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复合,并且有应力作用下碳化物的脆性碎裂及脱落。  相似文献   

2.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复合,并且有应力作用下碳化物的脆性碎裂及脱落。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的WM-1型滚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经900-1100℃淬火后550℃回火及1100℃淬火后250~550℃回火时的滚动磨损性能,并利用S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50℃回火条件下,低温淬火时基体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随着淬火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升高,马氏体含量相对减少,而耐磨性随淬火温度升高逐渐升高;1100℃淬火条件下,低温回火时基体组织主要以残余奥氏体为主.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量减少,而其耐磨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达到一定值后开始降低。以耐磨性为评价标准.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50℃淬火,450℃或550℃回火;研究结果揭示了适量的残余奥氏体有利于提高滚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的WM-1型滚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经900~1 100℃淬火后550℃回火及1100℃淬火后250~550℃回火时的滚动磨损性能,并利用S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50℃回火条件下,低温淬火时基体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随着淬火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升高,马氏体含量相对减少,而耐磨性随淬火温度升高逐渐升高;1 100℃淬火条件下,低温回火时基体组织主要以残余奥氏体为主,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量减少,而其耐磨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达到一定值后开始降低。以耐磨性为评价标准,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50℃淬火,450℃或550℃回火;研究结果揭示了适量的残余奥氏体有利于提高滚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制的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滚滑动条件下高钒高速钢轧辊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滚滑比对耐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钒高速钢的滚滑动磨损是以接触疲劳为主的磨损过程,随着滚滑比的增大,摩擦系数增大,磨损加剧;磨损过程中的残余奥氏体相变降低轧辊的抗疲劳剥落能力,故应采取措施使残余奥氏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白万真  魏世忠  龙锐  徐流杰  董占武  杨雄 《铸造》2007,56(9):970-974
研究了20种热处理工艺对高钒高速钢的硬度、冲击韧性、残余奥氏体量与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滚动磨损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升高,其残余奥氏体量升高;回火温度升高,其残余奥氏体量减少。淬火温度为900~1 000℃时,回火温度对耐磨性的影响不大;1 050~1 100℃淬火,450~550℃回火时,滚动磨损性能大幅度提高。以滚动耐磨性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滚动耐磨性、设备损耗及生产成本的影响,最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加热温度1 050℃,回火温度450~550℃。  相似文献   

7.
高钒高速钢的冲击磨料磨损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陟祚  龙锐  魏世忠 《铸造》2005,54(6):549-552
以高铬铸铁(Cr26及高锰钢Mn13Cr2为对比材料,在MLD-10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高钒高速钢以鹅卵石为磨料时的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冲击功为0.5J时,高钒高速钢(V10)的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6)的2.1倍,是高锰钢(Mn13Cr2)的2.8倍.随13着冲击功的增大,高钒高速钢(V10)的耐磨性大幅下降,但其耐磨性仍高于高铬铸铁(Cr26)和高锰钢(Mn13Cr2).  相似文献   

8.
碳含量影响高钒高速钢摩擦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自制的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碳含量对高钒高速钢磨损性能的影响及其磨损机理.研究表明,当滚滑比为5%时,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随碳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并在碳含量为2.58%左右时耐磨性最佳.碳含量对耐磨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基体残余奥氏体量和碳化物形态表现出来的,适量的残余奥氏体使基体具有较好的冲击韧度及硬度;形态较为圆整的VC颗粒,对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起阻碍作用,从而使材料的耐磨性提高.在滚滑动摩擦磨损条件下,其磨损机理主要为疲劳剥落.  相似文献   

9.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高钒高速钢在1 050℃淬火后250、550、600℃回火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以确定回火温度对组织的影响;利用SEM、TEM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不同回火温度下的试样组织进行了分析;利用HST-1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材料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磨粒磨损使用条件下,高钒高速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 050℃淬火后550℃回火,此时,由于残余奥氏体量减少.其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高钒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显微组织、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冷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低于1 050 ℃,随着温度升高,硬度升高,超过1 050 ℃,硬度反而降低.回火温度低于400 ℃,硬度变化不明显,超过500 ℃,随回火温度升高,硬度升高,并在530 ℃达到最高值,继续提高回火温度,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碳对高钒高速钢冷轧辊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钒含量10%的条件下,采用铸造方法制备了碳含量1.58%~2.92%的高钒高速钢冷轧辊试样,应用自制设备WM-1型轧辊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碳含量对高钒高速钢耐磨性的影响,并与高铬铸铁(Cr20)进行了耐磨性与磨损机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含碳量为2.58%的高钒高速钢耐磨性最佳,其耐磨性为高铬铸铁的5倍。高钒高速钢与高铬铸铁轧辊试样的磨损机理均为高应力下的接触疲劳剥落。  相似文献   

12.
碳对高钒高速钢碳化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世忠  朱金华  徐流杰  龙锐 《铸造技术》2005,26(3):169-170,186
在V含量约为10%的条件下,研究了碳含量在1.56%~3.15%范围内变化对高钒高速钢碳化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较低时,仅形成钒的碳化物,铬、钼元素主要固溶于钒的碳化物中.随碳含量增加,形成钒碳化物后,以钼为主的复合碳化物优先形成,碳含量达到2.84%,方可形成以铬为主的复合碳化物.  相似文献   

13.
高钒高速钢、高铬铸铁冷轧辊材质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自制模拟冷轧工况的试验装置,对比研究了高钒高速钢、高铬铸铁两种轧辊材料冷轧状态下的耐磨性.结合扫描电镜、金相分析等方法,对轧辊材料的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轧状态下,轧辊的失效形式主要是滚动接触疲劳破坏兼有一些机械磨损以及在较高的接触应力下轧辊表层产生的塑性变形.VC较高的形态及较高的硬度是高钒高速钢具有比高铬铸铁较好的耐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元辉  程巨强  刘志学 《铸造技术》2005,26(12):1109-1111
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对新型贝氏体钎钢的组织、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贝氏体钢900℃正火,300℃低温回火,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力学性能达到Cr-Ni型钎头用钢的性能,耐磨性能良好,用作钎头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铝青铜粉体材料的涂覆应用,采用HVOF技术制备铝青铜(Cu-14Al-X)粉体材料涂层,并与304不锈钢进行滑动干摩擦试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电子探针等手段研究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滑动干摩擦条件下,HVOF高铝青铜涂层的主要磨损形式是粘着磨损及轻微的磨粒磨损.摩擦热使涂层达到了理想粘着摩擦表面的要求,因此涂层具有十分优良的减摩性能,尤其是在高载荷条件下.HVOF高铝青铜涂层的硬度(HV)为500,该硬度保证了涂层具有较低的磨损率,属于轻微磨损.  相似文献   

16.
INTENSITY pulsed ion beam(IPIB)technology hasbeen develope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primarily fornuclear fusion and high-energy density physicsresearch,which is also named as high-intensity pulsedion beam technology(HPIB)and becomes a newmodification technique of materials surface such as inthe fields of metal materials modification,functionalfilms and nano-powder synthesis[1-5].Directdeposition of a beam into a solid surface results in arapid melt and resolidification with heating 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