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电阻率测井是以两频或多频测量地层电阻率的新方法 ,它可用来有效地识别油气层和确定水淹油层的水淹程度。简要介绍了复电阻率测井的测量原理、仪器设计。胜利油田 9口井的现场测井资料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的频段,泥质砂岩的复电阻率存在明显的频散现象,这种频散与地层含油饱和度的关系密切,这是目前复电阻率测井的基础。根据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结果,研制出了复电阻率测井仪器,该仪器基线稳定,测量准确,分辨率达到0.4 m,能够满足大庆油田薄层水淹层的测井要求。利用该测井仪器,在大庆油田进行了复电阻率测井应用,测井资料分析表明,低频电阻率与高频电阻率的比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地层含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复电阻率测井仪器设计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特定的频段,泥质砂岩的复电阻率存在明显的频散现象,这种频散与地层含油饱和度的关系密切,是目前复电阻率测井的基础.根据实验研究和理论结果,研制了复电阻率测井仪器,仪器频率为35 Hz和8.5 kHz,采用聚焦工作方式,电极系采用三侧向电极系,测量2个频率下的电阻率.现场实验表明2个频率下的复电阻率基线稳定,测量准确,分辨率达到0.4 m,能够满足大庆油田薄层水淹层的测井要求.资料分析表明,低频电阻率与高频电阻率的比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地层含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4.
岩石电性参数(电阻率、介电常数等)频散是岩石介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岩石电阻率频散特性发展起来的复电阻率测井方法.有望改善和提高陆相沉积地层油气评价的质量和能力。应用电性参数的频散特性进行地层评价是目前定义的复电阻率测井的主要特点。本文从电阻率测井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复电阻率测井的理论依据及测井原理,仪器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通过在SN及WN油田部分井上的测井解释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证明了复电阻率测井方法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低水淹层的解释上与油藏动态生产特征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水驱岩石复电阻率频散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率域复电阻率测井的应用与研究已成为国内测井界重点讨论的课题之一。为了探索复电阻率测井在大庆油田适用的可行性,本次实验针对水驱条件下进行了泥质砂岩岩心复电阻率频散特性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孔隙流体性质及含量变化对泥质砂岩频散特性的影响,为复电阻率测井技术评价泥质砂岩水淹层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淹层识别面临的问题表述,引入了复电阻率测井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地层岩石电阻率的频散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井方法。重点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测井原理及解释方法,同时以PC油田一口井为实例,对复电阻率在水淹层解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淹层识别面临的问题表述,引入了复电阻率测井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地层岩石电阻率的频散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井方法。重点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测井原理及解释方法,同时以PC油田一口井为实例,对复电阻率在水淹层解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复电阻率测井在陆相沉积油田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石电性参数(电阻率、介电常数等)频散是岩石介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岩石电阻率频散特性发展起来的测井——复电阻率测井方法,有望改善和提高陆相沉积地层油气评价的质量和能力。应用电性参数的频散性进行地层评价是目前定义的复电阻率测井的主要特点。从电阻率测井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复电阻率测井的理论依据及测井原理,仪器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通过在胜利及中原油田部分井上的测井解释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证明了复电阻率测井方法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低水淹层的解释上与油藏动态生产特征符合率较高,该项测井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对复电阻率测井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主电流测量中,实部电流IX只与岩层电阻率有关,而虚部电流IY才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对高频实部测量的电阻率不具有频散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频虚电阻率测井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复电阻率测井(CRL)是我国电法测井研究工作者根据岩石电阻率频散特性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从理论角度看,其区别于其它常规电测井方法的主要特征为:复电阻率测井把电性参数的频散特性作为测井评价储层合流体性质的主要依据,有望在剩余油评价、特殊矿化度地层评价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手段。本文首先介绍复电阻率的定义、电阻率频散的概念和复电阻率测井的原理,然后结合电极型复电阻率测井仪器的油田应用实例,探讨其在剩余油评价方面的应用可能性和有效性,并指出了其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