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结合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介绍了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思路,具体建设内容及取得的成效,并对下一阶段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福建省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指出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现状;明确高职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一个专业可以有多个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适合数控专业的"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叙述各模式的特点、具体实施办法以及各实施阶段考核方法;同时,叙述了数控技术辅助职业岗位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6.
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建设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文章以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基地建设为例,阐述了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目前,正是我国汽车产业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时机,汽车制造与试验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要与汽车市场内所需要的工作相一致.这不仅要求高职汽车制造与试验专业的学生,需掌握一定的技能水平,也需要高职院校所配备高质量的实验实训基地,为适应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做出努力.汽车制造与试验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在与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相一...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和企业联合参与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建立有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落实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是校企双赢的,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实现企业和学校对接,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通过实训基地数字化改造,把专业需求和高校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用以克服数控技术应用实训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对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数控实训基地工业物联网数字化的实践方案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增加硬件设施,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11.
实训条件是高职学校办学过程中不断建设的项目之一。笔者以示范性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过程为例,系统地总结与阐述了实训条件建设的相关过程与体会。从根本上促进了对一个职业的认识,通过培训与学习、服务与研究等过程,让师资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从而带动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数控技术作为当今高速发展的一门先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加工制造业。本文从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如何培养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应用型”数控技术人才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胡解旺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7,(1):98-100
分层不明、层次不清、定位不准是造成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快速上升而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相应地,人才培养势必出现知识结构雷同的情况。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进行分层。明确区分各高校所处的不同层次,使各高校在不同层次合理定位,展现自身的特色和个性,避免同质化。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并构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机械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机械基础技能的内涵及重要性.根据机械基础技能的知识属性特点,确定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将机械基础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开发出典型零部件的测绘、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机械基础技能竞赛等三门课程,完成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任务设计和学习情境建设,并总结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香港职业教育对内地工业类高职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职业教育考察学习所获得的新认识,阐述了香港职业教育对内地高等工业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把社会人才的培养作为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部分,而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也在高职院校学系中不可小觑的地位。还有许多高职学校对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持松懈态度,加之社会方面与学校无法达成共识,对学校的实训教学不能欣然配合,学校的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设备方面无法满足实训课程的要求,所以高职学校应全面改变这方面的不足,以达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浅谈数控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改实践探索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探索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新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和持续发展,采用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适应职业岗位对人才多样性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