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高速电镀试验装置,研究了电解液中存在的微量元素Pb^2+对镀锌层结构与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中Pb^2+浓度增加,镀锌层结构产生显著变化;镀层结构对耐蚀性有影响,(002)和(004)面择优取向变小易出现灰变,乃至黑变腐蚀。  相似文献   

2.
采用TEM,SEM和XPS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微量Cr的添加对铜合金在二氧化硫环境中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r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多,合金的耐蚀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合金中低含量的Cr不能在试样表面独立成膜,耐蚀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致密腐蚀产物层对含Cr层的保护作用,所以微量Cr的加入对合金耐蚀性的改善是轻微的.同时,Cr的分布不均对合金的耐蚀性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开路电位测试、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枝孢霉菌对A3钢腐蚀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枝孢霉菌的存在影响了 A3钢的电化学行为.在浸泡的0至7天内无菌体系和枝孢霉菌体系的开路电位均先正移后负移,浸泡的第2天和7天时A3钢在有菌体系中的开路电位与相同浸泡天数的无菌体系相比较负,金属表面表现出比无菌体系较高的电化学活性,15天时无菌体系的开路电位基本趋于稳定而枝孢霉菌体系中的开路电位则正移25mV左右.交流阻抗测试结果在浸泡的第2,7天与开路电位结果相符,A3钢在枝孢霉菌体系中15天时的阻抗值明显小于无菌体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5天浸泡试验结束后,无菌体系中A3钢表面发生了龟裂,枝孢霉菌体系中试片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点蚀坑,枝孢霉菌的存在改变了A3钢的腐蚀形貌,加剧了A3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适用于IF钢材料的硬化模型。方法通过对3种不同牌号的IF钢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基于AUTOFORM软件中4种常用的硬化模型分别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不同硬化模型对试验数据曲线整体拟合效果,并基于曲线重合性均方差最小原则,对比了不同硬化模型的拟合误差。结果 Approximation模型综合了Hockett-Sherby饱和模型和Swift非饱和模型,对应力应变数据拟合效果最好,误差分析显示Ludwick模型拟合误差最大,Swift,Hockett-sherby和Approximation模型拟合误差大致相当,Approximation模型拟合误差最小。结论针对IF钢材料,推荐采用Approximation模型拟合硬化曲线,对提升冲压和回弹仿真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镀锌层上有机物无铬钝化涂层的耐蚀性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选择了一种无毒的水溶性丙烯酸树脂(AC)加入至钼酸盐、磷酸盐中(M)得到一种钝化液(ACM),对镀锌层进行钝化处理以代替有毒的铬酸盐钝化。通过盐雾试验、扫描电镜、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该纯化膜的耐蚀性及耐蚀机理。结果表明,热浸镀锌层采用该无毒钝化液进行钝化,可以推迟镀锌层出现白锈的时间,其抗蚀性已接近铬酸盐钝化水平;ACM钝化膜耐蚀性的提高是由于钝化膜中的钼酸盐与丙烯酸树脂产生交联作用,抑制钝化膜裂纹的扩展,同时由于膜层中钼酸盐的缓蚀作用,提高了镀锌层的抗蚀性。  相似文献   

6.
镀锌层三价铬钝化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斐  王玥  孙华  王璐  修先文 《材料保护》2012,45(2):35-37,48,85
为了提高镀锌钢板的耐蚀性生,采用三价铬钝化液对镀锌层进行了钝化处理。研究了钝化工艺参数对钝化膜外观和耐蚀性的影响,确定了三价铬钝化最佳工艺。测试表明:制备的钝化膜的耐蚀性与六价铬钝化膜相当。通过SEM,EDS,XRD和极化曲线分析了膜层的形貌、成分及耐腐蚀性能。结果显示,钝化膜主要含有ZnO,FeCr,ZnCr,O,等物质,这些物质构成了平整致密的膜层保护金属基体,从而提高了金属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热镀锌钢板无铬钝化膜的改性及其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树脂作主成膜剂,钼酸、磷酸盐作缓蚀剂,再加入经铝溶胶改性的硅烷偶联剂,通过交联反应在镀锌板表面形成无铬钝化膜。利用红外光谱、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对镀锌板表面钝化膜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铝溶胶改性硅烷在钝化膜中形成了Si-O-Al键;改性后的无铬钝化膜更加致密,耐腐蚀性能更高。  相似文献   

8.
镀锌层无铬钝化膜耐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提高镀锌钢板的耐蚀性,且替代有致癌作用的六价铬钝化,采用物理共混法以水性丙烯酸树脂和硅溶胶为成膜剂,钼酸盐为缓蚀剂,添加植酸得到了无铬钝化液,并对镀锌板进行了钝化处理.通过中性盐雾腐蚀试验(NSS)确定了该钝化液的最佳组成;应用SEM分析了所得钝化膜的形貌及膜层元素组成;采用极化曲线研究了钝化膜的耐蚀性及耐蚀机理.结果表明:镀锌层经过无铬钝化液处理后耐蚀性明显提高,60 h NSS后腐蚀面积仅为5%;钝化还在镀锌层表面形成了一定厚度的保护性膜层;钝化后试样的开路电位[-1 054 mV(vsSCE)]较未处理过的镀锌层[-1 098 mV(vs SCE)]有所正移,钝化膜的存在阻滞了锌层腐蚀的阴极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热镀锌连续退火工艺对高强IF钢性能、组织及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影响。利用EU AV型热浸镀工艺模拟实验机对热镀锌高强IF钢进行了不同连续退火温度以及在同一温度下分别保温不同时间的连续退火工艺模拟实验。用万能试验机、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性能、组织和第二相粒子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热镀锌连续退火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第二相粒子的析出,并得出了退火工艺对产品性能、组织和第二相粒子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工业生产的含钛、铌和含钛的两种无间隙原子(IF)钢热轧钢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两种IF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两种试验钢经不同冷轧压下率冷轧和720℃×5 h罩式退火后,再结晶完成,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变得细小均匀,退火后得到的织构也增强,并且织构类型有转向{111}织构的趋势;塑性应变比r90在压下率为7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冷轧压下率的进一步增大,r90值减小;应变硬化指数n90值逐渐降低。最后提出工业生产中冷轧压下率最佳范围为70%~80%,可获得良好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IF钢压薄滚焊接头断裂的机理,结果发现,裂纹首先在熔合底部的熔核区以微孔聚合的方式形成,并向粗晶区扩展,然后裂纹在粗晶区内一沿一定的解理面扩展,最后在部分再结昌区以滑移面分离的方式断裂。  相似文献   

12.
崔桂彬  鞠新华  尹立新  孟杨  温娟 《材料导报》2018,32(Z1):423-427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超低碳IF钢铁素体晶粒尺寸的表征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显示,对于具有较强织构的IF钢来讲,铁素体晶粒显示以5°为晶内最大取向差进行晶粒尺寸的测量与统计更为准确,与金相法显示的晶界轮廓基本吻合。利用该表征方法测量晶粒尺寸,不仅可以给出晶粒尺寸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可以给出晶粒尺寸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模拟不同退火温度下分别加Nb、加Ti成分处理的冷轧超深冲IF钢的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变化。利用强度示差分析法确定加Nb、加Ti处理的冷轧超深冲IF钢再结晶温度,并经大生产实践验证确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冷轧超深冲IF钢最优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