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框架及构建区域综合生态效应指数,揭示2001—2029年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以及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状况。研究表明:1)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15年来共增加了6 169.45×10^4元,增加幅度达到7.44%;2)2001—2015年,草地、林地、交通水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增加总量为9 478.76×10^4元,耕地、园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总量为3 714.75×10^4元;3)生态系统中原材料生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变化大,其中保持土壤增加最多,其次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4)2022—2029年甘州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2.
利用内生经济理论中“干中学”模型,构造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生产函数,对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短期与长期变化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1986-2016年云南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性检验。基于分析结果,对改善云南省城乡收入分配不平衡、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协调发展工农业提出政策建议。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城镇化率达到28%左右时,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产业结构比调整到4.28左右时,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目前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正处于不断缩小的关键时期,城镇化推进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向互动对改善云南省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生荣  李巍 《资源与产业》2014,16(3):120-126
文章结合甘南州1984—2010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理论、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从长期关系、短期波动两方面对甘南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甘南州城镇化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从短期来看,产业结构的提升可以持续促进甘南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城镇化可以带动甘南产业结构的升级,但由于甘南州城镇化起步较晚,城镇化和产业发展水平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提升互动较弱。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波动受自身冲击影响非常显著,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对其冲击影响一般,因此,甘南州产业发展没有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动力。  相似文献   

4.
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邯郸市生态绿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梅 《煤炭工程》2004,(3):56-58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应的充分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在分析了邯郸市自然条件及生态绿化系统规划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有效“绿量”;保护城市绿地生物的多样性;开放专用绿地;溶解公园;构筑多功能的防护林体系等五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但是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消耗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旨在探究以水资源要素为中心考量长江经济带的资源分配如何影响绿色发展效率,同时厘清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在其水资源要素影响绿色发展效率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论文基于2003—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分析水资源总量、用水效率和水资源质量三重约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的3个维度,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产业结构软化的中介效应及其与水资源约束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水资源约束中用水效率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最大,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促进力度表现出上游>中游>下游的特征;2)从中介效应来看,长江经济带全流域主要是产业结构软化在用水效率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时发挥了中介作用,分流域来看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了主要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上游地区水资源总量影响绿色发展效率时表现出了中介作用,在下游地区用水效率、水资源质量影响绿色发展效...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是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全国126个地级市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比重法、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模型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保持领先水平,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增长幅度最大,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1980~2015年间,87.3%的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12.7%呈上升趋势。资源型城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时序上表现为二者相互作用增强;空间上,东北地区二者相互作用关系无明显变化,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二者相互作用关系明显增强,资源型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减弱。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成为粮食主产区城乡二元结构变革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关键。论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链视角利用熵值法测度粮食安全水平,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构建包含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的多维度指标体系并测度新型城镇化水平,探究新型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为中介变量,分析新型城镇化及其各维度影响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的新型城镇化对粮食安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土地规模化经营在新型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作用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2)分维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对粮食安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土地规模化经营在其中发挥部分或完全的中介效应。为此,提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并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城镇化多个维度因地制宜调整粮食发展战略是粮食主产区发展的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8.
张卉 《中州煤炭》2022,(4):66-71
为合理制定渤海流域的污染防控策略,及时掌握该流域的环境污染状况,提出基于生态安舶污染等类型,分别从压力指数、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3个方面选取的渤海流域环境生态安全时空差异分析.渤海流域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工业污水、农田灌溉、船舶污染等.经过构建分析序列、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各指标权重,同时考虑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将...  相似文献   

9.
刘童  刘亚静 《矿山测量》2020,48(1):102-106
研究生态环境竞争力进程中的土地分区,可进一步提升区域在全国生态环境中的竞争力。文中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采用无监督模糊聚类方法对迁西县土地进行分类,分区结果很好反映了迁西县的区域生态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金丹  卞正富 《煤炭学报》2007,32(3):225-229
在计算江苏徐州市和山西长治市生态足迹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采煤业生态足迹的方法.并用3种不同的方法比较了徐州和长治两地采煤业生态足迹的地区差异:徐州市开采万吨原煤的生态足迹占矿区生态承载力的比例为26%,长治市为51%;采煤业万元产值的生态足迹徐州市为0.74 hm2,长治市为0.78 hm2;按产值比重算,万吨原煤产量的生态足迹徐州市为52.07 hm2c长治市为66.81 hm2.同时还分析了同一地区单位产值的采煤业与其他产业生态足迹的差异,长治市采煤业生态足迹与其他行业生态足迹较为接近,而徐州市采煤业生态足迹则远大于其他行业的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11.
