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压开关设备镀银层硬度检测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开关设备主触头的镀银层硬度是保证其耐磨性的主要性能指标,国家电网公司对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究分析了镀银层的厚度特点和硬度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对高压开关设备上镀银层进行不受基材影响的显微硬度检测方法,并结合镀银层厚度值推荐了检测的载荷力。  相似文献   

2.
导电触头是高压开断设备的重要组件,其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文章通过对高压导电触头镀银层质量的检测,从镀层厚度、硬度、粗糙度、孔隙率、导电性能、结合强度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导电触头质量的诸多因素,提出了镀银触头入网质量检验和运行监测方法,指导镀银层质量入网控制和运行寿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隔离开关设备是电网中一种重要的开关类设备,大量的敞开式隔离开关在户外装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为了增大通流能力、减小回路电阻,通常对隔离开关导电杆、动静触头表面进行镀银处理。通过对近年来隔离开关设备现场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隔离开关动静触头镀银层磨损、脱落情况频发,造成回路电阻增大、隔离开关出现发热缺陷。本文针对隔离开关动静触头的三种镀银方式:普通镀银、镀硬银、石墨镀银,分别进行了大量机械操作试验,分时分阶段地观察镀银层磨损情况、测量镀银层厚度及回路电阻,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论证三种镀银方式的厚度、硬度及抗磨损等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基体材料为纯铜、表面覆银的高压隔离开关触头材料。通过对触头表面粉末冶金覆银层和电镀银层的耐蚀性、耐硫性、附着强度和表面硬度对比实验,分析研究了应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高压隔离开关触头材料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法制备的覆银层与基体铜的界面结合紧密且无明显缺陷,附着强度符合GB/T 5270—2005的要求,粉末冶金覆银层的耐蚀性接近电镀银层的耐蚀性,耐硫性与电镀银层的耐硫性基本相当,但表面硬度明显高于电镀银层,对提高其耐磨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高压开关触头的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工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压电器》2021,57(7)
以隔离开关关键零部件触头为研究对象,通过±60℃高低温试验平台,测试了±60℃环境温度下触头表面镀层特性、接触电阻等通流参数,建立数据统计理论模型,定性研究高低温对触头通流能力的影响。建立温度与触头镀银层磨损量和接触电阻的关系曲线,分析了触头镀银层和接触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研究了接触电阻增大的机理,并以此提出了减小磨损量的相关措施,为提高隔离开关通流能力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变电站一批145 k V隔离开关触头过热更换后再次发热的故障,采用宏观检查、X射线荧光镀银层测厚、金相分析、显微硬度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结合现场运行情况,分析触头发热的原因,得出该批触头发热的原因之一是其局部存在露铜、导致接触电阻升高,露铜是镀层的硬度不足引起耐磨性差所导致,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厚度和硬度检测法对失效静触头进行了分析,认为触头失散是由镀层质量不佳、压缩弹簧失效和触头结构不合理等共同因素造成的.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应加强高压隔离开关静触头触指的入厂检验,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并定期巡视其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高压电气产品隔离开关摩擦接触零件的功能镀银中,研究了一种通过降低银层厚度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技术。本文采用加入添加剂的方法提高银层硬度,并通过研究薄层镀硬银工艺,分析比较薄层镀硬银层与普通镀银层的高温摩擦系数、磨痕深度,并将薄层镀硬银后的零件与普通镀银后的零件进行中试试验,观察了试验后零件外观与试验前后回路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薄层镀硬银层比普通镀银层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能,中试试验后零件外观无明显磨损,试验后回路电阻并无明显增大。因此,采用薄层镀硬银工艺提高了镀银层的耐磨性,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可适度降低镀银层厚度,生产效率提升约一倍,成本降低约40%。  相似文献   

