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常速叠前偏移可以等价地分解成两个独立部分;三维常速DMO叠加,三维常速偏移。其中,三维常速DMO叠加是根据给定的速度将炮检距空间的地震数据映射到DMO速度空间,在消除地层倾角影响的DMO速度处形成叠加能量。三维常速偏移是在每个DMO速度数据体上独立地进行的,从而消作了反射点位置对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Fowler常速迭加DMO理论,根据给定的速度将共中心点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动校正和共中心点迭加,然后通过在频率波数域的速度变换实现DMO倾角校正,获得常速迭加DMO结果,这是一种速度估算。最后在常速迭加DMO数据体的速度道集上制作速度谱,将这种速度估算以能量谱的形式显示出来,获得精确的均方根速度。  相似文献   

3.
我们可以从地震数据直接估算出叠加速度,而不必求助于目前流行我多速度叠加和其它研究方法,直接从地震数据中估测速度的步骤是:(1)首先用零偏移距上时间和速度的初始估算值对资料做正常时差校正(在一个数据时窗上针对某一特定的共中心点道集);(2)在使用不同的加权函数后,在偏移距上对数据求和,得出二次叠加:(3)将二次叠加数据互相关,(4)把时间延迟转换成速度和时间校正值,迭代处理直到收敛为止。  相似文献   

4.
叠加速度可直接由地震资料估算,而不依赖于多速度叠加和许多近代常规程序中包含的研究技术。估算步骤包括:(1)用零炮检距时间和速度的初始估计值对地震资料(一个给定的共中点道集时窗内)进行动校正;(2)对全部炮检距应用两个不同的加权函数并相加求和获得两个叠加结果;(3)将两个叠加结果互相关;(4)将时移转换成速度和时间校正值,对上述过程迭代地进行直到收敛为止。这种方法称为ARAMVEL(美国专利号481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ARAMVEL算法直接从地震数据估算出叠加速度,其计算步骤是:(1)用初始速度值和t0时间在一个小时窗内作NMO;(2)使用不同的加权函数在炮检距上对数据求得,得出两个叠加道;(3)将这两个叠加道互相关求时差;(4)利用求得的时间差求出速度校正值,迭代计算直至时差小于某一门槛值为止。理论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对于信噪比较低的资料,即使初始速度偏差很大,也能得到真实的地下速度;而对于有多次波和  相似文献   

6.
在偏移和DMO作图中,现有的一些算法只适用于常速情况。本文提出一种递归拉伸算法公式,可以使得上述算法中速度函烽的频率适应范围得到适应扩展,改善计算结果的精度。文中还提出一种变速的DMO算法,并引用了递归拉伸算法,使得变速MDO的计算效率与常速DMO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7.
共中心点(CMP)道集通常用把反射系数表示为对称反褶积子波的峰值振幅来提供振幅随炮检距(AVO)变化的信息,这就把反射系数R放在每个炮检距h上给出了一个函数R(h),但是,我们怎么把入射角φ与炮检距h相联系,从而得到反射系数函数R(φ)呢?这就需要进行振幅与入射角(AVA)关系的分析。本文的一个目的是通过不依赖于速度的倾角时差校正(DMO)、偏移径向剖面,以及叠前零炮检距偏移之后,求出振幅与入射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纵波DMO原理出发,提出一种P-SV转换波积分DMO方法。该方法依据文中导出的F-K域转换波DMO算法的积分形式进行振幅、相位校正,同常规转换波水平叠加相比能地改善叠加效果,更好地解决CMP道集内共转换点发散问题。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较理想,实用的转换波DMO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短排列叠另速度一般不同于均方根垂直速度,即使有P波和S波两种波。由于各向异性的影响,不可能对短排列,共中心点(CMP)道集进行双曲时差分析求得垂直速度(或反射面深度)。  相似文献   

10.
时差,常相位校正及加权叠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将动、静校正后的CMP道集内的各道与模型道相比较,同时找出各道与模型道间的时差和常相位差,并进行相应的时差、相位校正(双参数校正),然后对双参数校正后的各在指定的(一般为高信噪比)频带估算加权系数,最后进行加权叠加,以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在f—k域实现转换波(P—SV,SV—P)DMO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Hale的DMO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f-k域实现转换波DMO算法。在均匀介质常速的假设条件下,引入转换波平速度的概念,对转换波旅行时方程进行双曲线近似后,便可在f-k域中实现转换波DMO。文中对转换波DMO脉冲响应作了计算,得出的结论是P-P波的脉冲响应为椭圆,P-SV,SV-P的脉冲响应均匀伪椭圆。  相似文献   

