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芦洁  王晓峰  董雯  雷军 《资源与产业》2014,16(3):137-142
依托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能矿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疆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文章将新疆资源型产业发展作为一个研究重点,采用区位熵法和加权变异系数法,对新疆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分布特征及空间集聚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资源型产业类型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和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具有明显的优势,空间分布较集聚,煤炭采选业等优势资源产业集聚效应较弱;新疆矿产资源丰富,而相应的资源型产业发展则主要是以能源矿产资源产地为主,资源型产业发展分散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吴泽斌  李瑾 《资源与产业》2014,16(6):100-103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的方法,选取了江西省1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江西省三大产业的空间集聚情况。结果表明,江西省的11个城市中三大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第一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最高,但三大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都相对偏低,基本都低于02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低于0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各城市的发展较均衡,但都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针对江西三大产业的空间集聚的不均衡发展情况提出了江西省应: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创新型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油气资源产业集群。通过不同指标区位熵对该地区集聚程度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加权平均值对陕西油气产业集群评价。结论指出,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集聚程度高,已经形成产业集群,但上游集群程度比下游高,产业发展不均衡,结构问题比较突出,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集群需要在调整上下游结构、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制定合理政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武汉市各类产业空间差异化的集聚性特征,划分武汉市产业圈层结构,为武汉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武汉市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为基础,建立产业活动分类基准,采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核密度分析武汉市产业集聚特征,利用标准差椭圆测算产业的中心性和方向性,并以产业空间布局特征划分武汉市的产业圈层结构。研究表明:1)武汉市农林业呈现出“两核多点”的集聚态势,采矿业在黄陂区和江夏区呈现出块状与多点集聚格局,而其他产业均呈现主城区核心集聚和乡村多点集聚特征,其中第三产业的次级中心围绕着新城发展。2)各类产业发展方向均为东北—西南方向,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主要是沿主城区长江沿岸向外扩展。3)武汉市产业发展具有典型圈层结构特征,外圈层以第一产业和采矿业为主,中间圈层以其他第二产业和部分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主;而内圈层以医疗,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服务业为主。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应对武汉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态势,武汉市未来产业可依托陆港枢纽、空港枢纽和科技发展优势,引导产业向西北—东南方向集群式发展,而产业空间将仍是以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内圈层,以现代专类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集聚中圈层,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融合外圈层的“一核多点三圈”格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在高技术产业的广泛应用,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正经历着重塑性的改变。基于2000—2020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双固定效应模型,深入考察数字技术发展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当数字技术发展超过特定阈值后,可以缓解高技术企业发展所需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的现状,但是受“虹吸效应”和“数字鸿沟”等的影响,这一结果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据此,提出以数字技术作为高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西部产业集聚水平进行研究,发现2003-2008年西部产业的平均集聚度在不断变化,多数产业处在低集聚程度,少数处在中等集聚度状态。实证研究发现,西部产业集聚从整体上推动了其竞争力水平的提高,但不同行业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这些产业的资源要求比较高,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满足了这样一个条件。西部产业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除了要继续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外,还应积极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特别要注意加强产业规划,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   相似文献   

7.
独立工矿区经历了重点发展、逐步式微至当前转型的历史时期,如何推动独立工矿区的存量更新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性的重要议题。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聚集中心凝聚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辐射周边,地理空间分布的差异直接影响区域城市职能与发展潜力,因此本文以空间区位为划分依据,对独立工矿区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其形成背景与发展特征,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出发对三种不同类型独立工矿区转型提出了紧跟市场需求、贴合政策环境、整合内外资源和强调文化延续四个方面的规划策略,并以晋城古书院矿、王台铺矿和凤凰山矿为例剖析了城中型、近郊型和远郊型三类独立工矿区的转型实践,以期为独立工矿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搜集2000—2016年中国资源型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空间集聚指数、区位熵方法衡量资源型产业集聚的时空特征,选用塞尔指数分析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变化趋势,用CES生产函数计算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我国资源型产业呈现较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且各个行业之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从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来看,资源型产业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各异;从资源型产业的变化趋势来看,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弱,区域间的差异逐渐增强,同时,产业集聚区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地理转移;从资源型产业的地理集聚效应来看,资源型产业的地理集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部分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明显,甚至出现负效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型产业,提出加强资源型产业链条管理,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以及加强资源型产业集聚区域内的网络优势,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提升环境效率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讨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区域,利用Undesirable-SBM模型及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测度了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环境效率及产业集聚水平,结合能源消耗结构、城镇化、科技水平等关联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环境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环境效率值在研究期间总体偏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环境效率值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结论与其产业集聚水平相契合,东部产业集聚水平最高,西部产业集聚水平最低,中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环境效率与关联变量皆通过了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环境效率对产业集聚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区域差距,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高限效应”已经显现,进一步产业集聚将阻碍该地区环境效率的提高,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产业集聚有助于该地区环境效率的改善,因为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能源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集聚所带来的交易成本、运输成本降低,使得企业有更富足的资金投入污染物处理中,同时产业聚集带来扩散效应,使得能源节约效应开始显现;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改善以一次能源消耗为主的局面,从而减少高耗能资源的消耗,提高环境效率;5)科技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能显著提高其环境效率值,在中西部地区则并不明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驱动环境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基于江苏省近8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江苏省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其次运用DEA方法对工业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江苏省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与国家相关政策,得出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动力转型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示范运营状态。