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夏萍  张东  周新宇  王铮 《净水技术》2012,31(4):17-19,101
通过砂滤池出水后接UV/H2O2高级氧化中试试验设备并投加特征污染物,考察了UV,UV+颗粒活性炭(GAC),UV/H2O2,UV/H2O2+GAC工艺对阿特拉津、嗅味物质及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去除效果,发现UV/H2O2+GAC工艺对土臭素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高达95%以上;对MIB和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比较接近,去除率在70%以上;UV/H2O2能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北京某水库的微污染水源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源水和生物接触氧化柱(简称生化柱)出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氯化后形成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以CHCl3、CHCl2Br和CHBr2Cl为主,其中CHCl3含量最高,约占THMs的70%。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比较了新开发的顺序氯化消毒剂工艺与传统氯消毒工艺在常规工艺、常规+深度处理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工艺中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与传统的氯消毒相比,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THMs减少35.8%~77.0%,HAAs减少36.6%-54.8%:而且消毒进水水质越差,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消毒工艺就越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氯在水氧化消毒中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二氧化氯及其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机副产物亚氯酸根 Cl O2 - 和氯酸根 Cl O3-的毒理作用、来源以及它们的去除机理。进而引证了其在水的氧化消毒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黄浦江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浦江原水为研究对象,对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性能、机理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各指标的去除率为:CODMn 24%,UV25435%,三卤甲烷前体物31%,AOC 63%,且对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的去除有互补性。O3-BAC组合工艺一方面可以有效去除黄浦江原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减少后加氯量,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保障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另一方面能明显降低水中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浓度,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氯化消毒副产物及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种类,包括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大分子天然有机物、氯化消毒副产物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消毒副产物及对饮用水水质影响。并介绍了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的研究现状及其消毒副产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7.
消毒副产物(DBPs)是饮用水消毒时由消毒剂与有机物或无机离子等前体物反应生成的一类污染物.文中基于水中的DBPs,介绍了臭氧-过氧化氢(O3/H2 O2)、臭氧-紫外(O3/UV)、臭氧-过硫酸盐、臭氧-超声(O3/US)及催化O3等高级氧化工艺在去除DBPs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比较各个工艺的作用机理、处理性能及优缺...  相似文献   

8.
ClO2消毒无机副产物的产生及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氯(ClO2)消毒过程中伴随着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ClO2-)和氯酸盐(ClO3-)的产生,本文分析了(ClO2)消毒过程中无机副产物的来源,并探讨了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付乐  陶涛  曹国栋  朱建国  李跃增 《辽宁化工》2006,35(12):718-721
通过常规处理预臭氧化和预氯化中试,对比研究了两种预氧化工艺对浊度、有机物、氨氮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后砂滤池出水中浊度平均值小于0.1 NTU,CODMn、UV254、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70%、84.60%、85.22%,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预臭氧化能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氯消毒后CHCl3浓度为0.17μg/L,约为无预处理时的1/7,而预氯化会增加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0.
高锰酸盐复合剂对三卤甲烷生成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氯消毒会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消毒副产物,环境化学和环境医学的近期研究证实大部分消毒副产物都具有致癌作用。为了提供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人们开发了各种技术来实现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投加氧化剂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常用的氧化剂中,高锰酸盐复合剂(PPC)具有优良除污染效能,在强化混凝、强化除浊、去除有机污染物、去除铁锰、去除藻类及臭味等方面具有非常良好效果,高锰酸盐复合剂预氧化取代预氯化可以明显降低出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1.
狄亚萍 《净水技术》2003,22(6):48-50
通过生产实践和模型同步研究的方式,对空气活性炭和臭氧活性炭在生产实践中的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在有预臭氧处理的前提下,讨论空气活性炭替代臭氧活性炭的可能性。当空气活性炭池进水氨氮含量低于一定标准时,空气活性炭可以在保证提高水质的前提下,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活性炭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程度日益加剧,为提升饮用水水质,需要改造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将日益普及,活性炭的选型将直接影响深度水处理的效果和投资建设资金。试验结果表明.破碎活性炭比柱状活性炭对浊度、NH3-N、CODMn、TOC的去除效果好,且水头损失与膨胀率也大。  相似文献   

