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免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多个宿主内源性和宿主外源性的因素中,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本文讨论了健康或非健康饮食和肠道菌群的关系,总结了饮食成分如何与肠道菌群互作影响机体健康,旨在为未来研究饮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因为茶对健康的各种益处.肠道菌群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大脑",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茶及其功能成分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护肠道健康,但缺乏深入的机制研究.文章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期相关研究报道,总结了"茶及其功能成分—肠...  相似文献   

3.
目前食品组分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已成为膳食与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肠道菌群对大豆活性组分的分解代谢、转化吸收有着重要作用,大豆活性组分在体内肠道菌群作用下发生生物转化,导致其结构改变,从而形成新的活性成分,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同时,大豆活性组分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又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保护肠...  相似文献   

4.
比较宽皮柑橘(南丰蜜橘、椪柑)、橙类(脐橙、长叶香橙)、杂柑(爱媛38号、沃柑)和琯溪蜜柚中键合态、游离态香气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具体差异,为柑橘类水果制汁的风味特性提供科学依据。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C-MS,HS-SPME-GC-MS)对4大类柑橘汁中键合态、游离态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区分辨别。4大类柑橘汁中检出键合态、游离态香气物质共127种,其中烯烃类香气物质种类最多(50种),醇类、醛类、酯类香气物质种类较多(分别为20、19和17种),酮类、酚类香气物质种类则较少(分别为6、5种)。含量方面,烯烃类物质含量最多,占到总柑橘汁样品中香气物质总量的90%以上,其次由高到低分别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酚类。此外,以4大类柑橘汁为研究对象,对检测到的目标香气物质进行PCA,4大类柑橘汁均可被明显区分开。杂柑中所含游离态香气物质的含量远低于宽皮柑橘和橙类(二者含量相近),远高于琯溪蜜柚。但对于杂柑...  相似文献   

5.
褐藻膳食纤维(海藻酸盐,Alg)是存在于海洋食用藻类中的一种酸性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研究表明,褐藻膳食纤维可有效地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通过菌群代谢膳食纤维发酵产物调节宿主机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相关性疾病.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角度出发,对褐藻膳食纤维作用于人和动物模型体重、血糖、脂代谢以及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细菌发酵对蘑菇酱油挥发性风味的贡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GC-MS对其细菌群落和风味组成进行了研究。与传统大豆酱油相比,猴头菇和草菇酱油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明显降低,特别是Stenotrophomonas丰度被显著下调,这促使酯、醇、醛、酮和芳香杂环类风味组分趋于多样化。杏鲍菇、双孢菇、滑子菇酱油的细菌组成与大豆酱油相似,均以Roseburia和Sphingomonas为核心发酵菌。杏鲍菇和双孢菇酱油形成了以亚麻酸乙酯和十六碳酸乙酯主导的特征酯香,丰富的2,3-丁二醇为滑子菇酱油提供了浓郁的醇香。姬松茸、茶树菇、香菇、鸡腿菇酱油中细菌趋于共生,并且风味贡献菌群由Faecalibacterium、Vibrio和Psychrilyobacter主导。亚油酸乙酯和乙醇分别是茶树菇和香菇酱油的特征香气成分。发酵细菌的系统发育型和共发生特点决定了蘑菇酱油的风味品质,这些研究为蘑菇酱油的改良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修饰食物致敏原、调节肠黏膜免疫平衡及屏障功能影响食物过敏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饮食结构及膳食成分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肠道菌群变化与肠上皮免疫反应的关系,揭示膳食成分通过调控肠道特异性微生物影响食物过敏的作用机制.通过了解膳食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的调控规律,能够明确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8.
人体肠道内大量微生物参与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如营养代谢、药物代谢,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可以说,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是健康和疾病的潜在控制者。在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肠道菌群已成为研究热点,而不同的膳食模式会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基因和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文总结几种比较典型的膳食模式(素食、地中海饮食及西方饮食),阐述膳食模式以及饮食成分对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功能和基因的影响,旨在为饮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灵芝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并对人工栽培与野生灵芝的活性成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减少人工栽培灵芝时一些有效成分的失衡,并为进一步研究灵芝药理作用机制、改进生产工艺及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10.
牛乳中蛋白完整的分子结构及众多的生物活性肽在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也具有抑制病原菌定殖黏附,保护肠道健康的功效。本文综述了乳中多种活性蛋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科学充分地利用乳蛋白预防和保护肠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的利用龙眼核,使用灵芝对含有不同重量龙眼核的固体基质进行发酵,用60%乙醇提取灵芝发酵后和未发酵基质中的活性成分,并检测了提取物中的多酚类、黄酮类、糖和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眼核经过灵芝真菌固体发酵后,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糖类显著性增加(p<0.05)。发酵龙眼核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Fe3+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均比未发酵提取物降低,但仍然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结论:灵芝固体发酵龙眼核产生的菌质物质可以开发为食用或饲用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究微胶囊化的肉桂精油对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与肠道菌群的影响.将6周龄雄性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肉桂精油组、肉桂精油微胶囊组(肉桂精油剂量100?mg/(kg?mb·d)),连续灌胃4周后测定小鼠肝、十二指肠、结肠组织抗氧化水平.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16S 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对小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C57BL/6小鼠制作高脂模型并灌喂海藻酸钠及其寡糖,通过检测体重、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观察肝脏及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判断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对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均会影响高脂小鼠的脂质代谢,抑制脂肪在肝脏中聚集,保护肠道绒毛形态使其能发挥正常功能;能够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提高肠道中乳酸杆菌和阿克曼菌等益生菌丰度,其中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更明显。结论 海藻酸钠寡糖或海藻酸钠可有效地改善小鼠的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金柑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含量、酚酸含量、类柠檬苦素、生物碱及香豆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含量差异,以不同生长期8个金柑品种全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分析其5类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9~12月份期间,在8个品种金柑果实中共检测到85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48种类黄酮(黄酮、多甲氧基黄酮为主),9种酚酸(绿原酸、芥子酸)、3种类柠檬苦素(柠檬苦素为主),5种生物碱(N-甲基酪胺、酪胺为主)和20种香豆素(滨蒿内酯为主);随着果实的膨大,花后35~125 d金柑果实中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生物碱总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少,花后95 d左右趋于平缓;发育过程中金柑果实的酚酸、香豆素总含量变化差异显著;8个金柑品种中,金柑杂种的总类黄酮含量最高,但其金柑特有类黄酮金柑苷含量极少,其他7种金柑中总类黄酮含量均以金柑苷为主,含量占类黄酮总量的26.08%~79.08%。该研究建立了金柑苷检测方法,研究结果明确了金柑果实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物活性成分差异,为金柑果实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保健品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四川传统萝卜泡菜母水中分离出优势乳酸菌,对其进行鉴定和发酵特性研究。用纯培养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测序对菌种进行鉴定。对照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研究其生长特性、耐受性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评价筛选菌株的发酵特性,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菌株产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筛选出L2、L3、L7、L15和L24等5株菌分别为: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n)和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L15和L24生长速度比其他菌株快;菌株L7、L15和L24产酸能力强;菌株L15和L24对NaCl的耐受性最好;菌株L7的NaNO2耐受性最差;5种菌株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均高于90%。5株乳酸菌产挥发性物质的特征不同,L3产...  相似文献   

