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可 《建筑学报》2001,(1):32-33
《北京宪章》在“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一章中提出了“全社会的建筑学”的概念。笔者以为,这既是对20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一个精辟恰当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建筑设计模式的一种良好展望。它至少包含以下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建筑师要参与社会,“建筑发展要考虑到全面的社会-政治背景,建筑师要作为专业人员参与所有层次的决策”〔1〕;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过程也要接受全社会的参与,“(建筑学)必须要创造出日益美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而这有赖于使用者与决策者的参与”。〔2〕。一、建筑师要参与社会,参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所有层次的决策  …  相似文献   

2.
热点书评     
建筑设计的实践活动的涵盖面很广,“做方案”常常是一些年轻建筑设计人员引以为豪的长处, 而事实上,这离成为一位成熟的,富有经验的建筑师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栋建筑的建造包含着各类专业人员的共同创造。它的完美无缺也取决于所有专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建筑师的成熟也是通过参与一个个的实际工程,在与各种专业人士的切磋,协调过程中获得经验和知  相似文献   

3.
<正> 在第14届国际建协华沙宣言提出“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它揭示了建筑学新的,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遮风蔽雨”、“凝固的音乐”,现代的“住人的机器”或建筑是“空间艺术”的价值观。在施工情况下建筑师所面临的任务,将不只是一个单位建筑物,而是一个整体建筑环境的创造,这就促使传统建筑学研究范围要不断扩延和深  相似文献   

4.
郝曙光 《建筑》2000,(6):26-27
决定建筑设计质量的根本因素在于建筑师的素质 ,我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建筑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已成为我国建筑界的共识。建筑学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对建筑师素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从组成建筑师素质的各个方面去反思建筑学教育 ,分析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建筑师素质的全面认识很有必要。艺术才思既然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 ,那么建筑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思维能力 ;同时 ,建筑是社会的审美客体 ,作为建筑艺术创作主体的建筑师需要…  相似文献   

5.
虽然标题出现了“建筑学”,但其 实“地方建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有效的社 会事务组织模式,由于这个社会事务组织 模式是建立在地方知识的基础上的,要同时 保持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全球化思维,其地方 特质将会被强调并且以此作为所有事务的 基础。   “地方建筑学”不仅要面对建筑行业 本身专业的社会事务组织,更需要一个良好 的社会参与环境,培养大众的基本建筑学 知识,在公平审视建筑师工作的条件下形成 较为公正的社会建筑评论。由此延伸到地方 建筑学教育事业与地方建筑学会在教育和实 践之间的桥梁作用,甚至是地方建筑行业协 会在构建公平、健康的行业环境方面所承担 的责任,都将会是“地方建筑学”很重要的 环节。  相似文献   

6.
建筑与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二者的服务对象是人。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提供的服务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作品——建筑环境、建筑物、建筑群,小区或城市……它们都是社会的可见结构与形象。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必须懂得社会,关心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并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继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掌握建筑与社会学这门不被人们所重视的边缘科学。 建筑与社会学是建筑领域里的决策科学之一,这  相似文献   

7.
周璐  刘显鹏 《建筑》2009,(20):92-93
通过在建筑学学习中对于密斯“少即是多”观念的初步认知,对其进行哲学思辨,联系整个现代建筑的发展史,探究其中包含的建筑师的社会观与价值观,从而更深层次理解这句现代建筑的箴言。  相似文献   

