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天然气压力能利用模式单一及调压站冷能利用困难导致的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天然气高压管网压力能发电和冷能综合利用集成方案,并针对调压站地理特性及各能源供给波动性导致的能源供应不稳定等问题,构建了天然气压力能与电、气、冷、热等多种能源相结合的微型综合能源网架构,实现其多能耦合互补;同时,通过价格型和激励型2类响应建立气-电综合需求响应模型,前者基于价格弹性矩阵建立气负荷和电负荷的需求响应模型,后者通过补贴激励的方式对天然气管网进行调峰。综合考虑该微型综合能源网的能耗成本、运维成本、环境成本及需求响应,构建考虑天然气压力能综合利用的微能网气-电需求响应优化调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场景下微能网电-气-冷能的优化调度结果,对所提出的集成方案及气-电需求响应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压力能的不确定性与其管网负荷随机波动性,限制了综合能源系统中压力能利用效率的提高.提出一种天然气调压站压力能发电与制冷的综合利用模式及系统架构.首先,为解决天然气管网流量波动导致压力能不稳定、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通过研究调压站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压力与负荷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压力能不确定性及综合能源系统与调压站集成系统相关性对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影响,确立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性因素与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气体作为冷能传输介质,考虑气、冷、热不同能量的传输特性,分析该系统分时间尺度能量平衡关系,并兼顾经济性与低碳性建立含天然气调压站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进而采用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某实际调压站综合能源系统验证了所提优化调度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邱彬  张志超  王凯  慕会宾  杨桢 《电网技术》2022,46(4):1457-1464
针对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利用率低及各能源负荷波动导致能源系统不稳定等问题,提出考虑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发电技术的电-热-气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IES)优化调度方法。首先通过?分析法建立天然气压力能发电模型,然后基于天然气管存调控技术提出一种准动态压力能发电模型;结合能源设备模型,构建了天然气管网压力能与电、气、热相结合的IES架构。并通过分时电价的激励,达到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以及系统的经济运行。引入算例,分析比较3种场景下系统运行成本、系统净负荷波动以及各部分出力,验证了所提调度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电网负荷波动并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利用率低以及“集中充电,统一配送”模式下的换电池调度问题,提出考虑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发电的换电池集中充电-配送优化策略。采用?分析法构建了天然气压力能发电模型,结合电池放电深度和充放电区间对电池寿命的影响,设计了分组类别下的配送车和换电池调度策略。考虑配送车行驶时的电能转换效率和受到的空气阻力、滚动阻力等物理因素,建立了配送车非线性能耗模型。在此基础上,计及软时间窗、配送车载重和续航里程等约束,以运输成本和时间惩罚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优化调度。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策略对城市天然气管网压力能的消纳水平高,实现了天然气压力能回收利用与换电池调度的有机结合,为天然气压力能在电动汽车换电模式下的高效消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以31.5MVA变压器为例,采用变压器π型等值电路、具体计算、分析带负荷调压变压器的调压特性(阻抗三角形的谐振调压特性、导纳对地支路的无功变化调压特性、带负荷切换分接头调压特性),同时,也说明了其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6.
《电网技术》2021,45(3):970-978,中插13
针对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利用能效低及应用场景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背景下,提出计及天然气管网压力能消纳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优化规划方法。首先,基于(火用)分析法建立天然气压力能发电潜力评估模型,考虑交通流量及路网结构,建立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模型。其次,综合考虑电池供需、功率供需以及站址距离等约束,以社会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优化规划模型。然后,利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集中充电站服务范围,分析评估规划方案的社会环境效益。最后,以包含3个天然气调压站的某城市区域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规划模型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消纳天然气压力能,更好地指导压力能利用场景下充电设施的规划。  相似文献   

