积相11种亚相。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库姆组为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属于二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文章结合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开发远景。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沉积环境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对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的岩心观察描述和岩石薄片鉴定,确认其主要的岩石类型及生物组合,结合地震、测井、录井资料,将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划分为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地前缘斜坡相、海滩相、陆棚相5个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出9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在此基础上,讨论珠江组沉积相空问展布...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珠江组—韩江组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岩心分析基础上,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及地震相类型,在珠江组和韩江组内识别出滨海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浅海陆棚沉积体系,并把本区的滨海河流三角洲分为退积型和进积型两种。结合地震属性分析,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揭示了各沉积体系中沉积相及微相的发育分布,认为沉积体系分布和发育是古地貌及同沉积断裂、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行了有利储集相带分布预测。目前,该区已成功钻遇断裂坡折带下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构造-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0.
惠州地区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组作为主力产油层段,具有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惠州地区珠江组砂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盆地转换期的古地貌特征、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展布、海陆过渡相区的水动力条件和后期构造运动都对砂体的形成和展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沉积相决定了砂体的宏观展布,层序结构影响砂体在不同体系域平面上的分布和纵向上的发育程度及叠置样式,二者是控砂的主要因素。在对控砂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已发现岩性圈闭油气藏的解剖分析,建立了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模式,分析了有利地层岩性圈闭区带和类型,认为沉积坡折附近和海进体系域退积砂岩岩性尖灭圈闭是惠州地区珠江组最为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先进的岩石物理实验设备,对珠江口盆地东部碳酸盐岩品质因子进行了测试与分析,获得了研究区碳酸盐岩岩样纵、横波品质因子与孔隙度、密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岩样含不同流体纵、横波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不仅对该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也为开展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及含油气性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的珠江组下段地层中识别出一个半三级层序,且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等多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储集砂体的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北坡的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及特征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随着海平面升降,研究区发育的储集砂体包括低位时期的低位扇砂体、水道化砂体、斜坡楔状砂体,海侵时期和高位时期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其中,低位体系域砂体上倾方向尖灭于陆坡区,侧向受泥岩封隔,易形成隐蔽油气藏,而高位砂体与海侵砂体由于侧向连通性好,在上倾方向受断层的封堵,可形成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覆盖区碳酸盐岩地层层序界面的识别很困难,可以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和野外露头等多方面的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界面识别时,应从识别野外露头的界面出发,综合应用地震资料,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划分层序界面,并用相邻井互相约束、彼此修正。层序界面的划分对油气勘探有重大意义,可预测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集层的分布。图7参7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增强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层序界面的识别、层序划分及其发育主控因素的认识,根据地层岩性特征、暴露标志以及δ13C、δ18O异常等资料,对长兴组—飞仙关组进行了识别,识别出4个Ⅰ型层序界面.根据所识别出的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长兴组(SQ1)、飞仙关组一段和二段(SQ2)、飞仙关组三段和四段(SQ3)3个三级层序,得出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和古气候是影响三级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运用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射线衍射分析、物性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东沙隆起珠江组由下向上发育无障壁滨岸、碳酸盐岩台地和浅海3类沉积相,其中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包括台地边缘礁、台地边缘滩、台内礁、台坪及斜坡塔礁等沉积亚相.珠江组储层岩石类型以生物礁灰岩和生屑灰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其次为原生粒间孔、生物体腔孔等原生孔隙和裂缝,普遍存在非均质性.珠江组储层发育受海平面升降、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三重影响.珠江口盆地珠江组优选有利储集相带为流花地区台地边缘礁及生屑滩,较有利储集相带为惠州地区台地边缘礁、生屑滩及陆丰地区台内点礁、生屑滩.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特殊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对勘探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珠江口盆地自36Ma至今划分出23个三级层序,基本可与EXXON旋回图对比,但SB33、SB4.2未能识别,SB26.5、SB15.5和SB13.8为Ⅱ类层序。珠江口盆地的一级海平面旋回表现为大海进,与EXXON旋回图上截然相反,造成本区三级层序呈“退积充填”型式叠置,从而决定了珠江口盆地:①缺乏“前积充填”盆地中所具有的滚动背斜、盐丘、泥丘及底辟构造等圈闭类型;②发育良好的“海进底砂岩”,形成良好的储集层和长距离输导层;③礁/滩发育且总是被深水泥岩覆盖,形成良好的地层/岩性圈闭;④低位体系域中盆底扇及斜坡扇砂体总是被深水泥岩包裹,可能有潜在的大的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7.
辽西凹陷Z区位于辽东湾海域西南部,已在古近系发现了绥中36-1亿吨级油田,展示了辽西南洼为富烃洼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以古近系东营组为目标层系,综合分析全区的古生物、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将Z区东营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d3、SQd2和SQd1,其中SQd3、SQd2均可进一步划分出湖扩域和高位域不同的层序界面在古生物、岩性、测井响应、地震反射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构造—古地貌对层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斜坡高部位和凸起区,东营组超覆于基岩之上,上覆馆陶组与东营组之间有明显的削截现象。东营组各三级层序内部,总体上表现出从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且具有不同的岩性、测井响应及地震反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二维、三维地震和钻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参考古生物资料,对珠江口盆地东部陆丰、惠州、西江、恩平、白云凹陷以及东沙隆起和番禺低隆起中T<'2><,3>的层序界面进行分析,共识别出4种界面类型,分别为削截型、下切峡谷型、顶超型、上超型,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揭示了下切峡谷型的分布特征.通过地震剖面横向的对比和分析,使T<'2>...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地层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级次和不同成因类型的层序界面.与这些层序界面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控制着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依据构造运动强弱和海平面升降的相对幅度和持续时间,层序界面可分为6个级次.其中较大级次的层序界面(Ⅰ到Ⅲ级)与各种不整合面相对应,较小级次的层序界面主要与海泛面或局部的沉积事件相对应.Ⅰ级和Ⅱ级层序界面主要控制了规模性的岩溶型储层的形成,岩溶古地貌位置对储层形成和保持的影响最大.处于不同古地貌位置的岩溶作用的控制因素和储层发育程度差异较大.Ⅲ级层序界面整体岩溶作用较弱,储层分布相对局限,但与台缘、台内礁滩相储层发育与分布的关系最为密切,层序界面对沉积相和成岩有着双重控制.Ⅳ级和Ⅴ级层序界面由于暴露时间较短,在缺乏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情况下,难以形成规模性的储层.由于层序界面类型和级别以及所对应的地质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对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精细的层序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与描述,可以有效地预测和评价各种碳酸盐岩储层,当然,也需要综合考虑沉积充填样式、相带展布、构造变形和流体活动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0.
依据地震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上段MFS18.5-SB17.5地层(K层系)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共划分出8个砂层或砂层组。通过以层序界面、最大海泛面及次一级海泛面作为约束条件提取地层切片的研究方法,结合钻/测井、岩心和区域沉积背景,在研究区开展精细的地震相和沉积相研究。惠州凹陷珠江组K系列地层主要分布两大沉积体系,西侧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沉积体系和东南侧为陆架砂脊沉积体系,其中陆架砂脊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分布在三角洲朵体前端;(2)平行于岸线呈NEE方向,且为条带状展布;(3)向两翼减薄,部分砂脊一翼较厚并具有尖锐边缘,另一翼逐渐变薄,并具有不规则边缘。探讨了这些在陆架上沉积的条带状砂脊成因的机制,指出这些平行于岸线的指状砂脊是三角洲前缘砂受波浪搬运和改造的产物,其在侧向相变为泥岩,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