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海陆架盆地古新统的物源演化是控制该地区沉积充填演化的主要因素。物源特征分析在盆地勘探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的取心样品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分析,通过砂岩碎屑组分、轻、重矿物组合及相关参数的时空分布研究,探讨研究区古新统物源体系演化及其对盆地沉积充填的指示意义。丽水凹陷古新统碎屑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砂岩以中等—较好分选为主,颗粒多为次棱角状—次圆,整体磨圆较差,指示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古新统月桂峰组—灵峰组在盆地不同部位的轻矿物组合特征明显不同且分带性明显:西次洼中部和北部以再旋回造山带母岩类型为主;西次洼南部则以再旋回造山带和岩浆弧母岩类型为主;东次洼以再旋回造山带母岩类型为主。研究区古新统各主要层位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变化较小,西部浙闽隆皱带和东部雁荡凸起为丽水凹陷最重要的物源区,盆内灵峰低凸在明月峰组下段沉积之前遭受严重剥蚀,向盆内提供局部物源。丽水凹陷古新统的物源体系分析表明,月桂峰组—灵峰组沉积期处于盆地断陷初期—断陷高峰期,盆内断隆发育形成盆内物源区,灵峰组上段沉积时盆地开始进入断陷后期,不再发育局部盆内物源,主体以盆外物源体系为主。  相似文献   

2.
受构造幕式多期活动和盆内外多物源水系影响,断陷湖盆源-汇系统形成过程复杂,但不同构造阶段的源-汇系统耦合及时-空演化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以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为例,基于地震、测井、岩心、薄片及重矿物等资料,综合盆地物源体系分析、搬运体系识别与定量追踪、沉积体系刻画及半定量表征,重建了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断陷早期,盆地多孤立、小型沉积中心,构造活动速率较低,物源供给较少,陡坡带发育较多小规模扇三角洲,缓坡带受先存水系影响,发育小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断陷强烈期,受灵峰主断裂强烈活动影响,物源供给充足,陡坡带扇三角洲规模增大但数量减少,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增大并相互合并;断陷晚期,陡坡带源-汇系统逐渐消亡,缓坡带受全球海平面快速下降影响,河流下切作用增强,在坡折带下发育大规模盆底扇沉积体系。受构造-沉积格局、母岩类型及边界条件联合控制,丽水凹陷不同构造阶段共发育5种源-汇系统,分别为:(1)缓坡带北部变质岩为主-SE向U型古沟谷-远源辫状河三角洲;(2)缓坡带中-南部火山岩为主-NE向断槽/SE向V/U型古沟谷-远源辫状河三角洲/盆底扇;(3)灵峰凸起北段侵入岩为主-SW向古沟谷...  相似文献   

3.
基于测井资料对未取心井区域的成岩相进行人工智能识别成为必然的趋势。利用岩心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资料,划分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花港组储层成岩相,总结了六种典型成岩相类型,各类成岩相所对应的测井响应差异明显。结果表明,测井系列自然伽马、补偿中子、声波时差、深侧向电阻率、浅侧向电阻率和密度等为成岩相判别敏感曲线。对比岩心薄片资料表明,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识别未取心井段的成岩相,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成岩相分布及优质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影响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物性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了不同井和不同层段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孔隙度,厘定了成岩强度划分标准。将下白垩统储层划分为5种成岩相类型,其中Ⅰ和Ⅱ类成岩相为较好的储集相带,Ⅲ类为中等储集相带,Ⅳ和Ⅴ类为差的储集相带。通过成岩相分布预测,结合沉积体系及次生孔隙发育分布规律,认为谭庄凹陷南部扇三角洲的北部区域、北部三角洲的南部区域处于中等-较强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成岩相带,为各层段的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5.
丽水凹陷古新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测试了丽水凹陷古新统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综合分析了岩石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组合特征以及变化规律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古新统泥岩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变化主要与研究区物源供应和沉积成岩环境有关;丽水凹陷古新世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古新世早期沉积环境为干热气候环境,晚期主要为温湿—干热—温湿交替变化气候环境;古新统泥岩的母岩主要为酸性岩浆岩。  相似文献   

