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蛋白质与多酚存在于许多食品中,两者间相互作用涉及到聚集态的研究。该文介绍糖蛋白、多酚及二者聚集态研究进展,综述糖蛋白和多酚聚集态研究方法,包括显微镜技术、激光粒度分析仪、光散射技术、电化学法及毛细血管电泳法。  相似文献   

2.
多酚与糖蛋白相互作用会对食品品质造成影响,如啤酒果汁中沉淀产生、涩味的产生、多酚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提高等,因此,多酚与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引起广泛关注。试验选择猕猴桃糖蛋白、槲皮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分析、红外光谱扫描、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其相互作用生成聚集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种方法研究了猕猴桃糖蛋白GP2与山奈酚、山奈酚-3-o-芸香糖苷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其作用的荧光猝灭机理、猝灭率、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探究两种多酚对蛋白质二级和三级构象的改变。对两种多酚与糖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山奈酚羟基糖基化对其与猕猴桃糖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植物多酚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 其结构多样,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植物多酚 (茶多酚、葡萄多酚、苹果多酚、石榴多酚、海藻多酚)及其定量分析方法(高压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 电泳法, 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及各种联用技术)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植物多酚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苹果多酚提取和纯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了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法、生物酶解提取法、高压辅助萃取法等苹果多酚提取技术,介绍了大孔吸附树脂法、固相萃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等苹果多酚分离纯化技术,提出了绿色无污染、低成本、高产量、高纯度、高质量苹果多酚提取和纯化一体化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溶剂浸提法、索氏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及微波提取法提取葡萄梗中的多酚物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葡萄梗中多酚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在94.5%~98.5%,RSD在1.3%~2.1%,该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较好。结果表明,葡萄梗中含量较高的多酚成分为绿原酸(5.70 mg/g~13.24 mg/g)和白藜芦醇(2.22 mg/g~6.71 mg/g),微波提取法提取5 min的葡萄梗中多酚物质的效果较好,本研究可为葡萄梗多酚物质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酚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理功效,在食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多酚与蛋白相结合形成复合物,改变了两者的营养特性与功能结构,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得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部位、作用力类型、结合位点数、多酚与蛋白结合后引起蛋白构象与生理功能变化以及外界条件对多酚-蛋白结合的影响等信息。本文主要综述了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进展,包括分子对接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温滴定量热法、拉曼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综述发现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与局限性,使用多种方法结合分析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多酚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研究不同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7(mL/g),乙醇体积分数57%,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45℃,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的提取率为1.33%±0.02%。试验结果为美味牛肝菌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及功能调味料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白芸豆是一种药食两用食品资源,含有丰富的糖蛋白、多糖、多酚等成分,具体有抗氧化、降血糖、减肥等生物活性。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白芸豆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从白芸豆中分离出了近百种化合物,其中以白芸豆糖蛋白的淀粉酶抑制活性最受关注,并且已有企业将白芸豆多种形式的减肥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本文从白芸豆的功能成分、生物活性及产品开发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将来的健康机制研究及其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苹果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利用柱层析技术提纯苹果多酚,讨论苹果多酚的分析方法并对苹果多酚的抗氧化性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利用湿热-蒸煮处理制备板栗淀粉-多酚复合物,系统考察了在湿热-蒸煮处理条件下,多酚复合作用对板栗淀粉消化及回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板栗淀粉的抗消化性能,但会促进板栗淀粉的回生性能。而湿热-蒸煮处理过程中,多酚(绿原酸/咖啡酸)的添加能进一步提高淀粉的抗消化性能(抗消化成分含量:淀粉-绿原酸复合物6.77%;淀粉-咖啡酸复合物7.61%);同时在回生过程中多酚可以有效抑制淀粉长程有序结晶和聚集态结构的形成,从而降低板栗淀粉的回生(抗回生率:淀粉-绿原酸复合物16.25%;淀粉-咖啡酸复合物22.99%)。其中相对于绿原酸,咖啡酸对板栗淀粉的抗消化性能及抑制其回生的效果更为显著。此外,相对于高水分含量(90%)体系,60%水分含量蒸煮处理后的所有板栗淀粉-多酚复合物的抗消化性能和抗回生程度均更高。研究结果将为获得更长货架期的新型高品质板栗淀粉基营养健康食品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樟树叶多酚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樟树叶为原料,用70%的乙醇热回流法提取樟树叶中多酚,研究樟树叶多酚对油脂基质的抗氧化性质。结果表明:樟树多酚提取物可以有效地延缓植物油及动物油的氧化,抗氧化能力随着樟树多酚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但是,樟树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不如维生素C、维生素E、柠檬酸及没食子酸丙酯。  相似文献   

13.
