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准确地实施宰后检验 ,必须选择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和组织进行剖检。从生理学和病理学的观点看 ,淋巴系统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具有清除体液中包括微生物在内的悬浮异物的功能。1 宰后检验淋巴结的重要意义淋巴系统在肉检中为首检器官 ,这是由于淋巴结的功能、结构所决定的。1 1 分布在淋巴管道的淋巴结淋巴结属于周围淋巴器官 ,具有免疫机能 ,是机体的重要防御装置。淋巴结分布于淋巴循环的通路上 ,淋巴结淋巴管和胸导管回流至腔静脉前 ,必须通过淋巴结。淋巴结中的皮质淋巴小结 ,能够分化繁殖B淋巴细胞。淋巴结的副皮质区 (…  相似文献   

2.
张虎 《肉类研究》1999,13(1):48
说明了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的意义和相互关系,并且指出完善的检验体系和有效的检验机制,是实施检验手段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食用动物的宰后检验吕自治(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肉联厂056200)食用动物必经正规屠宰加工和宰后卫生检验,提供食用才有保障。宰后检验是宰前检验的继续与补充。顺着屠宰加工生产流水线,采取洞体或离体的头蹄、内脏及肉尸等各个环节的检验叫做宰后检验。宰后检验是...  相似文献   

4.
猪的宰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宰后检验的目的和意义宰后检验就是对宰后的肉尸和内脏按规定的程序和部位进行检查。宰后检验是整个肉品卫生检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是宰前检验的继续和补充 ,因为生猪虽然经过了宰前检验 ,将一些症状明显的或疑似的病猪剔出加以处理 ,但仍有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病猪未被检出 ,随同健康猪进入屠宰加工车间 ,其肉尸、内脏、血液、皮毛、骨骼以及污水、粪尿等 ,往往带有病菌、病毒、虫体、虫卵 ,对此类产品和废物不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 ,病原体就会随着产品和废物的利用传播开来 ,不仅危害人民健康 ,还可引起疫病流行 ,甚至造成大批猪的…  相似文献   

5.
刘鑫  徐昌艳 《肉类工业》1999,(12):36-37
猪囊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人、猪共患病,生猪宰后此病的严格检验和处理是防止人感染有钩绦虫病和囊虫病的有效途径,在兽医公共卫生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GB16548—1996《畜禽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规定囊虫病畜的肉尸和内脏进行化制处理,这就对生猪宰后囊虫的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厂根据《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进行总结探索,有效地控制了囊虫漏检。  相似文献   

6.
1995年,我们共检验生猪171 418头,其中检出囊虫病猪肉30头,检出率0.175‰。上半年检验110 000头,检出囊虫病猪肉3头,检出率0.027‰;而下半年检验生猪60 000头,检出囊虫病猪肉27头,检出率高达0.45‰,现将情况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 猪的产地 我厂历史上猪囊虫病很少检出。1985年前,从未检出过猪囊虫病。因那时生猪统购统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生猪屠宰检验中,忽视生猪宰后淋巴结检验的现象较为普遍.为准确作出判断,必须重视对淋巴结的检验,特别是对能反映生猪病理状态的淋巴系统的检验尤为重要.对此,谈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在宰后肉品检验中淋巴结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淋巴结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主要器官,也可以理解为循环系统中的重要关卡,反应极其敏感,一旦当淋巴结受到刺激后,则呈现出一系列的反应,刺激不同反应各异,我们在肉检中就是根据淋巴结的特征性的反应,作为判定病健与否的重要依据。宰后畜体内的淋巴结正常的情况下通常为淡灰色、灰黑色、粉黄色或米黄色。常见到的几种变化则为出血、肿大(包括充血)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这些变化的正确区分,对肉制品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淋巴结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多见于急慢性传染病之后…  相似文献   

9.
在猪宰后检验中 ,为准确对商品猪作出判断 ,应该选择最能反应商品猪病理状态的器官和组织进行检验 ,淋巴系统就具有这样的生理和病理的特征。淋巴系统具有免疫机能 ,是畜禽体内的防御过滤装置 ,淋巴结好比一个过滤器 ,当淋巴通过淋巴结时 ,淋巴中的细菌、病毒或其他异物就被扣留下来 ,防止这些有害的东西进入内循环。每一个淋巴结有它一定的管辖范围 ,当微生物侵入畜禽体后很快就能在该部位淋巴结反应出来。不同原因或病因引起的淋巴结病变不同 ,对淋巴结进行正确剖检 ,观察淋巴结的大小、色泽、韧度、硬度和组织变化等 ,可作为诊断猪病的重…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黑龙江省有60万人患囊虫病和绦虫病,哈尔滨市患囊虫病的人数10年来增加了20倍,因此严格控制猪囊虫肉流入市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不加强驱绦灭囊科普知识的宣传,不加强肉品卫生检验,若干年后患囊虫病,绦虫病的人数还会增加。1 猪囊虫病对人类的危害 猪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幼虫病,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着肉类的供应,而且其成虫寄生  相似文献   

