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藏微环境对小麦蛋白质二级结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测定不同温湿度微环境下储藏60 d和120 d的小麦蛋白质二级结构,并运用peakfit v4.12软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始小麦样品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在四种储藏微环境条件下,随储藏时间延长,小麦蛋白质二级结构总体均呈现α–螺旋结构明显减少、β–转角转换为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趋势,其中α–螺旋也可能参与三者转化。说明在储藏期间小麦蛋白质螺旋结构被破坏;蛋白质二级结构由反转转化为折叠,蛋白质结构趋向稳定。对比四种储藏微环境,时间相同时,储藏于15℃,50%RH下的小麦蛋白质α–螺旋结构减少最小,有利于小麦品质保持。  相似文献   

2.
以馒头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真空包装馒头储藏过程中水分、质构(TPA)、质子信号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等的变化,研究真空包装馒头在常温储藏期间其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真空包装馒头常温储藏过程中水分和TPA指数变化较小;3种状态水分(强结合水、弱结合水、自由水)变化不明显;馒头皮部的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变化较显著,但其心部只有α螺旋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摘 要 以偏高水分(13.8%)“甬优15”优质稻为原料,在15、20、25℃的条件进行270d的储藏,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对质构特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含量下降不显著、β-折叠含量下降显著、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含量显著上升;脂肪酸值与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β-转角、无规卷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α-螺旋、β-折叠呈显著负相关(p<0.05);硬度与β-折叠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β-转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表明储藏过程中,随着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含量升高,稻谷储藏品质降低,米饭质构特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谷朊粉和小麦淀粉混合体系和添加膳食纤维混合粉在和面20 min时,面筋蛋白形成致密均匀整体,达到搅拌完成阶段;和面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对面筋网络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过长和面时间还会由于周围环境影响而增加面团失水率。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β–转角为主,α–螺旋与面筋蛋白网络形成密切相关;添加膳食纤维使蛋白分子间形成α–螺旋结构减少,弱化面团面筋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粮食与油脂》2016,(9):75-80
使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颗粒分析研究猕猴桃糖蛋白(Gp1)与芦丁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两个温度下(300、310 K),由Gp1与芦丁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二者之间发生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以及芦丁对Gp1构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芦丁使Gp1发生静态猝灭,二者的相互作用有一个结合位点,芦丁使Gp1主链结构的螺旋结构更为紧密,Gp1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β–折叠以及无规则卷曲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大豆为原料制备了不同霉变程度的大豆,利用60Co-γ射线对大豆进行了辐照处理,采用胃蛋白酶体外消化率、氨基酸组分测定、SDS-PAGE电泳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研究了霉变和辐照对大豆中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以及蛋白质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豆培养30 d后,霉变导致大豆胃蛋白酶消化率降低23.74%,氨基酸总量减少2.07%,大豆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β-转角和无规卷曲分别增加了2.67%和4.17%,而α-螺旋和β-折叠相应减少3.62%和3.21%。在所考察的剂量范围内(10~30 k Gy),辐照对新鲜大豆的胃蛋白酶体外消化率、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亚基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与β-折叠具有显著影响(P0.05)。霉变大豆经过γ射线辐照处理后,氨基酸总量降低,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与β-折叠减少,无规则卷曲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黑米为原料,研究常规储藏条件下不同花色苷含量的黑米,对其花色苷的鉴定及相对含量的变化测定,并对黑米储藏期间微观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HPLC-MS/MS 技术分析四种黑米花色苷单体成分组成,结果表明四种黑米花色苷均由芍药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单体构成,在储藏过程中,芍药素-3-O-葡萄糖苷含量变少,而其余两者总体变化不明显,说明储藏黑米总花色苷的变化主要来自芍药素-3-O-葡萄糖苷含量变化。扫描电镜(SEM)分析:黑米的横截面从出现细纹到裂缝扩大,最终形成大的间隙和空洞,黑米淀粉由紧密的复粒变成松散的单粒结构,蛋白质和淀粉颗粒出现聚集现象,且黑米淀粉分子由有规则的排列结构变成无规则凌乱结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无规卷曲和β-转角含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蛋白质二级结构由有序状向无序态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微量取样的前提下,运用PeakFit4.12软件分析研究了现代和古代丝织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差异,并分析了样品物理特征与二级结构差异的联系。