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相东旭  徐璀  王敏霞  王胜鹏 《印染》2006,32(16):39-40
制备了一种新型聚酯纤维低聚物去除剂TF-205,分别将其与低聚物去除剂WA和匀染剂TF-215进行同浴染色,比较了WA和TF-215对低聚物去除效果、染料高温分散性能、织物得色深度和手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低聚物去除剂可与染色助剂同浴使用;能去除大部分低聚物;可以提高染料高温分散性;不影响织物得色;还可赋予织物滑爽的手感。  相似文献   

2.
锦纶织物荧光染料染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杨文芳  杨吕军 《印染》2004,30(15):1-3
在不同的荧光染料用量、pH值和荧光增白剂等条件下对锦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织物荧光反射率的变化及规律。结果表明,荧光染料用量提高,织物荧光反射率增加;在弱酸性介质中(pH=5)染色,织物荧光反射率最大;加入荧光增白剂能明显提高荧光染料的荧光反射率。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CIO2漂白脱墨纸浆时纸浆中的荧光增白剂与CIO2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脱墨纸浆的漂白过程中,H2O2漂剂可以提高脱墨纸浆的白度,但不能有效去除浆中的荧光增白剂;CIO2漂剂可以有效去除浆中的荧光增白剂,但经其漂白处理后纸浆的白度下降。在CIO2漂白脱墨纸浆时,CIO2可以氧化纸浆中的荧光增白剂,使其降解为酸类物质,从而使浆中的荧光增白剂得到去除。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轧法对纯棉织物进行防紫外线/柔软整理和防紫外线/免烫同浴整理,研究了防紫外线整理剂UA-20用量、加工方式和荧光增白剂等因素对织物防紫外线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织物整理后的防紫外线能力提高明显,且可耐50次水洗,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棉织物经荧光增白剂VBL增白后,再经多羧酸交联处理,织物白度明显下降;~1H NMR分析表明VBL耐酸性较差,影响其增白效果。多羧酸交联棉织物以常用棉荧光增白剂增白处理,发现对织物白度的提升性较差,白度值均低于100%,表明多羧酸交联棉纤维对棉用增白剂有拒染性。采用反相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多羧酸交联前后棉纤维微隙结构,用软件计算增白剂分子尺寸,分析产生拒染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多羧酸交联后棉纤维微隙结构发生变化,交联后纤维内大多数孔隙直径(≤25?)小于增白剂分子直径(27~29?),降低了增白剂上染棉纤维的概率。以直径较小的荧光增白剂(21.5?)对多羧酸交联织物进行增白处理,增白效果较好,织物可获得近130%的白度。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ClO2 漂白脱墨纸浆时纸浆中的荧光增白剂与ClO2 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脱墨纸浆的漂白过程中 ,H2 O2 漂剂可以提高脱墨纸浆的白度 ,但不能有效去除浆中的荧光增白剂 ;ClO2 漂剂可以有效去除浆中的荧光增白剂 ,但经其漂白处理后纸浆的白度下降。在ClO2 漂白脱墨纸浆时 ,ClO2 可以氧化纸浆中的荧光增白剂 ,使其降解为酸类物质 ,从而使浆中的荧光增白剂得到去除。  相似文献   

7.
含荧光增白剂织物的三波段法配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戎  顾峰  陈东辉 《纺织学报》2005,26(6):9-12
由于荧光增白剂的特殊光学性能,使得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织物配色困难。通过分析荧光增白剂的反射率曲线,应用发射区荧光染料的反射率计算公式,研究了荧光增白剂的配色方法,提出了荧光增白剂计算机配色的三波段法———即对荧光增白剂的配色分发射区、激发区和无影响区分别进行。通过20个拼色试样的染色实验和计算,证明本方法适用于荧光增白剂的配色,且方法简便。最大色差为3.94。  相似文献   