9.
高压隔离开关触指镀银层的厚度是影响其电接触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利用手持式XRF合金分析仪开发了一种针对高压隔离开关触指镀银层的现场测厚技术,测量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的触头由紫铜、钨铜及钢三种材料焊接组成,应用于施耐德的RM6中压开关。触头在开关设备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开关产品质量的优劣。触头承受高温、高压、磨损,并对其有一定的强度要求。通过一系列试验设计,研究出一套钎焊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触头局部加热,快速焊接,从而降低触头被氧化、减少硬度降低程度。本研究中的中压触头需要好的焊接结合,无损检测手段显得尤其重要。试验通过超声无损检测实现对触头焊接质量的全检,并开发出定制化的检测方法,对稳定中压触头的焊接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压电器》2017,(11):229-235
针对高压隔离开关安装过程中触指压力的检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可在分合闸过程中实时连续测力的新型触头。采用机械原理,推导了触头受力和触指变形之间的关系。在考虑实际工况的前提下,给出了测力触头的结构设计。最后在所建的高压隔离开关试验平台上对隔离开关分合闸运动过程中的触头压力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测力触头可以对触指压力进行实时连续检测,连杆长度的变化会使触头触指啮合位置不正,触指单边压力增大;根据触指压力变化曲线可以判断单相导电臂分合闸同步性和三相同期性检测。因此,该新型测力触头可对高压隔离开关的安装提供帮助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开关触头烧结接合界面超声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压开关电触头烧结接合类型的触头 ,介绍了一种水浸聚焦超声 C扫描成像检测的方法 ,利用超声信号数字化采样技术来计算接头的接合率 ,可有效地控制高压开关烧结触头的结合质量。分析了触头检测时 ,不同入射面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下出线座镀银层存在缺陷的问题,从镀银层厚度和结合强度两方面分析镀银层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的检测操作说明镀银层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不合格的产品,避免对随后生产的产品造成质量问题。同时提出在上下出线座入厂检验阶段对镀银层检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压隔离开关触头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高压隔离开关处于高电压、大电流、强磁场的工作环境,针对其触头温度难以测量并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问题,笔者在分析红外测温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红外温度传感器的高压隔离开关触头温度在线监测方案,设计了温度检测硬件电路,开发了温度检测软件,研制了基于局域网络的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触头温度测量准确,数据传输实时性好,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辛夫 《电气制造》2011,(1):76-78
针对高压开关电触头烧结接合类型的触头,介绍了一种水浸聚焦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的方法,利用超声信号数字化采样技术来计算接头的接合率,可有效地控制高压开关烧结触头的结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 奶形触头是SN10系列断路器的主要零部件,为了保证导电性能和良好的电接触,一般表面复盖采用镀银,但该零件在镀银过程中却常有“针孔”出现:即在镀层上有些微小的凹孔或点状穴。针孔影响银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影响外观质量和其表面粗糙度。为了防止、消除针孔,提队镀银质量,我们  相似文献   

17.
超声C扫描成象在高压开关触头钎焊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压开关触头钎焊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利用C扫描成象技术对钎焊接头进行无损检测与评价的方法,开发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超声成象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高压开关触头的钎焊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电器、仪表、无线电工业广泛应用镀银来改善导电零件的电接触性能。但在高压电器产品中,一部分零件要承受较大的负荷冲击,耐摩擦一万次以上,镀层厚度要求50~300μm,且具有相当的硬度和牢固的附着力,才能保证产品的电气性能。而常规的镀银工艺仅能镀6~20μm厚,不能满足要求,需研制新工艺。在国内,目前常规镀银工艺都是以氯化银和氰化钾为主配制而成的镀液,电镀时沉积速度一般为4~20μm/h,有的单位,为提高银层厚度,在常规镀银的基础上,对镀银设备加以改进,如阴极移动,溶液连续过滤等措施,来提高镀层的厚度和沉积的速度。但到一定厚度时,镀层变得十分粗糙,  相似文献   

19.
真空断路器触头熔焊性能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总结了触头熔焊现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触头熔焊的影响因素,并列出了定量判断触头动、静熔焊的理论依据以及熔焊力测量的试验手段;就触头材料特性而言,对熔焊有影响的因素有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电导率、热导率等。选择熔焊力的数学模型作为理论判据可以对试验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这是因为在熔焊试验中熔焊力可以直接测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使用螺丝刀等传统工具拆装梅花触头容易造成触头损伤、费时费力、人身伤害等问题,研制一种小车 开关梅花触头电动更换装置,高效快捷拆装梅花触头,减少了停电时间,提高了保供电可靠性,避免了更换触指弹簧 时损伤导电臂镀银层,最后通过应用案例验证了该技术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