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加工条件对茶黄素(theaflavins, TFs)抑制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以LM为指示菌,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TF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牛津杯法进一步探讨不同加工条件(环境因素: 加工温度、pH、NaCl浓度; 食品基质: 脱脂奶粉、卵磷脂、蔗糖)对TFs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TFs对LM的MIC为2 mg/mL, 此时的抑菌效果为中敏水平, LM的正常生长被明显抑制; 加工温度在25~121℃时, TFs对LM的抑菌圈直径无显著性差异; pH在2~10时, 其抑菌圈直径从12.74 mm显著降低至9.86 mm; NaCl摩尔浓度在0.2~0.8 mol/L时, 其抑菌圈直径有所增加; 脱脂奶粉质量浓度在60~120 g/L时, 其抑菌圈直径显著降低; 卵磷脂质量浓度在2~12 g/L和蔗糖质量浓度在10~60 g/L时, 其抑菌圈直径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TFs对LM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且在不同加工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抑菌稳定性。本研究为TFs作为一种新型抗菌产品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导致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目前,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主要采用国标法, 传统检验方法虽然可操作性高, 但检验流程耗时过长。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在饮食中摄入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的风险增大, 如遇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传统检测不能及时得到检测结果, 无法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本文概述了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起来的快速检测方法, 包括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试纸条, 其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已经应用于食品致病菌的检测。通过分析对比以上快速检测方法, 为探索更灵敏高效且适用于基层食品检验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0.05mg/m L乳酸链球菌素(Nisin)、0.3%柠檬酸复配溶液和自来水清洗接种单增李斯特菌(LM)的鲜切皇冠梨,将清洗后的鲜切皇冠梨分别于4、12、24℃的条件下储藏,以未清洗的样品为对照,测定储藏过程中LM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Nisin和柠檬酸清洗能显著降低(p<0.05)鲜切皇冠梨中LM的初始带菌量。在4℃储藏过程中,Nisin和柠檬酸清洗的鲜切皇冠梨中LM数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自来水清洗和未清洗的鲜切样品中LM数量略有升高。在12℃和24℃储藏期间,三种处理方式的鲜切皇冠梨LM数量均显著上升(p<0.05)。Nisin和柠檬酸复配清洗处理结合低温储藏能有效控制鲜切皇冠梨中LM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掌握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及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科学研究数据。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 4789.30-2010及《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及不同采样地点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监控。结果 2011-2015年在5093件11大类食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94株,总检出率为5.77%。九个监测地区中白山、长春及四平的食品污染高于其他地区。肉与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和动物性水产品的阳性检出率偏高,分别为12.43%、5.88%和5.43%。相对餐饮服务环节,流通环节污染率更高。散装与预包装食品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吉林省各地区市售食品存在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对存在高污染风险食物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及餐饮服务多个环节加强监督监管。  相似文献   

5.
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某市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参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程序,对单增李斯特菌开展了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通过剂量反应关系推测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由于摄入即食食品导致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每年发病概率分别为3.71×10-7和3.39×10-9。基于2008~2011年监测各类生食蔬菜、生食水产品、菜肴(沙拉)等即食食品942组数据,构建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矩阵,由风险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度计算得到易感人群通过摄入即食食品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等级属于五级风险等级中较小的一级,表明当地居民通过摄入即食食品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病的风险较小。本文可为构建完整单增李斯特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柠檬酸及二者复配对纯培养和人工接种到鲜切黄瓜上的单增李斯特菌(LM)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nisin和柠檬酸对纯培养及鲜切黄瓜上的LM均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其杀菌能力随着nisin和柠檬酸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当nisin浓度为100μg/mL时,作用5min可使纯培养体系中的LM低于检测限,使鲜切黄瓜中的LM低于检测限需要15min,当柠檬酸浓度为0.5%时,分别作用10min和15min可以使纯培养和鲜切黄瓜中的LM低于检测限。nisin和柠檬酸复配的杀菌效果要优于二者单独使用,当二者复配浓度为50μg/mL+0.3%(m/v)时,处理20min可以使纯培养体系中的LM降低到检测限以下,而使鲜切黄瓜中的LM低于检测限则需15min。结果表明nisin和柠檬酸复配可以用于控制鲜切黄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FSO值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目标(FSO)值的设定是进行食品致病菌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对FSO的基本概念和实施进行了介绍,对比了传统的和以FSO为基础的2种风险管理措施,综述了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限量标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限量标准,结合指数型剂量效应模型,推测了某市易感人群因摄入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导致的病例数,由此建议我国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FSO值为2(lgCFU/g),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限量标准可定为100 CFU/g。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单增李斯特菌能使人和牲畜共同患病,治病感染性极强,并且已成为四大食源性疾病致病菌之一,因此,对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尤为重要.主要介绍国标法和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工作以及保障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国内外不同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做出了整体的比较,对比其检出限与...  相似文献   

9.
