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燃煤电厂一般以实现最低稳燃调度负荷区间的宽负荷脱硝为运行目标,部分电厂还需花费巨资通过技改途径来实现。为此,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低负荷无法投运的难题,结合某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实际情况,开展全负荷脱硝技术研究及实践。在不对设备进行改造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机组各项有利边界条件,对锅炉侧、汽轮机侧、逻辑控制等方面进行技术优化,实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零投资"的全负荷脱硝(机组并网前即投运脱硝),环境保护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低负荷阶段,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湾电厂")两台锅炉的脱硝系统因烟温低而退出运行,造成烟气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为了使低负荷时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达到最新环保要求,金湾电厂对锅炉进行了脱硝改造:首先在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了脱硝装置并对省煤器进行分级改造,然后进行低氮燃烧调整以及启停机运行的优化。改造后,烟囱出口NO_x的质量浓度小于30mg/m~3(标准状态下),40%~60%负荷阶段脱硝装置投运率100%,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较好地解决锅炉因烟温低而脱硝系统不能投入运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燃煤锅炉SNCR脱硝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系统简单,操作方便,是一种经济实用的NOx脱除方法。某电厂自2007年在4台410t/h燃煤锅炉上陆续加装了SNCR脱硝系统。介绍了SNCR烟气脱硝技术的脱硝原理和基本系统构成、应用效果,以及SNCR烟气脱硝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性能测试表明,投入SNCR系统后,在氨逃逸量不大于10ppm时,脱硝效率大于35%。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燃煤电厂不能全负荷脱硝对电厂经济性的影响,以及机组低负荷运行时SCR脱硝系统不能正常投运的原因,进而提出进行全负荷脱硝技术改造。对5种全负荷脱硝技术改造方法技术特点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王煜伟 《热力发电》2020,49(2):104-109
国内尚无超超临界机组实现在网运行期间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全程不间断运行的改造案例。本文以某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塔式锅炉为研究对象,结合塔式锅炉省煤器布置特点,利用大容量高、低压串联旁路系统设计的有利条件,提出了采用省煤器水旁路和热水再循环的组合方案,满足了全负荷段实现NOx超低排放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方案在深度调峰、机组启动和滑参数停机3个典型工况下控制策略,为同类型机组全负荷脱硝的设计改造和控制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联合脱硝技术在燃煤锅炉脱硝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燃煤锅炉的脱硝改造项目也越来越多。现在SNCR与SCR是主要的脱硝技术,在不同的改造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国华热电分公司结合其设备特点制定了联合运行脱硝的技术方案并实施成功,为燃煤锅炉的脱硝改造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燃煤电厂会排放出NO_x,而NO_x带来的诸如雾霾、酸雨等直接给人们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国内燃煤电站锅炉普遍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对NO_x排放进行控制。受脱硝反应温度的限制,布置在省煤器后的催化剂,由于烟尘中的灰尘、碱金属K和As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化学寿命一般为3年。通过对失活的催化剂再生前后取样分析,可以实现有限资源的重复利用,再生后的催化剂能满足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8.
阐述发电厂锅炉脱硝改造中常用的低氮燃烧器(low NO<,x> burner,LNB)、燃尽风(overfire air,OFA)、再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等...  相似文献   

