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亮 《新潮电子》2005,(12):132-133
蓝牙耳机的发明意在解放人们繁忙的双手,使我们摆脱线缆的束缚一它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在驱车时安全地和朋友通话.工作时也不用歪着脖子夹住电话。这一点,蓝牙耳机让我们充分享受了无线的乐趣。但是绝大数人只是把它当作手机的耳机来使用,其实只要你的电脑有蓝牙功能或是为电脑加装一个小小的蓝牙适配器,就可以使蓝牙耳机同样效力于你的电脑一尤其是在网上进行语音对话(如Skype或QQ)或是远程视频会议时,蓝牙耳机就可以又派上用场了。  相似文献   

2.
严健 《数字通信》2007,(24):80-80
蓝牙耳机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是使用蓝牙耳机的用户却是少数,这有很多原因。一方面.因为很多手机并不支持蓝牙功能,不过这一问题现在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了,因为支持蓝牙功能的手机越来越多,价位也越来越低.而且支持蓝牙功能的手机可能不支持通过蓝牙无线连接传输文件,但是一定支持蓝牙耳机。另一方面,蓝牙耳机的价格较贵,有的蓝牙耳机甚至比手机的价格还贵。这让很多用户难以接受。这一次MOTO同时推出了两款蓝牙耳机.H680和H375。H680针对高端市场。而H375则是一款价格较低.使用方便的产品,价格在300元左右,已经在很多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还有。很多用户使用蓝牙耳机之后感觉不够舒适,长期佩戴会让耳朵出现疼痛感。MoTOH375使用的TrueComfort专利设计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数字通信》2007,(12):81-81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蓝牙耳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支持蓝牙功能的手机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便宜了;另一个原因就是使用蓝牙耳机真的很方便,无论你是在工作的时候,还是开车的时候,蓝牙耳机都可以让你们的双手从手机上解放出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现在,随着配备蓝牙功能的设备越来越多,拥有蓝牙手机和蓝牙耳机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过大部分的朋友都还只是在利用蓝牙手机和耳机相连打电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到2004年,越来越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提供了对蓝牙技术的支持,其中尤以手机和掌上电脑为甚。与此同时,各种蓝牙附件也是层出不穷,蓝牙耳机、蓝牙笔,甚至还有蓝牙遥控车。于是乎,如何更好地使用蓝牙设备成为了众多消费者关心的热门话题。在众多蓝牙设备中,蓝牙耳机应该算作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类产品,通常它都会和蓝牙手机配合使用。然而,蓝牙耳机的应用还远不止这点,看完下文你就会发现,原来蓝牙耳机还可以这么用。  相似文献   

6.
《新潮电子》2005,(11):36-36
蓝牙,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短距离无线技术。它在手机上的应用使得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应用潮流。凭借其自身辐射低的特点,各厂商将蓝牙技术大力嵌入在手机的配套耳机中,而无线这一特点也让蓝牙耳机在手机大家庭中不断风靡。  相似文献   

7.
《数码》2005,(8):166-16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采用蓝牙技术的产品逐渐走下神坛,深入到普通消费者中来。简单地说,蓝牙是一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使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建立通用的无线空中接口,是一种利用低功率无线电在各种设备间彼此传输数据的技术。随着手机的不断换代和升级,具备蓝牙技术的手机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而前几年就出现的蓝牙耳机也正在改变着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现在更多的商务人士或是有车族们都加入到使用蓝牙耳机的行列,一方面,蓝牙耳机的高效方便性打动了商务群体,另一方面,它的自由安全性可以保证驾驶员在开车时也可以安全地接听电话。面对目前市场上林林总总的蓝牙耳机,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精挑细选出9款蓝牙耳机。希望可以给你的选购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三星SBH-700 虽说也有不少产品问世,但显然三星设计的蓝牙耳机没有它的手机那样吸引眼球。比如这款SBH-700蓝牙耳机看上去与摩托罗拉S9虽然有些相似。  相似文献   

