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婕 《磷肥与复肥》2011,26(3):27-29
湿法磷酸生产单槽单桨反应槽的中心搅拌桨是关键设备,运行故障是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生产负荷持续提高、物料参数不断改变的运行条件下,搅拌桨减速机断齿、桨轴断裂等重大事故的发生极大影响系统稳定运行.介绍反应槽搅拌桨及其减速机的改造内容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吸式涡轮搅拌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测定了自吸式双圆盘六叶涡轮桨应用于气-液-固三相浆态搅拌反应器的性能。研究了吸入气体的临界转速、表征搅拌桨对气体抽吸能力的吸气压力、气体自吸的吸入流量、搅拌功率、气含率、气液分散性能和气液传质规律,以及固体催化剂颗粒的悬浮问题。采用磁钢密封结合自吸式涡轮搅拌桨的三相浆态搅拌反应器,比较适宜于精细化学品合成的工艺研究及本征动力学测定,并对中小规模三相浆态反应工艺的连续化生产提供了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桨型和挡板对自浮颗粒三相体系混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直径386mm的搅拌釜内,考察了多种搅拌桨和挡板组合对自浮三相体系的搅拌功耗,气含率和釜底部颗粒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自浮三相体系的搅拌混合上层桨宜采用上推式桨;当液高与釜径比为1.6时,三层桨的混合参数优于两层桨;简易型轴流桨的混合效果好于涡轮桨。此外还对优异的搅拌桨和挡板组合进行了桨间距的优化,并回归了关联式,可供过程放大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湿法磷酸生产工艺其萃取设备所使用的搅拌桨多为折叶桨。折叶桨的缺点是,在运行过程中桨叶背面液体对桨叶的托附力相当大,尤其是桨叶端部随着线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动力消耗较大。针对折叶桨的缺点,一些企业采用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搅拌桨———ZJ变截面轴流式搅拌桨(河海大学针对磷酸萃取研制的一种节能型桨叶),见图  相似文献   

5.
气液两相机械搅拌釜中翼型组合桨持气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机械搅拌釜中翼型组合桨的组合方式、桨间距、通气位置及翼型桨的排出流方向对气含率的影响。在单位体积功率消耗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以翼型k5桨为下层桨、较低的通气位置及较大的桨间距为搅拌釜的几何结构,并采用翼型桨的排出流方向向上的搅拌方式,可以提高搅拌釜的气含率。给出了气含率与单位体积功耗和表面气速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三种新型桨搅拌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直径为240mm的搅拌釜内,考察了最大叶片式桨、泛能式桨和叶片组合式桨的功率消耗、传热及混合特性,并与螺带桨及三叶后掠式桨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在中低粘度范围内,3种新型桨的传热和混合性能优于螺带桨及三叶后掠式桨。  相似文献   

7.
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对传统框式桨、传统框式组合桨和新型框式组合桨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对比了三种框式桨在相同工况下搅拌槽内的速度、流型和湍动能。结果表明:传统框式桨搅拌槽内流体流动以水平环流为主,在框式桨上方和框式桨中间区域流体流动不充分;传统框式组合桨搅拌槽内框式桨上方由于二折叶桨的作用使得框式桨上部流体流速变大,槽内流体上下部的流动得到加强,但在框式桨中心区域依旧存在流动死区;新型框式组合桨搅拌槽内两层桨叶间的连接流得到了加强,框式桨底部和中间区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更加充分。在考察的三种框式桨中,新型框式组合桨的混合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框式组合桨应用于化工合成工业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影响下沉颗粒三相体系临界搅拌转速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搅拌桨型、挡板和气体分布器等结构因素及气体流量、颗粒质量分数等工艺因素对下沉颗粒三相体系临界搅拌转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底层桨对临界搅拌转速的影响最大,最佳的底层桨为3叶后掠桨。指型挡板对颗粒的悬浮非常有利,此外,给出了几种较好桨型-挡板-分布环组合的临界搅拌转速关联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搅拌系统气液氧传递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搅拌槽中搅拌桨组合形式对气液氧传递特性的影响,主要采用Garcia-Ochoa和Gomez基于Higbie渗透理论提出的气液氧传递理论模型,在ANSYS CFX11.0软件基础上开发了用于模拟搅拌生物反应器中氧传递过程的方法。通过模拟比较了不同搅拌桨组合的气液氧传递系数,以及在有氧消耗和无氧消耗情况下反应器内饱和氧浓度的分布,发现上层为轴流式的三宽叶搅拌桨底层为径流式的六弯叶圆盘透平桨的组合形式氧供应能力最强,体积氧传递系数与桨的形式没有直接关系,同样的搅拌桨安装在不同的桨组合中或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所形成的体积氧传递系数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0.
侧伸式搅拌槽固液悬浮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f2 m′4.2 m侧伸式搅拌槽,研究了搅拌桨安装位置、通气速率、固体颗粒浓度和液位高度对侧伸式搅拌槽颗粒悬浮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搅拌轴水平偏转角对功率准数的影响很小,均布式为侧伸式搅拌槽搅拌桨的最佳排布方式,最佳偏转角bopt=10o;临界转速NJS最小值出现在搅拌桨伸入长度/搅拌桨直径比L/d=1.44处;降低搅拌桨安装高度h为0.75d左右,相比于传统的h=1.5d可减少约30%能耗;液位高度/搅拌槽直径比H/T<0.5时,NJS随H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得到了通气量QV与NJS的关系式NJSG-NJS=1.46QV1.15和固相浓度w对NJS影响的关系式NJSμw0.27.  相似文献   

