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煤矿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矿用高压电缆作为井下电能传输的重要工具,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煤矿电网的正常运行,所以开展矿用高压电缆的在线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矿用高压电缆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我国井下电力网络的状况,分析矿用高压电缆故障原因及类型,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设计矿用高压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对绝缘电阻监测电路、温度监测电路和CAN通讯电路进行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2.
矿用高压电缆接线盒是煤矿井下主要的设备,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井下安全生产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本文在分析矿用高压电缆接线盒组成及其对安全生产工作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设计矿用高压电缆接线盒温度监测系统,系统主要由DSP最小系统、温度检测单元、超温报警单元、通信单元和显示单元组成,可以实现对接线盒的温度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隔爆型高压电缆连接器在井下输电线路使用过程中事故多发的原因,以LBG1-200/6高压电缆连接器为研究对象,从电、绝缘、热3方面分析了连接器的结构及材料属性;运用ANSYS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高压电缆连接器的电磁-热场耦合模型,分析了运行在恶劣环境下高压电缆连接器的温度分布云图。算例定量分析了绝缘老化引起的额外温升及载流量变化,研究结果为矿用电缆连接器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核心的全光介质的煤矿井下光纤总线和井下工业以太网组成的电网监控系统,主干传输介质采用本质安全的矿用阻燃光缆,井下网络采用光缆或电缆,实现井下变电所、人员、设备、电网运行状况及参数的综合监控,该系统具有电气防爆、抗干扰强、服务半径大、信道容量大等特点,极大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同时该系统电气接口及通信协议规范透明,不依赖于系统提供商,使用国际标准接口,便于与其它系统互联,也可扩展构成全矿井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1矿用橡套软电缆的分类矿用橡套软电缆是以煤矿为典型环境设计和生产的,并且随着煤炭工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不断改进,现已成为煤炭工业的专用电缆。矿用橡套软电缆既是井下固定设备、运输设备、采掘设备的电气装备电缆,又是从采区变电所向各工作面输配电用的动力电缆[1]。矿用橡套软电缆按结构可分为屏蔽  相似文献   

6.
在脉冲辐射信号测量中,经常需要对粗细同轴射频电缆进行连接,为了保证传输的脉冲信号畸变尽可能小,需要设计合适的低反射系数连接器。针对同轴射频电缆SYV-50-7连接SYV-50-17的情况,按照精密同轴元件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电磁波传输理论和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采用内外锥顶尖重合法,设计了渐变过渡型连接器。计算表明通过优化粗细电缆连接器物理设计参数,连接器主体物理设计理论反射系数远小于0.3%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电缆连接器的质量对HFC网络中传输的各类信号的影响,从结构、材料、电性能参数、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安装过程、可靠性等方面阐述了HFC网络中电缆连接器的各项质量要求,并给出在实际的网络维护维修中的一些实例,表明电缆连接器对数字信号质量、网络中的噪声情况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电缆连接器的质量对HFC网络的运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从保证产品本身质量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来控制电缆连接器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插针、插孔)是航天电子元器件的关键零件,是电子设备信号传输的直接载体,起着把信号从电连接器的输入端传送到输出端的作用,其接触性能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着信号的传输。以提高航天电子元器件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为研究目标,通过基于MSC系列软件,用该软件自带的PCL语言开发的仿真系统,对接触件的性能参数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通过实例验证,最终达到优化接触件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粗细电缆连接可靠性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指出被连接电缆本身的阻抗匹配性、电缆与连接器的阻抗匹配性以及电缆和连接器连接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是影响粗细电缆连接可靠性的三个主要因素。为此,建立了粗细电缆可靠连接控制流程和装接操作规范,实现了外径约22mm的SYV-50-17粗电缆与外径约10mm的SYV-50-7细电缆的可靠连接,应用结果表明粗细电缆连接后连接处反射系数小于1.5%。  相似文献   

10.
矿用隔爆型电磁起动器是煤矿井下主要的电气设备。本文在分析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和CAN总线技术的基础上,结合CAN总线技术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设计矿用隔爆型电磁起动器通讯系统,分别设计了eCAN通讯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通讯系统可以实现DSP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11.
史昂 《中国新通信》2012,(21):56-57
1鹤煤通信现状目前鹤煤通讯系统主要以有线方式实现,主要以光缆和电缆传输为主,通信方式单一,抗灾害能力差。根据安监总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实行)的通知》,井下安装无线通讯系统,实现无线通讯系统与调度通讯电话实现互联互通等功能,确实做到全矿井信息畅通。2煤矿无线通讯发展现状目前在煤矿井下无线通讯广泛采用的是矿用小灵  相似文献   