8.
系统论的等级秩序原理认为:被看作一个整体系统的任何事物都是分层次的。当我们把建筑设计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内的诸问题可以简略地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问题即建筑师的世界观,亦即建筑师对自然、社会、人和建筑的认识。其主要内容是:建筑的创作思想,对建筑的时代性、社会性的认识,以及对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客观的规律,是所有建筑师都必须遵从的:有一些则是可以因人、因时代而异,众多流派思想共存的。中观问题即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罗春建 《江西建设》2001,(10):20-21
人们生存的这样一个物质世界,小到居室,大到城市,都属于一种大大小小的环境,而所有的建筑都是这种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与环境如此密不可分,早在1981年14届国际建筑协会华沙宣言就指出:“建筑学是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揭示了建筑学所具有的不同于历史上纯艺术、纯功能的环境价值,阐明了建筑设计的本质就是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0.
吴良铺院士曾指出:“建筑学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要提高社会对建筑的共识和参与,共同保护与创造美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建筑师的职责就是综合协调各种与建筑相关的技术、社会和经济问题,最终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安全、健康的共生关系,以最小消耗地球资源、最优高效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宜居、舒适生存需求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正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已从封闭、狭隘的传统建筑学向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广义建筑学转变。作为广义建筑学重要内涵的文化观念、科技观念,生态观念越来越受到广大建筑设计师的重视,相比之下,同样是其重要内涵一部分的社会观念似乎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社会观念,或曰人文关怀,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体现在深刻关注居住者包括各种特殊群体的利益与要求。建筑师的工作正缓慢而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形态与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所以建筑师虽不是社会管理者,却同样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作为建筑师,在关注建筑设计创作的同时,应以同等的热情去关注民众生活,关注自己设计的建筑作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建筑创作》2011,(10):3-3
在中国建筑设计一线,建筑师群体以低廉的身价、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完成了超大量的建造.正是这大规模的建造,支撑了中国社会三十年的政治经济在速度和效益的轨道上狂奔.在单位时间内消化尽可能多的工作量、完成尽可能大的设计规模,成为建筑师职业生存的基本功. “建筑”不再“上层”,建设大潮中的产值成为建筑企业、建筑师个人生存发展的赤裸裸的“经济基础”.这与建筑师在初入建筑学之门的学院启蒙阶段所受到的”建筑是关于诗意的栖居”这一类的职业熏陶和愿景,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3.
保障房设计如何可以让用户作主建筑学的主体不仅可以有建筑师还可以有普通百姓我们当前的建筑学比较精英化,比较封闭.建筑设计是由建筑师这单一的主体完成的,其他人比如使用者,只是建筑设计中的"客".他们只能提需求,却不能宣接决定设计结果.因为设计由单一的主体完成,所以建筑师自身局限就会不可避免地成为最终成果的局限.为了突破这种局限,我们借鉴美国参与式建筑设计的经验,让建筑设计可以由多种主体共同参与完成.同时,更重要的是借助参与式设计的过程,使设计的意义超出空间范畴而具有社会交往功能,利用设计去促进社区交往,促进邻里和睦.让设十融入社会生活中去,向各种世俗主体敞开,我们称为建筑还俗.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好建筑?这是每一个建筑师都会思考的问题。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得到许多不同的答案,其本质是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位战斗在一线的建筑师,不求“高大全”,只从一个“狭隘”的视角,给出一个“偏颇”的答案:轻松即是好建筑。  相似文献   

15.
简讯     
“全国第三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由湖南大学建筑系、岳麓书院、《华中建筑》、《南方建筑》、《新建筑》、建设部建设杂志社、河南省建筑师学会、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三门峡市建委、四川省建筑师学会、福建省土木建筑学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绿色建筑环境性能评价体系为基础,研究面向建筑师的绿色建筑设计决策过程“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7.
建筑设计本身是对自然各因素的取舍 ,是对自然的一种再创造 ,这种创造一定要建立在建筑师对自然的忠实和了解的基础上 ,让建筑与生态环境沟通、整合 ,在理解之后进行美化 ,所以 ,建筑设计要“尊重自然 ,研究自然”把建筑融入环境 ,而不是无视其存在和秉性 ,傲立于自然之上。生态环境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它涉及到人、自然、社会和人工创造的环境 ,城市和建筑则是人工环境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 ,大量的工业化建筑破坏了土地、毁灭了自然生态 ,进入 2 1世纪 ,建筑师首要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发展与创…  相似文献   

18.
朱青 《云南建筑》2014,(3):34-38
什么是好建筑?什么样的建筑才能称之为“好”?这是每位建筑师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尽管各位对好建筑的认知不完全一样,但任何一个建筑师在设计开始的时候都想做一个好建筑。要弄清楚什么是好建筑,我想应让我们先回归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在人们的眼里,建筑是一个个提供给人们生活的场所,它应该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地:建筑同时也是组成城市的一个个城市符号,它展现了城市的特色,人们通过它来了解城市的文化与历史。  相似文献   

19.
建筑创作的全过程中,必须将建筑的环境、功能、形式加以综合考虑,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建筑师在追求现实中最佳的前提下,对上述三要素进行综合平衡的过程,具体到某个类型的建筑,可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处理方式。过去由于当时我国的国力较弱、经济落后,把三要素改为“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这就是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建筑设计的总方针。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建筑师和广大群众已不满足仅仅是实用的建筑了,对美观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回首这十几年的建筑创作道路,本人认为:构成建筑设计的三要素应为“环境·功能·形式”。 1、环境 建筑设计必须从环境出发,它不仅要为人们创造一个适宜的活  相似文献   

20.
建筑学本身是一个矛盾体:虽然建筑物不得不作为一个真实的物体存在于环境中.但是建筑师们仍希望建筑物能够不那么引人注目,能够消失在环境之中。而作为消失的建筑,它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虚无.这是一个“空”的概念,空间与建筑融合在一起才能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