结果表明:古代丝织品二级结构的四种构象特征峰均向小波数方向发生了迁移;发生脆化现象的古代丝织品的p折叠结构比例均低于15%,无规则卷曲结构达到30%左右;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结构围绕35%上下波动,并未发生太大变化。β-转角结构劣化速度缓慢,使其比例相对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减压抽真空技术加工糟蛋,采用FTIR研究糟蛋加工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蛋黄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糟蛋腌制过程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变化不明显;而β折叠和β转角在腌制过程中互相转化,在腌制30 d时变化最为明显:β折叠含量明显上升至37.70%,β转角明显下降至16.32%。研究结果表明糟蛋在腌制初期,蛋黄蛋白质在酸性条件、钙离子以及钠离子的影响下,蛋白质天然结构展开,蛋白质分子间的次级键断裂,蛋白质肽链结构打开,二级结构含量发生变化;而在腌制后期,pH值保持恒定,蛋白质二级结构恢复,与生蛋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体积仪、质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别测定馒头比容、质构特性与面筋蛋白二级结构,探究发酵时间对馒头品质及面筋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馒头中醇溶蛋白与麦谷蛋白中β-折叠含量均为最高。随着发酵时间的不断延长,醇溶蛋白中β-折叠、α-螺旋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变化,无规则卷曲逐渐减少,而β-转角则逐渐增加;羟基吸收带逐渐增强,醇溶蛋白的水合作用增强。麦谷蛋白中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相对含量变化不大,β-折叠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β-转角相对含量则是先下降后上升;羟基带强度逐渐减弱;当发酵时间延长到80?min时,麦谷蛋白红外光谱位于1?082?cm-1与1?155?cm-1处的峰消失,可能是蛋白质环状结构的C—C振动减弱。  相似文献   

11.
红外与漂烫处理下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失活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两种灭酶处理后马铃薯片的多酚氧化酶(PPO)相对活性,利用圆二色谱分析处理后多酚氧化酶结构变化,结合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二者的比较,进而从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角度探究红外灭酶下多酚氧化酶的失活机理。红外处理下马铃薯PPO失活从热效应方面来看,是由α-螺旋向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转化的转化而造成的。从非热效应方面来看,红外辐射可以造成β-折叠相对含量下降,从而加速PPO的失活。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茶多酚对面包纹理结构的影响,应用感官评分法对不同茶多酚添加量面包的纹理结构进行评判,运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茶多酚添加量对面包芯气孔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面包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研究其对面包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面包纹理结构感官评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面包芯气孔的个数、表面分率、稠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气孔平均半径呈先缩小后增大趋势;面筋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紧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面包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β-折叠和α-螺旋的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而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的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大趋势。当茶多酚添加量为0.4%时,面包纹理结构感官评分最高;面包芯气孔的个数、表面分率、稠密度最大,气孔平均半径最小;面筋网络结构最为紧密有序;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最高,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含量最低。由此可见,适量添加茶多酚可改变面包蛋白质二级结构,促进面筋网络结构形成,使面包内部纹理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低温脱脂豆粕、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和小麦淀粉为原料,研究生物酶[菠萝蛋白酶、转谷氨酰胺酶(TG)酶]法改性对植物组织化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酶改性对植物蛋白组织化过程中化学键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经菠萝蛋白酶酶解处理的植物组织化蛋白的产品特性优于TG酶,当菠萝蛋白酶加酶量为12.0 U/g时,组织化蛋白的弹性、咀嚼度分别提高了48%和71%;植物蛋白经菠萝蛋白酶酶解处理后,组织化蛋白中二硫键、氢键与疏水键三者交互作用增强,同时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向无规则卷曲转变,无规则卷曲含量提高43%,表明二硫键、氢键和疏水键三者交互作用和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有利于植物组织化蛋白弹性和咀嚼度的改善,其中无规则卷曲含量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超高压均质处理的米糠膳食纤维粉添加量分别为0%,5.0%,10.0%, 15.0%,20.0%时面筋蛋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米糠膳食纤维粉的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仍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随着米糠膳食纤维粉添加量的增加,α-螺旋结构含量显著降低(P<0.05),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的减少量与β-折叠含量增加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减少而后增加,即呈现出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转变为β-折叠的趋势。