12.
典型电缆连接器的装配质量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英 《电子工艺技术》2007,28(4):218-220
电缆连接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产品等领域,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XKE型和SCSI型及J30J型电缆连接器的特性、用途和装配工艺控制措施.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存储区域网络以及数据中心对于高密度,低散热的连接系统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设计工程人员更多的选择整列光纤连接器或是光电混合的连接器的系统作为主要传输介质接口.本文主要分析了MPO光纤连接器以及其在光电混合连接器中的特点,阐述了这种连接器的结构和主要构造。针对MPO光纤连接器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MPO光纤连接器应用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人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巧  陈利学  陈泓州 《通信技术》2011,44(5):154-156
针对测井电缆信道传输量小,电缆传输信号易产生衰减和畸变等问题,通过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原理和井下电缆传输特性的分析,利用Altera公司开发的DSP Builder软件搭建了一个基于OFDM技术的井下遥测系统,分析信道传输特性,给出了不同编码调制方案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在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前向纠错编码(FEC)抗噪性能最好,降低了接收端的误码率(BER),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了井下数据的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15.
赵端  丁恩杰  俞啸 《电子世界》2013,(9):119-120
井下设备供电,一直是困扰煤矿企业的主要问题,有线电缆在井下容易发生断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给煤矿井下带来了新的供电模式。特别是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的谐振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理论,其传输效率高,且非常适合井下巷道的中等传输距离。本文将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理论入手,设计和提出一种适合井下应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6.
电缆与电缆连接器端面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机械段不连续,形成阶梯电容,干扰电磁波的正常传播,使得电缆与连接器的相应连接端面处反射系数增加。依据电磁波传输理论、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和电缆连接器阶梯电容的错位补偿原理,推导出了电缆连接器高抗补偿绝缘垫片厚度的相对普适公式。针对电缆连接器与射频同轴细电缆SYV-50-7和射频同轴粗电缆SYV-50-17连接之间阶梯电容约0.1pF的情况,理论计算补偿绝缘垫片厚度应约为2mm,应用中可通过加工多个补偿厚度尺寸与理论计算值相邻的绝缘垫片,并在实际安装时进行调节,从而最终确定绝缘垫片的最佳补偿厚度。可以预见,合适的实验验证和优化,可使电缆与连接器端面连接处的阶梯电容减少,甚至消除,综合特性阻抗与电缆和连接器均匀一致,反射系数小于0.8%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军用电子产品电缆组件装配质量是影响整机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电缆组件连接可靠性问题占整个系统综合布线质量问题的90%以上。主要介绍了1553B总线在军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分析了1553B通讯电缆组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难点及制作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以DK-621航空连接器为例,重点阐述了电缆组件制作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流程,为高可靠性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工艺保障。  相似文献   

18.
SMA射频同轴连接器插头构成的SMA电缆组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产品及测试系统中。主要通过对SMA电缆组件失效模式及机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达到提高电缆组件可靠性的目的,并推广应用到类似结构的电缆组件。  相似文献   

19.
光纤旋转连接器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组合式汇流环将逐步代替传统电汇流环。由于光电组合汇流环在性能上和结构上结合了电汇流环和光纤旋转连接器的优点,如结构坚固、可靠性高、耐恶劣环境、抗电磁辐射、数据传输量大、传输速度快、信号损耗小等,同时减少了系统互连用的电缆数量,所以是雷达信号传输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光纤旋转连接器做了介绍,并和电汇流环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对光纤旋转连接器的安装、光纤旋转连接器雷达信号的传输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波控系统控制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波束的快速扫描,实现目标搜索和跟踪,是相控阵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波控系统传输链路用于波控主机和发射/接收(T/R)组件波控单元的信号传输。为了提高传输性能和可靠性,作者对波控系统传输链路进行了仿真设计,建立了包括PCB、连接器、传输电缆和匹配终端的传输链路仿真场景;通过ANSYS仿真软件对系统的传输拓扑结构、节点模型以及进程模型进行建模,对仿真结果进行了信号完整性分析,并在某产品上得到了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