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醛是一种高活性的小分子,具有环境毒性,对人体可以带来不可逆损伤。荧光探针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在生物成像、生物体外检测等领域具有应用优势。在食品检测领域,尤其面对快速检测的需求日趋增长,荧光探针法,包括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纳米荧光探针、金属有机骨架探针等,为甲醛的痕量和快速检测提供了方法和平台,得到了不断关注和飞速发展。本文主要从反应机理和结构的角度,从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纳米荧光探针、金属有机骨架荧光探针3个方面介绍和讨论了近年来荧光探针法在食品中甲醛检测的应用进展,总结了不同类型荧光探针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效果,为荧光探针法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持续优化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基因探针技术及其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在DNA杂交基础上的基因探针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常规技术。用基因探针技术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省时等优点。近年来 ,有关非放射性基因探针、DNA生物传感器探针及分子信标探针等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 ,必将加速基因探针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本文对多种基因探针的技术原理与研究应用概况及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  相似文献   

3.
肉和肉制品的新鲜度可以通过产品腐败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含量进行评价。生物胺是肉及肉制品腐败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之一,是监测食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生物胺的传统检测方法繁琐、耗时、费力。建立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生物胺荧光响应膜是一种由荧光材料与传感薄膜组成的固体光学传感器,能够通过传感薄膜的荧光颜色变化对生物胺进行实时检测,近年来因其灵敏度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肉及肉制品中新鲜度的检测。本文简要概述肉及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形成与分类以及生物胺对人体的危害,重点综述基于不同荧光响应原理构建的荧光响应膜在肉及肉制品新鲜度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离子是一类极具生理毒性的化学物质,其检测方法在化学传感领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食品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也愈发重要。荧光探针因具有组织穿透性、低背景荧光干扰、高效灵敏和检测实时便捷等特点,成为重金属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综述了近年来主要重金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香豆素类,罗丹明类、喹啉类和比率型)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检测机制及其结构与化学传感的关系,为荧光探针识别重金属的应用提供指导。最后展望了荧光探针在食品检测、环境监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事件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造成群体性中毒、食源性疾病、大规模食品货物召回等的重要原因。食源性致病菌可能在食品加工或流通的任何一个环节进入到食品中,因而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整个环节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都至关重要。近年来,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型荧光探针由于其高效的荧光效率和光稳定性、分子结构设计多样、检测模式灵活,在食品安全领域致病菌快速检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为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鉴别、鉴定等提供了一个优异的解决方案。本文从AIE探针的设计、检测效率、检测模式等方面综述了AIE型荧光探针在致病菌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场景下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荧光定量PCR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准确预测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对食品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历史及其发展,着重介绍了荧光染料法和水解探针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其优缺点并对其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然后介绍了预测微生物学的历史及其发展,同时对一二三级模型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并讨论预测模型的意义及在食品领域研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介绍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预测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归纳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发展缓慢的可能原因,提出荧光定量PCR技术只停留在检测层面并没有很好用于预测微生物学模型的构建。通过本综述以期推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预测微生物学领域的全面应用,进而推动预测微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产品生物胺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胺是低分子量含氮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中。摄入过量的生物胺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且生物胺含量与水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该文对近年来水产品生物胺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薄层色谱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在水产品生物胺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氨基的低分子质量化合物。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生物胺,这些生物胺主要由微生物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于氨基酸脱羧而生成。适量生物胺可促进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过量摄入会产生不良反应。微生物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不尽相同,这导致在不同食品中生物胺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本文详细综述不同食品中生物胺的来源、产生机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其检测方法,为生产安全食品、降低食品中生物胺的含量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浅谈食品中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胺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的脱羧作用生成。他广泛存在于发酵香肠、泡菜、干酪、酸奶等发酵食品中,人体摄入过量的生物胺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另外,食品中生物胺含量与食品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近年来食品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薄层色谱等方法的特点及其在食品生物胺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免疫分析技术因具有快速、简便和低成本等特点在农药残留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纳米材料增敏的荧光免疫传感器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近年来荧光免疫传感器的相关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种类荧光纳米探针建立的免疫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酶基荧光免疫探针、荧光纳米材料免疫探针、纳米酶基免疫探针和纳米支架型免疫探针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展望荧光免疫传感器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荧光纳米探针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量的、广泛地存在于食品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是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若超过其限值将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生物胺对保护人们的健康尤为重要。饮料酒中生物胺主要来自于发酵过程,因此国内外生物胺的检测多集中于啤酒、葡萄酒、黄酒等发酵酒。随着现代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低检出限、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实现了从过去常量组分检测到现在的痕量乃至超痕量组分检测的跨越。本文综述了啤酒、葡萄酒、黄酒中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以期为今后生物胺的检测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2.
