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孤岛油田局部稠油井曾采用挤稠油降粘剂,泵下掺水等工艺,效果不明显,1993年对这部分油井采取地层化学处理,地面掺热水降粘与螺杆泵配套使用的采油工艺等措施,使原来大多数生产不正常的油井恢复正常生产,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由原来的0.77t增加到6.23t,检泵周期由原来62天延长到355天,年累计增产原油2.4705×10^4t。  相似文献   

2.
河南石油勘探局井楼油田浅丛式井具有油层埋藏深度浅、井斜、油稠及粘度大的特点,给常规有杆泵采油带来较大的困难。但经研究改进的普遍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泵装置及其配套技术,可以实现浅层丛式井的稠油开采需要。其配套工具主要有:稠油斜井泵、热力采油封隔器、抽油杆滚轮接箍、抽油杆减震器和抽油杆防脱器等。现场试验证明,新研究改进的采油工艺配套技术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减少抽油杆柱的摩擦力,保证下冲程时光杆与驴头的同步运动;实现了不动管柱转抽和注汽的要求;设计的斜井泵可用于井斜45°以上的丛式井开采,泵效较高。  相似文献   

3.
河南石油勘探局井楼油田浅丛式井具有油层埋藏深度浅、井斜、油稠及粘度大的特点,给常规有杆泵采油带来较大的困难。但经研究改进的普遍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泵装置及其配套技术,可以实现浅层丛式井的稠油开采需要。其配套工具主要有:稠油斜井泵、热力采油封隔器、抽油杆滚轮接箍、抽油杆减震器和抽油杆防脱器等。现场试验证明,新研究改进的采油工艺配套技术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减少抽油杆柱的摩擦力,保证下冲程时光杆与驴头的同步运动;实现了不动管柱转抽和注汽的要求;设计的斜井泵可用于井斜45°以上的丛式井开采,泵效较高。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9日,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在采油一厂红浅区HW84110水平井上进行下泵转抽。获得成功。为了使该井顺利转抽,采油工艺研究院科研人员针对该水平井转抽进行了精心的工艺技术设计。除了对生产营柱、抽油杆强度进行精心设计及计算外,对抽油机型号的选择,抽油机参数的确定,以及配套工具的选用等也充分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5.
《新疆石油科技》2009,19(3):69-69
由采油工艺研究院研发中心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同心管射流负压冲砂工艺于2008年11月25日在重油公司HW9821水平井作业再次获得成功。该冲砂工艺及工具有4项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6.
由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研制的同心管射流负压冲砂工艺于2008年10月28日首次在重油公司HW9834水平井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科研人员研制的防砂管柱及其配套工艺技术,是专门针对哈国肯基亚克盐上等油田机械悬挂防砂而研制的。该项工艺技术主要解决以往机械悬挂防砂工艺中的防砂工具抗拉强度低、悬挂吨位低、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油田现场不能使用常规油管冲砂、不能过泵抽油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二连边际油田具有断块小、物性差、单井产能低的开发特点,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应用了高孔密射孔,优化举升方式、撬装设备注水、压裂投产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二连边际油田开发以来暴露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技术及管理对策,以便进一步改善边际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疆石油管理局一新型管柱工艺技术,已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肯基亚克盐上稠油油田运用近70井次,其中98%以上的现场施工获得成功。这一新型管柱技术就是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防砂管柱及其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乐安油田稠油热采配套工艺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安油田为复杂疏松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 ,已累积产油 980× 10 4 t,采出程度 18%以上 ,油藏开采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特稠油油藏开发后期系列工艺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各类配套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 ,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评价。现场开发实践表明 ,应用综合配套工艺技术是实现乐安油田稠油高效稳产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了与克拉玛依油田稠油区地质情况相似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恩河稠油油田,从钻井工艺技术,完井工艺技术等方面对这两个油田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找出我油田的差距和可借鉴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发挥本油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本油田的钻井工艺技术及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胜坨油田胜二区、胜三区东一段、东二段稠油油藏埋藏浅、岩性疏松、水敏严重。 