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WA型拉力试验机的拉伸速率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了最佳拉伸速率的范围,使该仪器对带钢力学性能测试达到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2.
管线钢X70拉伸性能的对比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拉伸试验在不同取样位置、不同试样宽度、不同拉伸速率下所获得的性能数据,分析了取样位置、试样宽度和拉伸速率三方面对管线钢X70拉伸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找出更易于日常测试的拉伸测试方式,通过拉伸测试对应变控制与位移控制两种方式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拉伸测试应变速率控制方式是更符合标准和实际拉伸测试速率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GB228-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中有关试验速率控制方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自动控制伸试验过程的分析,找出了试验过程中速率切换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用弹性阶段平均应变速率代替应力极限转换点的瞬时应变速率”的观点,成功地解决了微机控制试验机速率切换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拉伸试验速率控制出发,对影响20MnSi带肋钢筋σ、σb波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试样材质不均匀和拉伸速率控制是σs波动的主要原因,讨论了实际生产中数据复现性不好的其它原因,为解决质量异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是获取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的常用方法。为提高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试样制作、尺寸测量、试验设备、试样夹持方法、拉伸速率、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金属室温拉伸试验数据的准确度,对拉伸试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测量工具、试验设备、试样夹持方法、试验机拉伸速率、试验室温度、试验人员等因素对拉伸试验的结果影响较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试验数据误差,提高了试验结果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钢筋拉伸试验时,最大力过后,颈缩开始,未断裂前卸掉负荷,在未拉断情况下检测伸长率,当实测值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用此值代替断后伸长率报出;当实测值小于规定值时,进行二次拉伸,将试样拉断,检测断后伸长率。  相似文献   

9.
在800~1 000℃温度范围内,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LNG用高锰钢进行应变速率为10/s的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拉伸温度对流变应力及断裂机制的影响,建立了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及拉伸温度之间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断后试样的断面收缩率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流变应力随之降低,由530 MPa降至312 MPa;断口韧窝的尺寸和深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呈现晶界滑移和MnS、TiN、Al2O3等夹杂物脱落两种形貌。在应变速率为10/s、800~1 000℃温度范围内,LNG用高锰钢的热变形本构方程为■,且该方程模型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探讨应力速率和不同试样状态对屈服点变化的影响,阐明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拉伸曲线的特点,提出仲裁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姜美琴 《江苏冶金》2007,35(2):27-31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中,试样、测量仪器和设备、夹持方法、拉伸速率、温度及人员等因素对拉伸试验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了检验过程中减少这些因素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值)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速度突变法、等应变速率拉伸法测定了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值)。探讨了拉伸速度的变化和不同变速位置对m值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试验速度,使m值测试结果提高。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不同材料的m值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分析研究了304钢种不同C、N含量对延伸率及拉深、翻孔冷加工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拉伸速率、试样规格与304—2B不锈钢冷轧薄板延伸率测量值的关系。得出延伸率测量值随拉伸速率的提高而下降、随试样横截面的增大及C、N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翻孔及拉深成材率随C、N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在冷冲压用304不锈钢选材时,应综合考虑材料的化学成份、延伸率测量值以及拉伸试验参数,只有在拉伸试验条件及化学成份一致的情况下,延伸率测量值才能作为选材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r17铁素体不锈钢在高温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变速率对合金断面收缩率的影响,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合金在500℃下以不同应变速率(1.43×10-6~1.33s-1)拉伸至断裂,测试断面收缩率,并利用电子探针对晶界成分进行了观察测试。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从1.43×10-6 s-1升高至1.43×10-2 s-1,断面收缩率降低,约在1.43×10-2 s-1时达到最低值。然后,随着应变速率增加至1.33s-1,断面收缩率升高。经电子探针测试证实,断面收缩率达到最低值的样品,硫在晶界上偏聚,其他应变速率拉伸的样品没有观察到硫的晶界偏聚。基于多晶金属弹性变形的微观理论,分析这些试验结果,证实了此合金在拉伸试验中具有应变速率脆性的基本特征——临界应变速率。  相似文献   

15.
对标准GB/T 228.1-2010中关于两种不同拉伸速率控制方法(方法 A和方法 B)进行了深入理解,分析两种速率控制方法的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拉伸试验速率的选择方案及实施建议,并指出了标准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有利于试验人员准确地理解并更好地实施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态拉伸试验方法对双相高强钢B340-590DP的动态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的应变速率为0.003~530s-1,得到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材料伸长率、抗拉强度以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材料应变速率的升高,双相钢材料的流变应力、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随之升高,双相钢材料在中等应变速率范围内的伸长率和成形性最好。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双相钢变形主要发生在铁素体相内,铁素体晶粒沿着高速拉伸方向被拉长。  相似文献   

17.
选取规格为4.0mm的TC4材料进行室温拉伸试验,在拉伸第一阶段通过选取不同的横梁位移速率来分析材料在试验中应变速率的变化,结合国标GB/T228.1-2010得到钛及钛合金丝材在测定Rp0.2时横梁位移速率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探索低温贝氏体钢的断裂行为,研究应变速率对低温贝氏体钢TRIP效应的影响,采用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强塑性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等试验方法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及裂纹走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由771MPa上升至806MPa,抗拉强度由1554MPa上升至1606MPa,断后伸长率由13.5%下降至9.0%。主要原因是高应变速率拉伸引发的绝热温升抑制了残余奥氏体的马氏体相变,对试验钢塑性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完成了同炉冶炼的S30432钢连铸和模铸工艺生产的管坯在高温下的拉伸热变形过程,设置了1 000、1 050、1 100、1 150℃系列温度和0.1、1、5 s-1应变速率的不同热模拟试验条件,获得了同炉冶炼的S30432钢连铸和模铸工艺生产的管坯在各个高温拉伸条件下的高温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其进行修正和拟合,使其尽可能符合实际试验情况。对同炉冶炼的S30432钢连铸管坯和模铸管坯的热变形本构方程进行了拟合,并对2种工艺管坯的高温热塑性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连铸管坯和模铸管坯的热塑性在不同拉伸温度和速率下表现出一定规律性,连铸管坯的热塑性存在较大的波动,且整体上略逊于模铸管坯,为改进优化管坯的穿孔工艺提供了参考。通过扫描电镜对高温拉伸断口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发现高温拉伸失效形式为塑性断裂,绝大部分断口形貌属于韧窝断口。然而,在特定条件下,部分连铸管坯试样表现出较差的热塑性,其断裂形式转变为脆性断裂。对于S30432钢连铸管坯的高温塑性加工,建议使用较高的应变速率和较高的应变温度以获得良好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Hopkinson拉杆试验系统对800 MPa级冷轧双相钢(DP800)进行动态拉伸试验,动态拉伸选择应变速率为500、1000和2250 s-1.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得出:双相钢的塑性延伸强度Rp0.2和抗拉强度Rm与应变速率的关系呈指数形式增加;DP800在高应变速率塑性变形会产生绝热温升效应,计算可得DP800在应变速率为2250 s-1时拉伸变形产生的绝热温升为89℃.基于J-C(Johnson-Cook)模型和Z-A(Zerilli-Armstrong)模型,对DP800的本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J-C模型应变速率效应多项式进行二次化修正,修正后的J-C模型相较于J-C模型对DP800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平均可决系数从0.9228提高到0.98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