12.
自从Yilmaz和Chambers(1984)所作的开创性工作以来,用递归叠前偏移来推断速度使多偏移距二维地震资料时间成象,这种可能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这是相当今人惊讶的。而叠前部分偏移与DMO,共偏移距离偏移或常速F-K叠前偏移一起占据了时间成象和时间偏移速度分析问题的大部分注意力,至于用递归叠前偏移来速度分析,无论是在炮点剖面或S-G方式都只是为深度偏移而考虑的。本文研究了在频率-空间域用  相似文献   

13.
Canni.  A  李令喜 《国外油气勘探》1999,11(3):304-312
3-D测量的采集方式通常对倾角时差校正(DMO)-或3-D叠前偏移的结果具有严重的影响,当输入道的空间分布不规则时,从DMO或叠前偏 得到的不会受到人为假象的破坏。许多情况下,从偏移剖面上可以看到采集方式的痕迹并可能导致错误的解释。在3-D多或3-DDMO之后,这种现象对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AVO)分析礼物 可行性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还会影响速度分析。提出一种提高偏移和DMO能力的简单方案,它  相似文献   

14.
实现最佳零炮检距地震照明成像——CRS叠加之几何阐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重要的中间成果,常规处理中的共中心点(CMP)叠加的目的正在于此。当地层倾斜时,CMP道集发生反射点弥散,CMP叠加无法得到正确的零炮检距(ZO)剖面。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实施NMO/DMO叠加或沿着共反射点(CRP)轨迹进行叠加才能达到偏移到零炮检距(MZO)的目的。根据共反射面元(CRS)叠加理论,CRS叠加面是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CRP轨迹的集合,所以沿CRS叠加面应能得到最好的零炮检距剖面。以几何描述的方式,在常速介质假设下通过图示定性描述CRP与CRS叠加之间,NMO/DMO叠加、叠前深度偏移(PreSDM)与CRS叠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5.
通常,由多次覆盖地震观测资料可以得到共中心点叠加剖面、偏移归位时间剖面和归位深度剖面。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共中心点叠加视深度剖面法。该法是以共中心点到界面的视深度对于共中心点道集内各地震道是一个不变量为基础的。从而可以利用这个特性进行共中心点道集的动校正、叠加和偏移归位。这种方法克服了共中心点叠加时间剖面法难以解决的速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CDP道集内的AVO效应及对岩性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的水平叠加理论认为CDP道集内的共反射点地震道振幅经时间校正(动校正)后是法线人射反射的结果,而忽略了由偏移距(人射角)的变化而带来的振幅变化(AVO)效应,使下一步的保幅叠加和岩性处理出现“假象”。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种类型碎屑岩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AVO正演分析和叠加剖面反演处理的比较,指出了它对保幅和岩性处理的影响和改造作用,提出了避免这些影响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义Radon变换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方法是通过数据驱动的策略,在超共中心点道集(或称为CRS道集)内通过相关分析搜索得到初始属性参数组,然后对这组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实现得到实现的。但是上述实现策略导致了传统方法中计算效率比较低的问题。基于共偏移距剖面,并结合广义Radon变换与倾角分解共反射点(CRP)叠加方法,得到了一种实用的基于广义Radon变换的共反射面元(GRT)CRS叠加实现方法。基于理论数据的测试表明,GRTCRS方法有效地提高了CRS叠加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在理论数据上的试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以波动方程为基础的叠前地震处理方法,该方法仅有两个关键环节,速度分析和深度偏移。不管地表高程多高,如何变化及近地表速度变化多大,该方法均采用真正地表一致性静校正。它利用层析法估算浅层速度细节,求取双程波动方程有限差分解,以计算成象时间并在偏移过程中进行数据外推。文中列举了一组野外数据,因高程剧烈变化及近地表速度的变化,不能满足常规共中心点(CMP)处理中的绝大多数假设条件,而用本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有倾角地层的井间反射波进行叠加成像,同时减少对寝模型的依赖,提出了一种新方法(DLCDP)。它首先针对倾斜界面进行抽道集,形成井间的超道集,然后利用平均振幅能量准则进行深度、倾角和速度三重扫描,获得井间反射波叠加成像。本文用射线追踪法和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法制作了合成的井间地震记录,通过模型试算,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