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昌水专学报》2019,(2):97-102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测算2007—2016年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然后引入脱钩努力指数评价相关部门碳减排所做努力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总体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经济产出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效应则具有负向影响,碳减排努力达到的"脱钩"效果不佳,相关部门需要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提高用能效率和调节人口规模来减少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3.
借助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法,研究了杭州市2007—2017年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杭州市2007—2017年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呈中度失调上升到优质协调的优化趋势;就杭州市旅游—经济耦合度类型来看,除去2007年处于旅游超前型,其余年份均为经济超前型;并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按照由大到小的原则进行排序为: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A级景区数量>旅游创汇收入>旅行社>入境旅游人数>限额以上住宿餐饮营业额>星级酒店数。鉴于此,杭州市要大力推进区域旅游业的进步,进一步促进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能源-粮食(WEF)系统耦合发展理念,采用CRITIC赋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模型,评价黄河流域2005-2018年期间WEF系统的协调质量。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子系统和能源子系统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81%和0.63%,在研究期内相对波动幅度较小;粮食子系统年平均增长率为2.59%,上涨幅度最大,波动幅度也最大。(2)2005-2018年黄河流域WEF系统的耦合度值均在0.95以上,且波动幅度较小,表明3个子系统之间联系非常紧密。(3)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由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过渡到了中级协调发展阶段,流域内不同区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流域上游经济发展水平较弱,WEF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较好,水资源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较高;相较于上游而言,流域中下游水资源与能源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8座城市在2009年、2013年和2017年相关数据,构建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对其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2013年和2017年3a中,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产业转型综合得分较为稳定,生态环境综合得分波动较大;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处于区间[0.35,0.65]范围内,始终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变化幅度较大,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借助物理学的耦合度函数,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4个直辖市2006--2009年这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以探寻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重庆这两个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将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划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构建包含24个评价指标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anideal solution, 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色关联度模型来分析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过程、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以及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表现:下降(2011―2013年)、小幅波动(2014―2017年)、大幅上升(2018―2020年);2)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不大,均值水平呈下游高于上游、上游高于中游的特点;3)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的表现:上升(2011―2013年)、明显下降(2014―2017年)、缓慢回升(2018―2020年);4)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程度高的因素:产水模数、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用水量、废水治理投资占GDP比重。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重庆市2000—2017年旅游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及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市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平均每年提升4.8个百分点,但整体滞后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2)两者的耦合水平较低,协调发展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9.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和2000—2020年广西各类能源消费数据,通过IPCC清单法计算广西能源消费碳排放,定量分析广西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密度、公路总里程数、环境规制投入、国内外旅游人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岭回归拟合后发现,这些影响因子每增加1%,将引起广西能源消费碳排放相应增加0.486%, -0.035%, 0.134%, 0.242%, -0.005%, 0.001%, 0.265%, 0.058%, 0.09%。  相似文献   

10.
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18个重点省(市、区)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3系统协调共生关系,构建适用于时空尺度下重点地区3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客观综合赋权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计算耦合度(coupling degree)与耦合协调度(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按其结果对2006-2015年各研究区的3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对地区协调发展给予评级.结果反映出研究范围内全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态势,表现为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3系统共同向好发展以及时空上的差异性.并对2类协调问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3系统协调发展对策,应在战略推进过程中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提高用水效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生态资源优势,加大水利扶贫力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实际,从地区内部3大区域比较分析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市场化水平指数,分别对3大区域进行了度量,并对各区域市场化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2.
以长江经济带沿线29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确立了10项经济指标,并依据2018年相关指标的截面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对29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其中长江下游城市的经济实力较强,而中游和上游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快速城市化与“双碳”背景下,城市通勤引发的交通及能源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利用467万条智能交通卡数据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总体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上分析,早高峰、晚高峰时段内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要稍低于全样本时段内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轨道交通进站客流早高峰会早于出站客流早高峰出现;从市辖区尺度分析,人口数量与各市辖区的轨道交通客流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从街道尺度来看,城市中不同街道的居民对于轨道交通的依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空间差异性较强。因此,建议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低速交通网络,建立公交与步行城市交通并重的绿色出行发展模式,并不断完善交通需求管理方式,以减少城市道路的碳排放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绿色交通运行效率,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碳生产率,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对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进而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在整体上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呈现出从上游到中游、下游逐次递增的格局.(2)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3)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存在a收敛,即农业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均存在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落后地区的农业碳生产率增长率快于发达地区,各地区的农业碳生产率最终收敛到自己的稳态水平;空间效应加快了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的β收敛速度.(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耕地面积对农业碳生产率增长率均具有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种植结构的优化则有利于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结论]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推进空间功能分工是当前区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地区差距的关系问题仍然有待验证。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小地理空间范围内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地区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的地区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特征,且长三角和滇中城市群目前处在倒"U"型曲线的右侧阶段,地区差距处于缩小阶段;其余城市群均处于地区差距仍然在扩大的阶段。因此,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经济-环境系统影响因子耦合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多目标灰色层次分析法计算经济环境发展综合指数,基于耦合理论探讨经济-环境系统影响因子的协调程度,建立区域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度模型,并以西安为例对环境承载力影响因子的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活跃的单元,其质量与效率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助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区27个城市为例,运用AHP与熵值法、DEA-BCC模型,分别从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效率选取指标,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以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格局特征;城镇化综合效率发展稳定,综合效率达到“有效”的城市呈现由东向西的扩张趋势;②2010~2014年,城镇化质量与效率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发展态势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趋势;2014~2018年,耦合度呈现弱下降趋势,协调度保持上升态势。研究期末,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效率的耦合度、协调度在空间上大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研究希冀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万州长江大桥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万州长江大桥铁路桥梁的特点.分别建立了车辆的三维离散自由度模型和桥梁的模态模型.通过轮轨作用关系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的动力模型.并对万州长江大桥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主梁较柔的大跨度钢桁架桥梁,车辆高速行驶对其动力响应特别是横向动力响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文章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只有郑州市达到了优质协调,其余均未达到,且大部分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利用Arcgis10.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辅助作图及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偏低的地区在地理区位分布上无明显规律,但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