为提取薏苡茎多酚,测定多酚含量和进一步研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薏苡茎多酚;酒石酸亚铁法测定样品中多酚的含量。采用水杨酸法、邻苯三酚法分别研究薏苡茎多酚清除·OH、O_2~-·和DPPH自由基的效果。结果表明,薏苡茎提取后的多酚样品中多酚含量为28.1%,薏苡茎多酚对O_2~-·、·OH和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薏苡茎多酚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海藻多酚提取物中筛选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并研究其活性。方法采用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violaceum CV026琼胶扩散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海藻多酚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及其成分组成。结果在选取的25种海藻中,12种海藻多酚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其中石莼、马尾藻、裙带菜多酚的抑制活性最强。在1.0 mg/m L多酚浓度下,其形成的群体感应抑制圈直径分别为25.18、21.61、20.43 mm。采用HPLC进一步对三种海藻多酚的成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三种海藻多酚均含有儿茶酚及表儿茶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阿魏酸及芦丁。结论石莼、马尾藻、裙带菜多酚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海藻多酚提取物中筛选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剂并研究其活性。方法 采用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violaceum CV026琼胶扩散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检测海藻多酚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及其成分组成。结果 在选取的25种海藻中, 12种海藻多酚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 其中石莼、马尾藻、裙带菜多酚的抑制活性最强。在1.0 mg/mL多酚浓度下, 其形成的群体感应抑制圈直径分别为25.18、21.61、20.43 mm。采用HPLC进一步对三种海藻多酚的成分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三种海藻多酚均含有儿茶酚及表儿茶素。此外, 还含有少量的阿魏酸及芦丁。结论 石莼、马尾藻、裙带菜多酚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 有望开发为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生物酶法破壁提取铜藻中褐藻多酚斱法,提高褐藻多酚的提取率。方法以铜藻为原料,生物酶法提取多酚,通过单因素研究了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及底物浓度对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幵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大小为:酶解pH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最佳酶解条件为:液料比25:1(mL/g),酶用量占铜藻粉末质量的4%(酶活力为6000 U),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 h,酶解pH 5.0。该条件下,多酚得率达14.74 mg GA/g。结论与传统提取工艺相比,生物酶法更加绿色安全且提取效率升高,可以更广泛的被应用于提取技术当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红松树皮多酚,对大孔树脂AB-8进行纯化,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二级纯化,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纯化的红松树皮多酚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六种多酚化合物,主要为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酸、咖啡酸、香草酸、香豆酸、儿茶素和黄芩苷,多酚含量分别为(117.7±3.1)、(54.2±3.2)、(101.3±2.8)、(321.4±1.0)、(25.3±1.9)、(8.05±1.2)mg/100g,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前期研究表明,红松树皮多酚可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具有抗癌、抗辐射、抗疲劳等抗氧化生物活性,主要和其中的多酚组成有密切关系,为红松多酚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桂  李维  张海洲  张莉  梁春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3):330-332,337
多酚氧化酶(PPO)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能催化邻-苯二酚氧化成邻-苯二醌,也是许多果蔬等农产品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提取方法(如缓冲液匀浆法、丙酮提取法、丙酮粉提取法等)和新型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超高压提取法等),传统经典分离纯化方法(如溶剂法、沉淀法)和新型分离纯化方法(如凝胶色谱分离法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法等),旨在为多酚氧化酶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为抑制农产品酶促褐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藜麦多酚的生理功能以及引起藜麦多酚含量差异的因素(加工处理方式、品种、生长环境、地区及种植技术)进行了综述,以加大藜麦多酚的研究开发力度,提升藜麦防治人类慢性病的影响力,促进藜麦多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食品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按照直接和间接方式分类总结了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等温滴定量热法、分子对接、分子动态模拟等多种分析方法,并列举了这些技术在研究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特点和实例,以期为食品科学领域中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为食品其它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借鉴。最后,本文探讨了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思路与发展方向,探讨了开展此类相互作用研究的食品加工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