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肉类、禽类、蛋类、乳制品及蔬菜中,且适应能力强,即使在4 ℃的冷藏环境下仍可生长繁殖,是食品中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乳酸菌细菌素Durancin GL是由干酪中肠球菌产生的一种新型细菌素,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靶向抑制作用。本实验研究了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动力学实验检测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结合监测胞内物质泄漏、菌体存活情况以及形态学分析,探讨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制。Durancin GL对单增李斯特菌最小抑菌浓度为(2.5±0.4)mg/L,可引起李斯特菌细胞质泄漏,增加细胞外液电导率,导致菌体细胞死亡,从而发挥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inl B设计五对引物,从中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强的引物,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技术来考察毒力基因表达的强弱。在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培养单增李斯特菌,分别提取菌体RNA,继而合成c DNA,以管家基因16S r RNA为内参基因,利用循环阈值(Ct)的变化计算inl 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毒力基因inl B在温度为15℃、p H为6、氯化钠浓度为1.5%~2.0%、蔗糖浓度为0.75%~1.25%时能高效表达;温度为0℃和45℃、p H为4和9、氯化钠浓度为3.5%以上以及蔗糖浓度为0%~0.25%和2.25%以上时,对毒力基因inl B的表达起明显的抑制作用;在p H为6的条件下,酸的种类对毒力基因inl B的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基因探针快速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ccuProbe基因探针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结果表明,采用该基因探针方法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特异性强,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鉴定时间仅需30min,采用增菌肉汤检测低限为7.5×107cfu/mL。对206个样品检测结果表明,AccuProbe基因探针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层析(PCR-NALF)方法,该方法通过一对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的引物,对提取自样品中的DNA进行扩增,然后用包被亲和素和抗地高辛抗体的层析试纸条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并通过肉眼可见的红色条带进行结果判读,从而替代电泳实现便捷检测。在特异性试验中,其他李斯特菌和常见致病菌均呈现阴性反应,与电泳结果一致。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法(GB/T 4789.30-200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类方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特异性、灵敏度和抗干扰性,并研究添加成分和样品基质对检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单增李斯特菌(CICC 21633/ATCC 19111)、斯氏李斯特菌(CICC 21671)、伊氏李斯特菌(CICC 21663/ATCC19119)和英诺克李斯特菌(CICC 10417/ATCC 33090)为试验对象,采用国标法和mini-VIDAS法为试验方法。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较好,均能区分李斯特菌属和非李斯特菌属。国标法和mini-VIDAS法的灵敏度分别为104~105 cfu/m L和105 cfu/m L;同时,国标法的抗干扰性稍强,1/104混合干扰菌液可检出目标菌。添加次氯酸钠后两种方法对目标菌的检出都受到影响。添加成分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符合乙醇苯甲酸钠十三香料凉拌菜料次氯酸钠。当基质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水平较低并且背景微生物数量高时,目标菌的检测结果受基质严重干扰。不同增菌液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增菌效果为Fraser肉汤LB2FB2。结论 mini-VIDAS法和国标法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性能基本相当。采用国标法时需考虑微生物污染背景、添加成分等样品基质特性,以提高目标菌的检出率。mini-VIDAS法可作为初筛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吉林省市售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管理、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2019年从吉林省9个监测地区采集到的8279件市售食品样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2011年 -2019年从吉林省市售食品中共检测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菌株352株,总检出率4.25%;各检测地区间长春市阳性检出率最高(7.63%),其次为四平市(6.03%);12类市售食品中肉及肉质品阳性检出率最高(9.41%),其次为速冻米面食品(6.72%);各类采样地点中超市的阳性检出率最高(6.89%),其次为农贸市场(5.64%)和快餐店(5.08%);散装食品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2019年吉林省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较临近三年呈回升态势;长春市与四平市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较其他地区严重;肉与肉制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其次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环节中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较高;散装食品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较预包装食品严重。