11.
冯秀花 《肉类工业》1999,(12):31-32
1 宰前检验的意义 商品猪的宰前检验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执行病健隔离、病健分宰,防止肉品污染,提高肉品卫生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防止疫病扩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宰前检验可以发现许多宰后难以发现的人畜共患病。事实上有不少的疾病如破伤风病、狂犬病、李氏杆菌、脑炎、口蹄疫以及某些中毒性疾病,因宰后应检部位一般无特征性病变或因解剖部位的关系,在宰后检验时常有被忽略和漏检的可能,但对这些疾病依据其宰前的临床症状易作出诊断,可是由于忽视了宰前检验,也就失去了根据宰前检查诊断疫病的机会,既增加了宰后检验的困难,又造成了肉品的污染和牲畜疫病扩散的机会。猪宰前临床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发现猪炭疽、猪瘟、丹毒、喘气病、副伤寒、萎缩性鼻炎、传染性水瘤病、口蹄疫等。  相似文献   

12.
一、现行兽医卫检体制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55年,国务院将全国肉联厂、屠宰场统一划归原商业部中国食品公司领导,并在农业、卫生、商检监督下,各企业自行对肉品实施兽医卫生检验。1...?MoreBack  相似文献   

13.
色泽异常肉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所谓色泽异常肉是指皮肤、肌肉、脂肪呈现异常颜色的肉品。宰后检验时,常见色泽异常肉有红皮、红膘、黄胆、黄脂、白肌肉。经多年的屠宰观察和病理记录,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冷却肉的保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却肉是严格按照宰前检疫、宰后检验、采用科学的屠宰工艺,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分割加工,使屠体或分割肉深层中心温度在24h迅速降至0~4℃,并在随后的冷藏、运输、展销环节中始终保持0~4℃环境下的一种预冷加工肉。冷却肉由于经过了自然成熟过程,所以吃起来汁鲜味美、口感细腻,其安全性、营养性均优于传统的冷冻肉。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着手开发冷却肉,今天在各大超市的生肉中80%是冷却肉。冷却肉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却肉将是以后生鲜肉发展的必然趋势。一、高压技术高压技术在食品中应用最多的…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肉食品卫生检验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从全面开展来说还是比较年青的,因为目前除大中城市及县城外,全国广大农村集镇还没有全部开展起来。就已开展卫检工作几十年的大、中型肉厂来看,所执行的检验方法和程序都是按试行规程进行的。其检验方法是五十年代初期为了对苏联出口冻肉,按苏联要求的检验标准进行的。到了  相似文献   

16.
李同春 《肉类工业》1995,(7):29-29,37
1 肝脏的变化 在宰后检验内脏时,首先检验的是肝脏。肝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屠畜生前生理与病理状态。在屠宰畜禽时,经常碰到的是肝的颜色、形态、大小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病理变化和因生活条件改变或受临时性外来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从注水肉说开去侯云山(石家庄市肉联厂,050021)注水畜禽肉流入市场由来已久,由于管理工作没能及时跟上,致使这一问题愈演愈烈。如今不论是农贸市场还是集体及部分国营肉店出售的白条鸡、白条鸭、牛肉、羊肉和猪肉都存在注水问题。我认为注水肉造成的危害是不可...  相似文献   

18.
1 加强畜禽的检疫检验工作 1.1 建立建全检疫检验制度 在肉食的流通过程中,包括畜禽的收购检疫、运输检疫、待宰期宰前检疫、宰后肉品检验(包括活品的检验),各个环节互相连接、相辅相成,好似一个完整的链条,如果一个环节脱节,就破坏了整个流通领域的工作,所以必须以严格的制度制约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宰后检疫是肉品卫生检验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宰前检疫时,一些潜伏期的病畜不易发现,因此,在宰后检疫中必须严格要求,才能正确判定肉尸和内脏的卫生质量。现就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中宰后检疫要点谈谈本人体会。猪的宰后检疫分以下几个程序:  相似文献   

20.
刘金  徐昌艳 《肉类工业》2000,(11):35-35
红膘肉是指屠宰猪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血管充血、出血或者血红素浸润而呈现粉红色彩。在宰后检验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 ,红膘肉的产生主要是非传染性因素所致 ,如长途运输、屠畜过度疲劳、宰前未得到充分休息而立即屠宰、宰前未充分饮水和沐浴以及背部受冷、热空气或机械刺激等。另外 ,还可能与感染急性猪丹毒、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剧烈腹泻有关。这就要求检疫检验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依据宰后猪的各种病理变化正确判定红膘肉产生的原因 ,从而正确处理红膘肉。下面分类介绍红膘肉的宰后检验要点。1 冷热刺激引起的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