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地质特点和渗流特征,论述了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技术方法及侧重点。应用大芦湖油田樊12井区双孔双渗油藏模型研究了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历史拟合中裂缝渗透率、裂缝密度、裂缝重力泄油等敏感性影响因素,确定了该油藏模型历史拟合参数调整的有效范围。结合史南油田史深100块、大芦湖油田樊107块等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阐述了对该类油藏的地层压力、油田综合含水率以及单井压力和含水率拟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藏网格模型方向性、油藏压力敏感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樊124区块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变化大,注水不见效及单井含水率变化复杂等问题,在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采取了按沉积微相分区设置相对渗透率曲线、开发动态与地震解释和测井解释相结合等方法。模拟结果表明,该区块注水不见效的主要原因是封闭断层的遮挡作用,岩性变化带处的单井含水率受岩性的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区块中部及东南部物性较好的区域。实例表明,多学科一体化方法能提高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拟比常规油藏更具复杂性:一是储层非均质现象严重,难以建立可靠真实的地质模型;二是大部分油井的自然产能较低,一般经压裂改造才能投产,压裂后的油藏参数尤其是渗透率会有很大的改变;三是由于泥浆漏失或水基泥浆的滤液侵入地层,导致地层污染严重,由此会引起表皮效应。低渗透油藏的这些特征对成功的油藏数模是个挑战。本文以樊124区块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解释成果,结合油藏的开发动态,建立低渗透油藏的油藏模型。  相似文献   

4.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经常发生油井投产后初始含水率高的现象,为了搞清这种现象的成因及机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初始含水率的控制因素。宏观影响因素评价表明:研究区构造与初始含水率没有明显关系;沉积微相影响砂岩类型及物性,从而导致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差异变大;次生孔隙的发育,形成大量的有效孔隙,伴随着大溶孔形成,产生的碎屑溶蚀微粒和自生黏土严重影响含水饱和度;压裂投产压开隔夹层,沟通了含油和含水空间,使得初始含水率变化较大。微观因素研究表明,岩石的孔喉越细小,原始含水饱和度越高;钻井和压裂过程中造成的水锁效应及毛细管压力导致的贾敏效应使得原油无法顺利流动;微裂缝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也是导致油井初始含水率较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樊107块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为扇三角州前缘滑塌浊积形成的岩性油藏,具有埋藏深、渗透率低、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通过合理选择注采井网、恰当选择注水及层间、井间的接替时机,以及整体压裂改造、控制注采比注水等技术措施,实现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成功开发.樊107块注水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采出程度高、含水率低、刺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高、地下存水率高.主要开发指标高于同类型油田,可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理庄油田樊142块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弹性开发递减快,采收率低。为研究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_2混相驱的可行性,优选正理庄油田樊142块的樊142-7-斜4井组开展CO_2混相驱先导试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CO_2具有较好的降黏和膨胀地层原油的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进行CO_2驱恢复地层能量优化设计,井组采用反七点法井网、周期注采、合理地层压力保持在1.3MMP,可获得较好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现场试验效果证实,CO_2具有较好的注入能力,井组地层压力显著恢复,井组混相阶段注气换油率为0.44 t/t,采收率提高6.2%,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可见CO_2混相驱是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油田开发生产过程都会引起储层伤害,因此,油层保护已成为提高油气产量和采收率的关键。正理庄油田沙四段油藏属于典型的滨浅湖相的滩坝砂岩沉积,其储层类型较为特殊,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研究了储层中各种类型粘土矿物的含量与变化规律,确定了粘土矿物的成因及其微观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区粘土矿物的地质影响因素,结合油藏的成藏过程,确定了油藏的基本特征以及粘土矿物与油气之间的关系,正理庄油田樊131区块滩坝砂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速敏,其次是水敏,而酸敏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尕斯N1-N21油藏地层能量较弱,注入水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油藏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运用存水率、水驱指数两项指标,结合油藏初始含水率和目前藏的综合含水率,对该油藏的注水利用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的成果,根据中部1区块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对区域构造发育演化特征、油气源条件和特征、流体包裹体与成藏期次、储集层物性和沉积微相、隔夹层控油的微观机制、地层异常高压等研究,分析了中部1区块的成藏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对常规压敏公式进行了修正。考虑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特征,通过积分变换处理推导出了新的压敏油藏产能方程,并通过与已有公式的对比证明了该方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利用新的压敏油藏产能方程,分析了压敏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及压敏指数、地层压降和地层压力系数对油藏单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敏油藏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具有压降漏斗特性;油井的产能随压敏指数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生产压差和压降的增大,油井产能相对损失越大,异常高压压敏油藏产能损失表现得更大。