7.
以生物质发电项目为依托,阐述了生物质利用的意义,生物质能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展望,分析了生物质燃料的特性,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生物质气化及发电技术,指明了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将是未来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扩展螺杆膨胀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同轴相连的双螺杆膨胀机与笼型异步发电机所构成的发电机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在对螺杆膨胀动力机的运行特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转速转矩双闭环PI控制策略。考虑发电机组的并网发电功率与效率的相互关系,对多台并列运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进行了效率最优功率分配,分析了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群对于系统给定发电功率的跟踪控制能力。仿真结果证明了模型与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为扩展螺杆膨胀发电机组在现有储热技术条件下作为可控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或区域配电网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气气双燃料(天然气-煤气合成气)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提出一种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一键切换全程自动控制策略。基于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功能和双燃料切换流程,提出在燃料切换的初始阶段、切换过程中及结束阶段的全程自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实现了在不停机的情况下2种燃料在线平稳、无扰双向切换,确保机组燃烧室出口平均温度、动态压力值等各项参数快速稳定控制。经多次切换试验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实现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天然气-煤气合成气2种燃料间的稳定、可靠切换控制,缩短燃料切换时间,降低天然气用量,提高机组启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有载调压是动态解决电压质量问题的有效手段。常规机械式有载调压变压器存在调压模块体积大、速度慢、有环流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力电子过渡支路的调压拓扑及调压方法,通过控制电力电子开关的过零切换和切换开关的状态变换,实现调压绕组的平滑切换,从而实现调整高压侧等效匝数。仿真分析和实物样机实验表明,该方案可很好地实现变压器的宽幅无弧自动调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准电)一次风机油泵联锁及主辅电源切换回路原设计存在的问题,改用PLC控制装置代替继电器控制,用压力变送器代替压力开关。改造后,不仅优化了控制回路,而且简化了就地控制箱的线路,提高了一次风机的稳定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辅机系统的故障率。同类现象可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某立式轴流泵装置泵模式和反向发电模式的稳定特性,对该装置的泵模式和反向发电模式进行了全流道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模式下的压力脉动分布规律,最终结果表明:泵模式下,最大压力脉动幅值出现在转轮进口前,约为转轮出口处的2倍。反向发电模式下,在轴向上转轮出口的压力脉动幅值最大,约为转轮进口处的2倍。两种模式下,转轮进口、转轮出口和导叶出口的压力脉动整体呈周期性,且主要受到转轮转动的影响。在频域方面,压力脉动主频为叶频,次频为主频的整数倍;与泵模式相比,反向发电模式下的压力脉动幅值整体更高,设计工况下反向发电工况压力脉动幅值高出约25%。研究结果可为泵站机组在泵模式和反向发电模式下保障其运行稳定以及改善压力脉动特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全流发电技术加速开发我国地热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流螺杆膨胀机的研究与试验已取得较大进展,为提高地热发电效率,简化系统,建设快装移动式井口电站创造了条件,本文简要分析了全流系统的热力学特性,介绍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D=80mm及D=315mm转子螺杆机的发电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数据的推算与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试验数据比较,指出采用全流螺杆机发电,效率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文章最后列举了螺杆机的特点,提出了运用螺杆机全流技术和加速发展藏滇地区地热井口电站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正> 国产首台高炉顶压发电装置鉴定会于1986年8月28~31日在梅山召开,会议由上海市经委主持,会议通过了该装置的技术鉴定。六十年代后,世界各国在高炉顶压煤气膨胀透平发电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它利用高炉煤气炉顶压力和供气压力之压差藉助膨胀透平带动发电机发电,已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和北京的首都钢铁公司先后从日本三菱和日立引进了高炉煤气膨胀透平装置,投运多年,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磁性无级调压变压器,简称磁性调压器。它的特点是可以连续平滑地调节电压,这是其他各种大功率交流调压装置所不能达到的。由于磁性调压器无机械运动部分,调节时反应速度快,因此,也为实现调压自动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磁性调压器另外一个优点是有下坠的外特性,在冲击负荷下,能实现自动限流。磁性调压器坚固耐用运行可靠、易维护、控制简单方便、调压性能好,最适宜  相似文献   

16.
<正>"该项目实现了350MW超临界间冷机组高背压供热、抽凝供热与纯凝发电工况的在线切换,提高了机组调节灵活性,实现了停热不停机,项目成果在类似机组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验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近日,新疆华电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超临界间冷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在线切换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的专项验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外某华龙一号(HPR1000)厂用电接线方式和电源切换设计理念的介绍,分析了厂用电装置的切换和合闸的原理,并以核电站某次试验失败后事故工况下电源切换为例,对电源切换过程进行分析和验证,说明了核电厂事故工况下电源切换装置能可靠动作的原理,可对后续的核电机组调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械式有载调压和电力电子式自动调压装置结构复杂、切换过程冗长和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基于晶闸管的分段式快速调压模型。该模型去除冗杂的过渡电路,精简调压结构;在保证无短暂的电压电流中断的情况下,配合高频全控型双向晶闸管的特性,采用快速切换和增加分段绕组的方式限制过渡环流,简化调压流程;实现在任意时刻进行切换,突破过零切换理论的限制。以理论推导确定环路电流的影响因素,根据仿真实验以及结果分析得出合理的影响参数值。通过Matlab对10 kV/0.4 kV、400 kVA的变压器进行了最终参数的仿真,实验证明了分段式模型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及快速性。  相似文献   

19.
张德明  杨建琴 《变压器》2005,42(6):36-37
1前言 变压器调压主要是通过改变分接绕组的抽头位置来实现的.连接和切换变压器分接抽头的装置通常为分接开关.切换分接抽头必须将变压器从网路中切除,即不带电切换调压,称为无励磁调压,所采用的分接开关称为无励磁分接开关.  相似文献   

20.
轴流泵在反向发电时,不同运行工况和几何过流形式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水力不稳定现象。以某泵站双向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应用SST k-ω模型,对其开展双向发电全流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额定转速下,轴流泵装置反向发电效率整体高于正向发电;最优工况下,与正向发电相比,反向发电在泵段有较合理的压力分布,流线相对平顺。正向发电导叶出口压力脉动稳定性较差,对比导叶段漩涡演变和叶轮受力变化规律得出,正向发电导叶内部的大尺度漩涡是引起导叶出口压力脉动不规律以及最优工况效率更低的原因,且是引起叶轮径向力更大的本质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泵站双向轴流泵装置及前(后)置固定导叶轴流泵装置在发电工况下的运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