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地震工作的经验及为克服黄土塬地区复杂的地表条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顺利地进行地震工作奠定了基础。在野外采集中采取小道距、小组合基距和小药量、高覆盖次数、高频检波器和高低截滤波及两个等高面;在室内处理中采取缩小时间重采样率、多次反褶积、精细的动静校正、分频处理以及强功能去噪等技术措施;在储集层预测方面采取储集层层位标定、奥陶系顶部侵蚀潜沟解释技术、储集层厚度定量解释技术、储集层物性预测技术以及含气判别技术,提供的储集层有利面积,其钻探符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塔里木库车地区零井源距VSP地震资料为例,指出复杂高陡构造零井源距VSP已不属于一维地震范畴,即使上行反射得到准确的倾角时差校正,也无法充分体现复杂高陡构造零井源距VSP资料的全貌。首次采用复杂介质常速度梯度射线追踪技术对高陡构造零井源距VSP上行P波和上行SV波同时进行二维地震成像,展示了复杂高陡构造零井源距VSP模型数据及实际数据的处理效果,对类似地区零井源距VSP地震资料处理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黄瓜峁—黄石高陡构造区,近年来采用高密度二维采集,资料品质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区域资料仍无法满足地质任务需求。分析以往地震资料,运用模型正演分析了影响柴达木盆地高陡构造区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适合该区的二维宽线高密度采集技术及一系列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措施,包括单点低频激发、小道距接收、合理选择线距等。这些技术措施为柴达木盆地高陡构造带地震勘探带来了新的技术思路,解决了该区资料品质多年来一直较差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4.
用于储层描述的反射地震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用于储层描述的反射地震新方法和大庆探区的应用情况,对于大庆探区单层砂岩仅为几米的陆相薄互层储层的描述,传统的反射地震方法已很难实现,为此,我们围绕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环节开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以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为核心的储层描述反射地震技术方法。在采集上,采用高采样率,高低截滤波,高检波器自然频率,小组合基距,全部检波器深埋接收等方法;在处理上,采用分时静校正,分频叠加等方法;在解  相似文献   

5.
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裂缝的各向异性会对地震波传播特征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窄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分方位角处理、解释来预测裂缝性储层。文中结合窄方位角地震数据的分方位角处理、解释与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对M区的裂缝发育区域进行预测,关键技术如下:①通过采取限炮检距的措施,使分方位角处理数据在不同方位角的分布较均匀; ②在进行数据规则化时, 采用五维插值技术或OVT域处理技术,而不采用面元均化技术或其他缺失方位角和炮检距信息的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 有利于进行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裂缝预测; ③采用全方位角数据解释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作为最终的分方位角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而有别于常规方法; ④通过叠前振幅随方位角变化定量识别和表征裂缝的走向、密度及分布范围, 通过属性分析定性识别和表征裂缝的走向、密度及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叠后地震属性反映的裂缝发育方向与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揭示的裂缝发育方向一致, 以北东东向、北西西向为主要优势方向; 叠前地震属性可定量检测裂缝发育程度; 预测结果与非零井源距VSP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预测储集层一般所采用的叠后反演技术,是建立在常规处理的水平叠加数据和以自激自收为假设条件基础上的,这样的叠后反演剖面不能真实反映野外采集所记录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特性,并损失了与炮检距关系密切的大量横波信息;而叠前反演又无法达到测井约束反演的分辨率。为此,可先进行叠前反演处理,在获得零炮检距资料后再进一步进行多参数测井约束反演,并采用中子伽马和自然伽马数据体进行交会处理的方法来解决高泥质含量的识别问题。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高泥质含量碳酸盐岩储集层横向预测问题,并在希望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储油库的设计建设及日常作业等多角度对储油库的主要环境污染源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保证在储油库建设及运营期间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储油库在设计及日常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从各方面减少油品的跑、冒、滴、漏,减少烃类挥发和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固体废物需经无害化处理;尽可能采用低噪声设备,对于机泵等设备采用减振、隔声措施;需建立相应的事故防范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分偏移距动校正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红  李强 《石油物探》2007,46(2):107-111,125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对资料品质的影响很大。由于动校正速度是随偏移距变化而变化的,而常规速度分析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动校正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从而影响资料的叠加和成像效果。分偏移距动校方法是在不同偏移距上采用不同的速度进行动校正。但由于是在不同偏移距组上分别独立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因此不能将不同偏移距组的同一反射同相轴校正到同一to层位上。这样就需要进行繁琐的后续处理,而且还会降低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为此,对该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即固定to在不同的分偏移距段进行速度扫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问题采用平滑处理解决。理论模型分析表明,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后,动校正效果得到了一定提高,改善了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wtem)水平电场分量对高阻薄层电阻率变化灵敏这一地球物理特征,开展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剩余油监测试验。