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机械加工夹具磨损极限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加工夫具是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工艺设计工作量较大,管理难度较高的一项工作。在对灾具管理的实践中,既要求有“首、尾件鉴定”、“周期检定”、“计划预修”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也要有一个科学的夹具磨损极限标准。我厂自1988年制定出标准,通过试行、验证、修改,199O年正式列入工厂技术标准,使用效果较好。一、提出央具磨损极限标准的原因各厂在设计机械加工的突具时,一般职产品制造公差的1/5~1/2,作为夹具的制造公差。在突具的设计图纸上也仅仅标注制造公差。这对夹具的实际使用和管理必然带来下面问题:1.…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组态软件MCGSE的协议转换设备的设计方法,这种设备可以把各种协议转换成标准的MODBUS协议,其中阐述了MODBUS通信协议与MODBUS“从设备”的开发,说明了这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工业上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绿色设计思想方法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彦  韩江洪 《轴承》2006,(7):40-43,47
分析了WTO主要环境政策、影响以及“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提出了应对措施;绿色设计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保证,绿色设计的本质特征、思想蕴涵和目标与ISO14000体系标准是一致的,绿色设计使企业(人员)主动地提高认识和活动能力,ISO14000体系标准是一种管理模式的绿色标志,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ISO?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在目前的全面质量管理(TQM)和“再设计”活动中,意识到其工作业绩需要作根本性的巨大改善,才能为中央秘书处进入21世纪作好准备。中央秘书处的内部结构及正在使用的IT工具都必须再选择以使其产品能满足下个世纪对标准的要求。事实上,这是一种相当大的挑战。然而,既使我们能够获得成功,假如组织中的大多数人仍保留20世纪中期的堡垒心理和工作方法,这些成功经验也将毫无意义。出于这一原因,我本人极为高兴,ISO主席商务咨询组提出TQM和“再设计”活动应延伸到包括ISO委员会的建议,而理事会对…  相似文献   

5.
JJDM代码系统(WJ/Z319-93)是基于传统多品种生产中机加夹具存在的问题,结合成组夹具CAD研制的。它以GT(成组技术)原理和“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为指导思想。是按“码号合一”原则研制的一种新的夹具标识系统。它以成组夹具为主要描述对象,也兼顾其它各种标准和非标准夹具。对夹具设计、制造、计算机管理和夹具标准化均有重要实用价值。1993年10月14日发布,同年12月1日实施。本文简述了该代码系统的客观背景、研制目的、主要特点和使用说明。一、研制背景在机械加工领域,生产准备的先导是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的主…  相似文献   

6.
设计和开发确认是在设计和开发验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检查按设计形成的最终产品是否满足到顾客使用要求。GB/T 19000—2000将“确认”定义为:“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该定义的注解还说明:“使用的条件可以是实际的或是模拟的”。同时,GB/T 19001—2000中7.3.6对产品设计和开发确认的要求是“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分析上述两标准中关于…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标准的性质,“强制性”作用,怎样执行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使标准的使用者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标准的“强制性”,以便更好地执行和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8.
“初步的标准”就是一种仍然服从于在使用中的某些预定条件的标准。这一标准应该作为进行工作的基础,但在目前情况下,这一“标准”的总指导原则所依据的思维方式还不能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我们只有干燥工艺,没有定型产品。”虽然以前干燥专家对我讲述过这样的理念,但钱嘉林先生的这句话还令我多多少少感到一些诧异。从传统的工业产品生产角度讲,都是研发出产品,制订标准、型号,然后规模生产。“那客户如何描述他们的需求?”我追问。“我们根据客户需求的处理要求来进行工艺设计、设备配套。比如客户要求流化床干燥工艺,那么根据产品类型、产量、产品质量,干燥脱水份要求等来设计,制造我们的产品。我们尊重客户的意愿,为他们进行工艺和设备的选择,最终达到用户生产的需要。”随后钱先生进一步解释,“干燥是一种工艺,并不是定型产品、标准设备。一种产品可以通过多种干燥工艺达到最终要求,一种干燥工艺可以适用许多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并行工程的工程系统设计过程,结合齐齐哈尔铁路货车集团并行工程设计与实 施,提出了一种基于STEP标准的“并行工程”工程分系统的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斌 《风机技术》2010,(6):58-62
本文归纳了GL型式认证的基本内容、认证流程和风机设计变更对证书的影响。详细介绍了《GL风机认证指南》中A型设计评审I、PE、样机型式测试等认证关键步骤,并概括性地介绍了必备的认证资料和样机测试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GB 150.2—2011《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的主要条款进行了解释,对标准中涉及到的相关材料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目的是为了设计、制造、检验人员理解和方便使用新标准。  相似文献   

13.
浅谈实验室设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对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里第5.5条"设备"的理解及在日常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包含实验室选购装备设备的原则、设备管理流程图、设备管理步骤、设备管理表格简要设计及使用数据技术管理设备的思路、设备数据表的简要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压力容器上的平板结构的强度计算通常依据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采用这一标;隹计算的平板较厚,加大了材料消耗和设备的重量。如果采用美国标准《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设计计算,将平板设计成带有拉杆的平板,计算出的平板厚度更小,更节省材料,传热速度更快,热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收录的1979—2008年间“高等教育专题”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中4253篇高被引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正从单一的思辨研究趋向多样化,但思辨研究仍是主要方法。方法案例分析表明,思辨研究只适合少数有条件的使用者——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实践经验和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家或领导者;质性研究以质性描述为主;定量研究大部分属于调查研究;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规范有待改进。作者认为,高等教育学学科走向成熟,研究方法论的进步是关键,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必须倡导以实证研究为主,推进研究方法多样化,提升研究设计精致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工程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培养措施,结合实例说明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师培养取得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是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伦理关系的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教师职业伦理由教师职业伦理关系、教师职业规范、教师个人德性和教师职业伦理秩序四个要素组成,四者息息相关。随着教师职业伦理历史演变至后现代社会,他律时期统一的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开始减弱,道德环境变得宽松,道德主体的多元化、价值追求的多极化开始出现,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从"教师主宰"走向"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职业规范从他律时期的"服从"走向自律时期的"主动构建",教师个人德性走向伦理反省与自明,教师职业伦理秩序从"规则中心"走向"关怀中心"。  相似文献   

18.
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TS16949-2009《质量体系汽车供方关于应用ISO9001-2008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等8项质量管理原则,把顾客满意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方法。标准明确要求要监视和测量顾客满意,借助于数据分析提供所需的顾客满意的信息,进一步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即始于顾客要求,止于顾客满意,将取代追求质量合格或服务的达标而成为企业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1999年后的8年扩招,跨越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当前应重点抓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从三方面落到实处。一是落实在教育理念上,把提高质量当作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不管是从国际人才竞争的形势看,还是从高校面临的责任、使命以及我国高校的现状看,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来确立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二是落实在质量标准上,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为此,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让教育回归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要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三是切实履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举措,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重点发展、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室内空间有着不同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形状,不同形状的空间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为了改变室外与室内功能不符的现象也为了改变人们对室内空间所需要的审美感受,就要对原有室内空间进行再次改造,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改变建筑内部空间的"量"、"形"、"质",以此来改变室内空间的形态——再造建筑内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