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藏油气运聚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芳 《河南石油》2006,20(3):1-3,7
大民屯凹陷已进入油气勘探中后期,基岩油气藏为下一步勘探的主战场。通过流体非均质性反演了基岩油气藏油气充注方向,认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主要来源于安福屯洼陷和胜东洼陷,其中安福屯洼陷为主要油源区。根据凹陷潜山的构造特征、油气藏分布特征及充注方向的分析将凹陷分为六个油气远聚单元,并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除荣胜堡洼陷和三台子洼陷油气运聚单元基岩油气藏成藏条件较差外,其它运聚单元基岩油气藏勘探前景都较大。  相似文献   

2.
大民屯凹陷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民屯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根据其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太古界和元古界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等应力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运移理论对研究区的油气富集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油气运移与富集的方向为从地应力场的高值区向低值区和从流体势场的高势区向低势区;应力低值区、流体势场低势区和油气运移所经由的靠近断裂带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综合预测结果和已完钻井的产能情况表明,油气井中的高产井区与地应力场和流体势场的低值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结合大民屯凹陷的测井、地震和钻井资料,利用等效深度法将本区泥岩压实特征分为强超压型、超压型、局部超压型和正常压实型4种。平面上,靠近各洼陷沉积中心部位是过剩压力的高值分布区。地层水运动的总趋势是由沉积中心的中、深部指向凹陷的浅部和边缘,构成了典型的离心状渗流体系,凹陷边缘的地表水渗入较次要。文中对该区的地下水动力环境进行了纵向分带和横向分区,在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其流动样式和分布规律反映了凹陷内油气的运聚规律,并为该区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式油藏类型的判别提供了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4.
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油气运聚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民屯凹陷目前勘探程度已很高,下步的勘探方针是"扩边挖潜",以寻找小断块、低潜山、微幅度和隐蔽油气藏为主要方向.其中低潜山成藏具有自己的特色,除了要求构造与地层、岩性匹配外,新老地层之间的石英岩层(初次运移层)显得特别重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石英岩层在面上对油气的捕集效能高;二是阻止了沙四段塑性泥岩向古潜山裂缝储层挤入;三是有利于形成流体势高势区中的相对低势区.因此,注重新老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对于寻找低潜山油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油藏特征及油层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尚义 《河南石油》2006,20(1):8-9,13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元古界潜山是继静北元古界潜山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储量规模较大的特殊岩性潜山油藏。该油藏储集岩性以白云岩、变余石英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裂缝、微裂缝为主。第三系巨厚生油岩、坚硬易碎的特殊岩性在多次构造运动条件下破碎形成的裂缝储集空间是其成藏基础。认为该类型潜山油藏的研究、预测应综合生油每件、特殊岩性的存在以及构造背景的整体分析为基础进行。  相似文献   

6.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元古界潜山是继静北元古界潜山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储量规模较大的特殊岩性潜山油藏。该油藏储集岩性以白云岩、变余石英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裂缝、微裂缝为主。第三系巨厚生油岩、坚硬易碎的特殊岩性在多次构造运动条件下破碎形成的裂缝储集空间是其成藏基础。认为该类型潜山油藏的研究、预测应综合生油条件、特殊岩性的存在以及构造背景的整体分析为基础进行。  相似文献   

7.
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藏油气运聚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民屯凹陷已进入油气勘探中后期,基岩油气藏为下一步勘探的主战场。通过流体非均质性反演了基岩油气藏油气充注方向,认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主要来源于安福屯洼陷和胜东洼陷,其中安福屯洼陷为主要油源区。根据凹陷潜山的构造特征、油气藏分布特征及充注方向的分析将凹陷分为六个油气运聚单元,并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除荣胜堡洼陷和三台子洼陷油气运聚单元基岩油气藏成藏条件较差外,其它运聚单元基岩油气藏勘探前景都较大。  相似文献   

8.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因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民屯凹陷烃源岩特征和油源进行了对比,对高蜡油来源、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发育两套有机质类型和丰度差别显著的烃源岩,即“油页岩”和厚层泥岩。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来源于“油页岩”,而正常油来源于暗色泥岩。高丰度的有机质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形成提供了母质条件,有机质经过强烈的微生物改造形成了高蜡油,较低的热演化程度是高蜡油生成和保存的重要条件。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古潜山、沙四以及沙三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东胜堡潜山、静安堡潜山及静北广大地区,明显受“油页岩”的分布控制。  相似文献   