6.
丽水-椒江凹陷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的分析,认为该凹陷基本构造特征为\"南北分区,东西分带\",并具有典型的东断西超的半地堑式的构造特征。凹陷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活动,使得研究区内断裂非常发育,期间多次的抬升剥蚀,造成了多个构造层系之间的区域性不整合,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其形成演化过程可分为裂谷盆地、断陷、坳陷和区域沉降4个阶段:早期在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库拉板块的联合作用下,产生了凹陷的雏形――裂谷盆地;后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所产生的弧后拉张效应,将凹陷改造成了断陷型盆地;始新世时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发生改变,形成坳陷;上新世时凹陷处于平稳补偿沉积状态,但随后多次的区域隆升,使部分先期沉积的地层遭受剥蚀,形成了区域性的不整合面。同时凹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并且对油气的聚集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物源并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通过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丽水凹陷东、西次洼的物源及源区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物源对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经分析,丽水西次洼物源主要来自凹陷西部的闽浙隆起区,以火山岩为主,含少量侵入岩及变质岩;该物源形成的砂岩塑性物质含量较高、岩石抗压性相对较弱,由压实作用造成的孔隙损失量相对较大。丽水东次洼物源主要来自凹陷东部的渔山隆起区,以沉积岩、侵入岩为主要物源;该物源形成的砂岩塑性物质含量较低、岩石抗压性较强,由压实作用造成的孔隙损失量相对较小。研究表明,物源差异对储层物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音查干凹陷储层成岩作用及其纵向分带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白音查干凹陷是一个中生代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的类型发育较全,主要发育的有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及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等。在现今埋深下,埋深在500m左右时已进入早成岩B期,约1000m时进入晚成岩A期,大约2300m左右进入晚成岩B期。以各种成岩作用为依据,可以划分出杂基填集成岩相、强压实戍岩相、强胶结戍岩相以及弱压实、弱胶结戍岩相、溶蚀、溶解成岩相。多种成岩作用综合影响使得储层变化有规律,白音查干凹陷储层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6个相带,其中相带Ⅰ、Ⅲ为浅层较有利储集相带,相带Ⅴ、Ⅵ为深层较有利储集相带,相带Ⅱ、Ⅳ为较差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9.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丽水凹陷位于台北坳陷的西部,是在中生代残留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断陷,其构造演化经历了裂陷阶段、裂后期沉降阶段、抬升阶段和区域沉降阶段,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潜力较好的凹陷之一。分析了丽水凹陷的生油气条件,划分了含油气系统,认为该区生、储、盖条件良好,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古新统L气田的成藏过程与主控因素,从气田构造演化分析入手结合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盆地模拟等技术方法,系统研究了L气田成藏过程,讨论了L气田的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L气田凝析油和天然气来自中古新统灵峰组中部,CO2来自火山活动携带的幔源气体;早始新世末背斜雏形时先充注CO2、晚始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岩心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姬塬地区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结果表明:压实作用是导致长6砂岩原始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长石等易溶矿物经溶蚀作用形成的溶蚀孔则有效提高了储层的物性;长6砂岩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早成岩期的绿泥石膜对于原始孔隙度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依据成岩作用及沉积特征,划分出5种成岩相带;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和长石溶蚀相储层物性最好,是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成岩相带,主要分布于沙崾岘—张家山和马家山—冯地坑一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  相似文献   

12.
特低渗透油气藏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陕北斜坡东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成岩储集相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岩作用综合效应及其相应的视压实率、视肢结率、视微孔率、成岩综合系数等定量指标和岩心分析数据,建立了成岩储集相综合评价参数、指标和分析方法。通过在安塞油田低孔隙度特低渗透长6。油藏储层的实际应用,对目的层段开展了Ⅰ,Ⅱ,Ⅲ和Ⅳ类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和油气富集描述,有机地集成和综合了多种信息,实现了成岩储集相对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特征的综合表征,并划分出有利成岩储集相区域,为指导油田有利含油区块的筛选和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表明,丽水凹陷a井原油异构烷烃含量极高,b井原油富含环烷烃,c井原油环烷烃含量相对较高;原油碳同位素以a井最轻,b井最重,c井介于二者之间;各井原油的伽马蜡烷含量较高,五环三萜烷Ts、C29Ts和C30重排藿烷含量也较高,以规则甾烷为主,重排甾烷含量很低。通过与凹陷内3套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丽水凹陷原油均有月桂峰组烃源岩的贡献;a、c井原油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烃源岩,但其烃源灶区可能不同;b井原油是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生成烃类的混合产物,其中高碳数烃类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烃源岩,部分来源于灵峰组烃源岩,中低碳数烃类来源于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前陆层序致密储层的单因素成岩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的构造、沉积和成岩单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井资料对单因素成岩相进行了约束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平面叠加,确定了综合成岩相.在川西前陆盆地可以识别出前陆层序和非前陆层序,须二段是前陆层序中的油气储集体发育段,可划分出8种单因素成岩相,即压实压溶成岩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相、粘土矿物(伊利石)胶结交代成岩相、绿泥石衬边胶结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破碎裂缝成岩相和有机质充填成岩相.其中,冲断带发育的压实—破碎—溶蚀成岩相及近前渊三角洲相砂体中发育的强压实—溶蚀—绿泥石衬边胶结成岩相均可形成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5.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度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压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等资料,对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和定量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G52井区长10_1储层属低孔、中低渗-低渗储层,孔喉以中、细喉为主,具有粒度较粗,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的特点。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电镜扫描、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及物性分析等资料,研究了其成岩作用特征,确定成岩阶段主要处于中成岩的A期中亚期-B期。依据成岩作用类型及储层物性特征,划分出7种成岩相,其中强溶蚀成岩相和溶蚀成岩相孔隙度高、渗透率好、含油性好,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长石溶蚀一绿泥石膜胶结成岩相物性次之.含油性较差;压实固结成岩相、粘土矿物胶结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胶结成岩相物性最差,不利于油气储集。  相似文献   

17.
靖边潜台南部地区马家沟组储集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重要的含气层系,该文深入研究了靖边潜台南部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成岩条件,其中对储集条件最具影响的为白云石化作用、古岩溶作用和胶结交代作用;根据各成岩作用的特征及其共生序列关系,认为这套碳酸盐岩主要经历了准同生成岩、表生成岩、早成岩和中成岩4 个成岩阶段,目前已达中成岩阶段的晚期;在成岩作用及其序列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成岩相组合研究,粗略划分出3 个成岩相,即表生古岩溶-早期充填胶结成岩相、表生古岩溶-埋藏古岩溶成岩相和埋藏胶结成岩相,其中表生古岩溶-埋藏古岩溶相具有最好的储集性。根据影响各成岩相分布因素的初步研究,确定了重点研究层段成岩相的平面展布,为该区的储层评价及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和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砂岩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8砂岩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造成砂岩中原生孔隙丧失;受酸性成岩环境影响,长石类不稳定矿物发生溶蚀,产生的溶蚀孔隙有效地改善了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性,成岩早期形成的绿泥石粘土膜保留了大量原生粒间孔,保持了较好的储层物性。结合成岩作用和沉积特征,研究区可划分出4种主要成岩相带。长石溶蚀成岩相和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是最为有利的成岩相带,分布在刘卯塬—堡子湾一带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以及小涧子一带三角洲分流河道交汇处的砂体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