当米糠膳食纤维粉添加量大于15.0%时,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锐减,维持面筋蛋白空间构象的氢键被破坏,蛋白质螺旋结构受损,维持面筋蛋白空间稳定的平衡被打破,面筋蛋白结构变得松散。结论:米糠膳食纤维粉添加量控制在15%内,面制品在兼具保健功能的同时可获得良好的加工特性。超高压均质处理利于米糠膳食纤维的微粒化,可提高米糠高值化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的折叠和盘绕的方式,主要分为无规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其二级结构并非等同一般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为避免混淆,通常把丝素蛋白的α型和β型称为silkI和silk Ⅱ,其二级结构受再生过程影响,综述再生丝素二级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与油脂》2016,(6):66-71
在考察制备茶多酚–盐溶蛋白凝胶(SPG)所需茶多酚用量基础上,对不同浓度茶多酚与盐溶蛋白形成的SPG进行持水性、白度、质构、显微结构测定和红外光谱扫描,定量解析了不同浓度茶多酚对盐溶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就茶多酚浓度、β–折叠、无规卷曲、α–螺旋、β–转角、分子内/分子间折叠分别对SPG硬度、脆度和弹性影响力的大小及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茶多酚溶液浓度的增加,SPG的持水性逐渐下降,其质构特性发生相应变化。当茶多酚溶液浓度达到3%时,SPG弹性和脆度达到最大值;茶多酚浓度高于2%时,SPG白度呈升高趋势;对SPG硬度直接影响最大的为茶多酚浓度;对脆度和弹性直接影响最大的为分子内/分子间折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热处理对葵花11S球蛋白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将70g/L的葵花11S球蛋白分散液(pH 7.0)分别于88,98,108℃条件下热处理30min,以天然蛋白质为对照,分析热处理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分子柔性以及氨基酸组成、粒径分布、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葵花11S球蛋白经88,98℃热处理,α-螺旋、β-折叠结构转化为无规则卷曲结构,但108℃热处理α-螺旋结构增加。88℃热处理蛋白质分子柔性增强,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分子柔性减弱。热处理导致葵花蛋白的巯基含量和二硫键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氨基酸组成随温度变化不显著。热处理导致蛋白质聚集和解离,平均粒径的大小及分布范围改变。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豆生物解离水解液,经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40、150、160、170、180、190和200 ℃时,获得生物解离浓缩蛋白粉,进一步分析观察浓缩蛋白粉的粒径分布、微观形态、蛋白质二结构的含量以及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生物解离获得的浓缩蛋白粉,随着喷雾干燥进口温度的升高,平均粒径呈不断增大趋势,当进口温度为200 ℃时,平均粒径最大为3.94 μm;浓缩蛋白粉在扫描电镜下,呈球状、表层有凹陷及褶皱,且颗粒越大,其表面越光滑,喷雾干燥进口温度越高,颗粒越大;浓缩蛋白粉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β-折叠结构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当进口温度为150 ℃时,β折叠含量最高,当进口温度为180 ℃时,无规则卷曲含量最高;荧光光谱分析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浓缩蛋白粉的色氨酸周围空间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不同温度、时间热处理下不同浓度大豆分离蛋白的热稳定性及红外光谱,探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样品浓度的差异对变性温度(T_D)和变性焓变(ΔH)的影响不明显,未经加热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中7S和11S球蛋白变性温度分别为74.2℃和93.7℃。相比于未处理的蛋白质样品,热处理使α-螺旋结构增多,β-折叠结构减少。80℃热处理下,α-螺旋结构及β-转角结构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β-折叠结构含量则先减少后增加。在2%蛋白浓度、90℃热处理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α-螺旋结构及β-折叠结构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无规卷曲结构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无论何种蛋白浓度下,11S球蛋白在90℃热处理45 min时的变性增大了无规卷曲结构含量,同时降低了β-转角结构及β-折叠结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功能的重要基础结构,因此本文通过单宁酸和丝素蛋白反应,研究不同摩尔浓度的单宁酸对丝素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使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FL)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表征技术对单宁酸与丝素蛋白的反应产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单宁酸可以影响丝素蛋白的二级构象,并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单宁酸摩尔浓度逐渐增加到20μmol/L时,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逐渐增多,β折叠结构逐渐减少。单宁酸摩尔浓度继续上升,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逐渐减少,β折叠结构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