13.
新臭氧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云 《净水技术》2001,20(3):26-28
本文介绍了臭氧在净水处理中的作用和机理;新臭氧技术的特点;上海市周家渡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的工艺和进口臭氧设备性能测试结果,改造工程的水质测定结果。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工艺可降低色度到5度以下,降低耗氧量到2mg/L以下,并大幅度降低了水中的三致物质,使Ames试验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郑州某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混合型城市污水"的特征,以厂区曝气沉砂池出水作为处理对象,设计1套A2/O工艺强化脱氮中试装置。该A2/O工艺采用氧化沟作为好氧池,氧化沟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具有强化作用,同时可降低硝化液回流的能耗;当进水COD、NH3-N、T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13.6、22.4、34.2 mg/L时,经A2/O工艺处理后,对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1.2%、84.4%、71.44%,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污染物去除和脱氮的效果,总体出水水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O_3/H_2O_2深度氧化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单独O3氧化"技术和"O3/H2O2联合氧化"技术对石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对连续O3曝气条件下各影响因子对石化废水处理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40 min,pH值为4.99,O3投加量为153 mg/L,H2O2采用分3次均匀投加的方式,投加量为27.72 mg/L时,CODCr的质量浓度从111.8 mg/L降为7.02mg/L,去除率达到93.7%;色度由500倍降到1.5倍,去除率达到99.7%;浊度由2.23 NTU降到0.28 NTU,去除率达到87.4%;m(BOD)/m(CODCr)值由0.06提高到0.31。H2O2投加方式对氧化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保持H2O2总投加量相同,多次投加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投加,且平均投加方式下的CODCr去除率最高。O3/H2O2氧化技术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O3氧化处理技术,可以对石化废水进行高效深度处理,出水水质完全可以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O3-BAC工艺预臭氧投加量优化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规模为5~15 m3.h-1的中试装置对O3-BAC工艺给水处理时预臭氧投加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为0.5 mg.L-1时,沉淀池出水浊度为0.68 NTU,助凝效果最强,对比零投加量时,浊度去除绝对值为0.34 NTU;藻类灭活率为77.77%,细菌的灭菌率为84.1%,总大肠杆菌群的灭菌率为98.9%,灭藻灭菌综合效果最好。同时预臭氧对UV254、CODMn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增加而略有上升趋势。综合分析,针对Ⅱ~Ⅲ类水源,建议O3-BAC工艺给水处理预臭氧量最佳投加量为0.5 mg.L-1。  相似文献   

17.
采用A~3O工艺和A~3O-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工业混合污水,探讨达标排放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原污水厂种泥的A~3O工艺试验出水与污水厂CASS工艺实际运行情况相同,出水CODCr浓度均不达标,对NH_3-N无降解能力;接种生活污水厂种泥的A~3O工艺出水CODCr浓度不达标,但NH_3-N最终可稳定达标,置换同样种泥的污水厂CASS工艺,出水CODCr浓度不达标,NH_3-N先降低后升高直至无降解能力。A~3O-絮凝沉淀深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出水NH_3-N、TP浓度可以达标,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86.2%;SMP分析显示絮凝沉淀后多糖浓度降为0,腐植酸去除率为52%。对A~3O进出水及絮凝沉淀出水相对分子质量检测,发现集中在103~104范围内的物质均占60%左右,且不能有效去除,絮凝后出水CODCr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1.6 mg/L,平均去除率为44.2%。  相似文献   

18.
以再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可能富集的污染物为对象,通过对比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与"强化混凝-沉淀-过滤"这两种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得到两种工艺对水中污染物色度、氨氮和总氮、总磷等的去除结果,以及臭氧氧化出水相对分子质量和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O3-BAC工艺对有机物、色度、氮、磷等污染物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是适合于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水质保障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9.
陈瑛  宋存义  张建祺 《化工进展》2006,25(9):1069-1073
选用城市二级出水作为试验原水,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O3、O3/C、O3/UV、O3/UV/C对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微量有机物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波长为254 nm的紫外线和活性炭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臭氧化过程具有协同催化作用,并可大幅度提高对臭氧的利用率;在紫外线和活性炭的协同催化臭氧化作用下,对水在254nm处紫外吸光度(E254)的去除率达到87.40%,水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59.79%,臭氧的利用率可提高到91.4%。通过考察叔丁醇和碳酸氢钠两种自由基捕捉剂对O3/UV/C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表明在紫外线和活性炭的协同催化臭氧化作用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是多种自由基反应的结果,其中以羟基氧化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A2/O工艺存在的泥龄矛盾,将脱氮和除磷分置于前后2套不同的A/O系统中,第一级A/O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第二级A/O采用生物膜法脱氮。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泥龄为6 d、水温为22~28℃,进水NH3-N、TP、CO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70、2.0~6.0、150~320 mg/L条件下,出水NH3-N、TP、COD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1.0、40 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其去除率分别为82.5%、69.7%、8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