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中国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受西方理论体系影响,在现代建筑发展中未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传统建筑美学所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婧  陈天 《建筑与文化》2015,(1):118-120
本文通过对中国建筑美学概念的内涵、产生和发展,从思想基础和美学风格特色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建筑的特点与美学特色。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色主要表现为序列层次美、自然和谐美、结构精巧美、规格稳定美、造型意境美、屋顶曲线美以及异彩纷呈之美。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研究期望对今天的建筑设计提供一点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福州金辉.莱茵城二期建筑设计的回顾,从艺术与实用,传统与现代上进行分析。并根据现代居住模式和居民的审美观念反馈到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在现代技术为主导的建筑设计中寻找西方美学符号,探讨了如何在中国现代居住建筑中通过现代的技术水平实现西方的传统美学特征,并综合分析了支持西方美学形态得以实现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辉 《世界建筑》2012,(8):114-117
借鉴美学相关研究,本文尝试提炼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关于建筑意境,即美意的二元范畴加以解析,并分别从妙不可言与气韵生动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王辉 《世界建筑》2012,(7):110-113
借鉴美学相关研究,文章尝试提炼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关于建筑审美即美感的二元范畴加以解析,并分别从心物交融与俯仰往还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王辉 《世界建筑》2010,(11):130-133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了更好地开展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文章试图通过中西比较发现并建构中国自身的特色与价值。本文从二元视角展开中西建筑美学的比较研究,提出西方建筑美学发展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的"二元中和"现象,并希望这种比较研究能为未来中国特色建筑美学理论的建构起到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7.
袁静  何雯 《山西建筑》2007,33(29):31-32
简单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美学特征以及风水理论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积极影响,针对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的一致性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对风水美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传统建筑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  相似文献   

8.
王晓  李百浩 《新建筑》2008,(2):125-127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虚静”美学特征包括“虚”、“静”、“动(静中寓动)”三个层面,运用到现代建筑中,主要体现在“极简”、“虚”与“空灵”、“清淡”、“静”、“静中寓动”等方面。分析具有“虚静”特征的现代建筑,可以发现其中显著的中国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9.
建筑自从诞生伊始便与美和审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筑设计离不开美学判断.在古代建筑美学为权力阶层所独占;现代则成为知识精英表达新精神的媒介;而在今天的民主社会中建筑美学则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在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影响原本是专业范畴的建筑学话语,这就给今天的建筑带来了新的美学倾向.该文即尝试讨论在大众文化繁盛的中国都市中这种新美学的典型特征,以期望为这一课题勾勒出大致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尹培如 《新建筑》2014,(2):139-143
中国画笔墨自觉具有与西方抽象艺术相类似的观念并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建筑师若能克服不同专业术语的差异而在建筑形式语汇与笔墨之间建构对应关系,借鉴传统书画论中的骨法用笔、见笔、墨由笔出、一画论、笔精墨妙等命题对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做出解读,或可获得新的具有启发意义的美学判断,充实现有的基于西方形式美原则的美学语境,从而为当代建筑中民族性的抽象表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5,(3)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建筑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体现在城市居民在选购建筑产品过程中,不仅将衡量建筑产品质量、性能作为关键元素,同时也充分考虑建筑产品的观赏性是否满足其审美要求,所以对于现代建筑来说美学的融合与实践是必然发展趋势,只有不断提高建筑美学才能使其满足各层次用户的需求。本文就美学对于现代建筑的作用与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张浩  韩冰 《建筑与文化》2011,(10):98-101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改变城市面貌的就是建筑,然而,我们必须要问,我们的建筑在文化上达到了多少?我们的建筑设计与国际水平比差距多少?我们的建筑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创造?当前,中国建筑还停留在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如一些建筑专家所言,中国的现代建筑才刚刚开始。在认识和实践中确立起当代中国建筑美学已经是一个期待,中国现代建筑还需要走出一条道路,中国现代城市还需要走出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对木结构建筑美学表现的研究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美学理论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并介绍了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木材肌理及结构建构方面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美学表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陕西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状况,从中国传统美学意识在建筑空间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及影响等方面入手,以关中地区传统建筑形式特征为中心,探讨其在现代新中式建筑空间环境中如何运用及演绎,以期实现传统建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建筑品论序     
韩江陵 《新建筑》1996,(1):22-24
诗有诗品,画有画品,建筑亦自有其品。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建筑师创造的一些具典型意义的现代建筑作品进行品评,是《建筑品论》的宗旨。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已进入多元并存,佳作迭出的黄金时期,但在其发展的路前尚有三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中的审美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坚 《新建筑》1991,(2):19-22
“审美软化”意指美学和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概念模糊化、标准情感化、观念多元化、情趣大众化等审美倾向。今天,这种倾向已渗透到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成为建筑美学的新课题。一、审美软化的背景与原因在当今世界,传统美学观念日益受到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7.
浅谈现代工业建筑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山西建筑》2006,32(13):29-30
介绍了现代工业建筑的含义,阐述了现代工业建筑在建筑史上的美学地位,对现代工业建筑美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以用现代工业建筑美学的设计原则来指导工业建筑设计,从而提高工业建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代伟 《门窗》2021,(1):7-8
门窗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建筑门窗不仅注重功能上的创新,更注重艺术修养上的不断升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门窗美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从而保护和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建筑文脉.本文介绍了传统门窗的类型,并阐述了传统建筑门窗...  相似文献   

19.
"建筑意"这一思想最早由建筑师林徽因提出,既富有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特质,又融合西方经典现代建筑理论,其价值历久弥新.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同质化的困境,重拾"建筑意"理念,从建筑"形""意""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延续传统建筑文化的路径,对创造东方美学的都市图像、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5)
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起源不同,中西方民族各自发展出有明显差异的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这些无形的因素内在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从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