16.
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肠道菌群在维护肝脏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代谢物引发NAFLD可能的机制及基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改善NAFLD的研究进展,旨在为NAFLD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四川郫县豆瓣酱是我国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溯源与鉴别检测技术对保证其产地和品质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郫县豆瓣酱产地辨析模型,以不同产地豆瓣酱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挥发性物质指纹分析对郫县豆瓣酱产地溯源的可行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105份不同产地来源的豆瓣酱样品中检测出87种挥发性物质,应用化学计量学工具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成功构建基于挥发性物质的产地鉴别模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确定45种变量权重系数大于1的物质,再通过Fisher判别分析进一步确定15种挥发性物质为豆瓣酱的有效溯源指标,Fisher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为95.9%,对验证集样本均实现正确的分类。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不仅能准确鉴定豆瓣酱的关键香气组分,而且可应用于豆瓣酱的产地区分。  相似文献   

18.
饮食行为是造成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概述了饮食对茶叶成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进食时间、禁食行为及饮食限制改变生理条件和生物钟,造成机体吸收差异;2)饮食结构(蛋白质、糖类、膳食黄酮、维生素等)直接影响参与茶叶成分代谢的消化器官、代谢酶、转运蛋白;3)饮食模式影响肠道微生态,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数量,间接...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超声波干预结合低盐处理对泡菜发酵的影响,以传统自然腌制泡菜为对照(CK),将超声波技术(25 kHz, 40 W, 15 min)与低盐腌制(盐质量浓度20~40 g/L)结合,监测发酵期间各处理组(CK6、CK4、U2、U3、U4)泡菜水样品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6 d时,所有处理组发酵成熟,其中CK4、U2、U3组酸度处于适宜范围6~8 g/kg。与CK组相比,相同盐含量下,超声波组泡菜水中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更高,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更丰富,其中二甲基三硫阈值小,对风味贡献大,仅存于超声波组样品,在U3组中含量最高。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泡菜水微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超声波组中腐败菌丰度较CK组降低明显(P<0.05),同时U3组在属水平上的物种组成变化小,发酵过程中品质更加稳定。综上可知,采用超声波协同低盐(盐质量浓度30 g/L)处理,能有效加速泡菜的发酵进程,促进特征风味的释放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生成,该结果可为超声波辅助低盐工艺在泡菜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研究黑灵芝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