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行生丝抱合检验方法存在检验效率低,检验精度受人为影响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20个生丝丝锭同时摩擦的方法,每个丝锭摩擦一段后,自动更换下一段生丝,直至完成20段生丝的检验。该方法与现行方法相比,减少了异常丝锭对抱合成绩的影响。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套生丝抱合电子检验装置,主体结构包括电磁夹丝机构、刀架自动开合摩擦机构和生丝张力控制机构。与现有Y731型抱合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装置性能更优异,试验数据通过了与Y731型抱合机试验数据的方差一致性检验,抱合成绩稳定,提高了生丝抱合检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生丝抱合性能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计了由丝条循环运动机构、张力机构、摩擦刀、摩擦刀自磨往复运动机构、传感器系统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生丝抱合性能 (耐磨性 )自动检测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生丝耐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摩擦过程中生丝的直径变化受生丝线密度、摩擦速度、张力及生丝抱合性能 (耐磨性 )的影响 ,当生丝线密度、摩擦速度、张力一定时 ,生丝直径变化值能够充分反映生丝抱合 (耐磨 )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丝锭生丝抱合电子检验装置同时采集生丝的高清图像以及关键模块的控制问题,设计了多丝锭生丝抱合检验装置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多根生丝高清图像采集、检验参数实时设定、自动上丝、丝条张力控制等模块.高速传输的线阵相机采集亚像素精度生丝图像;上、下位机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摩擦速度、摩擦次数、检验状态等数据的交互;建立上丝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生丝抱合检验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检验过程不可追溯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追溯的多丝锭生丝抱合性能自动检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检验装置、生丝开裂图像标记模块、刀架摩擦控制模块及可追溯信息管理模块组成。丝条依次穿过定丝机构上夹丝板的过丝孔并固定在生丝张紧机构的摩擦块上,通过舵机下压上夹丝板固定丝条;生丝张紧机构的滚筒带动摩擦块旋转使每根丝条所受张紧力一致,此时摩擦机构对丝条进行往复摩擦。利用相机采集磨损生丝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系统计算丝条的直径变化并标记出生丝开裂区域,辅助人工判断生丝开裂情况;最后将图像、检验员、检测结果等信息存储进信息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检验报表,可实时查询生丝磨损照片及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生丝检测效率,并能实现检测过程的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生丝低抱合疵点的产生原因,对缫丝车速、丝鞘长度、过夜茧工艺条件的组合等开展系列缫丝试验,对缫制的样丝进行抱合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过夜茧对抱合质量下降明显,容易产生低抱合疵点;短丝鞘长度、慢速缫丝对抱合有影响,但程度较轻;多因素组合对抱合影响显著大于单因素;影响生丝抱合的首要因素为丝胶的胶着性能,制丝生产中应予重点关注;丝鞘对抱合的作用随着丝胶胶着性能变差而增强,当丝胶胶着性能较差时确保丝鞘作用充分有效,对改善生丝抱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原料茧、缫丝工艺、设备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生丝抱合成绩的因素。提出了缫丝厂做好生丝抱合成绩应采取的对策。煮熟适度均匀,缫丝张力控制得当,丝片回潮率合理,生产设备状态良好是维持、提高生丝抱合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生丝抱合性能人工检测精准性差,判断标准无客观量化指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生丝抱合性能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的生丝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干扰信息去除、图像填充、生丝边缘检测,获得单像素生丝边缘特征。然后通过计算生丝径向上、下边缘像素点的直线距离,得到生丝直径相对变化值,根据生丝直径变化的轴向长度确定开裂区域。最后利用开裂区域大于6 mm时对应的生丝抱合摩擦次数表征生丝抱合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该检测方法测得的200组生丝的直径值与显微镜测得的直径值相比,误差均在5%以内,可满足生丝抱合性能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8.
