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银川地区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属8度设防地震区,且场地为可液化软土地基,地基承载力仅为90~110kPa。过去,长庆油田银川基地的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楼、商业楼和中小学校等丙类建筑物的基础均采用钢筋砼预制桩,经济上不合理。通过对地基进行强夯处理,可使地基的复合承载力达到148~194kPa,含水量和压缩系数明显降低,压缩模量大幅度提高。试验知,在普通强夯法、砂井强务法和碎石强夯法中,普通强夯法处理效果最佳和施工最简单,相应耗资最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项强夯加固浮顶油罐地基的工程实例,内容包括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强夯加固效果等。实践证明强夯加固浮顶油罐地基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3.
郭东文  张英 《新疆石油科技》2001,11(4):44-45,75
文章介绍强夯法在沙漠地区加固松散砂土回填地基的应用,文章概述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及特点,简述了工程场地的特征,强夯参数的选择及加固后的检测方式等,通过实例说明强夯法在沙漠地区加固松散砂土回填地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孔内深层强夯桩是由孔内夯扩技术制造的,由夯扩挤密桩桩体和桩间被挤密的土体构成复合地基.通过机械成孔时的侧向挤压作用使得桩间土得到第一次挤密,然后将桩孔用合适的散体材料分层投料,以特异型重锤对孔内填料分层夯实及夯扩挤密,使桩体材料侧向挤压地基土,甚至挤入至地基土层中,形成夯填过程中对桩间土的第二次挤密.因本法具有高动能、高压强、强挤密作用,且处理深度大(处理深度20 m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由于该工法侧向冲击挤压力较大,可使土层中的软弱地段产生较大的水平向挤密,从而达到桩身在竖向上呈不等径串珠状,使桩体与桩间土镶嵌挤密在一起,桩体具有半刚性、半柔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吴起—延安炼油厂输油管道工程的末站6座5万m3储罐的地基处理,分析了黄土梁及黄土斜坡区域的复杂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探讨了在该区域场地上建造大型储罐时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理论计算,结合规范要求,确定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和钻孔灌注桩法相结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工程验证,该方法针对性强、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行之有效,合理地解决了黄土湿陷性、地基承载力、变形及均匀性等方面的问题。孔内深层强夯法和钻孔灌注桩法相结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成功运用,为黄土地区大型储罐地基处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经济、安全可靠的组合技术方案,也为避免大量占用耕地而充分利用大斜坡场地作为大型工程建设用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效果显著、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本文阐述强夯法加固地基中的开夯标高、终夯条件、强夯勘察和测试等几个问题,并总结了双层强夯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7.
强夯置换法在沿海填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置换法是一种经济而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施工前应在现场选取典型的试验区域进行试验性现场施工,以确定其适用性及加固效果,指导大面积的工程施工。文章结合某工程地基加固的实例,通过对典型试验区的强夯置换试验,以及对静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强夯置换法加固填土地基的施工参数,验证了强夯置换法用于该填土地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强夯地基处理中多采用单层强夯法,少有涉及双层强夯法。岩溶地质条件下地基存在溶洞时,单层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可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双层强夯加固处理地基。以中国石油云南1 000万t/a炼油工程地基处理实践为背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方法,分析了底层强夯加固效果;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及静载试验方法,对顶层强夯加固处理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如下:场地底层强夯后,除少数测点和部分深度外,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顶层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层和顶层3 000、4 000、5 000、6 000、8 000、10 000、12 000和15 000 kN·m强夯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不小于3.5、6、6、7、8、10、12和14 m。期望上述结论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型原油储罐地基处理是基础施工的重要环节,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是质量和工期的保证。强夯法地基处理具有效果好,工期短、造价低等显著优点,经处理后的地基均匀,可降低沉降造成的危害。结合实际工程监理情况,介绍法国Menard地基处理公司具体施工过程,着重描述强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些大型建筑工程地基软土地质发育,下卧地层常为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土层的情况,开展了砂土地基强夯的现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地下水位、软土夹层、满夯遍数及振动碾压对砂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能级强夯振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对强夯加固深度和效果有明显影响,砂土地基强夯时,若地下水位过高,需将地下水位降至地面下2~3 m后再施工;加固深度内若有软土夹层,则会明显减小强夯夯能向下传递效果,因此需提高单击夯能来提高强夯加固效果;第二遍满夯的加固效果不明显,可与第一遍满夯合并,或者用具有相同加固效果的振动碾压方式来替代;通过对不同级别强夯振动的现场试验,提出了不同能级强夯振动的三向加速度峰值衰减系数和当量系数值,并给出了不同能级强夯振动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1.
