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针对某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再热器SA-213TP321H钢悬吊管弯头开裂问题,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测试、金相检验、硬度检测、扫描电镜与能谱等对其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吊管弯头的硬度偏高,显微组织存在明显的滑移线,且开裂处晶界存在腐蚀。这表明悬吊管未进行有效的固溶处理,碳化物在晶界析出弱化了晶界,在悬吊弯管拉应力以及残余应力、蒸汽应力等共同作用下,导致弯头出现晶间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2.
大型齿轮箱输出轴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金相检查、SEM分析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等方法,对材料为42CrMo钢的开裂大型齿轮箱输出轴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残余拉应力和位于中心的严重的冶金缺陷是输出轴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某公司送来的42CrMo钢缸筒在加工成品时发现沿颈圆周开裂的现象。为了找到裂纹出现的原因,采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布氏硬度计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对工件的化学成分、宏观断口、显微组织、硬度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2CrMo钢缸筒在颈部过渡部位为直角,在淬火时存在应力集中,导致工件开裂,产生了沿颈裂纹。建议缸筒在粗加工时,在过渡连接处车削圆角,并在缸筒淬火前进行去应力退火,从而减小应力集中,避免再次开裂。  相似文献   

4.
对42CrMo钢轧制工艺参数进行了的优化,研究了不同加热、轧制温度的42CrMo钢棒材组织及布氏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加热、均热段温度和终轧温度可有效控制热轧态42CrMo钢棒材组织及布氏硬度;42CrMo钢棒材开裂原因主要是轧制后产生大量的贝氏体组织,且沿棒材横断面分布不均匀,由边部到心部的贝氏体含量减小,布氏硬度则由大变小。热轧钢布氏硬度≤260HBW时可避免在棒材剪切下料过程开裂、掉块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 例一、35CrMo钢热轧管破断实质概况φ340×27mm35CrMo钢的一支热轧无缝钢管在检查时偶然从检查台上跌落地面发生了严重的脆性破断。破断后的实物照片见图1和图2。从图中可看出如下几个特点: 1.破断处出现严重的分层断口(图2)。这是分层开裂的特征,近内壁分层比近外壁处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
高压热处理对35CrMo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硬度计分析和测试了35CrMo钢经高压热处理结合高温回火后的组织和硬度,并与传统调质工艺处理后作比较。结果表明,高压热处理后35CrMo钢经高温回火后可析出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有效提高了35CrMo钢的硬度。经3 GPa压力、860 ℃×20 min高压热处理+550 ℃×60 min回火后,35CrMo钢的硬度为45 HRC,较同工艺传统调质处理提高了7.14%。  相似文献   

7.
35CrMo钢高强螺栓在使用中发生脆性断裂。为了揭示螺栓断裂的原因,对断裂的螺栓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显微组织、断口分析、氢含量等方面检测。结果表明,螺栓的化学成分、硬度指标、抗拉强度、夹杂物含量以及氢含量均符合要求。由断裂螺栓的断口分析发现,保留马氏体位相的回火索氏体易在心部形成应力集中,导致在该位置形成细微的应力裂纹,装配过程中受到外部的拉应力下,逐步向周围扩展,最终在多因素叠加下而产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显微镜、高频红外碳硫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数显布氏硬度计等,对42CrMo钢拉杆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2CrMo钢的化学成分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回火组织不均匀,基体组织非金属夹杂物超标。拉杆淬火时形成的组织应力在回火时没有完全消除,拉杆所受内应力大于材料本身强度是造成拉杆矫直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XRD物相分析、显微组织观察以及显微硬度测试、分析了35钢管件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管件中存在带状夹杂物,热处理过程导致夹杂物周围形成应力集中,回火温度不充分致使组织脆性大,集中应力释放引起开裂。  相似文献   

10.
牵引电机转轴35CrMo合金钢在铁路机车运行过程中发生断裂,对其断口、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显微硬度、非金属夹杂、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5CrMo钢转轴的断裂为旋转弯曲疲劳断裂,过渡圆弧处无感应淬火淬硬层和该处的表面粗糙度差是导致转轴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