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日常检测工作快捷准确性的需求,此文提供了一种再生纤维/氨纶/聚酯纤维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新方法。首先采用20%HCl(90℃,20min)法先溶解再生纤维,然后用80%硫酸溶解氨纶,最终完成再生纤维/氨纶/聚酯纤维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此方法与传统的N,N-二甲基甲酰胺(95℃,20min)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不使用有机试剂、对纤维几乎无损失等优点,经过反复对比试验论证,本方法适用于日常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2.
采用γ-丁内酯对腈纶、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化学溶解法定量分析,研究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下γ-丁内酯完全溶解腈纶时对氨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γ-丁内酯对腈纶、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化学定量分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时间15min,此时腈纶纤维完全溶解,得到氨纶的修正系数d值为1.0536,均值在95%置信水平下,置信界限远小于1%,相比现行的FZ/T 01095-2002、GB/T 2910.12-2009等标准中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无毒、节能环保、反应时间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见氨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以及腈纶混纺产品,改变试验条件,研究氨纶及腈纶混纺产品快速定量方法。试验表明:氨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采用1g试样加入100ml二甲基甲酰胺,92℃水浴锅中保温30 min测试结果与按FZ/T 01095-2002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腈纶混纺产品采用1g试样加入100ml二甲基甲酰胺,92℃水浴锅中保温1h测试结果与按GB/T 2910.12-2009测试结果差异较小,且操作方法简单,结果准确,节约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试验得出了92℃时不同时间二甲基甲酰胺对不溶纤维的d值。  相似文献   

4.
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可降解的环保纤维,与腈纶混纺既可以保持原有的舒适性,还可以让面料更加蓬松保暖,是一种优质的面料。一般检测粘纤/腈纶的样品采用99%N, N-二甲基甲酰胺法,这种方适用范围广,但耗时长、温度高、有机试剂无法完全回收再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纤维素、腈纶的溶解性质,提出了浓盐酸和59.5%硫酸两种无机试剂方法进行粘纤/腈纶样品定量试验,并对试验以后的剩余物形态进行显微镜观察、数据比对。证明这两种方法对腈纶均没有损伤,可用于日常检验,并从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范围、试验效率进行讨论,为后续同类样品试剂的选择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改性腈纶与腈纶的溶解性能,通过对各种配比腈纶/改性腈纶/涤纶的混纺样品进行分析,开发了一种适合各种形态和各种类型的腈纶/改性腈纶/涤纶3组分混纺纤维定量分析的方法。具体过程包括:样品预处理,用沸腾的环己酮将改性腈纶溶解,得到精确的腈纶和涤纶或部分涤纶的比例;再用热的二甲基甲酰胺将腈纶溶解,得到精确的腈纶比例;重新取样用热的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去除改性腈纶与腈纶,得到精确的涤纶比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莫代尔/氨纶混合产品缺乏定量分析方法标准的困难,通过对混合物中各纤维溶解性能的分析,选择3种试验方案进行比对测试,对方案进行优化,然后根据测试结果优选出最佳试验方案后,再进行复现性测试,结果表明:用次氯酸钠/65%硫氰酸钾溶解去除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再用20%盐酸溶解去除莫代尔剩余氨纶的方案是可行的,根据t分布得出改进的方案测试值与真实值之间无显著差异,复现性良好,测试数据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棉莫代尔氨纶产品定量分析方法常用有化学溶解法、纤维投影法和手工分离法等。用模拟棉莫代尔氨纶产品试验,其定量分析采用化学溶解法和纤维投影法结合,先用60%硫酸溶解莫代尔纤维,同时利用纤维投影计数法对棉和氨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60%硫酸对棉、氨纶损伤较小,纤维投影法测量棉/氨纶时,测试纤维根数越多,测试结果越接近真值。棉莫代尔氨纶产品采用化学溶解和纤维投影相结合方法,实验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建议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把握蛋白质纤维与氨纶混纺产品的服用性能与生产工艺,需要对该类产品的混纺比进行准确的测定。以天然蛋白质纤维中的羊毛和桑蚕丝纤维为例,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法、次氯酸盐法及拆分法分别对5种不同的羊毛/氨纶混纺产品和桑蚕丝/氨纶混纺产品纤维含量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完全符合FZT 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和GB/T 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四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的要求。且在测试中从纤维溶解过程来看,采用次氯酸钠盐法测试蛋白质纤维与氨纶纤维的含量比用二甲基甲酰胺法更为合理。为蛋白质纤维与氨纶纤维混纺产品纤维含量测试与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纤维素纤维/蚕丝和氨纶在20%盐酸当中的溶解性质的不同,利用20%盐酸法在一定温度(70℃)和时间(45min)的环境下将纤维素纤维溶解损伤,从而达到氨纶分离出来的结果。通过大量试验数据比对,分析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减压蒸馏的方式对纤维成分试验中产生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以下简称DMF)废液进行回收,然后对回收的馏分液体进行溶解性能测试,探讨用减压蒸馏方法对DMF废液进行回收重复利用的可行性。试验表明,DMF废液经过滤后再用减压蒸馏方法回收的DMF能运用于腈纶纤维的溶解,若要用于氨纶等其他纤维的溶解,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GB/T 2910.2—2009溶解羊毛/桑蚕丝/腈纶混纺产品时存在因不能完全溶解纤维、剩余物难以收集而造成定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文采用甲酸/氯化锌在(70±2)℃下溶解桑蚕丝、腈纶和1mol/L次氯酸钠溶液溶解羊毛、桑蚕丝以定量分析羊毛/桑蚕丝/腈纶混纺产品。通过与标准方法做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时效性上要优于传统方法,且拥有更高的精确度,此方法可用于羊毛/桑蚕丝/腈纶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氨纶/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通常用手工拆分法,化学法通常用二甲基甲酰胺法和20%盐酸法。通过多组试验对比得到,氨纶/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的理想方法是20%盐酸法,即在(70±2)℃下、20%盐酸溶液中溶解30min。  相似文献   