9.
李斌 《上海电力》2003,16(3):236-240
上海地区已投运的中小型电站锅炉(12~125MW)在正常运行中负荷调节范围很小,适应不了电网调峰运行的要求,其中制约锅炉负荷调节范围较小的重要因素就是锅炉不能在较低负荷下全燃煤稳定运行。介绍了3种不同型式的制粉系统锅炉低负荷全燃煤运行试验调整结果,这些锅炉经过一定的设备改造和试验调整,其负荷调节范围基本上与设计有调峰能力的大机组负荷调节范围接近,能满足电网调峰运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电站锅炉设备固有特点,通过采取优化磨煤机启动,优化尾部烟道烟气挡板调整,优化汽温控制、提高给水温度,优化炉水循环泵运行,优化电站锅炉湿态转干态前后的操作等综合优化技术,提高脱硝入口烟温,不需进行设备改造,即可实现电站锅炉全负荷脱硝。此综合优化技术的实施,可节约技改费用,避免出现加装省煤器烟道旁路时因挡板不严将造成排烟温度升高、锅炉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避免出现设置省煤器给水旁路时容易出现省煤器内工质沸腾工况而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问题。此综合优化技术可为同类型机组实现全负荷脱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于炉膛出口NOx浓度相对较低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当CFB锅炉负荷小于75%BMCR时,炉膛出口烟温通常处于650℃~850℃范围内。在此温度区间(中温区)内,SNCR脱硝效率偏低是目前CFB-SNCR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中温区SNCR脱硝效率主要研究方向有:添加剂、活性还原剂、还原剂混合以及中温干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文章对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CFB锅炉全负荷SNCR烟气脱硝技术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电设备》2016,(2):106-109
针对燃煤电站锅炉低负荷运行过程中省煤器出口烟温过低、无法满足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投运温度要求的问题,对各项低负荷SCR脱硝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技术的可行性及优缺点,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为降低NOx对环境影响,提供清洁能源,建设绿色环保电厂,增建烟气脱硝装置已经势在必行[1]。SCR法脱硝效率高达90%以上,运行安全可靠,是目前最成熟烟气脱硝技术之一,大部分电厂采用SCR脱硝技术。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电力行业脱硝被列入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重点解决环境科技问题,NOx控制技术和对策被列入区域大气污染物控制重点解决环境科技问题。其中,华能榆社发电厂有限责任公司2×300 MW机组脱硝改造工程就采用SCR法脱硝工艺。  相似文献   

14.
对于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的煤电机组,受限于烟气温度低,在机组启停过程及较低负荷区段脱硝无法投入运行。通过分析某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全负荷脱硝技术以及实践成果,探索出适用于大容量燃煤机组全负荷脱硝控制策略,以此为国内同类机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1 前言过去,燃煤火力发电机组主要带基本负荷,近年来随着电力需要的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和核电机组相继投入运行带基本负荷电网调峰调负任务主要由原有的部分大中型燃煤机组来承担,带中间负荷。  相似文献   

17.
《电站系统工程》2021,(1):57-60
以某1000 MW机组SCR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为了适应机组深度调峰,机组并网运行后即投脱硝的要求,SCR系统需进行优化改造提升脱硝系统进口烟气温度。机组并网负荷约150 MW,结合机组并网后运行特性,烟气温度最低点出现在锅炉干湿态转换时,即250 MW负荷点附近。结合煤中的硫分和水分,机组负荷降低至25%THA工况左右时,为了满足脱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脱硝入口烟气温度需提高约27℃,从技术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分析比较省煤器烟气旁路、省煤器分级、省煤器给水旁路、省煤器热水再循环和省煤器复合热水再循环等提升脱硝系统进口烟气温度技术,确定省煤器复合热水再循环为最佳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8.
燃煤锅炉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工艺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电子束氨法和脉冲电晕氨法2种高能电子活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活性炭加氨吸附、NOXSO工艺和CuO法3种固相吸收/再生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SNON工艺和SNRB工艺气/固催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以及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并结合各种工艺的应用实例,分析各种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工艺特性和优缺点,并介绍各种技术的工业应用情况和最新研究进展。与单独使用脱硫脱硝工艺相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相对投资少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随着对SO2和NOx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程俊峰  孙禔 《湖北电力》2011,35(5):46-48
文章对中国燃煤锅炉的NOx排放现状和最新的环保标准进行了介绍,对包括低NOx燃烧器、OFA、烟气再循环和CCS在内的低NOx燃烧技术、SNCR和SCR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燃煤锅炉的脱硝工艺选择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燃煤电站脱硝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脱硝的原理及工艺,发达国家的环保政策和脱硝对策,我国环保政策和脱硝现状,对今后国内燃煤电站脱硝技术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