9.
大民屯凹陷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在精细油源对比的基础上,确定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存在油品性质不同的两大油气系统,即高蜡油系统和正常油系统。分析两大油气系统的四大要素和成藏动力学特征,认为二者除在烃源方面不同以外,在储集层、盖层、圈闭以及成藏特征方面既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点,因而两大系统平面上交叉,纵向上部分叠合。大民屯凹陷油气系统成藏时间总体上早于辽河坳陷的东部凹陷和西部凹陷。今后大民屯凹陷应围绕油页岩进行高蜡油勘探。图5表3参8  相似文献   

10.
中—新元古界是否存在原生油气藏,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在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中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量,一直认为是"新生古储"。从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生烃能力入手,对该区中—新元古界潜山油源问题开展研究。研究区中—新元古界潜山原油具有凝固点高、含蜡量高、沥青质和胶质含量低的特征,与沙三段原油存在明显的差异。原油—烃源岩对比结果表明,中—新元古界原油与本层位烃源岩之间存在成因联系,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实大民屯凹陷潜山原油来自中—新元古界,但可能存在中—新元古界原油的混入。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的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适中,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可能是中—新元古界油藏的重要油源。碳酸盐岩生油岩样品热模拟结果显示,中—新元古界烃源岩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气测录井方面,高凝油与稀油、稠油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对高凝油区块不同气测显示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不同储集层特性规律,建立了不同气测解释模式.研究表明,这些模式的初步建立,为今后气测录井在高凝油区块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在解释方面得出的认识,为完善气测解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三低"油井开发效益,沈阳采油厂采用捞油车的开采方式进行捞油,但由于高凝油的特殊性质,使得常规捞油方法无法完成捞油作业.该技术针对影响高凝油捞油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分析解决了井筒处理、捞油抽子下井、维持高凝油的温度和罐车泄油等4大难题,开发了井筒处理技术、捞油工艺技术、地面保温技术和罐车泄油技术,从而使高凝油井顺利实现捞油作业.  相似文献   

13.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油气运移聚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受这些特征的控制,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存在于超压泥质岩微裂隙带和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参数对渤南洼陷沙三段油藏的油气运移路径进行分析。对比各项地化参数,最终选取C29胆甾烷20S/(20S+20R),(C21+C22)/(C28+C29)及∑C21-/∑C22+等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和1,8/2,4-二甲基咔唑、1,8/2,7-二甲基咔唑、苯并[a]咔唑/(苯并[a]咔唑+苯并[c]咔唑)等含氮化合物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上各参数均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认为,渤南洼陷沙三段油气首先由烃源岩沿渤深4断层与渤深4北断层进行垂向运移,这2条油源断层与沙三段储层的接触点即为油气进入沙三段的充注点,油气运移至充注点时,分别向洼陷南、北两侧发生侧向分流;同时地层压力对油气运移速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洼陷生烃中心地层压力较大的地区油气快速运移成藏,地化参数变化率很小,洼陷边缘地层压力较小的地区油气运移速率较低,地化参数变化率较大。  相似文献   

15.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第三系油气运移聚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建立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分析了该区第三系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了油气运移聚集形式和主要运聚成藏期。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聚集形式自源原生型、他源原生型和他源次生型三种成藏模式;其主要成藏期为晚第三纪的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咸化湖盆型沉积地层富含有机质,是烃源岩层也是储层,页岩油藏具有“源储一体”的地质特征,存在粉砂岩类与泥岩类和白云岩类与泥岩类两类岩性组合类型。芦草沟组大面积整体含油、“甜点”富集且原油成熟度较低。页岩油赋存岩石的润湿性为亲油性,生烃增压是页岩油运聚的主要动力。微纳米孔喉、层理缝与构造裂缝形成页岩油的有利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页岩油整体为源内或近源聚集,并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芦草沟组“甜点”段与泥页岩层段中。  相似文献   

17.
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运聚成藏历史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影响吐哈盆地台台北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古流体动力的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入手,阐述了流体动力背景下的排烃时期、排烃范围,二次运移方向和有利汇聚区分布,并对该凹陷的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主排烃期分别为早白垩世和上新世至今,且在不同地区二者的发育程度各异,早白垩世中东部排烃率较高,而在上新世以后中西部排烃率较高,该地区流体势分布具一定继承性,分布于高势区之间和外围的相对低势区是油气二次运移的指向区,依据油气汇聚条件,将其划分为最有利,有利与较有利3类。根据生烃与排烃史,流体压力与流体势演化史的发育特点,台北凹陷内大体可划分出两个侏罗系油气成藏期,其一为早白垩世,其二为第四纪,第一成藏期的成藏活动主要发生于凹陷中东部,小草湖,丘东及其周围地区应是当时油气运移的指向及最有利的聚集地区;第二成藏期内活跃的成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东部的古油气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与补充。图5参11(王震亮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