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准确地实施宰后检验 ,必须选择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和组织进行剖检。从生理学和病理学的观点看 ,淋巴系统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具有清除体液中包括微生物在内的悬浮异物的功能。1 宰后检验淋巴结的重要意义淋巴系统在肉检中为首检器官 ,这是由于淋巴结的功能、结构所决定的。1 1 分布在淋巴管道的淋巴结淋巴结属于周围淋巴器官 ,具有免疫机能 ,是机体的重要防御装置。淋巴结分布于淋巴循环的通路上 ,淋巴结淋巴管和胸导管回流至腔静脉前 ,必须通过淋巴结。淋巴结中的皮质淋巴小结 ,能够分化繁殖B淋巴细胞。淋巴结的副皮质区 (…  相似文献   

2.
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组成,是体内的重要滤过器及防卫装置。淋巴结是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检验淋巴结是宰前检验的继续和补充。颌下淋巴结、颈浅背倾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骼内淋巴结是宰后检验猪肉时最具有剖检意义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生猪屠宰检验中,忽视生猪宰后淋巴结检验的现象较为普遍.为准确作出判断,必须重视对淋巴结的检验,特别是对能反映生猪病理状态的淋巴系统的检验尤为重要.对此,谈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在宰后肉品检验中淋巴结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淋巴结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主要器官,也可以理解为循环系统中的重要关卡,反应极其敏感,一旦当淋巴结受到刺激后,则呈现出一系列的反应,刺激不同反应各异,我们在肉检中就是根据淋巴结的特征性的反应,作为判定病健与否的重要依据。宰后畜体内的淋巴结正常的情况下通常为淡灰色、灰黑色、粉黄色或米黄色。常见到的几种变化则为出血、肿大(包括充血)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这些变化的正确区分,对肉制品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淋巴结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多见于急慢性传染病之后…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日常肉品检验工作中 ,遇到疾病较多 ,但肿瘤疾病“猪肾腺癌”尚少见 ,在急宰车间检验病变处理时 ,发现一猪肾囊肿 ,经病理处理后 ,送肿瘤医院病理室作病理组织切片检验 ,经病理诊断 ,为猪肾腺癌。据报道 ,动物肿瘤病 ,在畜牧生产和肉品加工上造成的损失很大 ,有些肉品加工场的初步统计 ,家兔的肾母细胞宰后检出率高达 1‰以上 ,而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据报道 ,某加工厂仅半年统计淘汰奶牛宰后肿瘤检出率从 1 974年的 0 7%上升到1 6% ,肉用鸡的病毒性肿瘤主要是鸡马立克氏病和白血病 ,宰后废弃鸡 1 / 4以上。另一方面 ,畜禽肿瘤对于…  相似文献   

6.
詹存lai 《肉类研究》1994,(2):19-19,49
浅谈畜禽的宰前饥饿管理詹存 (南京肉联厂,南京210015)猪、禽宰前进行饥饿管理,对屠宰放血,减少肠道菌对肉品的污染,改善肉的风味、pH值和耐存性,都大有裨益。一、猪的宰前饥饿管理1.商品猪消化的一些特点由于商品猪劳累口渴,神经受到抑制,因而刚进场?..  相似文献   

7.
刘鑫  徐昌艳 《肉类工业》1999,(12):36-37
猪囊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人、猪共患病,生猪宰后此病的严格检验和处理是防止人感染有钩绦虫病和囊虫病的有效途径,在兽医公共卫生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GB16548—1996《畜禽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规定囊虫病畜的肉尸和内脏进行化制处理,这就对生猪宰后囊虫的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厂根据《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进行总结探索,有效地控制了囊虫漏检。  相似文献   

8.
钟奇兴 《肉类工业》2002,(11):42-42
猪的检疫程序 ,分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宰前检疫 ,可检出一些具有体温反应或病状明显的病猪 ,对潜伏期或症状不明显的早期病猪 ,难以发现而随同健康猪进入加工过程 ,这些病猪只有经过宰后检疫 ,即屠宰解体状态下对猪的淋巴结 (Igmphnode)剖解观察 ,其次是对脏器、肉尸外表观察。宰后检疫是宰前检疫的一种补充 ,也是猪屠宰后保证卫生安全不可缺少的环节。淋巴结的剖解检疫 ,主要是观察淋巴结的病变及异常现象判定疫病 ,必要时采取涂片镜检等综合性判定。因此 ,搞好猪宰后淋巴结的检疫 ,对保证《动物防疫法》的实施 ,保证畜牧业的发…  相似文献   

9.
<正>猪肺脏任何急性传染病变,都可从支管气管淋巴结的肿大和充血显示出来.猪患大叶性肺炎时,支气管淋巴结不仅充血,而且还肿大.充血表示动脉充血,肿大是一种水肿病变.但对肉品进行常规检验时,常看到有些猪支气管淋巴结充血但并不肿大,看不到任何可以引起支气管淋巴结充血的肺脏急性感染.特别是经过麻电,肺脏上具有出血病灶更属常见.有些淋巴结充血仅限于皮质部分,它的剖面呈周边红圈状.从肺脏充血常常合并支气管淋巴结充血,看来似乎是毛细管破裂渗出来的血液,进入淋巴流后就迅速地流入该区有关的淋巴结内.流入时间估计在麻电和放血之间的一个短时期内.  相似文献   