产业演化与变动趋势直接关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设计,而产业的可预测性也是产业政策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实现产业政策效用最大化,经过系统剖析产业机理,依据相关政策及文献,结合产业规划目标,构建了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模型和存量流量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深入分析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演化趋势,针对不同情景进行仿真研究和政策分析,揭示了不同财政补贴政策情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政策下,难以实现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及加氢站数量的预期目标;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购车补贴对销售的影响不大,氢气价格的下降和加氢站数量的增加更能够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和产业化;与加氢站相比,油氢站成本更低,可以更好地改善加氢站运营负荷率,从而满足车辆的氢气需求。为加速产业发展、实现2030年目标,应继续加大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投入,调整补贴倾向;针对补贴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同时优化财政补贴资源分配,在政府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首先重点支持氢能源基础产业链建设,尤其是加氢站建设等积极性财政补贴政策,并可适当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的购车补贴份额;为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建议前期加大示范应用购车投入,后期加大加氢站建设,特别是油氢站的建设。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资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自然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不高。文章选取了能源消耗、COD排放、SO2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4个指标,计算得到了山东省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和绿色贡献系数。得出:1)山东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均在0.4的“警戒线”以内;2)青岛、威海、东营这三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较好,莱芜和日照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较差,是引起山东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主要因子;3)经济发展阶段越高,能源消耗、SO2和COD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越协调。研究对于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勇 《资源与产业》2016,18(3):101-106
文章剖析了陕西省实施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动机,并研究了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以期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陕西省矿业经济良性发展。矿产资源证券化可使陕西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促成全省矿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助推陕西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作用。实施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可分为3种,即矿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和矿业权资产证券化。针对目前通过上市发行股票仍未能解决陕西省矿业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借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熟模式,给出了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定义和运作流程,并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15.
黄施  冷建飞 《资源与产业》2017,19(1):101-107
基于2007—2014年江苏省各地区的经济与水污染数据,运用全局Moran’s I 指数、LMDI指数及LISA聚集图,将水污染的经济驱动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科技消费效应及技术污染效应,探究江苏省水污染的时空变动特征。结果表明,GDP与水污染总量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关系,2007—2014年相关性先增后减。在时间维度上,规模效应及科技消费效应的变化增加了江苏省各地区的水污染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污染效应的变化则减少了水污染效应;在空间维度上,规模效应及科技消费效应存在低值聚集效应,结构效应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技术污染效应存在高值聚集效应及高低值聚集效应;江苏省水污染重心为119.6395°E—119.6892°E,32.1038°N—32.2075°N的区域,水污染重心自南向北转移,在东西方向上选择性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1991-2008年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及用地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应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江西省2000年和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8年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大致以每年36 km2的速度呈直线递增,生产性用地在减少,服务性、生活性用地在增加;2000年居住、公共设施、工业、道路广场用地分布最为均匀,仓储、绿地和对外交通用地分布较为平均,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分布比较合理;到2008年演变为居住、道路广场用地分布最为均匀,市政公用设施、对外交通、绿地、仓储、工业和公共设施用地分布比较平均;特殊用地的区域分布两个年份的差距都较大(基尼系数都超过国际警戒线0.4);居住、公共设施、工业、道路广场和特殊用地在各地的分布趋向集中,仓储、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地分布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土地持续、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在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土地利用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分析,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土地持续、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在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土地利用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分析,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引用“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系数”,并将之细化为第二产业结构响应系数和第三产业结构响应系数,运用泰尔指数方法,考察了安徽省78个县(市)产业结构演变响应系数、第二产业响应系数和第三产业响应系数空间差异,并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北、皖中和皖南3大区域,分析区域之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对安徽省总体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系数较小且变化不明显,第二产业响应系数较呈现减小趋势,第三产业响应系数呈现增大趋势;3大区域中,皖南的差异较大,皖中次之,皖北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Python程序在中国土地市场网上抓取2010—2018年土地供应数据,运用空间分布重心、区位基尼系数、冷热点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市场和发展“双转型期”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供应规模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以期为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供应规模呈波动性减少的趋势,经历了先增后减又缓慢增加的阶段;市域工业用地空间分布总体趋向均衡,区域供地规模差异在缩小;长江中游地区工业用地供应规模最大,近年来空间分布重心向长三角地区移动明显;工业用地成交价格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供应规模有显著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工业总产值的增加都会促进工业用地供应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