9.
郭海毅 《数字通信》2005,(13):76-77
很久没有逛手机市场了,前段时间为了完成每月必做的评论文章,笔者特意去手机市场逛了一圈,一段时间没在里面“泡”,手机市场多了很多让我感到陌生的新面孔,不过最让笔者感兴趣的还是商家在手机销售上的新模式——捆绑销售。说它是捆绑销售,可能会有点过分,毕竟在人家的招牌上明明是写着“××型号手机最新促销,买手机送蓝牙耳机”,但仔细对比“送蓝牙耳机”与不送蓝牙耳机的同型号手机售价,你会发现前者却明显比后者贵上那么一截。作为礼品,却要消费者负上代价,究竟这当中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笔者对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亮 《数字通信》2007,(8):87-87
随着A2DP的应用,它引领蓝牙应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协议的手机和耳机陆续上市。Plantronics这个老牌的耳机生产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今天评测的Pulsar 260就是一款不错的蓝牙立体声耳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新潮电子》2003,(7):93-93
蓝牙技术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无线应用的魅力。这其中最为接近大众消费者的首推应用于手机中的蓝牙耳机。每当看着别人在自己面前“耍酷”,是否也想自己什么时候能“酷”一下,可单单为一个蓝牙功能就换手机,似乎又太浪费了。JABRA BT200蓝牙耳机的出现则为普通手机的用户提供了一个与蓝牙科科技密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乐天下首款蓝牙数码音箱E200上市,它是一款2.1+1的音箱产品。即采用了单独功放盒来实现音频的功率放大,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出来的音色更纯正,减少了音染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听觉体验。而该机最大的特色在于支持蓝牙技术,相对于手机来讲可以作为蓝牙立体声耳机的延伸产品,除了可以播放手机内音乐外,还可以通过手机蓝牙控制歌曲音量。  相似文献   

13.
观察窗     
《电子世界》2011,(1):62-63
蓝牙音频发射适配器这是一款蓝牙音频发射适配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拥有一个标准的3.5mm的耳机插头,可方便地插在任何配置有3 5mm耳机插孔的音频输出设备上,从而将音频输出设备上播放的音乐以蓝牙的形式发送出来,这样你就可以带着心爱的蓝牙耳机来接收和欣赏动听的音乐了.它的使用十分简单,只需将其耳机插头插在3.5mm的耳机...  相似文献   

14.
CSR 《电子与电脑》2007,(11):86-87
目前全球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立法禁止开车时手持移动电话,蓝牙所提供的语音传输遂成为一项理想的通话方案,因此大多数的手机制造商部为产品搭配了免持听筒套件或蓝牙耳机,蓝牙也就成为产品主打的功能诉求,手机整合蓝牙技术俨然成为一项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西江月 《新潮电子》2006,(8):172-174
蓝牙耳机赋予用户摆脱线“制”欣赏音乐的自由.不过用户对它却一直有耐看不耐听的微词,而为了享受完美的音效不得不使用有线耳机。难道真没有“一石二鸟”之法吗?并非如此.在2005年.具备立体声效果的蓝牙耳机陆续上市.使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无线的立体声音乐,美国市场调查机构In—Star/MDR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以蓝牙作为短距传输手段的无线立体声耳机市商潜力惊人.随着蓝牙手机、MP3随身听,MP4随身看、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应用发展.有理由相信立体声蓝牙耳机将成为它们未来的标准音频配件. 下面我们就将市场上能够见到的蓝牙立体声耳机产品都请上台来.按照由高到低的价格顺序.看看我们在购买时到底有哪些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自蓝牙问世以来,应用最广的莫过于是作为手机用无线耳机——蓝牙耳机!以往蓝牙耳机的应用,大多以语音传输为主,兼做一些简单的手机操作,基于早期蓝牙规范,当时的蓝牙耳机都是单声道的,其音质也只有语音效果(8 hits,8 kHz)。  相似文献   

17.
蓝牙技术在手机中是否已经得到充分的推广?自蓝牙规范于1999年首次推出以来,尽管起步缓慢,但在手机中的采用率已接近40%。这种采用率已经相当惊人了,但该技术仍主要局限于高端手机、智能电话及功能电话,低端手机受制于材料清单(BOM)成本的限制尚未开始采用蓝牙技术。如果运营商不能通过添加手机组件来增加盈利的话,那么就不会盲目增加功能。还有一个有趣的情况是,尽管具有蓝牙连接功能的手机截至2006年已接近3亿部,但目前市场上只有5500万部蓝牙耳机,其中5100万部是仅提供语音功能的标准耳机,只有400万部是高质量的立体声耳机。上述情况反…  相似文献   

18.
《通讯世界》2007,(9):47
蓝牙手机这些年发展迅速,也是许多手机厂商重点发展的市场领域.为促进带有蓝牙功能手机的销售,目前一些手机厂商已经将蓝牙手机和蓝牙耳机进行捆绑.  相似文献   

19.
因为担心移动电话的辐射问题,近来有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采用手机耳机,这种连接在手机上的耳机看上去与普通随身听的耳视相似,但是它在耳机线上多了一个很小的麦克风和接听键。本文将向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20.
《新潮电子》2005,(11):150-150
蓝蚂蚁蓝牙立体声耳机,可以与具蓝牙功能的手机匹配,除了蓝牙最典型的免提应用外,它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语音聊天功能,通过适配器与电脑匹配后,就可以在Messenger,SKype,Voip apps等网络聊天工具中使用这个蓝牙耳机进行语音聊天了,更为有意思的是,它嵌入128MB闪存,并植入了MP3播放功能,因此,也是一个独立的MP3播放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