10.
猪六号病是新发现的一种猪病,在流行病学上不同于传染性极强的猪瘟和口蹄疫.该病主要在集中饲养的商品猪中流行,往往在集中饲养后3~5天内爆发,而肉联厂饲养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和饲养期短,因此对出口内的质量的影响很大.控制猪瘟和口蹄疫的方法不完全适于扑灭猪六号病,因为应用疫苗对商品猪进行免疫,免疫力的产生赶不上发病的速度.用血清被动免疫能迅速产生免疫力,虽免疫期短,但对商品猪足以够用了.现将我们在江苏  相似文献   

11.
周昭平 《肉类研究》1998,12(4):40-42
生猪从农户到农场出栏进入市场,即成为商品猪。商品猪在收购、贩运、饲养待宰过程中,尤其是成千上万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定点屠宰场———商品猪的集散地时,就更有必要加强宰前检疫。早在1959年,国家农业部、卫生部、外贸部、商业部联合颁布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MoreBack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阐述了对中毒牲畜进行屠宰检验的病理特征和毒物检测的方法要点,同时强调,根据中毒畜禽的具体情况对肉品卫生作出正确的评价,以便进行洽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冯秀花 《肉类工业》1999,(12):31-32
1 宰前检验的意义 商品猪的宰前检验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执行病健隔离、病健分宰,防止肉品污染,提高肉品卫生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防止疫病扩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宰前检验可以发现许多宰后难以发现的人畜共患病。事实上有不少的疾病如破伤风病、狂犬病、李氏杆菌、脑炎、口蹄疫以及某些中毒性疾病,因宰后应检部位一般无特征性病变或因解剖部位的关系,在宰后检验时常有被忽略和漏检的可能,但对这些疾病依据其宰前的临床症状易作出诊断,可是由于忽视了宰前检验,也就失去了根据宰前检查诊断疫病的机会,既增加了宰后检验的困难,又造成了肉品的污染和牲畜疫病扩散的机会。猪宰前临床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发现猪炭疽、猪瘟、丹毒、喘气病、副伤寒、萎缩性鼻炎、传染性水瘤病、口蹄疫等。  相似文献   

14.
该病是人畜禽共患的原虫病,人畜可垂直感染,家畜以猪,绵羊多见,猪急性发病才易发现,宿主范围广,容易传播,危害严重,急性病猪主要症状常与猪瘟,猪丹毒混淆,全身淋巴结肿胀,其中腹股沟,肠系膜,肺,肝、胃、肾等部位淋巴结明显呈髓样肿胀、充血、出血,坏死。肺、肝、胃,肾有不同程度病变及类似的坏死。经瑞氏染色和动物试验均检出半月形、棱形,蒜瓣形等形态虫体,我们对不同病变产品采用冷冻,高温或化制处理保证肉品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5.
1 淋巴结的检验鉴定 许多疾病都会引起淋巴结的特征性变化,淋巴结的病理变化不但是评价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而且通过淋巴结变化的特征,可以判定疾病发展的程度,确定感染途径和发病的部位,因此在猪的宰后检验中,淋巴结的检验相当重要,不可忽略。宰后检验常见的淋巴结病理变化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宰前猪的检测情况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和直肠涂抹试验,对一百七十四头屠宰前的商品猪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试验,用沙门氏菌OA—E多价诊断液与直肠采样进行细菌学检验对照,  相似文献   

17.
生猪屠宰检验实践中,发现"病变淋巴结"和"病变组织"后,不能随即进行修割和摘除,应该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生猪屠宰检验非病变的"可见淋巴结"应该提倡摘除,这样不但可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肉品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8.
猪肉品同步检验就是在肉品加工过程中,把猪的内脏放在检验输送线上,使内脏和肉品胴体同时检验,并把它们分别同时推送向前输送。这种检验方法在全国肉品行业中推广开来,经过一定的实践,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首先,解决了分散检验的缺陷。当胴体发现怀疑病变,可以及时地查找到内脏;当内脏发现病变,也可以查找到胴体。把内脏和胴体综合起来分析,检验人员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肉品检验进行正确地判断处理,对确保肉品质量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克服了分散检验或者连体检验的局限性,分散检验每个检验人员只能看到一个部  相似文献   

19.
《肉类研究》2016,(4):35-40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对滇南小耳猪和DLY商品猪的整块、匀质肉糜、烘干粉、冻干粉的光谱建模分析,进行品种鉴别,并筛选出最优的光谱建模方法。采集4 300~11 000 cm-1范围内53头滇南小耳猪、58头DLY商品猪背最长肌整块、匀质肉糜、烘干粉、冻干粉光谱数据。分别采用原始光谱、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变量标准化、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应用簇类独立软模式方法建立品种鉴别模型。其中80个样品作为校正集,余下31个样品作为验证集。结果表明:DLY商品猪和滇南小耳猪整块肉光谱模型对验证集DLY商品猪识别率为100%,拒绝率为0%,对验证集滇南小耳猪识别率为100%,拒绝率50%,效果不理想;匀质肉糜光谱模型对验证集DLY商品猪识别率为100%,拒绝率为0%,对验证集滇南小耳猪识别率为100%,拒绝率0%,效果不理想;烘干粉、冻干粉的近红外光谱模型鉴别效果较好,验证集的识别率和拒绝率均为100%。综上,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用于鉴别DLY商品猪和滇南小耳猪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1 加强畜禽的检疫检验工作 1.1 建立建全检疫检验制度 在肉食的流通过程中,包括畜禽的收购检疫、运输检疫、待宰期宰前检疫、宰后肉品检验(包括活品的检验),各个环节互相连接、相辅相成,好似一个完整的链条,如果一个环节脱节,就破坏了整个流通领域的工作,所以必须以严格的制度制约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