1996年应用PS地层防砂技术 ,螺杆泵、螺杆泵加电加热杆采油工艺 ,依靠油藏天然能量开采了该油藏 ,原油产量迅速上升。 1996年产油 876 3t,1997年产油 5 .7× 10 4 t,1998年产油 12 .8× 10 4 t。 1999年控水稳油取得阶段成果 ,自然递减控制在 17.6 % ,综合含水降至 48.4%。根据测井划分的沉积相确定防砂工艺 ,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3.
曙光油田以稠油为主,具有油藏类型多、开发特征差异大的特点.自1983年投入规模开发以来,通过开发效果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现了曙光稠油的高效稳定开发.对曙光油田开发开采配套技术进行了总结,明确了"十一五"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上油田水力喷射泵采油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浅海油田地处风暴潮多发区,开发方式采用简易卫星平台加海底管线方式,工作环境恶劣,为保证设施和人员安全,保证油田正常生产,研究设计了海上油田水力喷射泵采油工艺系统。该水力喷射泵采油系统由地面系统和井下系统2部分组成,地面系统包括动力液供给和产出液收集处理系统,井下系统包括动力液及产出液在井筒内的流动系统和喷射泵等。并针对海上油田生产条件差,安全要求高而开发了水力喷射泵井下安全生产配套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水力喷射泵生产系统对海上油田的举升有良好的适应性,井下安全生产控制技术操作施工简单、方便、性能可靠,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稠油斜井利用常规的开发工艺很难满足需要.针对赵州桥稠油油藏井斜的特点,采用地层、井筒双重降粘及防脱、防磨、减载的“三防一减”措施,优化杆柱设计,成功地解决了油藏开发中的诸多问题.现场上措施成功率达98%.为以后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区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分析了辽河油区稠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技术水平,论述了提高蒸汽吞吐效果、开发方式转换、特殊工艺井相结合的常规热力采油技术,采用添加剂(催化剂)的热化学采油技术以及稠油井下改质技术机理及应用情况,指出今后可能具有发展前景的采油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旅大27-2油田是一个多含油层系,各油组原油黏度差异大。东营组为稀油,地面原油黏度4.8~6.0 mPa.s,适合采用电潜泵开采;而明化镇组稠油油藏地面原油黏度1 052.0~5 369.2 mPa.s,地面原油密度0.968~0.989 g/cm3,常规的电潜泵难以正常开采,若采用常规热采方式开采,将会花费巨大的成本。因此尝试以同一油田的下部东营组稀油作为射流泵的动力液,对上部明化镇两口稠油井选择射流泵试验开采。经对该油田两口稠油井A14h、A15h现场应用,油井产量达到ODP配产,生产稳定。这为该类型油田的后续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孤岛油田局部稠油井曾采用挤稠油降粘剂、泵下掺水等工艺,效果不明显。1993年对这部分油井采取地层化学处理、地面掺热水降粘与螺杆泵配套使用的采油工艺等措施,使原来大多数生产不正常的油井恢复正常生产,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由原来的0.77t增加到6.23t,检泵周期由原来62天延长到355天,年累计增产原油2.4705×104t。  相似文献   

19.
HYS油田复合热载体驱油先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YS油田是国内最早进行热采的超浅层稠油区块,但是常规热采技术开发超浅层稠油难度大,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复合热载体试验。第一批试验井主要依靠复合热载体,辅以少量蒸汽,驱油效果差;第二批试验井综合应用了复合热载体、蒸汽和发泡剂,驱油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主要为非凝结气体,本身焓值低,需要蒸汽辅助方能起作用。组合注汽可以防止汽窜、形成规模效应,是复合热载体的最佳注汽方式,并在HYS油田克上组油藏取得了比较好的驱油效果。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技术可以改善超浅层稠油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可进行现场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20.
江永奎  关中南 《吐哈油气》2007,12(2):159-162
鲁克沁油田是在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发现的超深稠油油藏,油藏埋深2300~3400m,50℃时原油粘度达到10000—20000mPa·s。采用泵上掺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开采5年,主要表现出为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大,地层产能低,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砂等开采矛盾。通过研究、论证及现场试验,配套空心抽油杆掺稀油降粘工艺,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