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工业建筑》2016,(11):49-53
以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为例,利用2013年校园生态足迹数据分析结果,针对校区生态现状存在的问题——校园生态足迹高、生态效率低、资源与能源浪费过重以及环境空间利用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校区生态整合规划策略研究,尝试将生态足迹方法与高校校园生态整合规划结合起来,提出校园生态整合规划中适宜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有很多大都市都有着实现生态型转变的目标.在这一方面,生态足迹非常重要.为了保证生态规划之中生态足迹能够为其提供出更加科学,更加具体的依据,可以立足于现在已经存在的生态基础,用国际均值作为参考数据,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对比计算.本文拿上海作为例子,以它发展规划的长期数据作为参照,对生态足迹的动态情况进行计算.将计算出来的结果登记在案,再将调查出来的成果融入其中,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原因进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人口密度、发展规模、人均收入等等原因都会影响到生态足迹.根据这一点,提出我们的观点,生态足迹具有多元性,再通过这一个观点对生态足迹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具有局限性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国内产业集聚区规划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从规划层面上看如何使规划更趋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规划设计人员应加强研究的方面,而生态规划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对国内外与产业集聚区规划相关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理论思潮.研究选定新县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域,结合生态安全相关理论,应用生态足迹法与生态承载力平衡模型技术,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是新县生态安全处在中等安全水平上,相对不稳定.在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展开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及生态安全实施策略,以期达到产业集聚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为其他产业集聚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司寰  彭涛  易晓峰 《规划师》2006,22(1):80-83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科学价值不仅在于可用来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而且还能引导人们从生态足迹的角度分析影响区域生态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南海区区域生态发展战略为: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生态理念;合理调整用地规模与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改造;进行产业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基础,分别测算了2004—2010年黑龙江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黑龙江省的生态均衡状况分析得出,2004—2010年黑龙江省生态足迹占用大于其生态承载能力,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在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实施低碳创新有利于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水平,有利于缓解生态压力,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分析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旅游业迅猛膨胀趋势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探究旅游业发展生态安全的预警和制约,保障旅游规划的健康实施,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为了探讨一种基于旅游业生态安全的规划编制模式,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旅游规划中的生态约束机制必要性,提出了从生态足迹分析角度进行旅游规划的思路与操作模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弱控制性规划与规划实施失效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此以杭州西北部生态带用地规划为例,将生态足迹分析引入规划控制过程中,探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化规划控制力度的方法和手段;并通过影响生态足迹主导因素的分析,对规划控制思路进行了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丁芸 《江西建材》2014,(21):5-5
生态足迹具有很重要的应用意义,通过对生态足迹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比较,可以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为了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在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足迹的应用会起到积极作用,是一种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本文具体阐述了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分析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城市自然资本利用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该文以大连市獐子岛镇生态规划项目为例,从城市现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和未来发展方案的选择两个方面,讨论生态足迹分析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作用及作用方式,以期对提高城市生态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以生态足迹一般分析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的生态足迹评价模型以及建筑工程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海南省某绿色建筑为例,通过测算此建筑的生态足迹以及所在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来判断该建筑对区域生态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的生态足迹是其生态承载力的29.36倍,说明了该建筑所在区域存在生态赤字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刘颂  刘蕾 《中国园林》2020,36(2):11-16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运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毕节试验区1987~2007年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估,计算得出毕节试验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87年的0.3875 hm2增长到2007年的0.7549 hm2,还得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6年到2007年在0.4848 hm2到0.5669hm2之间浮动,并根据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结果求出毕节试验区的生态赤字0,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1,从而得出毕节试验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依据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在1992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基本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之后,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各行各业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以生态足迹为出发点,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生态足迹;二、可持续发展与实体规划;三、生态足迹在挪威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四、结论与建议。分析问题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个体家庭消费以及实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区域内各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反应,并从自然、社会和环境等生态因素中选取了坡度、坡向、高程、汇水排水、植被多样性、景观价值、光照等七个生态因子,采用单因子加权叠加法,应用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对湖南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作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作土地利用开发、土地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划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基区理论及其对生态居住社区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生态基区理论,分析生态居住社区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阐述了生态居住社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辉  付娜 《山西建筑》2007,33(30):200-201
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概念模型,并计算了西安市200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为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提出了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减少水资源赤字应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网络规划是多途径牛态恢复的首要步骤,是引导和优化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埃德蒙顿在完善生态网络结构、制定相应政策、有效执行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快速发展区域的牛态网络规划具有借鉴意义.天津滨海新区的湿地类型丰富,建设开发迅速,优先进行生态网络规划是区域开发的战略选择.加强核心区保护、优化连接区和生物廊道、提升连通性是构建滨海新区健康稳定生态网络的关键,而提升生态网络规划的地位、持续地做好执行、实行有效管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刘存发 《华中建筑》2014,(12):94-96
该文在对目前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认识论的角度阐释有关中国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框架体系,针对当前很多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际上并未融入低碳、生态的理念和要素,与传统城市规划并无两样,从发展、规划等方面,以及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缺乏整体性等问题,该文首先阐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内涵和原则,并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不同规划编制层面对低碳生态规划的要点和发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应考虑的重点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Z5)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landscape perspective, regional connotation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is expanded. The area connotation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is expand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landscape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to natural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s, river landscape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regional space element based on heterogeneous space scale. First, as for research method system, the space research models(includ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space planning,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etc.) coupled with different angle scal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theory, are utilized to study different correlations and results formed by urban river landscape elements and other regional space e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pace,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urban river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the goals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pace planning is obtained. Second, the oriented urban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 "M" type close-tonature design strategy a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city function zoning orientation and micro-scale urban river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The research realizes the compatibility of overall goals in terms of the regional ec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functional areas, and the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without losing micro difference and maneuverability based on the urban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riented strategy, which innovates the new approach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ith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resources, multi-scale, and multiple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