11.
1,3-二氯-2-丁烯(DCB)的氯化过程同时存在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连续反应,DCB与氯气混合不均匀和反应热移除效果不佳会降低取代氯化的选择性。搅拌槽内流场分布特征与流体的混合效果、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等密切相关,调控流场结构有助于强化DCB的氯化行为。文中结合搅拌器专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MixSim 2.0.2,模拟了在偏心射流条件下4 cm二直叶桨式搅拌器、4 cm斜叶圆盘搅拌器和5 cm斜叶圆盘搅拌器槽内的流场分布特征,并进行了DCB氯化实验。研究表明:偏心射流能改变流场分布,控制流场的拟序结构,强化混合效果。在偏心斜射流的条件下,5 cm斜叶圆盘搅拌器的氯化效果较优,能够使DCB氯化的主产物2,3,4-三氯-1-丁烯(TCB)的收率提高到87.9%。  相似文献   

12.
介绍磷酸罐区泥浆泵的运行故障和改型过程,总结了泥浆泵选型及改造后的使用效果,通过对进口单螺杆泵联轴节的改造,运转率提高1%,磷酸装置磷得率提高3%。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反应釜中裂解反应的变黏度搅拌过程进行研究,完成了不同搅拌形式下的反应釜釜体流场模型构建,进行了流体速度场模拟,并对物料流体速度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得到了锚框式搅拌桨、涡轮式搅拌桨、桨式搅拌桨在变黏度情况下的搅拌特性,进而对桨型设计优化起到提供依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搅拌设备设计是以满足生产工艺为基础,以最小功率消耗为目的的原则进行的。通过对现有浸润剂搅拌系统的核算,对现有搅拌系统进行选型改造,以达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景人 《应用化工》2002,31(5):42-44
通过对兴平化肥厂 6 0 0m3 液氨球罐历次全面定期检验中发现的缺陷分析 ,指出了球罐主要缺陷及其产生的条件和机理 ,从制造工艺控制、运行中介质有害物质的控制及水压试验等几方面 ,论述了球罐质量控制的问题 ,提出了预防主要危害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PVC生产系统沉析槽搅拌器密封装置检修频繁、容易泄漏等生产隐患问题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实现了装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Fluent的流场数值模拟在制脂釜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Fluent平台,采用多重参考坐标法(MRF),以2#通用锂基润滑脂为工作介质,对桨框组合式双向搅拌脂釜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应用内外双向搅拌方式以及变形折叶桨时,制脂釜内宏观流场的分布特点,分析了折叶角θ、桨间距l和搅拌转速ω等参数的变化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搅拌和变形折叶桨明显改善了物料流动状况;折叶角θ取45°时产生的流场分布较22°、60°更优;当桨间距l在(0.16~0.24)D范围内取值对流动特性和搅拌功率影响不大;内桨搅拌ωi转速高于200r/min后,提高转速无益于流场改善。  相似文献   

18.
市政污泥机械脱水前多采用化学调理,调理装置搅拌过程中的流场分布直接影响调理效果。采用多重参考系-流体体积模型对实验室污泥调理罐(内径为40 cm)的流场特性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研究,验证了实验室调理罐模型气液两相分布情况。实验室调理罐的模拟结果表明:单层直桨叶调理罐的搅拌桨直径与调理罐内径比优化值为1:1.75,挡流板宽度与调理罐内径比优化值为1:20,可有效消除流体旋涡,增强湍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中试调理罐(内径为110 cm)的流场特性进行模拟并与实际测量值校验。该研究采用的多重参考系-流体体积模型可为同类污泥调理罐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凤华  樊友  王凤娟 《聚氯乙烯》2004,(2):20-22,33
以釜径为74mm,无挡板的玻璃搅拌釜为反应釜,恒温水浴为热源;自来水为冷却水组成了一套冷模的聚合反应实验装置,同时采用蜂蜡为分散相,去离子水为连续相,Span-80及Tween-60为乳化剂,以二叶平桨、二叶斜桨直边、二叶斜桨圆边及三叶后掠式搅拌桨叶为基准,分别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不同搅拌状况对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转速下,三叶后掠式搅拌桨的搅拌效果最好;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转速下的树脂的平均粒径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混合搅拌桨结构。将原混合容器中固定蒸汽盘管改为具有加热功能的混合搅拌桨,其具有传热效率高、节能、易维修等优点。该搅拌桨适用于高塔复合肥造粒熔体料浆的加热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