夯实设备管理基础 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上海高桥分公司在贯彻落实中国石化2003年炼化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两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对整个石化系统夯实设备管理基础,搞好设备管理,确保装置长周期运行,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靖边天然气净化厂工程沙漠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介绍了水坠、振冲沉管灌注桩、强务等方法处理松软细砂地基的机理、方法和效果。说明了地基处理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建、构筑物对地基的不同要求,选取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以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长庆油田银川基地采用强夯法技术处理饱和液化软土地基的试验情况、成功经验及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供地质情况相似的场地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勘探叠前记录中同时存在强面波和强线性干扰等相干干扰的现象,从利用常规处理的F-K滤波方法压制这种综合强相干干扰出发,分析了该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利用离散二维小波变换同时压制强面波和强线性干扰共存的强相干干扰的方法,同时提出了改进措施.从实际资料试算效果来看,改进后的离散二维小波变换方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而且实现简单,自动化程度也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燃烧炉耐高温衬里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洛阳分公司硫磺回收装置介质的性质,分析了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燃烧炉耐高温衬里的选材难点,并提出了采用浇注料与捣打料相结合的耐高温衬里材料。  相似文献   

16.
当目标储层上、下存在高阻层时,在地震剖面上形成的强反射会屏蔽目标储层有效反射信息。为此,提出了基于局部频率约束的动态匹配追踪强反射识别与分离方法。考虑到瞬时频率计算结果存在"负频率"现象,故引进局部频率计算模式用于约束动态匹配追踪算法最优原子的搜索范围,该算法计算结果合理,可以确定最佳匹配强反射的地震子波。利用强反射位置处的局部频率和瞬时相位作为先验信息,构建动态反射特征波形库,以此搜索最佳匹配强反射子波;通过单道测试确定强反射压制系数,以保证剥离强反射后的均衡能量与背景能量一致,有助于拾取目标储层的反射信息,最终实现储层的精细描述。通过构建含高阻层的模型数据验证了基于局部频率约束的动态匹配追踪强反射识别和分离方法的可行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削弱了强反射干扰影响,突显了弱反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高升油田难采储量区块和注水区块开发过程中,由于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粘土含量高、储层受伤害等原因,注汽和注水困难,蒸汽吞吐和水驱油效果差。针对高升油田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强穿透活性解堵技术的研究。应用表明强穿透活性解堵剂可有效解除油层污染,提高近井地带储层渗透率,降低注汽和注水压力,增加注汽和注水量,提高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强粘接性堵漏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杰 《石油钻探技术》1997,25(1):21-23,43
针对漏失通道的尺寸、形状随井内压力变化的复杂井漏,提出了“强粘接性”概念。介绍了强粘接性堵漏剂的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情况。探讨了强粘接性堵漏机理及粘接强度影响因素。现场实践证明,强粘接性堵漏与常规封堵相比,能大幅度地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并具有施工简便、成本低廉和可靠性强等特点,为今后复杂地层堵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低孔低渗且强水敏储层注水井油层损害的机理、保护油层的注水井预处理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取得的效果情况,为低孔低渗油气田强水敏储层的注水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放射性源强磁打捞器的研制和试验,提出了给打捞主体配备探测器,根据目前测井所用放射性源,设计一种伽马射线顺即可满足要求;并根据井眼条件(有无套管)等方面因素,对打捞主体的机械结构进行了合理设计,该打捞器经七口井的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