建议压敏油藏尤其是异常高压压敏油藏开发时须综合评估压敏指数、生产压差、地层压力系数和压降等参数对单井产能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纳米微球调驱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田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后,油藏水驱状况变差、水驱油效率降低,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油藏稳产形势严峻,常规手段控水稳油及提高采收率难度加大。因此,本文通过借鉴东部油田成功案例,结合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及室内实验基础上,应用聚合物纳米微球在油层中深部封堵和驱油的双重特性,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注入后试验井组水驱状况变好,试验井组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有效丰富了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稳产技术体系,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海上高含水稠油油藏的治理方法,针对海上稠油油藏储层物性好、水利能量充足、单井产液量高、原油黏度高和油井高含水等特点,通过建立井组地质模型,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驱替开采方式和注采参数对抑制、延缓底水锥进的效果.研究发现:(1)针对海上稠油油藏的敏感性分析,注入介质>地层倾角>渗透率韵律>级差;(2)0.2...  相似文献   

13.
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宝文  周永炳  刘国志 《石油学报》2006,27(Z1):151-154
在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在3口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和试油(采)资料校正下,得到油藏条件下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经葡西油田古109试验区11口井单层射孔资料验证,图版解释符合率为82%。该图版为油水同层油藏开发中确定开发井完井下限和界定开发井射孔层位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低渗油藏水驱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驱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针对辽河油区低渗、稠油区块奈1块岩心及流体特点,进行室内水驱油实验研究,测试结果与现场其他方法测试结果相差很大,表明高、中渗岩心的水驱油实验方法对低渗岩心不适用,同时总结出了适宜低渗油藏驱油实验的饱和油方法,保证了低渗岩心水驱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的合理性,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渗流特征明显不同于常规油藏.采用室内大模型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拟合建立含水率变化经验公式.在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对渗流特征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没有无水采油期,且存在一个含水快速上升后略为回落的含水稳定采油期,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含水稳定期采油时间越短;当注采压力梯度接近拟启动压力梯度时,采出程度随注采压力梯度变化较大;当注采压力梯度远大于拟启动压力梯度时,采出程度随注采压力梯度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注采压力梯度小于拟启动压力梯度时,注水速度与最终采出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生产中含水率的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水驱油效果的好坏。见水早、含水上升快、水驱油效率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低渗透油藏开发。水驱油藏含水率的变化问题属于岩石中油水两相渗流的范畴,含水变化特征必然决定于岩石物性、油水特征和驱动力等因素。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水驱油藏,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原始含水饱和度、应力敏感性和驱替压力等因素对含水率变化和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孔隙的连通性是影响含水上升规律的重要因素,而初始含水率主要是由原始含水饱和度决定,适当的控制驱替压力有利于控制含水率,提高水驱油效率。考虑到低渗透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建议实施超前注水,避免压力下降造成的渗透率伤害,从而利于提高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对于注水开发,如何注好水,实现油田的稳油控水成为关键。通过对低渗透油区贝301区块注水开发效果的分析,总结出适合该类油田注水开发的措施,为实现低渗透油田稳油控水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藏相渗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达西定律理论,建立采油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再通过油藏确定的单井经济极限采油量和油藏极限生产压差求出极限采油指数,从而得到极限含水率;最后以最终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储层退汞效率计算出采收率。并以低渗透油藏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与适用性,说明该方法对油田开发中确定低渗油藏采收率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孤东油田是一个高渗透,河流相沉积的疏松砂岩藏,经过多年的高速开发,采出程度较高,剩余油越来越少且分布零散,措施效果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油田开发后期水驱油效率,挖掘层内,层间剩余油的潜力,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注水开发交果,1998年以来,在深入开展油藏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应用PI决策和RE决策技术,优化封堵方案和设计,同时开展封堵封窜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