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PE-g-VC共聚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方法合成不同CPE含量的CPE - g -VC共聚树脂 ,对其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与PVC、PVC/CPE共混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接枝共聚物的加工性能优于PVC和PVC/CPE共混物 ,且其加工性能随CPE含量增加而逐渐改善 ;在CPE含量相同时 ,CPE - g -VC共聚物的冲击强度大于PVC/CPE共混物 ,冲击强度随CPE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当CPE含量相同时 ,CPE -g -VC共聚物的冲击强度随接枝率增加而增强 ;相近CPE含量的接枝共聚物的屈服强度大于共混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作为一种新型交联剂,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交联剂含量的丙烯酸酯类核壳增韧改性剂(ACR),用于对聚氯乙烯(PVC)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通过改变交联剂的含量,测试了ACR的交联度、接枝度、接枝效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研究了ACR/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交联剂含量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当交联剂含量增加时,ACR的交联度、接枝度、接枝效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得到了升高。当交联剂含量为0.4%,ACR/PVC的质量比为8/100时,ACR/PVC共混物发生了脆韧转变,冲击强度为1145J/m,是纯PVC的39倍。  相似文献   

3.
以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弹性体(VCE)增韧改性PVC树脂提高聚氯乙烯(PVC)的抗冲击性能,并与传统抗冲击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ACR及氯化聚乙烯(CPE)改性的PVC材料比较。对改性PVC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热变形性能及断面结构进行表征和微观观察。结果表明,随着VCE含量的增加,PVC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逐渐减小,抗冲击强度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热变形温度逐渐降低;在相同用量的条件下,VCE对 PVC的改性效果优于ACR及CPE,达到MBS改性PVC的水平,VCE能够增韧PVC,提高PVC的抗冲击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PVC抗冲击改性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胶乳增韧PVC共聚树脂(NCR)。先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制得粒径为120~140 nm的轻度交联复合胶乳,再利用氯乙烯单体对聚丙烯酸酯的溶胀特性,使上述胶乳与氯乙烯单体发生悬浮接枝聚合,形成具有互穿包覆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类弹性体纳米粒子增韧PVC共聚树脂。通过与PVC-SG5共混CPE/ACR/MBS的改性材料进行对比,发现NCR具有优异的常/低温缺口冲击性能,而且其综合力学性能优越,具有刚韧平衡的优势。此外,该共聚树脂易塑化,加工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5.
任继胜  韩冬 《聚氯乙烯》2011,39(7):10-12
介绍了乳液法ACR-g-VC树脂合成的中试研究过程。中试产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乳液法ACR-g-VC共聚树脂作为加工助剂可替代ACR和CPE,提高PVC的加工性能,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的新型纳米"核-壳"改性剂,与传统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树脂(ACR)增韧体系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增韧体系对硬质聚氯乙烯(PVC)改性的影响.通过转矩流变分析和动态机械热分析研究了不同增韧体系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松弛性能.结果表明:新型纳米"核-壳"改性剂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加工性能,同时显著提...  相似文献   

7.
冯晋华  张鹏  赵季若  冯莺 《弹性体》2008,18(5):43-46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法制备氯化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CPE-g-MMA),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了分析。与CPE相比,CPE-g-MM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研究了CPE-g-MMA与纳米CaCO3协同增韧PVC。实验结果表明:与CPE相比,CPE-g-MMA增韧效果显著;CPE-g-MMA与纳米CaCO3对PVC有协同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8.
ACR/纳米SiO2复合粒子的合成及其对PVC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细乳液聚合制备ACR/纳米SiO2复合粒子及其对PVC的增韧作用。对丙烯酸酯单体中的纳米SiO2粒子进行偶联改性,提高了ACR对纳米粒子的包覆率和接枝率,复合粒子与PVC共混后纳米SiO2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好。复合粒子对PVC的增韧效果明显优于纳米SiO2粒子和未改性ACR共聚物,复合粒子的用量较少时,就可明显提高PVC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氯化聚乙烯(CPE)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韧改性。研究表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冲击强度呈上升趋势,硬度略有下降;而不同种类的碳酸钙在增韧的同时还可较好地保持增韧体系的拉伸强度及硬度。  相似文献   

10.
稀土复合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以有机锡热稳定剂为对比物,研究了稀土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稀土热稳定剂对PVC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稀土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符合PVC的加工条件要求,并研究了抗冲改性剂ACR(丙烯酸酯共聚物)对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位悬浮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ACR)接枝氯乙烯(VC)(ACR-g-VC)树脂和ACR-g-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态、加工塑化性能、力学和热性能。采用原位聚合/熔融加工得到的ACR-g-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中,纳米水滑石基本以初级粒子形式存在,分散性明显优于由ACR-g-VC与纳米水滑石直接熔融共混制备的复合材料。水滑石含量对原位聚合/熔融加工得到的ACR-g-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和储能模量影响较小,而ACR-g-VC的热稳定和加工塑化性能随纳米水滑石的引入而提高。水滑石质量分数为2%的复合材料质量损失10%的温度比聚氯乙烯提高近20℃,而塑化时间缩短至22 s。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多功能助剂8TCA、8TCE对聚氯乙烯基质共混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助剂皆改善了混合体的加工性能,也表现出一定的增强,增韧的活性化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聚氯乙烯抗冲改性剂和加工改性剂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ABS、ACR、CPE、EVA等PVC抗冲改性剂和加工改性剂,并对其性能分别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ACR抗冲改性剂效果优异,应加速研究和开发ACR改性剂。同时对PVC抗冲性剂和加工改性剂的市场应用状况和技术进展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刘文飞  王金明  张玲 《塑料助剂》2010,(3):19-22,33
通过直接对氯化聚乙烯(CPE)颗粒进行表面氟化,制得氟化氯化聚乙烯,最佳氟化条件为氟气流量10mL/min(对应540gCPE粒料),通氟时间2h。氟化改性CPE用于改性PVC混合料,可提高混合料力学性能、加工性和耐候性,效果优于CPE。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研制的牌号为QWM-981的抗冲改性剂ACR树脂与CPE在与PVC共混后,表现在加工过程和物理机械性能方面的差别。以试验结果证明QWM-981抗冲ACR树脂是PVC优异的抗冲改性剂,必将替代性能欠佳的CPE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 (CPE) and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 (AB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CPE and PVC/ABS hybrids were exam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ghness of the hybrids could be modified greatly by the introduction of CPE or AB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impact surfaces of the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BS dispersed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or agglomerates in the PVC matrix, and CPE tended to disperse as a net structure. In the tensile test, ABS initiated crazes as stress concentrators to toughen the PVC matrix, whereas CPE, with the PVC matrix together, caused a yield deformation by shear stress to form a shear band. The formation of crazes and shear bands benefited the toughening of PVC, but to the different extent.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0: 916–924, 2003  相似文献   

17.
固相法氯化聚乙烯与聚氯乙烯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强度对CPE用量和氯含量的依赖关系,考察了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动态力学性能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PVC/CPE为部分相容体系,两相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当CPE氯含量为36%~42%,用量为7~15份时,CPE在PVC/CPE共混物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结构、共混物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Brabender流变仪研究表明,CPE能促进PVC的塑化,共混物的加工性优于纯PVC。  相似文献   

18.
CPE和ACR对PVC-U型材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宇  杜超 《聚氯乙烯》2006,(5):22-25
从抗冲改性机理、微观形态、加工性能、冲击性能及老化性能等方面对PVC-U冲击改性剂氯化聚乙烯(CPE)和丙烯酸酯类(ACR)进行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各自性能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