对时移长偏移瞬变电磁法资料采用归一化残差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突出了高阻薄层电阻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时移Lowtem方法在试验区获取的电阻率残差图、剩余油预测平面分布图与已知的勘探和开发信息相吻合,初步表明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对剩余油边界的探测和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搞好老油田的改造挖潜,以保持原油稳产的角度出发,对油田注水水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为此调查了目前的水处理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含油污水的深度处理,提出了确实可行的措施.如采用分质处理流程;加强过滤措施;采用密闭处理工艺;“污油”和“好油”分别处理;设置污泥处理;采用新型高效处理设备;容器、设备和管线采取严格的防腐蚀措施等.这些措施采用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桩海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高精度地震勘探在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技术方面形成了关键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证明了中国前寒武系油气前景广阔,四川盆地元古界也因此成为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非地震勘探是超深层油气勘探中深部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四川盆地前寒武系重磁电物性资料不足,制约了物性建模,严重影响了重磁电勘探技术在该盆地的有效应用。为此,以四川盆地周缘前寒武系露头标本为基础,通过对沉积岩、变质岩及火成岩标本的密度、磁化率和复电阻率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地层、不同岩性标本的重磁电物性特征,建立了四川盆地前寒武系古老地层的重磁电物性模型,为该盆地前寒武系非地震油气勘探提供了物性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松辽盆地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松辽盆地陆相薄互层岩性勘探所遇到的困难,近年来在油田上开展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试验,探讨了一套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采集时考虑纵,横波入射临界角,求出最大,最小炮检距,决定野外观测系统;处理时,采用τ-p域各向异性介质的平面波理论与波的偏振投影,实现P波,SV波分离,对转换波(SV)处理考虑到射线路径的不对称性,故用共转换点(CCP)道集求其时距曲线,从而得到最终转换波叠加剖  相似文献   

14.
复杂小断块圈闭识别描述方法—以苏北盆地为例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复杂小断块的勘探一直是东部老油区难点之一,针对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构造的地表和地下特点,采用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思路,有针对性应用全三维处理方法,提高复杂小断块的成像效果。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为例,构造解释中以精细断层解释为突破口,开展构造样式研究,以模式指导复杂的构造解剖,并应用三维空间综合层位标定、相干体、三维可视化、变速成图等全三维解释方法,提高复杂小断块的圈闭识别和描述精度,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四川碳酸盐岩山地地震勘探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40余年的山地地震勘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储层横向预测以及人机联作解释方面已基本形成了四川山地地震勘探四磊技术系列。本文阐述和展示了四川辊酸盐岩油气勘探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同时指出了目前四川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苏北盆地复杂断块地区资料处理解释及效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梁尚勇  胡斌  季红军 《石油物探》2002,41(3):367-371
苏北盆地的SXF地区是典型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地区,断裂系统复杂,构造破碎,圈闭面积小,火成岩发育。经过处理、解释一体化工作,进行有针对性处理,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运用地质规律指导处理解释,充分应用新技术,落实了该区的断裂组合和火成岩分布,对区内油藏分布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四川盆地和吐哈盆地高陡构造、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丘和盐下构造等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利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法研究,形成了多信息约束、多方法综合的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保真去噪技术、各向异性浮动基准面叠前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模型正演及多属性半定量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三维缝洞体系定量雕刻及流体识别技术,同时形成了三维大连片一体化处理解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半定量—定量描述、复杂地表高陡构造成像和盐下构造成像等配套技术。在重要勘探盆地和重点勘探领域应用以上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四川盆地地震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处理质量和解释质量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对地震工程项目工期延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油田勘探储层解释对地震资料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手段已难以适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需要。为此,针对原始资料的特点,探讨了高分辨率处理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研究出一套实用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合理利用叠前去噪、振幅保真、反褶积和剩余静校正处理等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技术问题。在大庆油田三维地震区块的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成果剖面中各反射层位波组特征清楚,层间信息丰富,波形自然稳定,断层走向清晰,断点干脆,能够较好地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该实验区的解释成果也表明,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处理流程设计正确、合理,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