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浙江省实际出发,结合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小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当前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四川渠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小城镇发展现状,探讨了促进渠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乡村城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乡村城市化韩福元(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分类号TU333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可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中有36...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还表现为非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趋同性转移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过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还表现为非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趋同性转移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劳务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借助劳动时间的测算方法,估算出张家川县农村有剩余劳动力5.23万人需要转移;同时分析了张家川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兼业性、盲目性、低层次性等特点及其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影响因素;在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有序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因此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最后结合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且素质偏低,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趋势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右干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但其因受众多制度因素的制约而步履艰难。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现有制度的安排 ,指出旧制度的缺陷 ,提出制度创新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前提。进一步阐述制度创新应从农村教育、土地政策、城镇化、户籍制度和农民就业等方面着手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作。如何合理地转移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对洪洞县和阳高县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现状,为解决山西农村剩余力的转移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城乡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客观经济规律,它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演进进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流动形式,它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上升式的辩证发展过程;同时,城乡劳动力转移也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演化了社会的各个不同方面互为交织。从而,这两个方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研究和探索我国城乡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探讨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认为建国以来陕西经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农村劳动力的正常转移(1952~1957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大起大落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阻(1958~1978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陕西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1979~20世纪初)等3个不同特征的历史阶段.得出在当今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进程中,陕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观,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宁夏盐池县地处农牧交错带北缘,属生态脆弱区,多年来人地矛盾突出,县内产业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2002年实施全境禁牧之后,耕地数量减少,释放了大量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劳动力转移增加收益.以2009年8月对盐池县29个自然村的调查资料及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盐池县不同种植方式下劳动力转移特点以及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劳动力转移特点出现同中有异,而不同种植方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既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又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根本途径。金融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然而目前湖北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在资金供给、资源配置、创新发展、规范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发挥政府导向作用,鼓励资金流人农村;加强政银合作,解决两难问题;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多元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和担保体系的发展;规范民间金融行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农村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是首要因素;而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最后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障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镇经济的蓬勃发展,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但其流转价格也普遍出现了扭曲现象,不利于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文章主要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扭曲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土地市场的现实状况讨论了相应的流转价格鉴定方法——收益还原法、成本法、市场比较法,详述了这些方法的计算公式,运行步骤及其需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一政策改革有利于我国农业分散的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加对农业的资本与技术投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帕累托改进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来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借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