有关部门应针对地区现状、食品类型和包装类型的不同加强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选择性增菌液对单增李斯特菌增菌效果及对干扰菌的抗干扰性。方法参考国标GB/T 4789.30-2016和国际ISO 11290-1-2017,将2种来源的单增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分离菌株)和2种干扰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到4种不同增菌液中,观察增菌后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研究发现低浓度菌液(102数量级), Fraser肉汤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增菌效果及抗干扰性优于LB肉汤。选择性添加剂浓度过高会抑制李斯特菌的生长,通过选择合适的选择性添加剂及改变添加剂的浓度可以提高检出率。结论在实验室日常检验过程中,需考虑样品类别,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单增李斯特氏菌监测对于保护食品供应及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侧向流免疫测定操作简单、成本低、快速,已被广泛应用于致病菌的即时检测。该文从样品制备和测定两方面概述应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的侧向流免疫测定检测方案,重点介绍核酸侧向流免疫测定。等温核酸侧向流免疫测定结合其他富集和信号检测方式,有望成为单增李斯特氏菌即时检测研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RapidChek法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效果并验证。方法采用t检验,比较RapidChek方法与GB 4789.30-2016方法的培养基增菌效果。依据ISO 16140:2003《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可替代方法的验证方案》,比较RapidChek检测方法与GB 4789.30-2016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涉及的性能指标有相对准确性、相对特异性和相对灵敏度、包含性和排他性。结果 RapidChek检测方法增菌培养基效果优于GB 4789.30-2016方法增菌培养基LB_1。根据RapidChek检测方法、GB 4789.30-2016培养基+RapidChek试纸条方法、RapidChek培养基+GB 4789.30分离鉴定方法的统计检验得出,3种方法与参照方法在相对准确性、相对特异性和相对灵敏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包含性和排他性方面,RapidChek检测方法与GB 4789.30-2016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均一致。结论在所验证的指标上,RapidChek检测方法(包括与GB4789.30-2016组合的方法)与GB 4789.30-2016方法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onocytogenes)引起的李斯特菌病,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致死率可高达20%~30%.单增李斯特菌普遍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其在低温、有氧或无氧条件下、以及较宽的pH和渗透压范围内均可生长繁殖.因此,...  相似文献   

19.
研究工业大麻叶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成分及抑菌机理,为其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天然防腐剂的可能提供理论参考。工业大麻叶醇提后依次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分离,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并筛选高活性组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有效成分;通过比较菌体细胞壁完整性、细胞膜通透性、能量代谢和氧化损伤变化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探讨抑菌机制。工业大麻叶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经体积比为1∶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后所得组分Fr.1:1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制浓度为62.5 μg/mL,共鉴定出亚麻酸甲酯(40.79%)、十六酸甲酯(13.12%)等24种挥发性化合物;经Fr.1:1处理后,细菌表面有明显破溃,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培养液电导率增大,胞内三磷酸腺苷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先升后降。工业大麻叶Fr.1∶1可破坏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电解质外泄,进而影响菌体能量代谢并造成质膜氧化损伤,最终使细菌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Matlab软件拟合Gompertz生长模型,研究了温度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5、10、50、100、150μg/m L)、p H(1、3、5、7、9)、温度(45、75、95、115、121℃)条件下的乳酸链球菌素对LM杀菌活性的影响,旨在为LM的监控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温的抑制效果明显,最大细胞密度减少了4.3455 lg cfu/m L;乳酸链球菌素浓度低于5μg/m L时能促进LM的生长,高于10μg/m L时,对LM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高于150μg/m L时,48 h之内几乎可以杀死营养肉汤中的所有LM;乳酸链球菌素对酸性有协同效应;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