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治淮》2021,(7)
正一、概述怀洪新河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1991年淮河大水后续建,2004年竣工验收。这条大型人工河道的建成,不仅缓减了淮河中游的防洪压力,淮河中下游防洪标准大幅度提高,河道湖泊蓄水位逐步得以抬高,水资源储量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怀洪新河流域内工业及城市居民生活需水量大幅度增加,区域水资源趋向紧缺。怀洪新河有香涧湖、沱湖、四方湖、天井湖等湖泊多湖串联的特点为水资源调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治淮》2019,(12)
<正>一、滁州市主要河道河口防洪现状1.滁州市河流水系概况滁州市位于江淮之间,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水系有滁河水系;淮河流域有淮河水系、池河水系、窑河水系及淮河入江水道。根据统计,现状滁河水系有主要支流河道约15条,其中较大的河道有来河、清流河、襄河;淮河水系主要支流河道有濠河、小溪河、板桥河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九十年代的水利建设,我省在“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已经明确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全面治理淮河、太湖,续建入江水道、新沂河、新沭河、太浦河,新建望虞河,提高这五条主要排洪河道的安全行洪能力;二是大力建设苏北水资源工程,缓解淮北水源紧缺矛盾,需要续建徐洪河,开挖通榆河,新建泰州引江河,提高和增加这三条骨干河道的引水能力;三是续建和改造江水北调沿线  相似文献   

4.
<正>一、早陈河河道治理背景泗洪县隶属于江苏省宿迁市,地处江苏西北部、洪泽湖西岸、淮河中游,境内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目前,针对泗洪县的水系情况,对泗洪县北部城区的水系进行规划,整个水系规划涉及三条城区河道,包括东风大沟、早陈河、拦岗河。三条河道互相平行,并且皆是断头河,都自北向南汇入濉河。泗洪县北部城区水系规划的理念是"以通为主,以动为辅"。"通"  相似文献   

5.
叶成林 《治淮》2002,(8):8-9
2001年7月下旬,洪汝河、沙颍河、涡河上游降大雨、大暴雨,致使淮河、颍河等河道水位急剧上涨。原聚集在河道内的大量污水下泄,防汛、防污形势严峻:该次洪污调度使我们得到了启发。一是环境保护意识急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对水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新要求。 一、水情、水质 1、水情。2001年入汛后,淮河干流  相似文献   

6.
《治淮》2021,(8)
正一、基本概况河道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水系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迁市位于淮河、沂沭泗水系下游,河道纵横交错,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市域国土面积的28%。有洪泽湖、骆马湖2座大型湖泊;7条流域性河道,河长684km;16条区域性河道,河长1035km;39条骨干排涝河道,河长739km;2045条县乡河道,河长8208km。据统计,宿迁市列入日常水质监测的24条、825km长河道中,水质三类及以上的河道长512km,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京杭运河及淮河、海河原有河道和湖泊进行输水。  相似文献   

8.
杨运  郑朝纲 《治淮》2014,(12):25-26
淮河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在不同区域和用水户之间的有效分配,从而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淮河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淮河区水资源合理配置面临的问题,并从水资源配置工程、"三条红线"管理、水资源调度、水资源监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治淮》1991,(1)
沙颖河是淮河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全长550多公里。沙颖河水系有35座城镇,总的排放污废水量143万吨/日,占全流域的23%。沙颖河污染近两年连续造成对淮河干流的水质危害,尤其是在1989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导致淮河干流发生一次大面积污染事故。为了贯彻落实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淮河流域防止河道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决定》,流域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河南、安徽两省水利、环保部门商定,首先在沙颖河水系实施。从去年3月份  相似文献   

10.
贾利 《治淮》1997,(10):36-38
一、淮河流域基本特点 1、水系复杂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向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此外,还可经苏北灌溉总渠和二河、淮沭河、新沂河分流入黄海。 淮河的支流众多,一级支流约120条,二级支流460条,主要跨省河道60条。其中沂河有一级支流35条,沭河有25条,泗河有57条。沂沭泗水系共有跨省河道40条。  相似文献   