8.
陈波  陈伟  祝遵奎  沈加加 《印染》2024,(1):62-65
为提高超薄锦纶织物的防晒性能,研究了锦纶长丝中TiO2含量、荧光增白剂用量、抗紫外整理剂及轧光整理对抗紫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TiO2的全消光锦纶织物的UPF值可达13;使用3.5%荧光增白剂能进一步提高UPF值至32;无机紫外线屏蔽剂UV-A和有机紫外线吸收剂UV-B均能提高抗紫外效果,当二者以2∶4复配比、总质量分数为6%时,整理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最佳,UPF值可达到80;轧光可显著提高锦纶织物的抗紫外效果。采用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轧光组合整理的20D超薄锦纶织物,可获得优异的抗紫外效果,洗后UPF值达到300。  相似文献   

9.
荧光增白染色样测配色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满华  陈东辉 《印染》1998,24(10):8-12
荧光增白剂通过吸收紫外光与发射可见光,使织物增白和增艳,针对荧光增白剂的光吸收特性及光反射特性与浓度的关系,通过对荧光增白染色进行了和荧光增白坯布样进行一系列试验及系统测试,提出了从总反射率中分离出荧光增白剂的吸收与发射部分的方法,获得了定性和定量的重要结果,为含荧光增白剂染色样的计算机测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因芳纶对染料的上染性差,其应用受到限制。以往用筛选的阳离子染料染芳纶只能借助于大量载体,除耐晒牢度较差外,能表现的色相范围也很受局限,同时也伴随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德国专家M.Nicolai和A.Nachwatal研究了用液氨膨化法对芳纶织物染色。他们用液氨浸渍芳纶织物30分钟,再用三种方法去除余氨:水洗法、烘干后水洗及不水洗直接蒸发去除。然后把织物放入染浴中染色,染色处方为:C.I.碱性蓝41(2%织物重量),硝酸钠(20克/升),苄基醇(70克/升),60%醋酸(2.5克/升);  相似文献   

11.
荧光增白剂(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茂福 《印染》2001,27(6):42-44
2.11 萘二甲酰亚胺类荧光增白剂众所周知 ,在荧光染料中 ,4 -氨基萘二甲酰亚胺是黄绿色的荧光染料 ,因为不能发射蓝色荧光而不能用作荧光增白剂 ,但当 4 -氨基被乙酰化后 ,其荧光便转变为蓝光 ,因此可作为荧光增白剂 ,这便是 BASF公司首先生产的 Ultraphor APL,其结构式为 :N?丯HCOCH3OCH2 CH2 CH3OUlitraphor APL目前使用的萘二甲酰亚胺类荧光增白剂主要是4 ,5位上不是氨基而是烷氧基的衍生物 ,其通式为 :N丷1丷2OR3O具有此结构的荧光增白剂商品及取代基如表 8所示。它们用于涤纶时耐光牢度优良 ,用于腈纶时耐亚氯酸钠漂白牢…  相似文献   

12.
以表观深度和荧光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染色温度、染色pH值和荧光增白剂用量对分散荧光红G、分散荧光黄8GFF和分散荧光橙2GFL小浴比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拼色试验和工厂放样,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工艺的可行性。三只染料优化的染色工艺分别为:分散荧光红G和分散荧光橙2GFL染色温度为133 ℃,染色pH值分别为6和5,不宜添加荧光增白剂;分散荧光黄8GFF染色温度为130 ℃,染色pH值为5,荧光增白剂用量不超过2.0 g/L。  相似文献   

13.
黄旺  赵涛  郑建范  陈建波  黄林忠 《印染》2013,39(18):18-21
以表观深度和荧光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染色温度、染色pH值和荧光增白剂用量对分散荧光红G、分散荧光黄8GFF和分散荧光橙2GFL小浴比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拼色试验和工厂放样,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工艺的可行性。三只染料优化的染色工艺分别为:分散荧光红G和分散荧光橙2GFL染色温度为133℃,染色pH值分别为6和5,不宜添加荧光增白剂;分散荧光黄8GFF染色温度为130℃,染色pH值为5,荧光增白剂用量不超过2.0 g/L。  相似文献   