刘宇  黄继忠 《资源与产业》2013,15(2):110-116
产业结构作为各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连接体,不同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力各不相同。在环境约束日益加大的今天,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演变的视角对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1985-2010年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认为辽宁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显著;最后,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之间进行协整检验,不但进一步证明了典型相关性得出的结论,还证明了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稳定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引用“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系数”,并将之细化为第二产业结构响应系数和第三产业结构响应系数,运用泰尔指数方法,考察了安徽省78个县(市)产业结构演变响应系数、第二产业响应系数和第三产业响应系数空间差异,并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北、皖中和皖南3大区域,分析区域之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对安徽省总体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系数较小且变化不明显,第二产业响应系数较呈现减小趋势,第三产业响应系数呈现增大趋势;3大区域中,皖南的差异较大,皖中次之,皖北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吴一丁  赖程 《资源与产业》2015,17(1):128-133
以国内稀土行业12家上市公司2004—2012年的财务数据为例,运用DEA方法对4家稀土前端企业和8家稀土后端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了比较,并剖析了两者经营绩效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后端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相对较低,企业间绩效状况呈现“两极分化”;后端企业的技术投入效用低下是造成其经营绩效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前端企业的经营绩效变动主要依靠政策影响,继续大规模将资源投入到前端对产业升级不利。最后,从绩效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稀土前端、后端企业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霍邱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对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基于易损性、敏感性、稳定性和弹性等适应性要素,构建了霍邱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而利用递阶多层次评价方法对霍邱矿业经济区2008—2012年的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霍邱矿业经济区的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指数由0.1585提升至0.1759,产业生态适应能力逐渐增强,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降低。其中资源环境子系统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但产业系统内部仍存在敏感性高、易损性强、稳定性差的问题。基于上述结论,进一步提出了增强霍邱矿业经济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产业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是否存在生态改善效应,以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3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生态效率,将新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扩展到生态效率领域,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产业升级与生态效率之间是否存在EKC曲线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上游地区生态效率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产业升级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大部分城市的产业升级指数已经经过拐点,位于“U”型曲线右方;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以及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有效提高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建议加强上下游地区间生态环境治理策略互动,继续发挥产业升级的生态效率提升作用,推动中上游地区产业升级,加强环境规制,合理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能源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锂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产业链视角入手,分析了我国锂产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锂产业发展目前存在上游锂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中游锂电池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个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东西部合作促进提锂技术发展、综合开发利用盐湖资源、加快深加工锂产品技术攻关、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姣  刘润  黄敏 《资源与产业》2022,24(1):73-85
长江中游地区作为我国东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着力点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探究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长江中游为研究区域,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长江中游整体、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外部以及市域多个尺度,定量测度2005年、2010年、2015年、2017年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GeoDa软件对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全局和局部自相关检验。研究表明:1)长江中游整体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不断上升,耦合度始终保持在拮抗阶段,协调度从初级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2017年长江中游整体协调度为0.53;2)长江中游4个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波动较大,2017年,除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度达到0.6,进入中度协调之外,其余城市群仍为初级协调,各城市群内部与城市群外部协调度为0.57~0.62,差异较小;3)市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具有空间差异,中心城市有先发展优势;4)国家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地方发展是长江中游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5)协调度空间差异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湖北,高高集聚区主要在江淮城市圈东部,低低集聚区逐渐减少至零。长江中游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上升,但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实现长江中游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分析2005—2011年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3个城市的产业数据,分别以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的数据为参照,对其“二三一”型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使用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3大指标评价长三角两省一市17个产业部门,以此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流域生态补偿是提升生态资本价值、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政府在对具备社会环境效益、影响公众利益的生态补偿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产生声誉问题,通过对水源地和受水区的博弈情景设定,在考虑损失成本、生态收益以及转移支付等显性利益因素的同时,将声誉等隐性因素考虑在内,引入流域管理机构和政府声誉函数,构建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探讨水源地和受水区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各参数的变化对利益相关主体行为策略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双方合作的演化方向主要受奖惩力度、水源地保护成本、受水区转移补偿金额、治污效益、声誉转化效益等10个因素的影响,并提出强化流域管理机构职能、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构建声誉水平评价机制以及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途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