张彪  黄娜  张万利  王硕  生威 《食品科学》2021,42(14):270-275
实验基于间接竞争反应原理,结合上转换纳米材料与磁分离技术,建立分析食品中酪胺荧光免疫的方法,并进一步应用于肉制品、水产品及发酵制品中酪胺的检测。最佳实验条件为12 μg抗体偶联NaYF4Yb,Tm上转换纳米材料制备信号探针,70 μg包被原偶联磁性聚苯乙烯微球制备捕获探针,信号探针添加量为70 μL,感应探针添加量为100 μL,孵育时间为30 min。方法线性范围为0.1~100.0 μg/L,检测限为0.05 μg/L,该方法可特异性识别酪胺,与其他生物胺及其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样品添加回收率为86.44%~101.62%,变异系数小于10%,该方法适用于食品中酪胺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设计和开发高选择性和超灵敏的铜离子荧光探针对于检测对生命活动有重大作用的铜微量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子荧光分子探针的识别机制和结构特点,综述近年来铜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农药残留最终会通过水或其它食品被人体吸收。因此,很多研究致力于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基于传感器的量子点近年来在农残检测方面发展得很好。相比其它荧光材料,量子点(quantum dot,QD)材料拥有很多优良和独特的优点,并且荧光值很高,所以其在有机污染物探针方面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量子点材料作为荧光探针在检测水和果蔬中的农药残留的应用,讨论量子点荧光检测未来可以提升的空间,以增强其可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生物胺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的脱羧作用生成。他广泛存在于发酵香肠、泡菜、干酪、酸奶等发酵食品中,人体摄入过量的生物胺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另外,食品中生物胺含量与食品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近年来食品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薄层色谱等方法的特点及其在食品生物胺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新的检测机制,构建胺类气体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传感器。方法 以2,5-二氨基-1,4-苯二噻吩二盐酸盐、羟基对苯二甲酸和1,10-十二羧酸为原料通过脱水反应制备得到具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特性的聚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ESIPT聚合物与胺蒸气的选择性切断乙酰基释放出产生荧光的基团,建立胺蒸气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实现食品腐败的高灵敏检测。结果 制备得到ESIPT聚合物具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60 nm)。在400 nm光照射下,ESIPT聚合物在542 nm处的荧光强度与胺蒸气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检出限为11 mg/L并具有高选择性。相比较于低温保存下的牛肉,储存于25℃下牛肉的ESIPT薄膜荧光强度更强。结论 该传感器利用其轻便性和对胺蒸气的高灵敏度,可通过检测微生物生长产生的挥发性胺来用于食品腐败监测中。  相似文献   

1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生物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氨基酸是食品中的正常成分,食品发酵或腐败过程中氨基酸脱去羧基便生成相应的生物胺。消费者通过食品摄入过量的生物胺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本文主要综述了RP-HPLC法测定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对样品生物胺的提取、净化、衍生方法、流动相的选择以及不同食品中的生物胺种类及含量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四环素(tetracycline,TC)是一种重要的广谱抗生素,作为常用的兽药,TC可加速畜禽成长,预防疾病发生。但是在未合理应用的情况下,TC可能会残留在动物源性食物中,存在诸多潜在危害。快速且准确地检测TC及其残留物是保证食品基质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基于纳米荧光探针的TC快速检测方法因其可用于复杂食品基质的监测和可视化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检测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较为常见的纳米荧光探针进行分类,总结和评述近年来检测TC的荧光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建立精准测定复杂食品基质中TC含量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物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被用来改善食物的品质和色香味,但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开发一种简单、快速、选择性好、准确性高的方法来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对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荧光碳量子点(Carbon Dots,CDs)探针以制备简单、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灵敏度高等优势在食品添加剂检测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阐述了CDs的制备方式、发光原理及其作为探针在食物添加剂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对该研究领域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碳点(CDs)是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简单易得的合成原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残留检测。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CDs荧光探针的作用机制,系统分析了无掺杂、掺杂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以及基于适配体的CDs荧光探针在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有助于科技工作者们研制出功能更优的CDs荧光探针,推动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