14.
董仲生 《印染助剂》1993,10(3):30-32
根据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分析了荧光增白剂在纤维或织物上产生泛黄点的原因,并列出了目前我国常用的十几种国内外荧光增白剂的泛黄点.  相似文献   

15.
《印染》2015,(2)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对羊毛、蚕丝和锦纶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染色温度和时间,纯碱、氯化钠和染料质量分数对染色织物K/S值和荧光效果的影响,测试了织物染色牢度。结果表明:采用先酸后碱法染色,织物颜色较深;染色织物K/S值随纯碱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氯化钠和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染料质量分数为1%~4%(omf)时,染色羊毛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染料质量分数为2%~4%(omf)时,染色蚕丝织物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活性荧光黄FL质量分数为2%(omf)时,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p H值4,氯化钠30 g/L,羊毛染色时纯碱质量浓度为0.5 g/L;蚕丝和锦纶染色时纯碱质量浓度为0.25 g/L,80℃加入纯碱保温60 min,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16.
荧光腈纶纱线的荧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靓  汪澜  林俊雄 《纺织学报》2009,30(5):68-72
针对荧光腈纶纱线经过普通工艺染色后荧光效果大大降低的问题,以荧光腈纶纱线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染色工艺因素、三原色染料的单色染色以及荧光增白剂的加入对其荧光效果的影响。通过荧光反射率测试,确定纱线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85 ℃,染色时间75 min,染色pH值3.5;同时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研究纱线染色工艺与荧光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染色工艺并筛选合适的染料能获得具有较好荧光效果的有色荧光腈纶纱线,加入荧光增白剂后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荧光黄10GFF和艳红X-5GN染色纱线的荧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染苑精萃     
《印染》2006,32(21):60-60
棉织物双氧水漂白用稳定剂;采用DMDHEU-等离子体工艺处理棉织物的性能比较;防止织物泛黄的荧光增白剂;环保型的生物煮练;Benninger公司的靛蓝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功能性荧光染料5(6)-(4,6-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DTAF)对棉织物进行染色,考察了染色浓度、固色温度对染色后织物K/S值的影响,并系统研究了在不同染色浓度下,染色织物的K/S值、反射率曲线、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染色浓度的增加,染色织物的反射率曲线、荧光发射光谱均发生红移;染色织物的最大反射率值及荧光强度均随织物上染料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染色浓度为0.1%(o.w.f)时,染色织物的最大反射率值可达到130%。此外,DTAF可明显改善纯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当染料染色浓度大于或等于1%(o.w.f)时,其染色织物的UPF等级可达到50+,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氢氧化钙去除染色废水中的残余染料,再用碳酸钠去除处理液中残余的氢氧化钙,调节p H值,测定盐度并补充适量新鲜水后,回用于染色。研究了氢氧化钙对染色废液脱色的影响,比较回用水与新鲜水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差异。结果显示,氢氧化钙可去除活性染料染色废水中的残余染料,处理液与相同盐浓度的新鲜水光谱曲线基本相同。回用水染色的织物其颜色参数与色光均没有变化;三次回用后再染色的织物其色牢度与新鲜水染色织物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采用香豆素荧光分散红277在水介质或水/二氧化碳(H2O/CO2)介质中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采用控制变量法设置32组染色试验,通过分析染色时间、温度和压力对涤纶织物染色的影响,得出较优的H2O/CO2介质染色工艺条件为2 h、100℃和10 MPa。在此染色条件下获得的涤纶织物的K/S值为4.90,固色率为97%。染色后涤纶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为4~5级,耐摩擦色牢度为4级,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染色后的涤纶织物在自然光源下呈现桃红色,在紫外光源下呈橙红色荧光,荧光发射最大波长为583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