提高生丝抱合力,适应高速织造的需要,是目前制丝工艺上的一个新课题。我国生丝的抱合力,过去都在100次以上,但近几年来有显著下降。我认为要提高生丝抱合,应使用助剂。但目前在制丝工艺上采取低温冷工艺,不发挥丝胶的作用、不利用缫丝张力、忽视鞘丝作用和丝小(?)不及时干燥等有很大关系。当然,丝胶的含量对抱合有很大关系,但在不过多影响丝胶溶失率的前提下,在制丝工艺上提出以下几方面改进意见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泰安生丝抱合次数的检验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德  马纪爱  姬秀娟 《丝绸》2002,(12):14-16
通过对泰安不同季别蚕茧缫制的生丝进行抱合次数的试验和影响抱合的分析因素,提出了提高生丝抱合次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绢毛生丝     
1936年日本蚕毛株式会社以拟毛状丝制造法为题而得到专利。这个方法是将生丝经过并丝,然后用药剂膨润,再经树脂加工使丝胶固着,从而制造出手感好的蚕毛丝。这种丝在用于制织西服面料方面取得了成果。此后,在各研究机关和制丝工厂等谋求生丝的实用化,克服去过将粗生丝发硬的缺点,生产出了既柔软又有弹性并符合所希望纤度的生丝。被称之为无抱合生丝、解纤生丝、绢毛生丝等。为此,在1941年1月农林省的告示中规定:绢毛生丝是使茧纤维分离或在无抱合状态下缫制的生丝;包括丝胶固着、被其它药品加工的、于缫丝时连续并丝或加捻的丝。绢毛生丝应具备三个条件:(1)无抱合状态;(2)有一定的粗细;(3)长纤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生丝抱合检测过程的不可追溯、人为误判、试验不可重现和整合繁琐等问题,设计了生丝抱合质检可追溯系统。系统以Visual Studio 2013为开发工具,采用C/S架构模式下的Winform开发和SQL Server2008数据库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设计。将丝条图像通过工业相机传输至系统,通过图像处理标记出生丝开裂区域,辅助人工判断,并采集抱合检验数据生成抱合质量信息,并自动生成检验报表。质检员通过检验单号,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该批生丝相关的追溯信息。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生丝产生低抱合疵点的原因,提出了在生产中保护丝胶胶着性能,加强煮茧、车头索绪温度工艺控制,严格处理过夜茧及过夜丝条等预防和改进措施,严防过夜茧、短丝鞘、慢速缫丝等多因素叠加对抱合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宝仙 《丝绸》1993,(7):58-59
水与丝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没有水就缫不出丝。纵观缫丝工艺的每道工序,无一例外地需要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白厂丝的质量,水中悬浮物被丝条不均匀吸附会产生夹花丝或斑点丝;胶体物会造成丝色不整齐;硬度高会影响洁净,使生丝抱合不良,水中溶解物多,更会影响白厂丝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使用前文的生丝检验系统,虽然可以进行生丝的非破坏检验而不产生废丝,但此装置实际上不能识读画面上所显示的类节等生丝品质情报,不能简便地划分类节的的种类和确认扁平丝和无抱合丝等。如果在黑板卷绕生丝的同时进行非破坏检验的话,便能将非破坏检验与目光检验同时对照。基于这一想法,我们设  相似文献   

15.
日本生丝用户对我国所供应的保税丝,质量反映较强烈,由于我丝供应的地区多,生产厂更多,好坏混杂,很难判断。他们曾对中国生丝与巴西丝作了对比,认为中国丝光泽优于巴西丝;白度、(竹或)角、编丝留绪、强度、伸长度、切断方面巴西丝较好,清洁度、洁净度两国的生丝都较好;我国生丝的抱合虽与巴西丝同样得到好评,但抱合100次以上比巴西丝少;另外反映我平均公量条份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20.1~20.5旦,超过21旦也较多)。日本用户对我包装建议用纸质较好的纸箱装,重量30千克为宜。同时希望不同季节的原料茧千万不可并庄混缫。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与巴西一样,能定点定厂对口供应生丝。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鲜茧前处理方式对生丝性能的影响,选择干茧、冰冻茧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渗透、煮茧(不煮茧)、立缫工艺生产35dtex(30/33D)生丝,按照织造要求进行浸泡处理,测试生丝的性能。结果表明:干茧生丝、鲜茧生丝的抱合性能良好,平均抱合次数均超过100次;浸泡处理后,鲜茧生丝丝胶稳定性较差,其抱合力下降幅度较大;鲜茧经过煮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生丝的抱合稳定性;干茧生丝、鲜茧生丝及其浸泡后生丝的结晶度、取向度相差不大;干茧生丝、鲜茧生丝及其浸泡后生丝的断裂强度均超过3.5cN/dtex,能满足基本的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丝绸》2017,(2)
针对目前缫丝行业中出现的人工捻鞘产生的绪间丝鞘质量不统一,手工捻鞘效率低等问题,探究性地提出了采用自动假捻机构装置代替人工捻鞘缫制生丝。根据假捻机构设置相关的技术参数进行生丝加工,对生丝的强伸性、抱合、清洁、洁净、表面形态、基团结构等性能进行测试,并与常规丝鞘缫制的生丝进行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导丝轮往复速度为150次/min,丝条交叉次数为4次,导丝钩距离为55 mm的条件下,生丝的性能与常规丝鞘缫丝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生丝质量,解决人工捻鞘带来的丝鞘长短不一等生产问题,在缫丝机上设计安装了茧丝自动集聚装置,文章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研究茧丝自动集聚装置中不同的导丝环中心距及导丝环转速对各种生丝性能的影响,确定装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后的茧丝自动集聚装置缫得的生丝在断裂伸长率、丝片落丝回潮率方面与常规丝鞘缫制的生丝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在生丝的表面形貌、纵向形态、断裂强度、抱合性能等物理性能指标上有明显改善。该集聚装置可为替代人工捻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鲜茧缫生丝与干茧缫生丝在结构性能上的差异,以同一产地的蚕茧为研究对象,分别缫制成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对生丝的力学性能、纵向形态、表面基团、结晶度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生丝进行泡丝处理,对浸泡后生丝的力学性能、相关的品质指标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在纵向形态、微观结构上差别不大;抱合、洁净成绩基本相同,但与干茧丝相比,鲜茧生丝的初期丝胶溶失率较大,断裂伸长率较小,清洁成绩较低。经过泡丝工序后,鲜茧丝的抱合、清洁、洁净性能明显低于干茧丝,这对后续的织造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龚求娣 《丝绸》2006,(9):27-27,30
通过对生丝抱合和强伸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生产企业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以便及时有效地提高生丝的抱合和强伸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