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捷克采用新技术复原因遭地浸采铀而污染的地下水的工作取得进展。位于波西米亚地区北侧的斯特拉日地浸砂岩型铀矿是捷克、乃至东欧地区最大的采用原地浸出工艺开发的砂岩型铀矿,由于多种复杂原因,斯特拉日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某地铀矿原地浸出采铀工艺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对采区大气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传统溶浸采铀方法不能经济、高效、环保地开采超低品位、低渗透性铀矿。为了解决低品位、低渗透性铀矿浸出效率低以及浸出过程中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综述了近60年来的溶浸采铀物理、化学、微生物增效方法及电动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原地浸出方法和电动技术,分析发现电动原地浸出(EK-ISL)技术主要通过电迁移和电渗透的作用提高溶浸剂的均匀渗透能力和离子的定向迁移速度,从而促进含矿层目标矿物和脉石溶解,显著提高矿层渗透系数及铀浸出率,并在电场的定向作用下降低溶浸剂向采场外迁移的风险。电动原地浸出采铀技术在低渗透、低品位铀矿开采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原地浸出采铀是一复杂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涉及诸多因素与过程的耦合和正负反馈作用。为研究地浸采铀过程中岩石结构力学及其演化规律、岩石变形作用、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动力演化等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一多因素、多过程耦合的综合动力学模型和模拟方法,并基于Fortran与C++语言编制了1~3维模拟程序。通过对某地浸铀矿床某采区酸化、生产、溶浸末期各阶段的数值模拟,得到各生产时期矿岩中铀的浓度分布,该采区酸化40d后浸出液中铀浓度增加到15mg/L,以及该采区铀5a后基本浸出完毕;在生产末期,浸出液中的铀、酸浓度下降明显,采场区域铀浓度降低到10mg/L,pH升至2左右。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基本吻合。该模型和程序可应用于地浸采铀的理论研究、矿山设计、生产管理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与复原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多数低品位铀矿床具有致密、坚硬、需先予以破碎而后才能应用浸出技术提取铀金属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留矿法落矿的原地浸铀试验研究,对与此相关的采准系统、切割工艺、爆破参数、爆破工艺、喷淋系统、喷淋参数及集液系统等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原地破碎浸铀的矿床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工艺矿物学特征,认为原地破碎浸铀技术的顺利实施决定于不同的地质因素。以前铀矿床的勘探和地质条件的评价是基于传统的开采方法来评定的。为了采用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来开采矿床,有必要对以前勘探的矿床进行开采前的重新评价,或在新勘探这类矿床时按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所需的地质条件来评价。介绍了莫西涅茨.B.H所提出的对采用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开采的矿床进行可行性评估的方法,并认为该评估方法对我国铀矿床开采前地质条件的评估具有指导性意义。另外以某铀矿床为例,采用莫西涅茨.B.H法进行了原地破碎浸铀的可行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我国多数低品位铀矿床具有致密、坚硬、需先予以破碎而后才能应用浸出技术提取铀金属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留矿法落矿的原地浸铀试验研究,对与此相关的采准系统、切割工艺、爆破参数、爆破工艺、喷淋系统、喷淋参数及集液系统等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理想的工艺参数,提高了铀金属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原地浸出采铀方法的工艺流程及特点,讨论了我国原地浸出采铀工业性试验基地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几种事故及事故工况下放射性废物向环境的释放机制。  相似文献   

9.
独联体国家自60年代以来广泛开展了地浸采铀。浸出剂有酸和碱两种,但大多数矿山使用酸法浸出。过去的开采实践表明,这种采铀方法既经济,也有利于环境。本文讨论了地浸采铀与传统铀矿山生产相比的优缺点,并扼要地介绍了不同的地浸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水冶工艺开采铀,生产成本高,选冶效率较低。通过对某花岗岩铀矿石实验室工艺实验的研究,获得最佳溶浸工艺参数,为下一步进行现场原地破碎浸出实验提供技术依据。对铀矿床矿石进行了取样加工及化学全分析,并主要进行了搅拌浸出实验、泡浸实验、柱浸实验。结果表明:某花岗岩铀矿石浸出性能好,耗酸量低, 铀浸出率高,浸出时间短;与常规水冶工艺相比,改变了浸出剂的硫酸浓度常规工艺从高到低的布液方式,采用由低到高再低的周期流程布液方式,有效地避免了硫酸钙的沉淀,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1.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对浸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地球化学模式证明传统的酸法和碱法浸铀试验不适合十红滩铀矿床,并对浸铀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铀赋存形态对地浸开采的影响,采用逐级提取法分离新疆某砂岩铀矿同一采区不同地段样品的铀赋存形态,测定其中的铀品位。结合室内浸出实验以及现场监测实验,探究了铀赋存形态与浸出动力学和浸出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采区不同地段的铀矿赋存形态存在差异,铀的浸出动力学受到F1-F4四种铀赋存形态的影响,首先由内扩散控制,然后转变为化学反应控制,铀表观浸出速率常数随着F1-F4相态铀质量分数提高而增大。浸出液铀浓度变化特征可以根据F1相态的质量分数分为两类:当F1质量分数高于25%时,铀浓度由高到低变化;当F1质量分数低于10%时,铀浓度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最后建立了铀初始浓度与F1品位、铀浓度峰值与F1-F4总品位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可为依据铀赋存形态分地段选择溶浸剂种类和应用时间,并对铀地浸过程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捷克斯特拉日(Straz)地浸铀矿山是一个有着25年(1971—1996年)采矿历史的老矿山。由于多种原因,地浸采铀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如人、畜的饮用水被污染。本文重点介绍了斯特拉日铀矿地浸开采引起的环境变化、影响环境的污染物、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等。捷政府也因此制定了治污标准,并聘请国外专家、承包商为治污设计方案、治理模型。这对我国地浸铀矿生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浸采铀及地浸矿床的条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地浸采铀的含义及其发展历史,并对地浸矿床的条件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地浸矿床评价的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地浸采铀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矿化度砂岩铀矿的地浸采铀工艺——淡化少试剂工艺。此工艺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管道堵塞,而且可以提高浸铀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的渗透性是地浸开采技术是否可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地浸采铀的可行性和提高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渗透性成为重点。系统探讨了影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渗透性的主要因素,即:碳酸盐、黏土矿物、夹层、隔层、地下水矿化度等。这为进一步研究砂岩渗透性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地浸采铀的浸出率和资源回收率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CO2+O2地浸采铀和酸法地浸采铀的水冶回收工艺,依据新疆某地浸铀矿山的铀矿水冶工艺现状,提出将CO2+O2地浸采铀工艺下饱和树脂纳入酸法地浸水冶回收系统进行处理的酸化工艺。分析了CO2+O2浸出工艺下碳酸铀酰型饱和树脂的酸化转化机理,开展了以酸法水冶系统中淋洗剂、转型剂、洗涤合格液为酸化剂的搅拌浸泡试验。结果表明,酸法水冶系统中的洗涤合格液是符合工艺要求的酸化剂,可充分利用洗涤合格液中的剩余酸度对碳酸铀酰型饱和树脂进行转化,并将转化后树脂对铀的吸附容量由74.71 g/L提高至76.73 g/L,实现了与酸法水冶系统再饱和树脂的共同淋洗和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中亚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其在我国的找矿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前苏联发明创造地浸法采铀后,中亚砂岩型铀矿一跃成为具有世界级铀成矿域和铀矿工业类型的地区。其铀储量达百万吨之巨;论述了中亚砂岩型铀矿是地台活化区次造山带层状氧化带成矿。并简要论述其区域成矿特征,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开展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