13.
现行标准中测定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方法有手工拆分法及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等有机溶剂溶解法,其中的手工拆分法效率较低,且溶解有机溶剂时对人员和环境的伤害大。为了寻求一种准确高效、低耗及安全环保的方法,探讨了采用1.0 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定量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该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1.Omol/L次氯酸钠溶液中并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溶解40 min时,氨纶的修正系数为1.02。该试验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计算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时的试验数据准确度高、精确性好,可用于定量化学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两组分混纺织物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涂层与氨纶具有相类似的化学结构组成,可以根据FZ/T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中氨纶/粘胶纤维的试验原理和步骤,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把织物上聚氨酯涂层溶解去除,从而确定织物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印染》2020,(3)
采用氯化钙/甲醇溶液体系溶解废旧涤丝等含丝混纺织物中的蚕丝纤维,并回收涤纶等剩余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为:甲醇质量分数75%,氯化钙浓度3.5 mol/L,反应温度90℃,固液比1∶300。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氯化钙/甲醇溶液对涤纶纤维、羊毛纤维、棉纤维、黏胶纤维、腈纶纤维和麻纤维没有影响,而蚕丝纤维被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方法,根据新发布的国标GB/T 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设计了盐酸-硫酸法:采用20%HCl在70℃,30 min条件下溶解棉,然后用75%H2 SO4在50℃,1 h条件下溶解氨纶,根据质量损失,求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完成棉/聚酯...  相似文献   

17.
对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大豆蛋白纤维纱、丙纶纤维、涤纶纤维和腈纶纤维针织物的服用舒适性能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发现,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及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有较好的导湿性、透汽性和散热性,保暖性差。通过大豆蛋白纤维纱加氨纶添纱编织或者采用大豆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编织,可以生产出大豆蛋白纤维塑身功能针织产品。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聚乳酸纤维/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生产工艺,阐述了在环锭细纱机上纺制聚乳酸纤维/氨纶弹力包芯纱的方法及各生产工序的工艺要点,对影响聚乳酸纤维/氨纶弹力包芯纱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工艺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纱线捻度和氨纶丝预牵伸倍数的最优工艺配置,最终顺利纺制出了40.13tex(77dtex)聚乳酸纤维与氨纶弹力包芯纱,质量达到了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氨纶和聚酯纤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性能不同的原理,讨论了氢氧化钠浓度、时间、温度对聚酯/氨纶混纺织物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氢氧化钠法对聚酯/氨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煮沸条件下,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25%时,处理10 min可以完全溶解聚酯纤维,氨纶纤维修正系数d值为1.003 0±0.001 3。氢氧化钠法比二甲基甲酰胺法、二甲基乙酰胺法和80%硫酸法偏差小,分析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20.
现行标准中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法用于腈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时,存在对人体有害、对试验环境要求高等缺点,文中采用氯化锌法测试混纺织物中腈纶纤维的含量。探讨了氯化锌溶液溶解腈纶纤维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氯化锌法测试了腈纶与锦纶、腈纶与黏胶、腈纶与天丝以及腈纶与涤纶常见混纺织物中腈纶纤维含量,并与DMF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锌溶液浓度为7.0 mol/L时,在常温下30 min即可将腈纶纤维完全溶解;氯化锌法精确度不低于DMF法,且氯化锌溶液低毒、环保,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腈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