11.
王峰 《治淮》2023,(3):37-38
针对安徽省颍上县存在水资源均量不足等问题,通过城市供水水源开发,沟塘、煤炭塌陷区、淮河、颍河老河道水资源开发,制定工业用水水源优化等策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盐城市地处淮河尾阊,区内河渠纵横、四通八达,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治理,已形成了以30条骨干河道为支撑的沂南区、废黄河区、渠北区、里下河区、沿海垦区等五大水系。根据江苏省水资源分区,盐城市共分为5个四级水资源分区,即沂南区、渠北区、里下河腹部区、斗北区、斗南区。  相似文献   

13.
《治淮》2021,(9)
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日益加大,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突出,已成为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由于淮河蚌埠闸以下河段属洪泽湖补水区,暂无河道控制工程,水资源利用率难以保证,为充分挖掘淮河蚌埠闸上水资源利用潜力,适当提高蚌埠闸上的正常蓄水位则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叶成林 《治淮》2001,(2):26-26
涡河位于淮河北岸,是跨豫、皖两省的一条主要排水河道,于安徽省怀远县城附近汇入淮河。涡河流域总面积15905平方公里,河道全长380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内流域面积4340平方公里,河道长225公里,现有人口287万人,耕地26.3万公顷。该流域自1963年以来未发生大的洪水。2000年7月的一次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大片农田受  相似文献   

15.
滕州市现有十字河、郭河、城河、北沙河、界河5条中型河道,河道总长311.1km,总流域面积达2604km2;小型河道35条,总长达410.7km,总流域面积达1482.4km2.5条中型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3579万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达13011.3万m3.随着滕州经济的腾飞,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缺乏已成为滕州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滕州市的实际情况,解决缺水问题,必须修建河道拦蓄工程,尽可能多地拦蓄河道径流,优化配置水资源,充分发挥河道应有的综合效益,美化环境,营造小气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滕州市现有十字河、郭河、城河、北沙河、界河5条中型河道,河道总长311.1km,总流域面积达2604km2;小型河道35条,总长达410.7km,总流域面积达1482.4km2.5条中型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3579万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达13011.3万m3.随着滕州经济的腾飞,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缺乏已成为滕州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滕州市的实际情况,解决缺水问题,必须修建河道拦蓄工程,尽可能多地拦蓄河道径流,优化配置水资源,充分发挥河道应有的综合效益,美化环境,营造小气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陆丽莉 《治淮》2011,(5):39-41
一、淮安水利概况江苏省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东濒黄海,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2万亩,总人口533万。境内湖泊众多、河网密布,主要湖泊有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等,有淮河、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淮沭河、京杭大运河等7条行洪河道,河道总长485公里,防洪堤防长约900公里。  相似文献   

18.
张峰 《中国水利》2014,(16):34-36
<正>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省内淮河干流河长418 km,两岸支流发达,湖泊洼地众多,流域面积为6.66万km2。安徽地处淮河中游,2003年和2007年发生的淮河大洪水告诫我们:淮河不安,安徽难安;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通过多年努力,特别是治淮骨干工程的实施促使淮河中游综合防洪体系基本形成,整体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2001年和2013年淮河流域大旱也暴露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河道季节性断流、船舶断航、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水位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银生 《治淮》2006,(12):6-7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上世纪5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先后进行了5次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这些规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3次大规模治理淮河提供了依据。淮河流域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了蓄、引、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山区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提供了较好条件;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确立了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得到了加强。淮河流域50多年的水利建设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吴旭 《治淮》1995,(11)
怀洪新河是1971年为扩大淮河中游排洪出路与茨淮新河统一规划的治淮骨干工程。在淮河发生较大洪水时,分泄淮河中游洪水,同时承担着淮河以北、涡河以东、新汴河以南1.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漴潼河区间内水。是一条具有分洪、排涝、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人工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